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第438章


“回禀相国,皇上是派周尚书上门,特来问候我母亲的病情。”
申国舅的眉头皱成一团,奇怪地问:“他怎么会知道你母亲生病了?”
申国舅说的+他’,并不是指小皇帝,而是指周棋纶,他知道小皇帝年少,现在什么都听周棋纶和徐筠两人的话,来探望邵景文母亲的病情,必然是这二人的意思。
“相国,他可能是从卑职妻子的舅父处知道消息,他们的关系一向很好,只是卑职觉得有点奇怪,卑职母亲并没有什么大病,只是居家小病,最多亲戚朋友来探望一下便可,可皇上却派礼部尚书来探病,让卑职觉得他们的用意,似乎不在探病本身。”
申国舅点点头,微微叹息一声,“你说得没错,我们的小皇帝也不甘寂寞了。”
邵景文愕然,他明白申国舅的意思,他连忙道:“皇上年少,不能被他们二人所误,相国应该把周棋纶和徐筠都调到地方为官,他们二人会害了皇上。”
申国舅摇了摇头,“不!让皇上成为一角势力未必是坏事,在某种程度上,我和他利益一致,我相信他也一样痛恨太后垂帘制。”
“可是.....卑职怎么办?”
申国舅眯眼一笑,“你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他们拉不到,就会转而去拉皇城的羽林军大将军毛襄,那个他们的成功性更大。”
和申国舅把事情讲清楚,邵景文觉得自己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他便站起身道:“卑职明白一早要走,那卑职先告辞了。
“你等一下!”
申国舅笑着摆摆手,让他坐下,“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商量。”
邵景文又坐下,等待申国舅给他讲重要的事情,申国舅沉吟一下便道:“我打算和申济达成了一个交换,用晋南换汉中,你的军队撤到蜀州,把晋南让给申济,然后他会把汉中让给我。”
邵景文吃了一惊,“申济愿意吗?”
申国舅笑了笑,“应该愿意吧!这本来就是太后提出来的方案。”
入夜,华清宫各外安静,一队数百人的骑兵从远处疾奔而至,守卫华清宫的羽林军老远便发现,厉声喝道:“什么人?”
骑兵队勒住战马,大声应道:”是秦王殿下,从潼关而来。”
羽林军不敢怠慢,立刻进去禀报,队伍中申济目光阴沉,他是奉太后之召,紧急赶来,其实他也知道出什么事了,朝野上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倒太后运动,太后的处境非常被动,不仅是太后,他的秦王爵位和他将来的登基梦想都有可能破灭了。
申济也一样,不能再忍下去。
片刻,宫门打开,他翻身下马,快步向深宫而去。
深富内殿,申太后正平静地等待着申济的到来,尽管京城内闹翻了天,但申太后依然十分冷静,她知道反对自己的背后是申国舅在推波助澜,说到底,所有矛盾的根结就在于他们之间的权力分配,申国舅想用政事堂制度来主导权力,可这对于她而言,这就意味着放弃权力,怎么可能?
一名宦官匆匆走进,躬身禀报:“太后,秦王殿下来了。”
“宣他进殿!”
片刻,申济大步流星走了进来,他单膝跪下,“臣申济参见太后,祝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申太后冷冷一笑,“申大将军,哀家现在不是千岁,可能哀家明天命就保不住了。”
“太后严重了!”
申太后叹息一声,摆了摆手,“大将军平身,请坐下吧!”
申济坐了下来,他恨声道:“太后,我们不能这样一直沉默,我们必须有所反击。”
“这也是哀家找你来的缘故,衷家得到消息,后天将有三万太学生上街游行,掀起反对我的最大声势运动,哀家已经决定,要杀鸡儆猴!”
申太后一咬牙,冷冷道:“哀家要让他们明白,大宁王朝是在衷家的手中,而不是他们这帮腐儒能改变。”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 雍京血案
雍京春明门,这里是雍京城的东大门,也是前往雍京驻兵重地灞桥最近的一座大门。、
三更时分,一支八千余人的军队悄然抵达春明门,春明门的当值守将是一名都尉,姓娄,他怎么也想不到,今天怎么会派他来春明门当值。
‘娄都尉站在城楼上,望着城下一片火光发怔,看似只有一千余士兵举着火把,将城下照如白昼一般,但娄都尉感觉得到,绝不止一千人。
火光中,他清楚地看见了城下的军队,为首之人正是雍州第一军头申济。”上面是娄将军吗?申大将军回京,命你开城门。”一名校尉在下面喊道。
娄都尉心中很为难,他曾经是申济的手下,后调为九门大将军田兴文手下,田兴文是申国舅的心腹之一,手渥三万九门重兵,控制着京城防御,而京城内,还有五千效忠于太后绣衣卫和五千同样效忠于太后的羽林军。
尽管娄都尉很为难,但申济要回京城,他又不敢不开门,何况申济还是他的老上司,他只得叹口气,下令道:“开城门!”
城门缓缓开启,一队队的士兵开始列队进城,火把都灭了,娄都尉终于发现,确实不是一千人,而是八千余人,他感到一阵阵后怕,把八干余人放进城,这意味着什么?
申济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肩膀,赞许他不忘1日主,“你到我这边来,我封你为将军!”
娄都尉连忙单膝跪下,“卑职愿为申大将军效力!”
“好好守城门,有任何委屈,部可以来找我。”
申济得意一笑,转身走了,娄部尉暗暗叹了口气,他觉得自己可能做了一件错事。
天渐渐大亮了,雍州城内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备行备业的人们忙忙碌碌,做着各自的营生,而在崇仁坊却有一股热流在涌动,巳时正,一支三万太学、国子学学生组成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走出了崇仁坊。
他们高举着各种各样的标语和横幅,‘取消太后**’,’推行政事堂制度’,‘反对异姓王’,各种各样的标语遮天蔽日,三万太学生延绵数里,声势浩大,一路上吸引了无数人白勺注目,不断有年轻人参与到他们的游行队伍中,很多中下层官员也自发进入了游行队伍。
队伍井然有序,京兆府和京城两县的衙役都参与了维持秩序,不断有穿着红黑两色役服的衙役们在游行队伍四周巡逻。
这是一次声讨太后**的游行,将十几天来反对太后垂帘制的运动推向**,情绪激昂的太学生们不断向京城民众讲述太后无能导致的一系列惨败。
游行的影响越来越大,渐渐波及到全城,全城上下都在议论太后垂帘制的弊端,甚至由朝官们组织的废除太后垂帘制的联名活动也开始酝酿,一切迹象表明,游行所达到的效果在开始显现。
但意外却在这时发生了,就在三万太学生和一万余志愿者刚刚转入朱雀大街不久,一支万余人的军队从皇城内冲出,他们全副武装,每人拿着金吾卫的大棒,如狼似虎一般冲进游行队伍中,开始对游行太学生们进行血腥镇压。
士兵们毫不留情,棍棒翻飞,撕烂横幅和标语,将数万人游行队伍打得一片惨叫,到处都是断腿断胳膊的太学生们,十几名为首的太学生更是被士兵们围住,乱棍齐下,活活打死在街头。
连维持秩序的衙役也遭到无情的打击,数百名衙役被打得哭爹叫娘,跪地求饶。
文弱的学生们远远不是凶狠士兵的对手,他们被打得四散奔逃,但一部分太学生组织起来,准备和士兵搏斗时,更血腥的一幕发生了,军队不再用棍棒,而是改用刀来镇压,寒光闪烁,血.肉横飞,顷刻之间,三百余名太学生被杀,鲜血染红了朱雀大街....发生在朱雀大街的惨案顿时震惊了长安,不断有消息传出,死亡太学生五百余人,受伤者达数千人,而制造这一血腥惨案的罪魁祸首,毫无悬念地指向了大将军申济和幕后的申太后,有人亲眼看见申济出现在镇压学生的军队之中,他是用故意露面的方式来严厉警告企图推翻太后垂帘制的策划者。
沸沸扬扬的反太后运动在军队的血腥镇压中嘎然停止,而另一种抗争方式又开始了,中小朝官纷纷告病请假,以罢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议和不满。
‘..游行队伍惨遭镇压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内传到了申国舅耳中。
房内内,申国舅正面无表情地听取崔颜伯的哭诉,“相国,已经数百人被杀,数千人被打断手脚,这简直就是光天画日下的屠杀,他们下手狠毒,竟然把屠刀对准了无辜的太学生们,请相国一定要严惩凶手,平息学生们激愤的情绪,否则,我担心他们还要上街,还要再遭屠杀。”
申国舅轻轻叹了口气,这个结局可以说是在他的意料之中,太后最终没有能克制住,还是出手了,而且他们是把屠刀对准了无辜的学生,这说明太后和申济缺乏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