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明》第168章


县赶来的那三万官兵。他知道李超涂突围后肯定会去接管那三万兵马的指挥权的。此人用兵,鬼神莫测,若真让那三万官兵冲到自己大营里来,肯定会打乱自己的部署,放跑谷中官兵。
李超涂突围后,绕过袁宗第军营,来到唐县偏师营地,出示孙传庭的信物和他写给那位统兵谋士的亲笔信后,很快就接管了三万大军的指挥权。但当他查看了军营、初步了解了这支军马的情况后,探骑便送来消息,李自成又增兵五万,前来阻击他们。
李超涂接到这个消息后暗暗叫苦,十万大军结成的防线,自己三万人马怕是冲不过去了。冥思苦想了许久,他最终决定冒险一把。他在三万人马中精选出一千骑兵,准备就用这一千人冲击李自成大营,其余二万九千人则不计代价的拖住袁宗第十万大军。
是夜,李超涂亲自统领二万九千人马冲击袁宗第大营,袁宗第见李超涂亲自带兵,官兵倾巢而出,不敢大意,也带着部下所有兵马,前来迎战。然而,就在两军厮杀得惊天动地之时,李超涂选出的那一千骑兵却瞧瞧的绕过战场,逼近李自成谷口大营了。
李超涂见时机已到,便把指挥权交与孙传庭手下那名谋士,自己也瞧瞧退出战场,赶往谷口。就在袁宗第大军节节胜利,开始把唐县赶来的三万偏师分割包围时,李超涂也赶到谷口,带着他精选出来的一千铁骑,开始向李自成大营发起猛烈的攻击。
饶是李自成早有防备,但在夜色的掩护下,李超涂还是越过防线,杀进李自成右翼大营。一千骑兵旨在扰乱贼军阵营,并不和前来围堵的贼军交战,只是左冲右突,四处放火。
顿时整个贼军右翼大营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孙传庭见贼军大营起了大火,知道李超涂得逞,便用高杰为左翼,拖住李自成左翼大营,牛成虎为先锋,统领骑兵二万呼啸而出,直指李自成中军大营。
此时孙传庭见李超涂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又改变的原先的心思,若能借此机会一举击溃李自成中军大营,三十万贼军失去中军帅府的指挥,便会炸营,自己趁乱绞杀,定能大获全胜。
但孙传庭低估了李自成的实力,李自成右翼大军虽然溃乱,但他知道,李超涂肯定是瞒过袁宗第的耳目,派出小股骑兵冲了进来,而自己在右翼布置的刘希尧五万大军,他闹得动静再大,也会很快就被刘希尧反扑下去的。
而且,他知道孙传庭肯定会趁此机会突围,便早早的命令士兵全部出营埋伏,牛成虎二万铁骑冲进李自成中军大营后,陷入李自成十五万中军之中,就如沧海一粟,根本就没起到什么作用。
孙传庭这才意思到自己轻敌了,连忙传下军令,各部将士自己突围。自己带着标下亲营,转去右翼,他知道从这里突围最为容易。
孙传庭赶到李自成右翼大营时,刘希尧已经指挥大军渐渐的把李超涂围困起来。他连忙指挥大军掩杀过去,救出李超涂。而袁宗第也知道中了李超涂的诡计,命令党守素带领一半人马,继续围歼残余官兵,自己火速回援右翼。
孙传庭见状,不敢恋战,命令李超涂带兵开路,大军向北方撤退。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198章 赐婚(一)
更新时间:2009…7…2 14:56:37 本章字数:2429
再回过头来说那日朝会,兵部侍郎冯元飙当庭泼了崇祯一盆冷水,自然令他心中耿耿于怀。
崇祯虽然不容大臣驳自己面子,但终究还有几分明君风范,下朝之后,也仔细琢磨起冯元飙的话来。孙传庭曾经大败于李自成之手,而这次却出师却进展的如此顺利,莫非真如他所说,李自成在用诱敌之计?
过了三日,崇祯又接到孙传庭的捷报,援剿大军北逼郏县,围李自成二十万大军于城中,数战于城下,均告捷!崇祯接报大喜,兴冲冲的再次把捷报传示于朝中大臣,末了还点名问道:“冯爱卿,李自成用自己和二十万大军诱敌,也太舍得下本钱了吧!”
冯元飙哪里不知道崇祯话中含义,连忙跪伏道:“微臣愚钝,不识督师妙策,叩求皇上降罪!”
崇祯笑道:“朝廷出师告捷,正应普天同庆,朕怎么能降罪与你,倒是你提醒了朕,不可得胜而骄啊!”
至此,京城权贵百官均认为李自成已是朝廷大军囊中之物,贼军指日可灭。城中奢靡之风尤甚,王公权贵争相设宴庆贺,预祝朝廷王师大捷。
崇祯心中却又另外起了一番心思,原本贼军未灭,他怕激起变乱,才不得不容忍左良玉、朱震等拥兵自重,如今贼军指日可灭,应该着手解决这些骄兵悍将的问题了。虽说这些将领到目前为止还没露出丝毫反意,个个都表现得赤胆忠心,但军权掌握在别人手里,他始终不放心。
先近后远,现在在京城里的将领只有吴三桂、朱震二人,吴三桂累世为将,又扼守着山海关要地,若是动了军心,恐金虏趁机而入。况且辽东之地三面是金虏土地,他若生变,只能南下面对北京坚城。到时朝廷只需把粮道一断,仍他关宁铁骑如何英勇,也会饿死在北京城下。所以吴三桂可以不急着动,那便只能拿朱震开刀了。
崇祯扪心自问,朱震目前的表现尤为可圈可点,处处围护皇家的尊严。他若是能主动把军权叫出来,朕倒还要重重用他。但朱震的性子,崇祯是知道的,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种人在用时很放心,在不用时却很伤神。你去间接提醒他,他肯定不懂,你直接说,他又接受不了。
他若是不姓朱,倒有一个主意。前些日子,皇后提醒他,徽娖儿已经十五岁了,该到了选婿的年纪了。朱震也只有二十几岁,又未婚,若不姓朱,招他为驸马,便能顺利收回他手中军权了。
这时,给崇祯送参汤的周皇后见丈夫长吁短叹,心中似有疑虑,便笑道:“妇道人家,本不敢干涉朝政。但见皇上如此费心劳神,实在不忍,不若说出来让臣妾帮忙合计合计,或许臣妾真能找到好主意呢!”
崇祯接过周皇后手里的参汤,喝了一口洗洗嗓子,才道:“皇后前日不是提醒朕徽娖儿已经年满十五,可以许配人家了吗?朕心里倒是有一个意中人选,而且这桩婚事若成,还能帮朕解决一个大麻烦。但却有一个不妥之处,就是此人姓朱。”
周皇后微微笑道:“臣妾猜测,皇上所说之人,便是平东伯朱震吧,他却是年轻有为,配得上徽娖,但臣妾却听闻他已经和山东郑家订婚了。”
崇祯道:“这个倒是容易,订婚就是未婚,何况那个郑家的女儿能给公主做小,也算是皇恩浩荡。只是同姓通婚,有伤皇家体面。”
周皇后笑道:“你啊就是太在乎皇家体面、皇家尊严了。这同姓通婚,也就宋朝以后才开始减少,放在唐时,就是宗室结亲的都有。现在我们大明民间,同姓通婚的也多去了。就是我们皇室,也不是没有先例,穆宗皇帝便纳有朱贤妃,还生下了靖王。”
崇祯拍了拍额头笑道:“皇后说得有理,朕便召朱震进宫,和他商议一下此事。皇后就在这坐着,待会你就替徽娖儿看看,朱震配不配的上她。”
朱震再一次被崇祯召见时,心中忐忑不安,难道皇上见孙传庭接连大胜,便准备解决各地拥兵自重的武将呢?自己此时正处于京城,最先解决自己,正合王道。
步入文华殿,朱震见周皇后坐于崇祯身旁,心中甚是奇怪,崇祯召见大臣时,后来没有后宫妃嫔在身旁的,今日和周皇后一起召见自己,难道有别的事?
朱震行过大礼,侧身站在一旁,等待着崇祯训示。崇祯笑道:“爱卿今年多大了?”
朱震道:“虚岁二十五。”
崇祯道:“听说爱卿在进京之前,已经和山东郑家定了亲,但郑家丫头,今年虚岁才十四吧!至少,还得两年才能完婚。朕再另外给你赐一门婚事,你看如何?”
朱震道:“婚姻大事,末将不敢儿戏。末将既然和郑家订婚,若是反悔,便是不义,皇上也不希望末将是个不义之人吧!”
崇祯道:“朕又没有叫你推掉郑家那门婚事,只是看他女儿尚小,另外给你定一门婚事。以你如今的地位,有个三妻四妾很正常的。”
朱震道:“既然如此,皇上所赐,末将不敢推辞。”
崇祯笑道:“朕的长女长平公主今年刚满十五岁,皇后欲为找一个好婆家。朕遍观朝中三十岁以下的未婚官员,也只有你朱震最为优秀。所以朕欲招你为驸马,你看如何?”
朱震心中一惊,心道果然如此,他要收回自己的军权了。驸马,又称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说穿了,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