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架空传》第166章


偏偏这兄弟俩至今连秀才都没考上,估计在仕途上展没什么希望。如今黄观既然已经是有邑一等男爵了,在友人看来,让兄弟俩随着叔父前往吕宋闯荡一番自然也不失一个选择。
听人这么一解释,黄观便安安心地做出了一定会照顾好两位侄子的承诺。
黄观原以为事情到此就会结束。谁料到第二天去其他亲戚朋友家拜访时,几乎每一家都做出了类似的请求——也有几个家中幼子年纪小的没有立即请求黄观将他们的幼子带去吕宋展,而是隐晦地暗示将来幼子长大后,若是前往吕宋投靠,那么黄观这个做叔伯的可一定要多加照顾云云。
如果只是一个两个这样寻求帮助的,黄观自然会因为自己得到了家乡人的重视而感到高兴。黄观辖下五十余个基本采邑领中,虽说已有将近四十个已经册封给陪着黄观一同被流放的九族亲戚了,但毕竟还剩着十余个直属的基本采邑领。若只是一两个后辈需要照顾,那么只要这两人有着中人之资,那么过段日子将他们册封为有邑恩骑尉也不是多大个事。可那么多家同时拜托他帮忙,黄观却觉得此事不太好办了。如果提携这家后辈却不提携那家的子侄,岂不是平白与人结怨吗?
精疲力尽的黄观晚上一肚子心思回到所借宿的友人家中,还没到门口,却现友人门前一片灯火通明,二十几个衣着简朴的百姓待在友人口不知在干什么。走近了,却见门房指着黄观说道:“那位便是黄老爷。”
结果门前那群人便一窝蜂地拥过来,乱哄哄地和黄观套近乎。
“黄爷,小人是从前您府上管家二表弟的邻居,从前还来过您府上……”
“黄老爷,小人以前佃过您家的地……还记得不?”
“黄老爷,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善心带携我们一把……”
好不容易才回到家乡,也没道理冲着乡亲父老们火。所以黄观只得硬着头皮向众人询问到底有什么事。原来,这些都是佃农或是小自耕农中的非长子,都是没有土地而必须额外缴纳人头税附加税的人。虽说目前没受什么大灾,也还勉强生活得下去,可第一批移民中有喜欢炫耀的写信回家诉说移民后多么好,甚至还有了财的衣锦还乡,便惹得家乡一些无地之人纷纷动了心思。性格果绝而又无牵无挂的便移民了,犹豫的,今天听说了有邑一等男爵黄观返乡,根据中国人在外地都会尽量照顾家乡人的传统,这些人便又一次动了心思。
土地对大明各个阶层的人都具有迷人的魅力。做着出将入相美梦的年青人希望能够去殖民地大显身手;土地投机企图从中获取暴利;广大农民、手工业则把殖民地作为摆脱压迫、寻求新生活的希望。
结果,黄观返乡后便遇到了这样一副情景。
看着眼前这番情景,黄观不知该喜还是该忧。良久,他终于说道:“都是乡里乡亲的,我黄某人自然会照顾一二。你们也别吵了,都登记……我返回吕宋时就把你们都带上……”
第三章 准备工作
放于吕宋的左逆文臣中一共已经有七名升为男爵以上不过,回到帝国本土的却只有黄观和铁铉两人。/黄观比较老实,只是回家乡住了一段时间后便又回吕宋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广泽王朱允、怀恩王朱允相继病死,敷惠王朱允熙“病死”的缘故,铁铉回到帝国本土后与方孝孺、王钝、王度等人进行了秘密接触,然后才鬼鬼樂樂地回到封地去。然而朱棣看到东厂的报告后,却并没有对此进行干因为他根本就不担心吕宋的“左逆文臣”会对自己造成什么麻烦。
先,广泽王、怀恩王、敷惠王的王府护卫领都经过严格考核,而且那些军户的家属还留在大明本土,一般情况下想来是不可能被左逆文臣收买的。
其次,随着移民潮的逐渐兴起,吕宋的有邑贵族越来越多,因此左逆文臣所占的比例也相应地越来越小。即便左逆文臣们扯旗造,那些并非左逆文臣的吕宋有邑贵族也未必会响应他们。
再次,即便吕宋的有邑贵族全反了朱棣也有信心轻松将之镇压。吕宋的有邑贵族采取的扩张方式是:“修建堡垒,威慑堡垒附近区域,稳定统治”这三步曲。这种扩张方式与英格兰征服苏格兰的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堡垒并非纯粹作为防御手段,而是作为进攻手段。当然,这种堡垒群对于使用冷兵器的敌人也有着很大的防御力:哪怕只是一个非常简陋的,只驻守五十名守卫的土堡,也可以防御五百名非职业士兵的攻击。然而相对而言,丛林游击战才是正规军所讨厌的战斗方式,对于那一个个目标明显的堡垒,已经在进行换装的大明军队完全可以轻松搞定——土木结构地堡垒,别说使用炸药包了,说不定多用迫击炮轰几下都可能炸塌一块。
其实朱不对孝孺、王钝、王度、铁这些人动手包含着一个很险恶的用心:放长线钓大鱼。如果建文余孽扯旗造反,那么朱棣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朱文圭处理掉,一了百了。如果方孝孺等人的耐心很好,那也无所谓。朱打算待朱文蒙时就请一位悲天悯的人高僧专门负责他的教育工作。等朱文成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人生观后,便对方孝孺等人进行公审。相信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总能够收集到足够充分的证据。这时,便可以等着朱文圭因为内疚而主动提出“放弃一字并肩王王位并出家为僧”的建议——如果朱文圭一时想不到这个主意,朱甚至可以派人去提醒他。
朝鲜挺有意思。当初朱出要求朝鲜并入有邑贵族体系,朝鲜李氏并未答应。
可是到了年,朝鲜却仍然恭恭敬敬地派遣使入贡。除朝鲜外,还有琉球中山、山北、山南,暹罗,占城,爪哇西王,日本,剌泥,安南也在去年年底派遣使入贡。
永乐二年的四月,琉球再次派遣来到南京,这一次是为了册封汪应祖为琉球国国王一事。
历史上汪应祖其实只被册封为琉球国山南王—区区一个琉球居然还分为中山、山北、山南三个部分,实在太搞笑了。说起来朱棣离合格地政治家还真是有段距离。按朱的想法,琉球那么一点小地方设置一个王位都嫌多了,然而中山、山北、山南都派遣使入贡时,朱却碍于伸手不打送礼人,实在拉不下脸,结果三份贡品都收下了。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琉球山南汪应祖似乎有着统一琉球地理想。因此派来使捎话说希望能够得到大明地册封。这还有什么好说~。瞌睡遇到了枕头!于是朱棣便乘机提出:如果汪应祖自愿加入大明有邑贵族地体系。那么明朝皇帝便将之册封为琉球国王。否则。大明也不是不可以册封中山或山北为琉球国王。
大明地有邑贵族体系中。国王是一种特殊地存在。不受麾下臣民多寡地限制。按山南地实际人口计算。汪应祖如果不是被册封为琉球国王。那么他地爵位甚至连伯爵都不可能达到。如今汪应祖被册封为国王。其年俸按照郡王这一等级计算。即一年两千贯。汪应祖是个聪明人。闻弦而知雅意。立即答应了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以及在琉球建一个大明直辖军港地要求。于是四月份。朱便正式将汪应祖册封为琉球国国王了。至于说汪应祖获得这样地册封后会不会攻击琉球中山及琉球山北。这却不是朱棣所地事情。
大明即将在琉球建设军港。军港建成后还会驻军。若是中山和山北地统治聪明。趁着驻军抵达之前赶紧请求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才是正理。虽说迟了一步。琉球国地国王王位是不用指望了。但至少能够保全级以及大部分实力。
朱棣之所以没有就“琉球国王还是琉球伯爵”地问题上与汪应祖扯皮。是因为他太想在琉球设立一个军事基地了。琉球离日本不远。作为一个跳板是再好不过了。
日本国土面积虽说不大。但拥有海洋作为天险。因此基本上没有受到过异族侵略。大约是因为这个缘故吧。日本地人口并不算少。有一种估计是这个时代地日本人口有一千万。这个人口基数虽说比不上大明。但考虑到防守本土地各种各样地优势。大明想要占领日本还是颇为吃力地——至少比收复安南以及占领南洋、中亚诸国要吃力。
而朱棣明知这些情况仍然想对日本动手。却是受了石见银矿地诱惑。其实朱目前并没有打算占领日本全境。因为征服一个可能拥有一千万人口地国家本身就有难度。更何况这种战争还要从海上运输军队以及粮草。对后勤地压力实在太大。在朱棣看来。无论是强占、诱骗甚至只是租借。总之只要能够占领石见银山附近一块小小地地方(至少需要包括离石见银矿十公里左右地冲泊港)暂时也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