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布武》第118章


靠着袁氏偌大的名声。他自可霸河北。管他汉室的死活。
这就是袁绍心中的谋划。自己为自己画的大饼。就看怎么吃了。
但在场之人。不仅有袁氏之臣。也有曹操、王匡这些盟友。袁绍不好乾刚独断。
曹操坐于袁绍下手。的位在这里算是仅次于袁绍的。世代官宦也不是假的。
手下的兵差不多与张辽等人消磨光了。曹操也清醒了一些。知道靠着袁绍这些人是扶不起汉室的。他自己恐怕也不行。
与董卓硬碰。下场定然凄惨。等联盟散去。他也好回兖州积攒实力。等来日再战。
“喔。本初言之有理。”想着当世的混乱局面。曹操有点心不在焉的答道。
厅内诸人。差不多都选择了暂避锋芒来掩盖落荒而逃。唯有王匡面色有点尴尬。
“公节不必忧烦。可率本部人马。暂居朝歌。”这一方面。袁绍很善解人意。王匡一个河内太守。转眼间变成了朝歌太守了。
当世混乱。可见一斑。
袁绍最后一次以盟主的身份。让关东诸侯们自行抉择。袁绍退。其他人自然不会充胖子。联盟的结果如何。明白人同样都知道。
曹操叹息的退出了太守府。打算召集夏侯渊等人返回陈留。
“曹公慢走。”身后想起一声中和的声音。
却是有人第一次称他为公。曹操诧然回身。却见一个摸样清秀但神情有些轻佻的青年与一个年岁差不多大。但脸色较为严肃的青年一起。看着他。
“两位兄台严重了。”曹操一眼就认出了这两人是袁绍的谋臣。当世很有名的俊杰。
“曹公。借一步说话。”略有些轻佻的男子。瞅了眼门口的几个守卫。笑道。
“请。”
手中接到袁绍退兵的消息时。董卓正停留在并州北部的唯一一座没有被匈奴人攻破的城池当中。
这座城池。在并州也算是比较高大。太守还很的人心。坚守数天。让匈奴人不的踏入一步。
但即使如此。城中也损失了无数壮年男丁。剩下的的多数是孤儿寡母。
董卓率军返回时。太守亲自出城迎之。伏在董卓戎车前痛哭流涕。说什么。自己父兄三人死于匈奴人之手。多么的感激丞相云云。
董卓闻之有感。不仅重赏了这名太守。还允诺这片的方将二十年免税。
虽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但无税之下。挺一挺。等家中的男丁长大。也是转瞬间而已。
董卓能做的。也只有如此而已。
书房内。阳光从窗口照射而入。房内显的很明亮。董卓提笔又放下。对有些事有些模棱两可。
“去把文和给本相叫来。”思索了片刻。董卓对宜论道。现在只有宜论一人在董卓身边跪坐着。侍候董卓处理一些琐事。
放下研着墨的手。宜论点头下去。
暂且放下心中烦恼之事。董卓又拿起另一篇竹简看了看。头就更疼了。
并州百废待兴。靠钟繇一人处理不来也说不定。幸好一些田官早已准备就绪了。等钟繇一到任。就可以分配下去管理田的了。
还有雍州的长安一带。根本就没人替他治理。李儒只的让牛辅屯在长安。兼治长安一部。
如今已董卓的实力。拼死力战。绝对可以消灭一到两个稍弱的诸侯。但打下之后呢。那些世家子都各有心思。谁忠谁奸一时也说不清楚。
痛恨。董卓痛恨握几乎是握着天下百分之九十读书人的士族阶层。
寒门固然人才辈出。但治理天下。仰仗的绝对不会是寒门。除非。读书人多如牛毛。
这是?董卓重重的拍了下案。偶然扫到案上的一角。略有些疑惑。
“丞相。”这时。贾诩在宜论的引领下。踏入了书房。躬身朝董卓一拜道。
“文和。你说这黑山军该剿还算该抚?”董卓收回心神。缓缓的道出他心中颇有些困扰的问题。
本来应该是抚的。但现在风云变幻。董卓的实力在短时间内势力膨胀。也从一些的儿腾出手来了。
已经有一举剿灭黑山张燕的实力了。董卓只能在一举剿灭。还是该慢慢蚕食间摇摆不定。
“黑山群贼良莠不齐。当应情而定。”贾诩说出来了一句废话。
白了眼贾诩一眼。董卓直白道:“张燕这厮态度暧昧。文和可愿为本相走上一朝?”
“张燕此人倒是还有些手段。但为人很有主意。巧言不易打动。”贾诩眉头微微一皱。随即话锋一转。道:“只有尽力而为。”
董卓心中微微一喜。有贾诩亲自出马。凭他揣摩人心的手段。这事儿也应该有定论。也好让董卓下定决心。
“叫上仲康与你一道。”大袖一挥。派出了许褚做保镖。
“诺。”贾诩回的有些有气无力。应了一声后。快速的告退而去。既然接下了。贾诩的心中也是有几分把握的。但见面之后。怎么说。他的思考的周全才行。
黑山张燕。
事无巨细。决不能事事亲力亲为。要不然董卓再壮实一倍。也的心力交瘁而死。
解决了一件事。董卓心情不错。忽然想起刚才惊鸿一瞥。看见的一角。
在宜论极诧异的眼神中。手忙脚乱的般开堆在案上的一些竹简。里面露出的一物让董卓欣喜若狂。却又有点自嘲。
这居然是纸。虽然有些薄。也有些脆。但确实是纸没错。
还以为这个时代没有纸呢。却原来是我历史不太好。可能这也有看三国演义那部电视剧后的后遗症吧。里面可没纸。
自嘲之后。董卓又起了点疑惑。既然有纸了。他为何从没有看到有人用过。这纸虽然薄了一些。但稍微的加工一下。绝对可以替代竹简的。
他以软刀子割掉士族之根的方法不就可行了吗?
“你认的这东西?”董卓兴奋间忽然瞥见宜论有点诧异的望向自己。问道。
“这是蔡侯纸吧。不过它太轻。也太容易损毁。没有竹简实在。”宜论一股脑的把他知道的给倒了出来。心中却奇怪董卓居然不认的纸。随即又想到董卓的失忆症。也就释然了。
原来如此。拥有财富的士族们绝不会在乎点小钱抛弃可靠的竹简。而用纸张写书的。
这个时代可没有买卖书这样的东西。书都是手抄。或是朋友送的。是可以作为传家之用的重中之重。
但作为草根阶层。也就是所谓的寒门。这东西可是上好的东西啊。
是破除士族垄断知识的好东西。
董卓也没时间考虑宜论语中的诧异了。起身疾步走出书房。
让宜论愣神了好一会。丞相这是怎么了?随即急急的跟上。今天可是他当值。作为侍卫与跟班。他绝不能让董卓脱离自己的眼前。
强行让董卓不乱跑当然不行。那就只有他自己勤快些了。
董卓一阵疾走。却发现自己居然不认的路。听见后面急促的脚步声。董卓转头急问道:“张苗住在哪里?”董卓口中的张苗就是这城的太守。
宜论抬头。指着另一边道:“丞相这是走反了。”
“小子。还不带路。”董卓自然听出了宜论口中的不满情绪。笑着一巴掌排在宜论的肩上。道。
就算宜论是练家子。也颇有点承受不住董卓的这一巴掌。被拍到的的方火辣辣的疼。
本来打算辩解几句。却见董卓的巴掌再次抬了起来。宜论连忙道:“带路。带路。”
这小子有偶尔也犯贱一下。不敲打会尾巴翘天。想着家中怀了他有生以来第一胎的宜姬。董卓会心一笑。过几天就回洛阳了。
目前来说也不宜再动武。可能会安分几个月的时间。有机会多陪陪自己的女人也不错。
第三卷,跃土千里,户十万。 第一百四十八章 史上唯一,相父、皇儿。 
更新时间:2009…7…11 21:18:09 本章字数:3887
即使心里真的愤愤不平。宜论也没能把那老头揍趴下。想想一个小有名气的游侠揍一个快要入土的老头子。宜论就有种涩然。
长长的队伍行走在大地上。眼看洛阳在即。董卓的心有点复杂。跟往日班师回朝有种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只有的董卓自己才明白。
安安稳稳的坐在戎车上。把刑天这个儿子半抱在膝盖上。董卓一人起码占用了戎车的三分之二空间。把身边的王越挤到了一边。
看着宜论瞅着那个叫周通的小老头的眼神中。那种想下手。却似乎总是一拳打到棉花糖里的表情。董卓愉悦一笑。这小舅子。手上功夫不弱。品性也行。就是有时候没个正形。
不过。宜姬要是生下长子。就该调教调教这小子了。不能老这么混着。
手亲昵的抚摸着刑天头上的鬃毛。那种柔软的触感。扶着很舒服。膝盖上的刑天半眯着眼睛。打着盹。
缓缓的。洛阳这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池。映入到了董卓的眼里。
城门前。礼乐齐备。文武朝臣分两旁而立。李儒牵着小皇帝刘协的手。恭敬的站在中央。
随着董卓车架的临近。乐声悄然而起。整了整身上的深黑色衣衫。董卓微微一笑。昂然踏下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