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歌》第541章


说男薪较颍吮Vぐ踩詈门杀ヌ绞右环?br /> 张大人是重要人物,田雄又刚好忙碌一天,高恒波眼神不好,现在是傍晚时分,路会越走越黑。马得功跟黑云张彪的关系,任人皆知,那么为了稳妥起见,虎山大帅一定会亲自领兵出城。
一旦咏归城没有了张煌言、黄得功。那他田雄就是一号首长。
噶尔丹这边也已经说好了,这小崽子根本就是一个白眼儿狼,当听田雄答应自己,重新登上瓦剌盟主大位的时候,噶尔丹显现出不同于年龄的早熟。尽管他只有7、8岁左右。
噶尔丹做好礼仪,去将李老栓的穆刀从敖包中拔出来,西陲边疆,立刻会大乱。旧瓦剌遗族一定会去宰桑泊一带会盟议事。新瓦剌为了自保,也立刻会收缩聚集到天山南麓,咏归城周边就会变成无人敢来的禁区。
因此,只要熬过今天,一切就会简单一些。因为是人是鬼,就在今天分晓。明天之后,因为已经确定了身份,所以只要按照惯性走下去,就会变得轻松一些,起码心理上会轻松一些。
每每遇到磨难,田雄都会这么安抚自己,十年后回想今天,会觉得无所谓的。因此今天再是艰难,也一定可以熬过去。
他是一个很聪明且很有耐心的人,主帅黄得功以特种侦察起家,所以时至今日,咏归军的单兵侦查素养是最高的,比纵深千里雪原的辽东陆继盛,还要强。因为陆继盛大闹建清后院的时候,正值善友教闹得很凶,所以对陆继盛的压力不大。反而是黄得功的每一次出击,都是在双方紧张对峙的情形下。所以咏归军这个军种,是目前国内战法最细腻的。
侦察兵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忍耐力。田雄,恰恰是黄得功亲手带出来的第一批侦察兵。
田雄还是一个好学且很会学的人。不客气的说,莫说咏归军中,就是整个征北军系,像他这样的多面手,也绝无仅有。
马得功神射,铁胎弓、银羽箭,飞马连环射,百步穿杨。田雄同样可以做到。
高恒波擅炮战,但田雄对火药、火炮、火枪的结合战术,也同样是纯熟无比。
除了这些军事指标,田雄还懂得财政。很多年前国家兴办了义师制度,然而当年战乱连绵,老百姓跟着军队走,义师跟着百姓走。一来二去的,义师不仅成为了百姓们的教书先生,还成为了很多边军的文字教员。田雄就是在这期间,掌握了帐房这门手艺。
咏归城建关,国家在经营北疆的同时,也在经营整个蒙古部落,通过“羊绒采购…国内加工毡毯毛呢…然后成品返销…购销差额由财政拨补”这样的商业运作方式,将整个蒙古部落的经济命脉进行了掌控。
如此庞大繁杂的商业运作与金钱往来,全部依靠军管制这种管理办法来辅助实施,使得聪明的田雄品尝到了权力的美味。
他并非不喜欢金银,但在他没有成为咏归军一号首长之前,他绝不敢贪污一钱银子。
这个道理很简单,真正有大志向、大理想的人,往往不会关注眼前的蝇头小利。因为贪污所得与你所在的位置成正比,芝麻绿豆官的时候,您也就收点儿地瓜干伍的。稍有不慎,还把名声给毁了。所以要想在中国官场发迹,首先要做到三点:
腐而不贪,拍而不捧,做而不说。
先说腐而不贪,这是最重要的为官之道,并且表现为两种模式,熊文灿的熊氏法,田雄的田氏法。
出现腐而不贪的根源,就在海瑞、包拯这两位身上。几千年的中国官场,总共才出来这么俩个,还都不得好死。身后连口棺材都置办不下来。再加上老百姓都是愚昧无知的,在这群文盲眼中,只看得到海瑞和包拯,其他人都是贪官。而其中海瑞之所以能达到包拯的高度,是因为他巧妙的选择了“辱骂皇上”这个最佳的炒作题材。
可这样风险巨大的炒作模式,没有多少人敢再干了。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清官,只有两个,包拯、海瑞。
既然怎么干都不是清官了,熊文灿、田雄这样的官员也就应运而生,熊文灿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每次甭管多少,我替你办事儿了,你就必须给我点儿表示,多寡不论,这规矩可不能坏。然后拿着这些贿银,熊文灿立刻转手送给上下同僚,尽管很多事儿都跟那些人没关系,但大熊仍旧是送、送、送。这就是熊氏腐而不贪法。
田氏腐而不贪法则是另外一个模式,他本人从不接待那些求人办事儿者,您想偷税?您想多分点儿国家补贴?在田雄这边根本没得谈,真敢过来谈,对不起,当场下狱。
于是很多人就请托到马得功这样的人头上,马得功是田雄的老战友,老兄弟。这忙一定帮。于是偷税、骗补贴事件层出不穷,涉及金额越来越大,但田雄却一钱银子也不拿。
这么干的好处是,田雄是远近闻名的铁面无私大清官,田雄的身边却全是一群贪污犯。这些人既是田雄好官声的宣传者,也是他官场中的好搭档,同时,这群贪污犯的一大把小辫子,都在田雄手里掐着,必要的时候,这就是助力。
如果“腐而不贪”做得好,做到极致,官运亨通都是轻的,跳跃式的连升三级,那也是寻常滴!
拍而不捧,这个方法很简单,领导都喜欢拍马屁的,但领导更喜欢那种高层次的拍马屁,类似“我给领导提个意见吧,您需要多休息,身体好才是工作的保障……”
这样的马屁,真可谓经典。
所以凡是有志向的年轻人,平时没事儿别乱拍马屁。
做而不说,这条看似吃亏,自己干的活计,功劳全被别人抢走了,真真是可忍孰不可忍。但对于田雄来说,功劳被抢是无所谓滴,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份功劳被谁抢了。
被领导抢了,时间久了,领导也就离不开你了。他想获得功劳,就必须依靠你这个能手。当他对你产生了依赖心理,灯泡效应也就适时显现,别看平时没人关心灯泡是个什么东西,可一旦灯泡坏了,大家一定不适应突如其来的黑暗。这时候,领导会拍着额头说:
“唉呀,别看这小子平时蔫蔫的没什么动静,这一旦不在身边,还真想他。”
这就是老下级和老首长之间的关系,领导无论在那里,都想你。那你还发愁自己的前途和事业吗?
同样道理,功劳被同僚抢走也没关系,关键看这个同僚跟你是不是一条线儿的,当然,办公室政治很复杂,同僚很难成为你的哥们。
因此功劳,要尽量的让领导抢走。
深谙如此精深的官场哲学,田雄一度长袖善舞。咏归城现在担负的责任很多,剿匪、护送商队、收购羊绒、返销毡毯毛呢、申领及分发国家补贴、核算商队应缴税赋、帮忙国家对土耳其进行变相援助。
这一系列的军政商事,因为处于军管制下,所以大家对田雄的依赖心理越来越重。黄得功是个军事奇才,但也仅限于此。高恒波为人很本份,但眼睛近于失明,几近废人。马得功是个烂赌鬼。咏归军中,又出了田雄这么个人才,自然而然的,田大总兵的声望,威震西陲。
这也是一种权力巅峰的滋味,感觉好极了。
从田雄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是会变的”这样一个道理。因为人有欲望。田雄最开始就想跟着大帅四方征战,等到战争结束,只要有命活着享受太平日子,那就算祖坟风水好。后来职位高了,大帅的名气越来越大,胜仗也越来越多,田雄就想着多学点东西,将来回乡之后,可以用国家给的薪水做点儿小买卖。但现在,他懂得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认同中国历史上的另一条规律:
养贼自壮、拥兵自重、最后裂土分疆。
所以说,命运始终在跟你开着玩笑,田雄如果能留在内地,将幸福快乐。但他跟随黄得功南征北战,始终不能回乡复员。到现在,他更是被国家给指派到西北咏归城这边,并且始终看不到回家的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田雄的心态彻底发生了变化。
从汉代起,中国人的版图始终在扩张与萎缩之间来回游荡,原因很多了,其中一个就是:边军走得太远、太久,国家不放心,将士不安心,到最后不是出现安禄山,就是出现岳武穆。
咏归城,咏归城,听这名字就透出一股子惆怅,一群百战英豪,为国家南征北讨,转战十年,到最后却还是回不了家乡,只能在国家疆土内的最边缘地区,以“三更赤子咏归去,四面黄风吹漠沙”这样的歌咏形式,来表达渴望归乡的期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以皇帝小朱、内阁洪承畴、杨嗣昌等人为代表的国家决策层,不是不明白这里面的隐患,但确实没办法,现在武器换代,政体改革,新旧思想交锋,各行各业各阶层都需要重新定位社会角色,在这个大变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