《帝国风云》第985章


,就有可能迫使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做出让步”
“让步?”罗树人似乎不大相信席存瑞的判断
“关键就是,得让德意志第二帝国认为我们有战争的决心”丁明聪做了详细说明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提高军队的部署状态,让多的战略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做出进行先发制人战略打击的样子
毫无疑问,这会刺激德意志第二帝国,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提高军队的戒备等级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决策者绝对不是笨蛋,也非常清楚,与中国爆发战争,就算能够给予中国重创,而从理论上,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先发制人的战略核打击,能让半数中国人丧生,并且使中国损失百分之六十的工业,可是中国的战略反击,足够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彻底完蛋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发起先发制人的战略打击时,以打击中国的战略核力量为主,即重点打击战略空军基地、战略弹道导弹发射阵地、战略核潜艇母港等等,且打击效率达到最大,中国处于战略执勤状态下的反击力量,即已经升空的战略轰炸机、以及出港活动的战略核潜艇也足够用核弹头摧毁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所有城市,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损失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与全部工业
说白了,在战略实力不如中国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最后获得的只是毁灭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强硬立场就足以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知难而退,在危地马拉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
即便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不知退让,也可以通过直接战略威胁达到目的
总而言之,中国当局要做的,就是利用姚文芳大使在墨西哥遇害,以及通过情报机构掌握的证据,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相信,中国国内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了,政府也无法控制军队的请战愿望,如果政府不能在外交上取得胜利,就无法让军队做出让步,也就会因此失去对战争的控制权
如果军队主导了战争,后果将不堪设想
丁明聪把话说的很明白,即军队要表现得积极一些,给政府制造压力,而最终目的是要德意志第二帝国相信,中国政府并不想扩大战争规模,但是需要给军队一个交代,而最好的交代就是在外交场上获胜
显然,这不是丁明聪的主张,而是席存瑞的主张,只是由丁明聪说了出来
所幸的是,四位参谋长都没有反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外交努力
飞往柏林的途中,周润康仔细阅读了秘书为他准备的材料。。)
按照席存瑞的意思,派一名副部长级的官员去柏林就足够了,没有必要由周润康亲自担任总统特使。只是周润康坚持亲自出马,而且提到了他跟姚文芳大使的关系,因此能够更有效的传递威胁信息。
最终,席存瑞答应了周润康的请求。
周润康知道,他的柏林之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虽然用席存瑞的话来说,这只是逢场作戏,但是周润康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威胁没有产生效果,那么威胁就会变成现实。更重要的是,如果让威胁变成现实,那么威胁本身就将丧失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将引发中德全面战争,而这意味着人类文明的灭亡。
虽然世界各国对全面核战争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并没有把核武器当成一种毁灭性武器,而且是人类获得的第一种毁灭性武器,但是科学家已经有了足够清楚的认识,而且早就发出了警告。
早在十年前,中国最出色的一百多名科学家,包括原子弹与氢弹的总工程师,以及最出名的二十多位核物理学家就给总统写了一封联名信,明确提到了核武器的毁灭性,希望政府能在使用核武器的问题上格外慎重。在随后爆发的独立运动中,中国当局曾经多次威胁要对他国使用核武器,甚至直接威胁过德意志第二帝国,但是在决策阶段,总会有人提到科学家发出的警告。
说白了,核武器不是一种能够拿出来使用的武器。
虽然还没有人知道核武器到底有多大的破坏性。因为核武器在诞生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宣告结束。而在战后的十多年里,中国并没有遇到需要使用核武器才能战胜的敌人,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没有遇到类似的敌人,至于同样拥有核武器的意大利,则没有使用核武器的自主权。但是核武器诞生后的十多年里,三个核大国进行过数百次核试验,而且规模最大的一次核试验的爆炸当量高达一千五百万吨,科学家已经通过这些试验,对核武器的毁灭性有了足够的了解。
在一九六四年八月进行的那次氢弹爆炸试验中。原本计划的试爆当量为三千万吨,而在试验开始前才把当量降到一千五百万吨。即便如此,在氢弹爆炸之后,方圆一千五百公里内的无线电通信都受到了干扰。而且爆炸产生的海啸波及到了一千多公里之外。整个比基尼岛在爆炸之后就从海面上消失了。
如此巨大的威力,足够让科学家相信,核武器能够毁灭全人类。
此外。已经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核冬天”。
按照这些科学家提出的理论,如果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把拥有的核武器全部用上,爆炸之后将向高空释放数兆兆吨尘埃,而这些尘埃有很大一部分将进入平流层,并且在平流层内漂流数十年。在此期间。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将有很大一部分被尘埃反射回去,导致地球地表辐射降低百分之三十以上。这样一来。地球的平均气温将降低十摄氏度以上,如此恶劣的环境将持续数十年。
这就是“核冬天”。
在这长达数十年的“核冬天”里面,只有少数冬季作物能在夏季耕种,而且产量会降低一半以上,全球的农业总产量则将降低百分之八十。由此导致的将是全球性饥荒,并且会似的所有政府破产。在数十年的饥荒中,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够幸存下来,而人类文明也将因此而彻底毁灭。
此外,这还没有考虑大量使用核武器所造成的放射性污染。
要知道,人类的主要城市都建在最适合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地方,而这些城市正是核武器的主要打击目标。
根据中国科学家在核试验中收集的数据,以铀为原料的核弹头,在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物资将通过降水等自然现象,沉降到地表土壤之中,附着数十年之久,在此期间导致土壤无法耕作,甚至不适合人类居住。
当然,这些理论很不全面。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全面战争,意味着人类文明将在数十年之内彻底灭亡。
显然,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不可能成为全面战争的胜利者。
也许,军人会对最终的结局怀有一丝侥幸心理,认为突然的战略打击能够在本土遭到袭击之前彻底打掉敌人的战略反击能力,从而只毁灭对手。虽然最终得到的是一个核战争之后的残破世界,但是也要比被敌人毁灭强得多。
问题是,周润康不是军人,而是外交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外交家是军人的天敌。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只有在外交家取得胜利的时候,战争才会被关在牢笼里面。每当外交家遭受失败,战争就会被放出来,造成生灵涂炭。
对此,周润康有足够清楚的认识。
当然,周润康也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外交家有着与他相同的认识,也会致力于把战争关在牢笼里面。
到几场来迎接周润康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外交大臣施特劳。
事实上,施特劳的正式头衔是外交事务国务秘书。
大战结束后不久,德皇威廉二世病逝,由他的儿子继位,即德皇威廉三世。虽然在战争胜利的影响下,大部分帝国臣民都拥护君主,皇室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但是威廉三世与他的父亲截然不同,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君主,而且深受民主思想影响,更看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不足。
一九五六年,德皇威廉三世正式宣布在帝国实施君主立宪制,主动交出了皇权。
从此开始,德皇就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原本属于德皇的大权分别移交给了以首相为核心的帝国政府,以及以联邦国民议会。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现代政治体制形成了。
这套政治体制中,政府实际上只有一名成员,也就是帝国首相。
说得简单一些,帝国联邦国民议会只推举产生帝国首相,并没有需要由议会审议支持的帝国内阁。
首相产生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任命帝国国务秘书。
在职能上,帝国国务秘书相当于其他国家的部长级官员,只是在名义上代替帝国首相处理各种政府事务。
从这个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