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港做大亨》第366章


行动的。
只是,通过中间人的连线哪里有亲自见面来得可靠和稳固,而且又不用欠人情。
人情这东西,是最难还的。
果然,周兴盛也是看好娱乐产业的。
林建粤欣喜的同时,也注意了一下旁边一直看着他们话的老爷子,老爷子的眉头皱了起来,显然正在思考,这不禁让他心中一喜。
“当然,这只是在以后,香港的娱乐产业至少还可以繁荣十年!”周兴盛竖起了右手食指,比划了一个一字。
“十年?这已经足够了!”林建粤爽朗大笑道,他现在已经信心百倍。
林白欣这时在旁边忽然问道:“周老板很看好内地的娱乐产业?”
周兴盛笑道:“这个自然!就凭内地那个庞大的市场,就足以造就出一个堪比美国好莱坞,甚至于更胜一筹的娱乐产业来。十亿多人口,相当于美国的三倍,占了世界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一旦开发出来,可以想象那个市场将会何等的庞大?保守估计,别其它,就一个电影,一年的规模至少也有数百亿人民币!”
“数百亿人民币?”
论是林白欣还是林建粤,亦或是一知半解的万奇雯,这时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电影规模一年就有数百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
拿香港来,一年的电影产业规模能有个几亿港币,就已经到极限了。注意,是港币而不是人民币,人民币比港币可值钱多了。
数百亿人民币,这几乎是香港的几百倍!
而整个娱乐产业来,除了电影,还有电视、唱片、报纸、杂志、书籍、等等一系列的产业在内,是电影产业的至少十倍以上规模。可以想象,估计一下整个娱乐产业一年的规模,少也得几千个亿。
繁荣之盛,能够让人直接呆滞!
林建粤的脸上也有着不可思议的表情,即便他再看好这个行业,但也没有预计到周兴盛的这种程度,动辄就是上百亿人民币的规模。
他用明显带着不信的语气道:“不可能吧?现在那边的平均工资也就一个月两三百块钱,以后单单一个电影行业就能发展到一年数百亿人民币的规模?”
周兴盛瞥了他一眼,道:“你也了是现在!现在那边的平均工资是一个月两三百块钱,但是十年后?二十年后呢?工资三四千、四五千总是有的。要知道,内地可是有着十多亿人口!每个人一毛钱,看上去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乘以十亿人口这个基数,就是一个亿,这就恐怖了!”
林白欣由衷的感叹道:“的确,任何事乘以十亿这个人口基数,都将是一个重之又重的问题!”(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章 实业:十五万员工!
“又要采购设备?总金额一千万港币?”周兴盛看着马有才拿过来的采购清单,一脸的郁闷的道:“这是这个项目以来的第几次了?投入实在是太大了。”
马有才急忙解释道:“老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些服务器、电子元件、cpu都是试验用得上的,我们已经很大程度上节俭了,这个也是、、、、、、、、、”
周兴盛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好笑道:“行了,我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你没必要这么紧张。其实我也知道,高科技方面的投资向来都是很大的,在国外都是动辄数亿美金的,所以你不用担心我会因此有心病。我之前招你们过来的时候就过,各种软硬件环境你们尽管放心,你要要什么设备我都给你采购,要多少投入我都给,只要出成果,不超出我的能力之外,我都一定满足你们。这句话之前有效,现在有效,以后也有效。另外,我也决定了,等旭升科技走上正轨,我将拿出每年利润的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多投入到技术中心,支持技术升级和创新!”
马有才一怔,旋即感动的道:“老板,谢谢!”
周兴盛笑道:“谢过做什么?应该我谢你们才是,没有你们专业人才的努力,我以后需要的产品可就出不来了。要知道,我是一个商人,看重的还是你们能为我创造利润。”
马有才点了点头,这才没有话。
周兴盛认真的看了看采购清单,也看到了上面两个财务的印章和签字,一个是子公司旭升科技的财务印章和财务主管的签字,一个是财神投资总公司的财务印章和主管签字,明这份清单已经经过了价格方面的审核,于是也爽快的签了字,并盖下了自己的印章。
旭升科技是子公司。财务问题一直都是内部和财神投资共同管理
当然,在以后,旭升科技肯定要独立出去,财务问题直接由内部管理,财神投资只是负责监督而已。
不过现在,旭升科技远远没有到盈利的地步,每年都还在贴钱,即便vcd项目还是发力,但初级阶段的利润,和投入还有这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到现在为止。旭升科技一直都是靠着财神投资公司的资金在周转。
金额的采购,旭升科技内部财务主管签字之后就行。
但金额较大,上了百万港币,这就需要内部财务和财神投资财务两个主管签字,并且报备周兴盛这个大老板签字才行。
拿着手续完成的采购清单,马有才很快就出去了。
一直坐在老板椅上的周兴盛,这时却是忍不住叹了口气,难怪高科技的公司都号称是耗钱大户,果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都还在初级阶段。不论是宋仁昌四人组建的vcd项目组,还是蒂姆?伯纳斯?李和马有才组建的万维网项目组,投入的资金都是千万港币来计算。招的人是技术高手,一个个的工资都是极高的。至少在香港来是属于高收入金领;采购的设备都是世界一流的电子设备,不是美国、法国、就是德国、英国这些工业强国的产品,价格更是高得离谱,而且你还不得不买。因为全世界就他有,蝎子拉屎……………独(毒)一份。
难怪高科技、重工业这些投入极大的产业,诸多后起国家都是倾国之力来完成。因为按照这些产业的投入。私人很难玩得转先不,太不划算了才是最大的主因。都想着,我做贸易、金融、轻工业不是挺好的吗?技术投入低,见效快,利润也大。所以人人都奔着这些去了,重工业、高科技这些就变得人问津。
再看看后世的中国,私人的高科技企业基本上就没几家,最著名的也就百度,老总李某人开发出了自己的搜索专利,然后成立了百度。
至于其他的,大部分是房地产,要么就是做保健品的,要么就是做网络游戏的。
当然,周兴盛倒不会因为投入大而放弃,毕竟他并不缺钱,他也深深的知道他手底下的这些研究在成果出来后将会给他带来多么庞大的收益。
旭升科技这家公司,周兴盛打算做成一家集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电子公司。
旗下,包括有家用电器行业,研发和生产vcd、dvd、液晶彩电、冰箱、洗衣机这些产品;电脑也属于家用电器的一种,只不过在规模上和重要性上都要远远超出其它家用产品,所以独立了出来,并且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电脑硬件的研发和生产,一部分是电脑软件的研发。另外,手机的研发也是其中之一。
可以,旭升科技都是建立在一片空白之中,目标则是追赶后世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研发的能力就格外重要了,这就迫使了周兴盛不得不持续不断的招人才。
来去一句话,二十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还是人才!
二十二世纪呢?依然是人才!
人类社会在活动,从来缺少的始终都是人才!
“可惜,内地现在的水平离世界还有很大的距离,而那些真正的顶尖人才又都是国家的宝贝,肯定是不会放手的。看来,得加快内部员工的培养了!”周兴盛暗暗想到。
现在才89年,内地恢复高考不过几年时间,人才断层严重;再加上一直闭关在家,接触世界的水平有限,所以年轻一代,真正高深的技术人才还是极少的。
老一辈的就不了,那是国家栋梁,宝贝似的,就技术而言并不比国外,甚至美国的差。别看他们身处闭塞的内地,但毕竟喝过洋墨水,又是国家级的专家,什么技术没见过?没听过?就算没见过,以这些人的智慧。要上手也是极快的。看看两弹一星就知道了,这还是六七十年代的事情,连原子弹、氢弹都搞得出来,连卫星都能够上天,还有什么技术能难得到他们?
周兴盛已经多次在香港各大高校举办大型招聘会了,每年的毕业季不,平日里也没少去,招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