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港做大亨》第376章


当然,从这个问题上并不能内地就怎么样怎么样。换做是国外,只不过这个换了一种形式而已,当地政府成了当地财团,要和当地的财团或者实力家族、组织、企业打好关系。不是猛龙不过江,但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
张怀希亲自来和他见面,又逛了一圈影视基地,现在又陪着吃饭,给足了他面子。
周兴盛心里明白,张怀希这是在结交他,或是现在,或是未来,肯定是需要他拿出钞票来投资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的,因为这意味着国内的任何事情在这个问题上都得绕步。治下经济发展了,这就是政绩,每一个官员都绕不过这个坎。什么改善民生、提高福利待遇、环境保护、让每一个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那都是站着话不腰疼。经济不发展,结果是没钱,没钱的结果就是不流通,不流通的结果就是越来越穷,越来越穷到最后就是整个国家都穷死。
在这一点上,周兴盛是这样的认识,他也不排斥。
相反,他还有点佩服那些厚着脸皮拉关系找投资的政府官员,不管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的位置还是真心为民,都是值得尊敬的。
果然,在接风宴上,张怀希就拐弯抹角的出了这个意思:“改革开放,需要的就是像周董事长这样的爱国商人,回国投资,建设祖国,发展经济。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周董事长的到来,同时也欢迎、、、、、、、、、、”
周兴盛听后,先笑了笑,然后才道:“息是一个大市,我听国务院在81年的时候就将息钦点为全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一二了,息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我是个商人,商人的本质就是要赚钱,息这样的经济大都市自然不会错过。我打算在息运作一个大型的项目,集地产、购物、美食、娱乐于一体,就是不知道政府这边支不支持?”
完,他似笑非笑的看向了张怀希,等着对方的答案。
在息建立的影视基地,虽然同样是集多重经营方式于一身,影视拍摄、旅游项目、地产、美食等等,但主业到底是集中在旅游和影视拍摄上。地产、美食这些只是附带而已,而且也不会亲自操作。
相比起他构思中的集地产、购物、美食、娱乐于一体的项目来,还是不够完善和丰富。
当然,他构思的这个项目,在现在来自然是一等一的时尚和潮流,但放在后世,就显得普通了。随便一家大型的连锁超市基本上都是实行的这种模式,一块区域,有楼盘、场、百货、专卖店、美食店、影院、衣食住行,基本上应有尽有,一条龙服务到底。也有地产界或其它行业的巨头插足这一行,同样是照着这个模式来运作,譬如万科、万达。
周兴盛现在的构思,主体是旗下的和兴置业以及大四喜流通事业来完成。
首先进入息,算是试水。
“集地产、购物、美食、娱乐于一体的大型项目?”张怀希听得是直接倒吸了一口凉气,面上虽然不动声色,但心里却是非常吃惊,这样的项目,一听就能够想象到的是大手笔,没有个几亿、十几亿根本拿不下来。
感叹了一遍眼前的这个香港富豪真有钱之后,张怀希面露难色的问道:“不知道周董的这个项目预计投资是多少?周董你也了解,在我们这边,许多问题都是需要国务院审批的,市委市政府并不能够随随便便决定。”
周兴盛笑道:“这我知道,我现在也只有一个构思罢了,预计投资是多少,我还真不知道,不过最少不会低于五亿港币吧。”
内地现在的经济水平比较低,没有经过仔细的预算,周兴盛也不知道要投资多少才能打造出他心目中的项目。但想想后世,一个这样的项目,至少也得上一二十亿来计算,如今虽然比后世的经济水平低,但过亿是肯定的,五亿,应该可以尽善尽美了吧?
“五个亿?”张怀希刚刚喝下的一口酒才到喉咙,这时差点没吐出来,他被震惊了。
息市去年的gdp也没有超过一百个亿,周兴盛一来就是五个亿港币,四个多亿人民币的投资,直接就占去了gdp的二十分之一,这种手笔,不可谓不大,即便他是副市长,这时也被震惊得以复加。(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恒店考察
时间步入90年代,中国内地的经济开始了强有力的腾飞。
即便在91、92这两年间**不断,但并没有阻止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是速度放慢了一点而已,总体上还是属于腾飞之势。
自然而然的,大量的基础建设在内地展开,整个内地九百多万平方公里里的辽阔大地变成了一个工地,一个巨大的工地。繁华程度比之后世远远不如,但那股子热情,却是每一个人都能清晰的感受到,也深深的为之震撼。后世的经济虽然依然在持续增长,但给人的感觉总是少了一种东西,多了一种富即安或者奢靡的腐化,很令人不喜。
周兴盛的感受是最为强烈的,他是第一次直观的感受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焕发的热血和激情,论任何,都不能阻挡走向富裕的脚步。
后世,有不少人开始翻改革开放的旧账,批邓、批江,什么改革开放是历史大倒退,又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建立在资本自由上的成功,是建立在毛周时代的基础之上的成功。
这时的周兴盛只感觉很可笑。
后一句辞倒是正确的,毛周时代的确为改革开放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业体系的完成、教育的全面推行、政权深入乡村等等,这是普遍的认识,它是正确疑的。
但之前的改革开放,包括分田到户是大倒退,这就有点站着话不腰疼的感觉了。
难道吃大锅饭还是好的了?
别什么体制的问题,狗屎!
没有发达的经济,人们的思想水平不高,搞什么体制都是狗屎!
又改革开放是资本自由的成功,是走向资本主义的开始,拜托,睁开钛合金狗眼看看中国的政策。也动动脑子想想中国的政治环境吧。
在中国,从秦始皇开始,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官僚主义的天下,所谓国家天下!
周兴盛是极为赞同改革开放的,也认为不改革、关在家里闷头搞发展是行不通的。当然,最钦佩的还是邓公的那句话“大力解放生产力”。
生产力解放了,也就意味着效率提高了,能够多赚钱、提前富裕。
其实很容易感受到,就拿工程机械来。一辆挖土机一天能干多少活,一个工人拿着铁锹一天又能挖多少地,这就足以看得出解放生产力带来的效益了。
在息,周兴盛并没有呆多久,在视察完影视基地以及和息市政府提了提投资的意向之后,他很快就带着一行人来到了恒店。
现在的恒店,丝毫看不出后世那个东方好莱坞的影子来,还只是一个破旧落后的镇子,下面的村子倒是有不少。多达上百个,但镇中心却是烂得一塌糊涂,要街道没街道,要楼房没楼房。唯独古建筑倒是有不少,风景也相当靓丽,倒是有些后世的模样,甚至还更自然。
恒店隶属于东阳。左领右舍都是赫赫有名的地区,一个是一乌,一个是杭洲。一个是金桦。
在恒店镇政府随行人员的陪同下,周兴盛走在恒店的大街巷,一边体会着这里的风土人情,一边琢磨着这些问题。不自然间,思绪又飘飞到了一乌上面。
起“一乌”,这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来,都是大名鼎鼎的,是商品海洋,购物天堂,赫赫有名的“商品之城”。
而对于周兴盛来,一乌不仅仅是这些,它更加是全中国权力最大县,是县级市经济特区,更是建立县级海关以及县级办理居留徐可和出国签证的“”县。在中国,一乌县独领风骚,各项指标和权力都是全国之最。
周兴盛想到一乌,也是想着一乌如此的县,肯定是商机限的,不得之后要去一乌参观考察一番。
令他觉得有些可惜的是,一乌在1982年的时候就已经出台政策确立了自身的定位“商品之城”,开始大规模建设商品市场,格局魄力之大,前所未有。全国许许多多的县或者市都有朝商品这一方面大力发展,但决心之大,一乌是除此一家,别分号。
当然,一乌最终能够脱颖而出,也靠了它自身的地理优势。不然的话,在一个穷旮旯里,或者是内陆的某个山沟沟里,再有决心也是白搭,光是交通这一项就卡死了,就更别后面的诸多问题了。看看后世江、西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了,整个九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