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酒徒》第327章


在开元二十六年的这个年终岁尾李琮与大唐皇帝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交锋。整整三个昼夜的血战,朝廷调集而来的岭南和江南联军采取了蚕食战术以伤亡1万余众的沉痛代价,将李琮叛军一点点分割开去,一点点歼灭。然后在一个叫野马滩的地方,与李琮叛军主力展开正面作战。
野马滩一战,在李隆基熊熊的怒火中,岭南和江南联军毕其功于一役,不顾伤亡不顾代价,最终将李琮叛军包围全歼于野马滩之下的旷野之上,李琮率亲军千余人杀出重围。其实,萧睿得到的军报消息是有些出入的,李琮不是自刎谢罪,而是被他手下的一个校尉砍下了脑袋,然后被这些乱军带着投降了朝廷追兵。
李琮那号称20万的叛军除了某些残兵溃逃入吐蕃之外,大部分非死即被俘,声势浩大的李琮叛军至此灰飞烟灭,李琮叛乱彻底平息。当然了,江南和岭南联军也伤亡惨重,12万军马在战后只余余。
“力士,长安的情形如何?”李隆基将复杂的目光从厅外收了回来,回头来瞥了越加苍老的高力士一眼。
其实高力士比李隆基还要年轻上几岁,但经此一乱,高力士的头发几乎全部变白,神色面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骤然苍老下来。
高力士颤巍巍地晃动了一下头,低低道,“皇上,靖难郡王已经率军从离开潼关,护卫太子殿下和惠妃娘娘以及一众留守大臣,收复长安——等待皇上返京了。”
高力
后面,自觉都有些心虚。对于萧睿此番在李琮叛乱现,高力士是始料不及的。在高力士的心里和印象中,萧睿是绝对忠诚于皇帝的臣属——但萧睿却拥兵自重,只据守潼关,非但放弃长安,还放任李琮叛军南下追杀皇帝……
所幸,朝廷军马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干掉了李琮。可是,万一……
高力士心里一颤,偷偷瞥了一眼李隆基的脸色。
李隆基的脸色果然非常阴沉。早在几个月前,李隆基就开始暴跳如雷了。背地里,骂了萧睿不知道有多少次,而甚至在有些时候,那些话的粗野程度,让高力士都觉得有些不忍卒听。
高力士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萧睿想要做什么,他当然猜出几分。既然他都能猜得出来,想必皇帝也不是傻子。
“等朕返京?”李隆冷笑了起来,“萧睿真是朕的胘骨之臣啊,朕在剑南被李琮20万叛军围攻,他却率军躲在潼关不出,哼,坐视朕……”
他长长地出了口气,脸色;沉着。良久,他才淡淡叹息道,“老东西,朕自问待萧睿不薄,他何以如此对朕?你倒是说说看,他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高力士犹了一会,低低道,“皇上,老奴认为,萧郡王可能是护卫太子心切……”
“朕难道还比不上太子吗?朕才是大唐帝,作为大唐臣子,他首先要护卫的是朕,而不是太子!”李隆基愤怒地咆哮起来,霍然起身,苍老的手臂都微微有些抖颤,“在安西成立私军,还私造火器火炮……”
说到这里,李隆基戛然而止。心里有话,就是当着高力士的面他也不能直说。萧睿的所作所为,在李隆基心里早就该千刀万剐了。但目前的局势,他却不能直接向萧睿兴师问罪,一旦将掌握重兵的萧睿逼反,恐怕比李琮更加难以对付。
高力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
李隆基猛然一拍案,吼道,“传朕的旨意。”
高力士身子一震,躬身下去。
“传旨,褒奖靖难郡王萧睿、剑南道节度使郑陇、安西节度副使哥舒翰及以下众将,守卫潼关、收复长安有功,待朕返京后另行封赏。”李隆基一字一顿地道,“老东西,你亲自带人赶往长安,再传朕的密旨一道,速速命郑陇率剑南军离京返回剑南,以防吐蕃人进犯!”
高力士眉梢一跳,颤声道,“是,老奴遵旨。”
高力士匆匆而去,李隆基大步出了大厅。不多时,一个小太监奔出刺史衙门,朗声呼道,“皇上有旨,大军启程,御驾即日返回长安!”
========================
开元二十七年春三月初一,避李琮叛乱于蜀中的大唐皇帝李隆基终于在余军马的护卫中,率逃难的满朝文武大臣返回长安。
一时间,长安周遭风云际会,大唐朝廷目下几乎是全部的兵力都聚集在了长安外围。萧睿将手下8万余军马一路驻潼关,一路进驻雍州,郑陇就率军守在雍州。而李嗣业则率2万安西铁骑随萧睿收复长安,接管了长安的防务。
而在长安的西北方,还有哥舒翰的5万安西远征军。
和风徐徐。长安正德门外。
官道两侧的柳树上早已抽出了嫩绿色的新芽,李隆基的车马倚仗缓缓向正德门行进着。他掀开华丽马车的车帘,向城门口处远远地凝望了一眼。
只见城门口洞开,两排杀气凛然的黑甲军卒手持陌刀巍然林立,年轻的太子李琦为首,萧睿居左,章仇兼琼和裴宽等留守大臣居右,正默然站在那里。
李隆基面上浮起一丝愤怒,但很快便被淡然掩盖了过去。他低低道,“快行!”
……
……
“儿臣迎接父皇御驾来迟,请父皇恕罪!”李琦的面色有些涨红,尽管心里早有准备,但他一见到李隆基,心里还是情不自禁的涌起一抹深深的惧怕。李隆基的积威之下,年轻的太子有了瞬间的惶然。
但他的目光与萧睿略一交织,便又定下心来。
李隆基淡淡摆了摆手,“起来吧,太子留守长安有功,朕记在心里。”
“臣萧睿(章仇兼琼、裴宽……)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萧睿脸色不变,与章仇兼琼等人一起拜了下去。
“靖难郡王劳苦功高,诸位爱卿平叛有功,朕自当一一褒奖。”李隆基朗声道,死死地扣住搀扶他的一个小太监的手腕,小太监吃痛不禁低低呻吟了一声。
第三卷长安风 330章衣裾渺渺 终成绝响(一)
更新时间:2009…12…11 21:10:24 本章字数:3695
睿淡淡一笑,朗声道,“匡乱平叛乃是臣之本分…宫!”
萧睿起身站定,摆了摆手。
站在萧睿身后的李嗣业满身甲冑,上前走了一步,浑身上下甲冑作响,他高高举起手中的三角令旗,朗声呼道,“恭迎皇上回宫——”
整齐划一低沉有力的脚步声旋即响起,城门里涌出两队魁梧雄壮的安西军汉来,分列道路两旁,一条鲜红的地毯从城门内延展出来。
李隆基面色一变,稍加犹豫,还是起驾进城而去。
一路护卫李隆返京的数万军马驻扎在长安东郊,而李隆基带出长安的数千羽林军正在车骑都尉孙兆的带领下刚要进城,却被一脸凛然的李嗣业拦住了马头。
孙兆扫了李嗣业一眼,皱眉,“你是何人?敢拦住本将的马头?本将奉旨率军护卫圣驾,速速让开!”
李嗣业嘴角晒,淡淡道,“孙将军,在下靖难郡王、安西陇右河东三镇节度使标下果毅都尉李嗣业是也。奉靖难郡王令,叛乱初定,局势不稳,长安防务一切由我军接管,将军还是请带兵驻扎城外吧。”
孙兆怒道,“岂有此理,我乃随驾羽林军,负有圣驾安危重任,岂有驻扎城外之理!”
李业微微一笑,“凡我大唐军马皆是朝廷军马,由我军来护卫圣驾也是一般,孙将军,请!”
……
……
孙兆也不是傻。他自然看得出来。如今地朝政局势几乎为萧睿一手遮天。不说城里还有安西军2万。雍州、潼关以及州还有掌握在萧睿手里地十多万军马。但他毕竟是新被皇帝提拔地羽林军将领负着保护皇帝地重任。他正在与李嗣业据理力争时。却从城中出来一个小太监。传达了皇帝地旨意。命令孙兆率军暂且驻扎城外。
李隆基就这样心中怒火茕茕地新进了荒废多时地皇宫。随着他贴身地数百侍卫将那一扇沉重地宫门缓缓关闭。李琦面色渐渐变得沉重起来回头望着萧睿低低而急急道。“姐夫。父皇已经回京。这……我们……”
萧睿笑了笑。“殿下。稍安勿躁。一切有我。对了。殿下目前还是以东宫被叛军捣毁为由。不要入主东宫了——依我之见。还是返回盛王府免得丛生不测。”
李琦地东宫一片狼藉。很多宫室毁于叛军之手。宫中财物被掳掠一空。李琮没能如愿当上太子。进了长安跑到李琦地东宫来自然是放任叛军在东宫扫荡了一番。发泄完了心中地怨愤。不过倒是给了李琦一个不住进宫去地绝佳理由。
李琦长出了一口气,点了点头,“我已经派人收拾好了——就是——”
李琦的面色突然变得有些古怪和尴尬,支支吾吾道。
“怎么了?”萧睿皱了皱眉。
“姐夫,母妃死活不肯回宫,她一定要住在我的盛王府可如何是好?父皇已经回宫,她且在宫外样传扬出去,实在是大失体统……万一让父皇知道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