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穿越之德妃》第29章


之后,德宛就见到和博启一道的玉启、芊芊和其葳。玉启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木讷性子,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浑身都充满了坚毅和勇武,康熙看着他似乎比较满意,点了点头,说:“听说你是靠自己的本事,而不是靠你阿玛到达今天的地步的,这很好,肯上进,据说是个在战场上肯拼命不怕负伤的。我大清需要的就是这样塌实肯干,不怕牺牲的人。”
得到了康熙的夸奖,玉启显然很是激动,本来就黝黑的脸庞居然也透出红光来,“是,谢爷的夸奖,奴才会继续努力,保家卫国!”
其葳虽然已经十四,但身体瞧着却不是很强健。据说他自幼身体就弱,不能习武,就只能把心思全用在读书上了。因此,虽头脑平平,但功课还是拿得出手的。康熙也问了他几句,回答的也是中规中矩,康熙倒是也说了句不错。
这就很能看出差别来了。对博启,虽然回答的很好,但康熙仍是一顿训斥。而其葳,虽然年纪比博启大,答的却只是一般,并不如博启,可康熙却认为不错。康熙是个对外宽松,对内严苛的人,看来他对博启倒是真的比较亲近了。不过也难怪,博启聪明伶俐,之前似乎也见过几次面,想来一定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又勉强算是他的内弟(其实应该是妾弟吧?德宛还不是他妻呢,不过康大大已经刻意忽略这点了。),就真的当他自己晚辈来看了。
回了宫,康熙很是在德宛面前好好夸奖了博启一番。听到别人夸自己弟弟,她自然是高兴的。看来康熙对博启是看在眼里的了,这孩子以后只要不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看来仕途是不会有多大问题了。
不过,现在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现在最重要的是,选媳妇。
德宛一边感叹着青春易逝,自己居然也从媳妇熬成婆了,一边翻阅着各种资料。
不过,她操心的只是自己的儿子。这次选秀,她不过挂了名,真正操持的,还是其他几个妃子。
当然,她也不能只担心自己的儿子。宫里放出的宫女,她跟萨克达氏荐了两个,一个是她身边的侍书,跟了她也有八年了,如今刚□好接班的新人,准备出宫了。新的侍书上来的,旧的就改回了原名,容蕙仙。另一个是承乾宫的齐嬷嬷,曾经也关照过德宛,因为有一手好的推拿工夫被佟佳氏硬留在了宫里。
而现在,我们未来的皇帝,正思考着一件大事。当然,这事儿跟选秀无关,跟未来当皇帝更没有关系了。他现在想的是,小弟弟该怎么教导呢?
他亲生的弟弟就这两个,大弟小的时候他没赶上,这个弟弟可一定要教导好了。虽然老六那样也挺可爱的,可万一这两个弟弟都是这样一副德性,一样难缠霸道,那四阿哥准得哭死。所以,四阿哥决定在小弟弟还没有定性的时候先下手为强。一个要把他教导成一个知书达理的恂恂君子。
虽然四阿哥没有做过老师,可做学生的经验却是丰富的。再说他的课本也不少,找一个初级识字的本子不算什么难事儿。
不过,十四阿哥还真可怜,不过两岁的孩子,就要受这样的罪了。
十四阿哥这辈子接触到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
说实在话,其实四阿哥实在算不得一个好老师,毕竟他年纪还小,又好教训人。现在书还没开始教,就已经从坐姿到学习态度再到学习目的之类一大串儿的开始了训话。
四阿哥虽然在平时会刻意压制一下语速,但天性难改,他自幼语速就极快,又是个话唠。十四阿哥一个小孩子,就算一开始还能瞪着眼睛好奇一下,可他这样滔滔不绝下来,谁能受得了?
于是,在四阿哥终于演讲尽兴以后,拿了课本准备开课的时候,就见到自己的小弟弟坐在自己腿上,闭着眼睛,打着小呼噜,嘴角还有一滩可疑的印记顺着一直流到自己的衣服上。
真是太可恶了!小小年纪就如此不敬兄长,长大还了得?
下次要不要直接给他讲一讲《礼记》,让他明白一下为人当有的礼仪。或者讲《大学》?道德修养也是重要的,还是讲《大学》罢!
十四阿哥呀,可怜的孩子,从此以后就开始得天天听哥哥嘴里冒出的那些莫名其妙的话语了。
最后还是康熙无意中来偷听儿子的课程,才赶忙把小十四解救出来:“你倒是能耐了,你两岁的时候朕给你讲《大学》了吗?弟弟字还认不好呢,就开始讲这些,他听得懂吗?”这几天的教学,充其量不过是让四阿哥重新把之前的课程复习了一下罢了。
康熙也是个好为人师的。马上就摆好架势,要给四阿哥见识见识什么才叫启蒙教育。
拿出一本《三字经》来,先开始教他认字。四阿哥在一旁边看边懊恼:明明自己一开始是打算先教他认全了《三字经》的,怎么后来就拐到别的上面了?
小十四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是康熙得出的结论,太聪明了!虽然还太小,写起字来搞笑得紧,小肉爪爪死命抓着毛笔还是抓不稳,写出的字倒像是鬼画符,但一个两岁的孩子能乖乖听话认字就很不错了,更何况小家伙在他教导的这一个时辰里就牢牢认住了四五个字,让康熙很是自得。虽然还不能写,但能认就是好的,多聪明的孩子呀,比旁的儿子都聪明,一看就是随了朕的。
而四阿哥却在一旁满脑袋黑线,皇阿玛,您老人家教的这些字都是儿子已经教过他的了。
秀女1
德宛以为,自己的儿媳妇在儿子不能去看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应该由自己选的,可谁知根本不是这样,在初选还没开始的时候,康熙就给她扔过来一本小小的薄薄的小册子。看来康熙老大已经自己内定了选择范围了,而且只有七个人选。
册子里的都是秀女的情况,当然不是每个都能上来。在里面的,有两种,一种是家世不错,品行良好,温柔贤惠,可以做皇子嫡福晋的那种;另一种是家世稍逊一筹,但品格温良恭顺的,可以做皇子的侧室。德宛越翻越吃惊,几乎要冲到康熙面前问他是不是有什么锦衣卫、东西厂之类的东西了。一个秀女平时的表现,脾气性格,为人处事,还有他的亲戚族人,竟然统统记录在案。德宛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个册子,当然她也不敢问,不过对自己可是有了大帮助了。
德宛有时候还会想,自己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务存在?康熙这样是为了敲打自己还是为了别的?
不管康熙是出于什么原因,从此以后,德宛行事、说话都注意了很多。当然就算有什么小手段也再也不敢随便使了。特务呀,太可怕了。
当然,这种能够获得特殊关注的秀女自然只有少少的几个,毕竟特务机构应该是做大事的,这种调查秀女的事情不过是特务们顺便的任务吧。
其中,最得她注意的有两个。
一个是内大臣费扬古之女乌拉那拉氏秀龄,一个是知府李文烨之女李蓝芝。
特务们对秀龄的评价是“为人温和恭敬,勤俭孝顺,朴素端庄,友爱兄弟,曾于某日如何如何……”反正就是好话一堆啦。
再看对李蓝芝的评价“貌美,恭顺,行事端正,为人简朴,具体如何如何”看起来就是一个做小妾的命,还是一个规矩老实的小妾。
而且,她们出身在本类秀女中都是中上等级的,既不显眼,又不跌份儿。
康熙对她的眼光也比较满意,说等到正式选的时候再好好看看。
初选的这一天到了,乌雅家的两个秀女芊芊和云芳就着落日余晖上了门前的小骡车。长辈们焦急的看着,暗自担心。
芊芊和云芳是自德宛以后乌雅家最出色的两个女儿,是她们精心培养出来的,将近十年的栽培,就看这几天了。
芊芊之前进过宫,见过皇帝后妃,她以为自己已经不会再害怕了,可是,这时她仍止不住的有些颤抖。
在宫门前下了车,天已经黑了,芊芊和云芳惴惴不安地等在原地,听着太监们的要求按旗排好。
这时,一个小太监问,“有没有宫里娘娘们的亲眷?”
芊芊和云芳走出队列,承受着背后一束束炽热的目光,走进神武门,到了御花园接受阅看。
初选通过是很正常的。芊芊和云芳在经历了难言的困窘之后,心情很是低落。然而看看别人或是泛红的眼眶,或是暗地里咒骂那些傲慢无礼的老太婆,两人再想想那些验身的老嬷嬷对她们那略带谄媚的招呼,顿时发现,原来背后有人真的太方便了。
而且,她们回的也要比别人早。当夜就回到家的两人,直到次日日上三竿才爬起来。不过,当她们在下午听说其他秀女们这时才归家的时候,顿觉浑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