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秦》第143章


锦秀试着在被子动了身体的其他部位“其余的还好。谢谢老御医。”
“姑娘,这里是御仁殿。老奴是大王派来探望姑娘伤情的,想请教姑娘尊姓大名?”又一个尖细一些的声音响起。
“奴婢名锦秀,是武侯府的管家。”御仁殿?这里果然是王宫,这般尖细的男声那应当是寺人的声音了。可是自己怎么被带到了王宫?不过,她的疑问很快就得了解答。
“啊,原来是武侯府的管家,那稍事老奴就去禀告老侯爷。锦秀姑娘此番救了大王,大王稍后也会来探望,那姑娘先歇息,老奴这就去回禀大王”
“奴婢谢过大人”救了大王?难道那冲上马车的黑衣人是大王?!锦秀有些茫然,脑中很是混乱。
一会儿,宫女端来药服侍锦秀用下,又陆续有两个自称是内府的官员来反复而细致地询问了锦秀受伤的前后经过,重点是为何那时会出现在北郊诸如此类的问题。
锦秀自是不敢大意,都一一谨慎作答。她只是说,那日夜里从好友府上准备回去,不知为何被马夫带到了那里……将后来的情况也详细地回顾了一遍。
而她也从他们的问询中确认了那时冲上马车的黑袍男子就是大王嬴政。
他那日刚刚去巡视了正在修建的宫殿,回来的途中遇刺,紧急的时刻幸好锦秀冲进去救了他……
……………………………………………………………………
第三卷 沧海桑田 第十四章 发现玉佩
第十四章 发现玉佩
锦秀忍着头痛勉强用了些汤水之类。全当做午膳了。
过了不久,老夫人和王贲就来了,茗珠不放心也以给大王和她母亲言夫人请安的名义跟来。
他们原本想接锦秀回去,但御医说她这几日需要静养,而乘车坐轿颠簸太大,大王特别吩咐了让锦秀姑娘就在这御仁殿养好伤再回去。
茗珠到言夫人那儿坐了一会儿,大王在商讨国事,她也不便去打扰,是以辞了言夫人就去了御仁殿和老夫人他们会合。
她一只脚刚迈进屋里,就听到王贲的声音隐隐约约从里屋传来,
“还要待几日?回府里静养不是一样吗?让轿夫小心抬稳些就是,为何一定要留在这里”那声音虽然故意压低了音量,但还是听得出来是在发牢骚,话的意思明显对锦秀不能回府而感到强烈不满。
“在这里有何不放心的,锦秀救了大王,难道大王还会亏待她不成,这里有老御医亲自看诊,比回府可要方便多了。我知晓你的心思,但就算当着秀儿的面,我还是那句话,你才娶了茗珠。那可是公主,若是早几年你收了秀儿我是巴不得。现在可不成,且秀儿上次也说了不愿与你作妾,我们又允了陶家,那陶家少爷还表明了要娶秀儿做夫人,可见他对秀儿的看重,如今不是只等陶家点头了吗。贲儿你可不能再糊涂了……”老夫人显然对王贲这会儿的态度很是担忧和不满。
里屋安静了下来,茗珠在外面故意轻轻咳嗽了两声才拨帘子进去里屋。
“锦秀可觉着好些?御医如何是说?严不严重啊?”茗珠一脸关切挤到榻沿也不忌讳地坐下,自然而然将王贲挤到了一旁。她为锦秀拢了拢被子,又轻轻地为她拂去了横在额头上一绺的头发。
锦秀动了动,想点头来向茗珠行礼,可头刚要抬起,就深蹙了眉头,虽是没有呻吟出声来,但脸色瞬时就变了,额上也生出了些细密的汗珠子。
王贲的心也跟着被扯痛了,他蹙着眉埋怨道“你不要动,御医都说了不能动的,怎的不听话。”
王贲关切的表情,他从口里说出的每个字都像刀子一般划着茗珠的心,但她面上仍保持着初进来时的表情,也接着王贲的话脆生生地说道:“是啊,你不要动了。好好躺着养伤,这次多亏了你救了父王,让我好生感激,我会让父王好好地奖赏你……要不——给你赐婚一户好人家吧。你也不必羞臊,有无心仪之人速速道来。我让父王为你做主。”
“不用……”
锦秀一听情急之下睁开眼,正待婉言谢绝,王贲却已经抢先重重地哼了一声,狠狠地瞪了茗珠一眼,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茗珠佯装不解,挑着眉问老夫人:“阿姑,驸马这是在生气吗?何故如此?茗珠说错了什么吗?”
老夫人忙掩饰:“他哪有生气,倒是茗珠这么说来正好,那陶家少爷,就是名叫陶斐的少爷早就想娶锦秀为夫人了,只是他家长辈还未应允,他爹就是那守护宫门的卫尉陶大人,此番若是大王能为锦秀做主赐婚,那是再好不过了。”
锦秀见老夫人这么急于将她嫁出去,便不再言语了。干脆紧闭了眼睛装睡,仿佛她们谈论的事与自己毫无干系……
有了老夫人的支持,茗珠更是在心里暗拿定了主意,要趁着这个机会将锦秀赶紧嫁出去,要赶在王贲提出纳妾之前,若等王贲提出来了就晚了。她堂堂秦国公主,该是何贤淑。贤淑的女人是不会阻止夫君纳妾的……所以将锦秀嫁出去已是刻不容缓了。
待老夫人和茗珠出了御仁殿,茗珠又向老夫人请求道,刚才她没有见到父王,可不可以在王宫住上一晚再回去,顺便向父王求求为锦秀赐婚的事。
老夫人自是笑呵呵地应允了……
…………………
嬴政坐在案前,手里拿着两个材质相同的玉佩仔细端详,一个是雕着朱雀的鸟形,一个是弯弯的龙形,看着就像是一对。
他看了良久方才让旁边一头白发的寺人雎也过来瞧瞧:“这就是密诏里的那块玉佩吧,和寡人这块果真出自同一块玉璧,连这边的纹路都可以契合。今儿终于见着了。虽然寡人那时尚还年幼,然始终记得先王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寡人也答应了先王,见到佩戴此玉佩之人,定会好生照顾他(她)。不过,你先前不是说那孩子已经不知去向了吗,这会不会是那女子见久寻不到随便送了人了,那这锦秀姑娘就并非王族血统啊?”
寺人雎趴在案沿,边细细打量那块龙形玉佩,边听大王说话。
“这确实是那块玉佩,这绳子还是老奴当年亲手系上去的,这点不会有错。”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看了一眼嬴政的脸色,又接着说:“至于这位锦秀姑娘,倒是和那女子当年的样貌很像,虽说她的脸已经毁了一半,但从好的那侧望去,竟有七分相像。再则,那女子当是知晓其中厉害,不会将如此贵重之物贸然相赠的。待老奴去找那女子问个究竟再向大王禀告吧。”
“嗯。那是定然要的,这事定要问个清楚。”嬴政将龙形玉佩又装回案上的明黄色绣花锦囊里。
“大王,老奴还有一事禀报”寺人雎坐直了身子,待嬴政应允后又说:“金宫人禀报说,她无意中听到小宫女说锦秀姑娘只有九根脚趾,她们在为她擦洗时发现的……”
“什么?只有九根脚趾?怎地这么巧,和寡人的一样。那她就算不是寡人的妹妹,也和寡人真是有缘啊。当然若是的最好,也可了了先王的遗愿。而且——”秦王勾起嘴角,心情瞬时大好,他的话虽未说完,但寺人雎却是明白他想要说的是什么。
他忙回应道:“这样那些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是啊!虽说寡人已得天下,不惧有人再借此事篡位。然总有人借此事蛊惑民众,这事终是寡人的心病。你让金宫人亲自去看看,去问问她是不是天生如此,顺便探探她的情况。”
一直以来关于秦王嬴政并不是庄襄王子楚之子,而是丞相吕不韦之子的谣言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不绝于耳,吕不韦死后,民间竟有流言说秦王嬴政大逆不道竟然弑父……
如今统一了六国,民间更是谣言四起,说他这个王当得名不正言不顺,血统不正宗正是每个继位者的大忌……
此番锦秀出现得正是时候,她若真的是庄襄王子楚之女。而她又和嬴政一样都是九指,那对他的血统正好是个有力的证明。至少他心里总算踏实了,这连他娘都说不清楚的疑团终于有望水落石出了,叫他怎能不欢喜。
“廷尉府查得怎么样了,那三个齐人可招供了。”嬴政面色一寒,又问起了刺客的事。
“大王,那不是三个齐人。李大人说已经查明,有两个齐人是刺客,另一个确实只是一个商家的马夫,那商人好像与那锦秀姑娘有仇,命那马夫佯装送锦秀姑娘回府。实则带到荒郊野外弃之,哪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