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佛》第3章


“师傅,弟子知错了,请您惩罚弟子吧。”静玄看到师傅紧锁的眉头和担忧的神情,还以为是自己又惹师傅生气了(心里却想着,佛家吧是戒怒吗?怎么三百多岁的师傅还。。。。。。)赶紧认错。
“算了,以后一定要切记谨记,不可再犯了,佛家大忌啊!继续讲课吧!〃
“是。”
“法界无尽缘起,皆由一心而生万有,但一切诸法,互为缘起,重重无尽,一(体)即万法(用),万法即一。修持的方法,是依法界缘起之理而立三观:
真空绝相观:观遍法界一切诸法,都不外乎因缘生,依他起,均无自性,而众生的知见,都是属于妄情遍计,如翳眼空华,因病而现,所以称真空绝相观。
理事无碍观:因为作真空观,则诸妄相灭而真性现,即是真如。但真如是以不变为体,随缘为用,众生因妄情遍计之业感而生万法(事),但万法皆以真如为性(理),因理能生事,全事即理。作如是观,故名无碍。
周遍含容观:既知万法乃随缘而生,且一一法所具之真如性,即是真如的全体。所谓真如,是无形相的,不变异的理体,故称真如,倘能依理作观,即可返用皈体,理事圆融,人我无别,万法如一,因此谓之周遍含容观。”
“师傅,万法和真如怎样关系?”
“万法如酒、茶、汤。。。。。。等饮品,而真如若水,因为各种机缘而成为各种饮品。但水的湿性未变,如明此理,即可得到作观的受用。”
“弟子明白,请师傅继续。”
“我们以心感悟之中三观,却并不为教义,以缘为本教以武学佛印,将其融合使用。唯一即万法,武、印不相冲,符咒相为一,佛力修其身,是也。”
“师傅我们是以武入佛道吗?”
“万法皆虚妄,人我皆假相。方法不重要,只要有一颗一心向佛的慈悲心,佛经、感悟、修缘、历劫。。。。。。皆是入佛。念经是修性,结印画符是引缘,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除魔为苍生,集结善果。”
“那妖魔又如何定义?佛祖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妖即生有灵根的动物植物,吸纳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修炼而成人形者是也。魔是为魔界生物,也有现世人间天地形成的恶魔。妖有善恶,魔亦有情。不残杀生灵者是为正,善。关键在于人心。如何定义全看你自己,但绝不可胡乱定义,伤及无辜。更不能打着正义的旗号,见一杀一。妖与魔也是众生一员。”
“弟子明白。”
“修行的方法是观心,因此就有次第三观和一心三观之法的产生。所谓次第三观,是以从假入空观的二谛观,和从空入假观的平等观为方便,而进入中道第一义谛观为究竟。
由此可见观心之法,是很重要的。静玄你要切记。
修空观,破见思惑;修假观,破尘沙惑;修中观才能破无明惑。修观的方法和治病一样,病情复杂,治疗的方法就不能简化。
假若你能了解非空、非假、非中和亦空、亦假、亦中的道理,不修次第三观,也是可以的。”
“师傅,这与前面说的观相同吗?”静玄抬头看着师傅问道。
老僧微微一笑,心中似乎很高兴。弟子终于开始听课了,不再打瞌睡,思想开小菜了,反而有所发问,这比平时做了三十件好事还要开心百倍,以后是有希望了,再一想那天生异象,莲台为床,神莲护身,惊涛怒浪,雷龙乱舞。。。。。。
不禁喜上眉梢,更专注地讲起来:“有所不同。前面说的是万法皆缘起,是依法界缘起之理而立三观;而这是观心是以从假入空观的二谛观,和从空入假观的平等观为方便,而进入中道第一义谛观为究竟。”
“嗯——”静玄只应了一声。
“般若经中书‘无所得,缘起性空’。”
“嗯,是——”静玄已经有点心不在焉,语气也开始变化。”头都已微微下垂。
老僧见了,摇摇头继续说道:“
唯识,是说宇宙万有,是因识别的关系,而产生其存在的价值,否则虽有亦等于无。譬如小孩子手上拿著一枚金戒子和一块糖,你拿走金戒子,他无所谓,若是拿他的糖,就会会哭起来,这就是识别而产生执著的证明。
以阿赖耶识为根本,以说明万有的因果关系。
阿赖耶识有寄藏众生一切心法和色法种子的功能,所以也称藏识或种子识。
至于藏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东西?
没有办法拿给你看,我们所读的经文,和已经知道一切事物的印象,在什么地方?
如说在脑子里,是不对的,这些东西究竟在那里呢?
答覆是在藏识里,因为这个东西其体无形,所以看不见,其用(量)至大,能藏一切诸法。”
“哇——好大的金雕!”小和尚静玄已经在小声地说起了梦话。
“佛智。。。。。。”老僧不知,还沉浸于那美好的未来中,忘情地讲着。
“别跑——别跑,等等我啊!金雕大神你下来好吗?什么?你不下来,那我就把你打下来…。。啊!!!金雕大侠你下来好吗?我这里有很好吃的斋菜。。。。。。金雕大佛,救命啊!。。。。。。金雕佛陀可以回答我一个问题吗?我可不可以吃你?!呃——是将来,不,我不吃你了;慈悲的金雕佛陀啊你让我骑——哦,不是,是让我坐坐你好吗?。。。。。。。啊,金雕。。。。。。”静玄口水已垂到了胸前。
“。。。。。。
遣虚存实观:即是排除一切虚妄计度,存全依他起有,和圆成实性的理体。
舍滥留纯观:舍弃一切杂滥的外境,护存纯净的内识。
摄末归本观:停止见分攀缘工作的机能,而皈顺自证分的理体。
隐劣显胜观:隐藏心所的劣点,而显心王的优点。
遣相证性观:排遣万有的差别事相,证入诸法平等的性海。
此为五重唯识观。
不管学那一宗,对于唯识多少总要懂一点,在行持上是很有帮助的。”
“哇,好可爱的小白兔,不知道和月宫嫦娥仙子的玉兔谁更好看呢?咦——要是把你送给天台庵无为师太的小弟子,月霜——不,静如师姐会怎样呢?嘿嘿——有趣,小兔兔别跑啊,带你去神仙姐姐那里去好吗?小兔兔——”静玄已经在梦里追起了小兔子。
。。。。。。
“佛陀为了度生的方便,所说的言教故有显密之分。
密教是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的内证真言教法,文理难知,故称密教。
经论所说的内容,是说我们的体相,和大日如来一样,因无始来,一念不觉,而使身口意三业不净,堕入六道,受生死轮回之苦,现在要想回复本来面目,而使三业清净,必须手结印,口持咒,意观想,藉三密加持的力量,才能使三业清净,以了脱生死之苦,即身成佛。”
。。。。。。
一觉醒来的静玄,偷偷瞟了一眼师傅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赶紧用衣角擦掉嘴角的口水,装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大声地问道:“师傅佛陀到底有多大智大善,佛法有多强,武力无上,一行一动皆佛印吗?”
“佛陀,又称作“佛驮”、“浮陀”、“浮屠”、“浮图”等。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
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而,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
如过去有七佛、燃灯佛;未来有弥勒佛;东方有阿閦佛、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信仰面很大的还有毗卢佛(大日佛)等。从佛身说,有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等。
佛陀,那就是拥有“四身五智”的无上智慧者。
佛陀包含了“断”、“证”、“功德”、“四身”、“五智”。
无上,指超越一切凡圣,无与伦比。”
“这样啊!佛陀就是终极了。”静玄一副原来如此的神情,摇头晃脑地说道。
。。。。。。
今天到此为止,明天继续,记住明天不许迟到再睡懒觉了。否则罚抄金刚经,面壁三天。
“不——师傅,你不能这样,佛说万事不可强求。。。。。。”
“师傅——”
“师傅——”
。。。。。。
第四章 利嘴无敌
看完后,觉得勉强过得去的话,请兄弟们收藏一下哟^_^当然,贪心的再要点票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天空渐渐明亮,月华渐渐迷离模糊,纯净清晰的空气也渐渐湿重模糊起来。山顶上开始起雾了。
东方的天空已一片明亮,白净的云布满整个天空。不一会儿,悠的抹上了几道红霞,慢慢加深扩宽,似鱼肚之上划过的几道红磷。红霞渐成一片,似一把尖刀刺破了蛋壳,红红圆圆的玉盘如蛋黄一般涌出。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