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鸳鸯坠》第75章


霞、胡宜秋道:“胡女侠、胡姑娘,我们一同去后寨。”
胡云霞、胡宜秋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地解决,齐道:“这厢谢过总舵主。”
苏晖呵呵笑道:“老朽惭愧之至,惭愧之至!”
四人来到后寨,苏晖命令撤了假山洞之围,俞延俊喊道:“廖二郎,你看是谁来了。”与胡云霞、胡宜秋趋步走过去。
廖志纬在假山洞内困了一天一夜,经练气调息,又得三色祛毒丹滋补之力,身子硬朗多了,打算在天黑之后,三人冲出箭阵,忽听有人喊他乳名,于是探出头来。
胡云霞一看,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伊人,只见他虽面孔俊逸,却是清瘦了许多,因风尘生涯,眼角已隐现出淡淡的几条鱼尾纹;不禁悲感油生,扑过去,抓住廖志纬的双手,哽咽道:“二郎!”泪珠儿顺香腮直流下来,二十年欲诉之言,此时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廖志纬直勾勾地看着她,但见她当年圆圆的红脸蛋,如今已变成苍白的瓜子形,更衬出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虽年已三十六七,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廖志纬曾在普陀山听胡宜秋说过,胡云霞一直忠贞不渝地等着自己,于是对她益发敬爱。现下见了面,此景此情,廖志纬这个饱经忧患的硬汉子,不由得眼圈也红了。他伸手轻轻地替她擦拭泪水,柔声地呼她乳名,道:“玉儿,这些年来也难为你了。”
胡宜秋也走过去拉着廖展雄的手,倾诉离别之情;见蒯素英立于一旁,忙腾出一只手拉住她,说道:“蒯姑娘,累你也受苦了。”虽对她心有嫉意,但毕竟她因救表叔受困,却也感激她。
廖志纬觉得周围静悄悄的,游目四顾,弓箭手已无影而去,只见苏晖与一个中年人站在前面的小亭内,不知何以如此,问道:“玉儿,你们怎么会来到这里?适才是谁叫我?”
胡云霞道:“秋儿回家说你困在太湖,父母便叫我来找俞延俊大哥救你,他是太湖帮的二舵主。我与秋儿正在湖上同巡逻之人激战,可巧碰上俞大哥从南昌回来,给我们解了围,又说服了总舵主苏老爷子,便一起来此会你。”
一经胡云霞说起,廖志纬仔细一看,那亭内的中年人不是俞延俊是谁?于是大步流星趋向前去,招呼道:“俞大郎别来无恙?”
俞延俊迎上去道:“廖二郎,为兄来迟了一步,苏大哥不知你我有旧,委屈你了。”
苏晖也跟过来,深深一揖道:“廖兄弟,老哥哥一时糊涂,冒犯侠驾,这厢赔罪了。”
廖志纬呵呵笑道:“总舵主快人快语,这叫不打不相识!”
那边胡云霞拉着廖展雄上下打量,嗟叹道:“离南京时雄儿才四岁,现已是伟伟汉子了!”
廖展雄叫声:“表姑!”又道:“姑祖父母、表伯父母都好么?”
胡云霞道:“都好,都好。母亲常惦念你叔侄呢。”又转身拉着蒯素英的手,道:“蒯姑娘侠肝义胆,实令我等敬佩!”
蒯素英道:“表姑折杀小女子了。”
这边正在唠叨,只听苏晖道:“此地不是叙话之处,请诸位移步大厅,酒宴上叙谈。”众人随苏晖到了前厅入宴。宴毕,各自歇息不题。
次日一早,廖志纬等人辞别了苏晖,俞延俊,登舟南行。俞延俊早已派人到那渔夫家取了廖展雄、蒯素英的马,又送上三匹好马,一齐牵至舟中,以备他们弃舟登陆之用。临行时,胡云霞托俞延俊着人给南京胡府送信,说是她与胡宜秋已随廖氏叔侄去了福建,请父母、兄嫂不必挂念。
须臾舟船靠了太湖南岸,廖志纬等五匹马踏上浙闽官道,前往福建,蹄声得得,快若风电。沿途人们见这二男三女身骑健马,腰悬长剑,行色匆匆,俱投以惊异的目光。那些武林中人,欲得徐达兵书而后快者,惧于青剑大侠、紫剑女侠的威名,只能望梅止渴,不敢造次,空怀感叹而已。
第十八章 火烧倭兵(上)
福建戚继光的营盘连绵十数里,旌旗迎风招展,刀枪映日生辉,从北、东、西三面,对漳浦城构成钳夹之势。
廖志纬一行五人催马趋近营盘,廖展雄亮出戚继光托他送姚氏母子回浙江时给的金鈚令箭,由小校报知值巡军官。
这日值巡军官正是胡宜春。他走出营来,一眼望去,心中一惊:怎么姑姑也来了!难道家中出了事么?
只见五人滚鞍下马,胡云霞道:“春儿,快来见过你二表叔!”
这五人中,一个是他姑姑,一个是他妹妹,胡宜春自是认识;廖展雄年初与胡宜秋从云南同来,虽然只住数日,表兄弟甚是投契;蒯素英两多月前来找廖展雄,曾见过一面,也是认识的,心想:敢情那中年儒士便是廖家二表叔?于是躬身施礼道:“小侄叩见二表叔。”
廖志纬笑道:“听说表侄已职任参将,年轻有为,可喜可贺。戚将军在哪里?快引我们前去。”
胡宜春答道:“是!”翻身上了马弁牵过来的白马,在前面领路,众人皆上马随后。
约行三四里,望见一个特大的军帐,但见帐前旗杆上高挑一面大纛,中间绣了一个斗大的“戚”字;大纛迎风扑喇喇作响,仿佛在显示着大将的威严。胡宜春在帐前下马,道:“待我进去通报。”众人也随之下马。
片刻,戚继光亲自出帐相迎,一眼看见廖志纬,喜道:“钱先生一别两年有余,可想杀下官也!”与众人一一招呼后,即拉廖志纬并肩进帐。
众人皆是惊讶,原来廖志纬与戚将军竟是老相识!胡宜春本待引介,却插不上话,只好跟了进去。
众人进了大帐,随之挑帘走进后帐。戚继光吩咐中军官道:“快些摆酒,给钱先生诸位接风洗尘,另传谕诸将来大帐同饮。”
分宾主落座,小校奉了茶,戚继光问道:“钱先生,这一向都在何处?”
廖志纬道:“小生本名廖志纬,化名钱思玉,蒙将军错爱,得随军中效力数载。两年前,小生去金华催粮,偶然中得知当年小观音曾出家浙江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因此联想到随小观音失踪的那本徐达兵书。为平倭寇计,小生前去普陀山寻找徐达兵书,欲献兵书于军前。然而此乃捕风捉影之事,实无把握,故未能明言于将军,只留笺而去,诚是大不敬,还望将军恕罪。”接下来叙了离营后诸事。胡云霞听了廖志纬的叙说,内心喜道:我乳名玉儿,二郎更名“思玉”,可见他念我之情。
戚继光笑道:“钱先生吉人自有天相,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此番前来,定有以教我,平倭之期不远了。”
说话间中军官报酒宴业已安排停当,戚继光邀廖志纬等人入席。须臾,钟离通、王大刀、陆方诸将,文秉才、岳平、何三姑、何五姑众人,陆续赶至中军大帐。诸将都来拜见“钱先生”,众人过来与廖展雄、胡宜秋相见,岳平也叩见了师父。大家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互相绍介寒暄,好不热闹。
刘凯的营地较远,带冲儿最后赶到。冲儿上前给先生叩头请安。两年多不见,冲儿长得越发魁梧了,俨然是个彪形大汉。廖志纬听说他因杀敌有功,已升任千户,拍着他的肩头,笑道:“冲儿没给为师丢脸。”
刘凯道:“劣子能有今日,皆先生训导之力。”又对冲儿道:“不可忘了先生的栽培之恩!”
冲儿道:“孩儿谨记,不敢有忘。”
刘氏父子入席。大家欢欣喜悦,饮至一更天才散。钟离通、文秉才等人各自回帐,胡云霞、廖展雄、胡宜秋、蒯素英由中军官安排帐篷歇息不题。戚继光独留廖志纬于中军大帐,研讨军务。
在中军大帐的后帐内,戚继光与廖志纬面烛对坐,戚继光道:“先生既得徐达兵书,何以教我?”
廖志纬道:“当今武林觊觎徐达兵书者,不可胜数,是以小生不敢随身携带兵书,而藏兵书于一个秘密之处。不过小生已然将兵书熟记在心,将军可愿听否?”
戚继光道:“愿听其详。”
廖志纬道:“‘徐达兵书’是世人的俗称,书名实为《兵机要略》,因著者为徐达,故而称之。徐达兵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讲内功心法,化内气为‘兵’;中卷讲兵械之‘兵’,剑枪等兵械招式;下卷讲用兵之‘兵’,行军布阵要旨。”
戚继光道:“请诵下卷。”
廖志纬道:“兵书下卷开头写道:‘凡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下之……心主行,心神竭而行必怠矣。行怠,不败若何?……夫兵贵精而不在于臃多,以精锐之兵,振心神而鼓勇气,则攻无不摧,战无不胜!’”
戚继光道:“写得好!这是从《孙子兵法》中化出来的。”
廖志纬道:“其后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