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艳途》第163章


钱能买到虚名,买不到实学;
钱能买到小人的人,买不到君子的志。
老市府转让签字仪式搞得很隆重。市委、市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全体成员都到场,按李小凡的要求是缺一个都不行,戴着红玫瑰在电视屏幕上集体亮亮相,可以减少一些非议。字也签了,电视也放了,电台也播了,报纸也登了,喜气洋洋的,还把转让老市府定位到滨海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家就都说好了。签字仪式仅几分钟,由丁望主持,市长刘琳与老鬼子大道光夫分别签了字,就算结束。
会后,李小凡带着市里头头脑脑到南城开发区去实地察看新市府选址。滨海市处在一条江的入海口,市区被江劈成两半。江北是老城,也就是老市府所在地,南城开发区是一片以工业厂区为主体的新城。把新市府定在南城,政治文化中心南移,用行政手段拉动新城拓展,拉开中等城市框架,对此大家都已形成共识。李小凡还让人找了当地几位颇有名气的风水先生一起论证。这并不是说李小凡迷信,建衙门是万古千秋的大事,风水先生中不乏有藏龙卧虎之人,也许能说出一些科学道理来,兼听则明。
当然这也成为他以后一大罪状是他始料未及的。最后现场商定,新市府选址落在依山傍海的滨海大道上。李小凡说新市府用地要富规划穷实施,规划要控制三百亩,其中二百亩作市政广场,绿化面积要占l/3以上,主楼建二十一层,全海洲最高,像征百万滨海人民面向21世纪,重塑滨海新形象,不搞后悔工程,力争五十年不落后!内部装修要简朴,总的原则就是该花的钱要花,花在刀口上,该节约的钱要节约,两年内要站在二十一层楼顶上,眺望近山远海,一览滨海风光。李小凡的一番话,说得头头脑脑们都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海浪从远处奔腾而来,层层迭迭,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让人心潮迭宕起伏。滨海市区虽然有20平方公里,但高层建筑寥寥无几,前海后山寸土寸金,向空中发展和跨江发展是必然趋势。可走的路子有这样三条:一条是做好土地文章,公开拍卖老市区和江南开发区内最佳地段,据土管局和建设局分析,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南城开发区的地价会上浮百分之五十,每出让一百亩土地,预计能增加出让金二千万,同时也改善了市容市貌,加快南城建设,把南城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新城;一条是拍卖一批无形资产,无论是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地上走的,还是桥梁、道路、海湾、山丘,属于滨海市的命名权都可以推向市场拍卖;
还有一条是财政把裤腰带勒紧一点。总之,以自求平衡为原则,让新市府在滨海市的海滨矗立起来。大家听后拓宽了思路也备受鼓舞,仿佛新市府已像海市蜃楼一般出现在眼前。李小凡说晚上大家都到东海大酒店去跟日本鬼子喝两杯庆贺庆贺,大家都说这酒是要喝的,便去了。
没有男人阳刚之气
171。没有男人阳刚之气
大道光夫和孙女贺子在滨海市一呆就是十几天.为了给贺子一个把握全局的锻炼机会,在滨海投资一个亿的旅游渡假村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由贺子担纲,自己退居二线为贺子当当顾问。贺子在当晚宴会上就进入了主角,她化了淡妆,穿起天蓝色套装,像位空姐,让人感到清纯素雅,超凡脱俗。饭前,贺子就跟丁望交涉过,为了体现双方协作精神,两桌酒席打单各人一半。丁望摇了摇手说,就算我们请客,不要你打单。
贺子双手合在小腹处,微笑着夸中国人是大大的朋友。
席间,大道光夫的位置换成了大道贺子,也就是贺子、李小凡是桌上主宾,刘琳挨着李小凡坐,大道光夫挨着贺子坐。一些祝贺之类话说过之后,大道光夫举起酒杯致辞说,我敬各位一杯,我把贺子留在滨海主持开发,孙女她初出茅庐,不谙世事,有劳各位关照。
大家都举起杯说一定一定。李小凡说欢迎我们滨海的荣誉市民贺子小姐。贺子一迭声道谢并深深鞠躬。大家都把酒喝下。大道光夫又说,中国有句俗语叫来而不往非礼也,为了相互间更密切的协作,我虔诚地邀请贵市来日本考察,希望各位能接受我的邀请。
丁望说市里工作很忙就免了吧。李小凡说大道先生的邀请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感谢,我们市里工作再忙也得去个领导,我建议丁副书记以市政府顾问的名义去一趟吧,大家看看。
刘琳说听你书记的,大家都说听你市长的,惟有丁望不表态,在官场上不表态就是默许和同意。接下便是喝酒,酒是参差不齐的,李小凡喝的是贵州茅台,他贪酒,每天两餐,但酒量不大,也就是三两左右,喝到八分醉就把酒杯倒过来当免战牌。还在他当市长的时候,喝多了酒把一笔不该放的财政周转金批给了一家企业,酒醒后惊了一身汗,让财政局长如数追回。
因此,他就是陪省地领导喝也是三两不过岗。副书记丁望和雷泰是酒鬼,喝的也是酒鬼酒,说是一人一瓶包了。丁望对酒文化颇有研究,他说酒是一面镜子,喝酒能鉴别一个人的个性、涵养、品德、才能,一瓶酒就能比较全面地考察一个干部。
标准有四条:一斤能喝喝八两,这样的干部可培养;八两能喝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最放心;一斤能喝喝半斤,这样的干部要当心;一斤能喝喝一口,这样的干部快调走。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喝的是当地的米酒,俗称老酒,年过半百的人喝不惯洋酒也咽不下烈酒;刘琳喝的是白葡萄酒;大道光夫和贺子喝的是法国白兰地,杯里的酒就五颜六色了。李小凡说就自由散打吧,每人劝客人两杯,劝不下酒就以一罚十自己喝,大家都说好。桌子上就乒乒乓乓地干了起来。
李小凡是从东港大酒店步行回家的,妻子在市医院值夜,女儿李嫒儿子李杰在客厅看电视。李媛闻到李小凡一身酒气,边给他泡茶边责怪说:“爸,你又喝多酒了。”
李小凡往沙发上一躺说:
“喝酒也是工作,而且是更重要的工作,喝一场酒有些时候比开一个会效果还要好。你不懂,酒是官场上的润滑剂,缺了它还真不行。”
李嫒说:“那以后党代会、人代会都不必开了,喝它三五天酒,谁酒量大谁当书记、市长。”
李小凡说:“你说得又绝对了,这是机械唯物主义。”
李媛说:“妈说你的肝都成酒精肝了。”
“你妈是医生,医生的话不能不听,也不能全听,身体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感到舒服就行,当一个会喝酒的人喝不下酒了,当一个会抽烟的人不想抽烟了,这个人也就差不多了。”
“你的歪理都是一套一套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么。”
李媛还能说什么,她今年24岁,银行职员,长得跟她母亲徐海瑛一样纤弱文静,会让人想起晨雾中的翠竹,清丽可人。上门提亲者不下百人,其中也不乏有官宦子弟,和官场上、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包括市委办主任唐天宝在内。但李媛却与她母亲同科室的一位医生好上了。当官的人累心也累,一天见不上一次面,她要追求一种宁静而恬淡的生活,寻找像阳光照在青草地上,微风徐徐吹来的那种感觉。
李小凡和妻子给予她足够的自主权,只要女儿不独身。相比之下,儿子李杰就放荡不羁了,一年前高中毕业一直待业在家,说是待业其实是游民,打着老子的旗号在社会上像幽灵一样闲荡。送他当兵不去,学开车不去,进企业当工人不去,一门心思要当警察,李小凡打过骂过也气病过,儿子还曾被公安局拘留过,李小凡说你凭什么当警察,人家警校毕业生都在家闲着,像你这种人当警察,不警匪一家才怪呐!李杰说那我是警,你是匪,是法西斯,是希特勒。老伴徐海瑛说他能管百万人民的官老爷却管不好一个儿子,幸亏当初没有给他多生。徐海瑛是既恨儿子又疼儿子,也同样没招。
李小凡呷了一口女儿为他泡的茶,把电视调到中央一台看新闻联播,看了新闻联播就省下了看报纸的时间。一直坐在角落里闷声不响的李杰说:
“爸,摩托车到底给不给我买”
李小凡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没有作声,又把目光收回到电视屏幕上。屏幕上在播二十一号台风紧急预报。
“是买还是不买”李杰的话是不卑不亢的。18岁的儿子已人高马大了,从形到神都极像李小凡。这阶段,大街小巷都跑着进口摩托,一辆比一辆漂亮气派,李杰看得眼花缭乱,快想疯了。李小凡很懂儿子心思一也很反感。就干脆地说:
“不买。”
李嫒说:“李杰,你现在不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