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枫神鉴》第19章


“是啊,我从前只是想他们长大了,自然会好的,谁知到现在都快二十岁了,还象小时候一样贪玩,长不大。”
“也怪我,太忙了,没好好管教他们,你说他们总长不大,不如让他们多读一读圣贤的书,多思考一下,学学怎么做人。”
“可是唐公子就快来了,哪本书能见效快些呢?”
“那就让他们读老子的《道德经》吧,此书虽只有五千言,但内容深,可谓字字珠玑,说不定能让他们的思想成熟一些。”
三天后,柳庄主把一对儿女叫到书房:“我让你们读《道德经》,读得怎么样了?”
“太短了,我一天就倒背如流了。”柳迎风甚是得意。
“那算什么?我只花了半天的功夫。”聪儿可不甘落后。

“嗯,好,”柳庄主脸上挂着笑容,“那你们讲讲,里面都说了些什么?”
“我先来!”聪儿张口就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不是让你背书,”柳庄主摆摆手打断她,“我知道你们俩的记性好,我是让你们解释里面的意思。”
“还要解释啊?”聪儿有些傻眼。
“这有什么难的?”柳迎风急忙表现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道是可以说出来的,但不是平常所说之道;道的名字也是可以叫出的,但不是寻常的名字。”
“不对,”柳庄主道,“我记得释文是:如果能用言语阐述出来,就不是永恒的道……”
柳迎风道:“爹,你不能拘泥于别人的释文,其实这句话很直白的。‘道可道’,就是道可以说出来嘛,根本不需要卖弄学问。再说,如果老子第一句话就说道不能用言语阐述,那他后面对道的论述岂不都是胡说八道了?还有,老子后来又提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不也说明道是可以说出来的吗?”
他拿出雄辩的口气,不管自己对不对,先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再说。
“你说的好象也有理……”柳庄主有些拿不准,“这个……啊,我们以后再研究,现在讲讲你们对‘圣人’的理解吧。”
“圣人啊,”聪儿摸着头:“圣人不过是老子理想中的人物,世上哪会真有那样的人呢。”
“不对!”柳迎风道,“老子说这位圣人不见而明,不行而知,复众人之过,被褐而怀玉,功成而不居,后其身而身先,无为而无不为……等等等等,真如活画出圣人之象,而且,他明明地说,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既然圣人亲自说了这句话,怎么说没有其人呢?”
“你说圣人真有其人,那你说他是谁?”
“这个……我虽然不能明确地说出他是谁,但老子既然说出了他的特征,如果我遇到,一定能认出他来。而且我相信,他既然是道的化身,只要认识了他,也就认识了道。爹,你说,这位圣人是谁?”
“我?”柳庄主一愣,他只是想考别人,没想到自己竟被问住。他清了清嗓子:“这个问题啊,我们也放在以后再说。嗯……不管怎么说,风儿能深入思考,不错。”
聪儿道:“我是一时没进入状态,爹,你再问。”
“好吧,这回我问得具体些,”柳庄主捻着胡须,拖长了声调:“‘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啊?”
“我知道!”柳迎风举手抢答:“就是说善于行走的不留痕迹;善于讲话的没有错话秽语;善于计算的不用工具;善于关锁的不用栓梢也打不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无人能解。”
“不错。”柳庄主赞许地点点头。
柳迎风却又接上一句:“不过话说回来,这谁能做得到啊。”
柳庄主瞪他一眼:“我知道你做不到,所以才让你们学习的!我再问你们下面几句:‘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这几句你们怎么解释?”
“我知道!”这回终于被聪儿抢到:“就是说,因此圣人一直善于拯救世人,无人被弃置不救;一直善于挽救万物,无物被弃之不顾。这就叫做承袭光明。”
“嗯,答得不错。”柳庄主露出满意的笑容。
柳迎风还沉溺于刚才的题目中,在一旁闭目而思:“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他突发灵感,睁眼道:“由此可推知,善于教导的,就是不特意施教也能教育得好。”
“对,对,”聪儿也忽然明白了,“老子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就是说,圣人不凭私意而妄为,更不会靠逼人读书之类的方法施教,而是育教于无形,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
“柳聪儿!”柳迎风向聪儿竖眉瞪眼,“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爹要教导我们,让我们向圣人学习,怎么会是妄为呢?”
“我没说爹是妄为啊,我只是说爹的方法有些问题,再说了,爹又不是圣人……”
“你这明明是在讽刺爹不善于教嘛!爹,你千万别生气,老子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聪儿这话说得确实难听,却也是实话。”
柳庄主目瞪口呆地望着一对儿女,可怜自己的一片苦心……
第八章 江湖少侠(1)
飘零山庄花园的凉亭中,柳氏兄妹和梅娘正在研习老子的《道德经》。
柳迎风打了个哈欠:“爹可真是的,找这么一本枯燥的书来让我们读。”
聪儿哼道:“都是你,上次要不是你说那些话触怒了爹,何至于要我们每天向他汇报心得?”
“难道你就没说吗?我说的起码还很隐晦,而你干脆直指爹不善于教了,你让他那张老脸往哪儿搁?”
“要不是你提醒,我能想起说那些吗?再说,最后还不是你来个‘信言不美’,那无异火上浇油嘛,他不恼羞成怒才怪!”
“你为什么总要和我争个你是我非的呢?老子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这些天的书是怎么读的?”
“那你又为什么要和我争?”
梅娘笑道:“快别争了,你们还是赶快学吧,否则一会可就没心得可交了。”
于是兄妹俩的眼睛又回到书上,一会儿,柳迎风开始闭目静坐。
“啊——”聪儿突然仰天大叫起来:“他到底要说什么啊!”
柳迎风吓了一跳,瞪着聪儿道:“你看不懂也别影响别人啊,我正在体验大道的临在,被你这一喊,全完了。”
聪儿哼道:“就你这态度,大道能临到你才怪。”
梅娘笑着问:“哪里看不懂?说出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聪儿道:“老子也真是的,写什么就写明白些,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底什么意思啊?”
柳迎风撇嘴道:“这么简单的话你都不懂?梅娘,你来解释给她听。”
“不行!”聪儿叫,“我要你解释!”
“你以为我不会是吧,好,那你就听着!”柳迎风凝神望着书上这几名话:“道…一…三……嗯,这句话就是说,道是一而三,三而一的,是三位,却又是一个道,他们共同创造了万物……”
“天啊,”聪儿道,“听了你的解释,我还不如刚才明白了,等等,好象你只是把原文复述了一遍,根本没有解释吧?”
柳迎风叹道:“你的理解能力有限,我也没办法。梅娘,你怎么解释这句话?”

梅娘笑道:“我也没有更好的解释,若非道自己来启示,以人有限的智慧如何能理解创生万物的道呢?既便是受到启示的老子本人不也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吗?”
“连老子都不知道,我们又如何能明白?”聪儿仰天长叹:“呜呼哀哉!大道隐矣!”
看她那表情,的确是从心里发出的痛苦,想来孔子当年感叹“大道既隐”时的神情也不过如此。
梅娘道:“你也别灰心,这书里没记明白,也许别的书里有呢。”
“什么?还要读别的书?你饶了我吧。”聪儿的样子看起来更加痛苦。
“你这就不对了,”柳迎风拿出教训人的口吻,“古人云:‘人不学,不知道’……”
这时,一名庄丁跑来:“公子小姐们,老爷叫你们到客厅去呢。”
“啊?”聪儿的神情真是苦上加苦:“这么早就要去交心得啊,我可还没准备好呢。”
“不是,是唐剑锋公子到了。”
梅娘和柳氏兄妹来到客厅,只见柳庄主夫妇正和一位英气逼人的青年说话,见他们进来,柳庄主忙给介绍:“这位就是我跟你们提到的唐剑锋唐公子……”
“你好!唐兄,我们久仰大名了,”柳迎风不等父亲说完就先套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