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吹起彩云飞扬》第15章


正午的时候雾气渐渐散去,阳光微微弱弱地照在寺庙的门前,“卧龙寺”三个字闪着淡淡的金光。
“这题字那么新,应该是座新庙,进去看看吧。”兴许是之前在班里曾经设坛求雨,朱洁有种见到佛祖要礼拜一下的冲动,十几岁的年龄,没有哪个会真心相信佛祖保佑这样的事,纯属顺便看看的无聊,少年们都踏入了这个佛门静地。
整个寺庙的确不大,只有两进,比一般的寺庙要简陋很多,第一进正面就是释迦摩尼像,青石板上摆着供香客跪拜的蒲团和捐香烛钱的功德箱,背面紧挨着供奉的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第二进就是藏书阁和僧人们居住的地方,两进之间有一个天井,正中间有一口古井,周围有白色的石雕的围栏,围栏上浅浅地刻有盛开的莲花,看起来这口古井倒是有些年份了。
“唉,你们过来看,这里可以摇签算命诶!”朱洁响亮的嗓门回荡在小小的寺庙里,随着她的一声吼,一个穿着粗布袈衣的老和尚走了出来。
“没错,我们这个庙里可以为施主求签的,”老和尚满脸的皱纹,一脸清心寡欲的慈祥,看着这群年轻的孩子们,缓缓一笑:“施主们可以求姻缘、求功名、求财运,也可以求平安,只要在佛祖面前许下愿,上三支香,就可以抽签,老衲可以为施主们解签。”
“那需不需要给香火钱啊?”朱洁好像内行似的追问—她奶奶可是信这个的,每年都要去寺庙里烧香捐香火钱的。
“随缘,随缘,施主们随缘就好,不强求。”老和尚乐呵呵地应着。
“也不知道准不准?”刘燕燕在边上嘀咕着,满脸的不屑。
“呵,信不信,都在施主的心里。每年来我们这庙里还愿的人很多的,我们的庙虽小,但签还是有些灵验的。”老和尚不慌不忙,似乎早已看破前尘往事。
“那我先来,嗯,求功名”朱洁最先沉不住气,她放下手袋,从边上的香柜上抽了三支香,拿到香烛上小心翼翼地点燃,双手举着三支香跪在蒲团上,貌似虔诚地扣了三拜,把点燃的香插在正门的香炉里,最后抱起插满竹签的竹筒,哗啦啦开始摇晃,不久,一支竹签就蹦了出来。
深咖啡色的竹签上并没有字,只有一个编号:“三十九”,下半截标注“中下”,老和尚接过朱洁递来的签,从身后一个旧旧的长木匣里翻到编号三十九的一张黄色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这柱签的谶语:“一生平和,无俸无禄,子有登科,前抑后扬。”老和尚微微一乐:“女施主,你是有儿孙福的人。”
这下,刘燕燕忍不住也抽了一签,却是“一零三,中下”,谶语云:“知命乐天,不可妾求,不喜官乡,自成家计。”老和尚解释道:“施主一生非常平顺,不求功名利禄,子女亦平顺。”听起来不错。
这一下,几个少年的好奇心都被勾起,抱着试试玩的态度,都抽了各自的签,不过,老和尚这下只读谶语,不再多言,号称天机不可全泄,各位只需看字即可,会意自在心中,也不知道是不是看着这几位只顾抽签,丝毫没给香火钱的意思,心中实在无法再会意的缘故。
接着是李泽:“八十伍中上”,谶语为:“运喜生身,功名稍遂,花被春霜,何带嗟叹?”
老和尚只问了一句:“施主,你这是求功名还是姻缘?”李泽脸一红,没有接话。
王兵紧随其后:“四十六中中”,谶语为:“甲人食丙,已食辛兮,食生食旺,食卯无忧。”
“什么意思啊?师父?”这也太生涩了吧?“施主以后不缺吃。”和尚悠悠述道。
马斌也抽了一注,“五十六中中”谶语写道:“东奔西驰,马奔禄乡,花开二度,而果无成”“师父,花开二度是什么意思啊?难道我要复读?”和尚摇摇头,并未接话。
再下来王旭阳:“七十五,中上” 谶语为:“文高武广,为孝为忠,藩垣镇守,护国安邦”。“什么,难道我要参军镇守边疆,不可能不可能”,王旭阳怎么也不相信,太离谱了吧。
张文君犹豫了一下,把自己抽的签递给了老和尚,“九十七上中” 谶语写道:“自身兼显,命带天德,男有富贵,女有逢奇”和尚深深地望了一眼这个女孩,点点头,并未言语。
肖剑原本根本不想抽签的,他压根不信这类求神拜佛的事,在他看来,求神不如求己,架不住王旭阳在边上软磨硬泡,其他几个也不停鼓捣,他也就随便晃出了一个签:“六十六上下“一生进贵,温雅好风,求学利成,莫负前程。”
王兵和王旭阳还在质疑着这签果然是骗人的不可信,其他人倒不以为然,三三两两迈出了寺庙的门,朱洁这次倒是落在后面,往香柜里投了5角钱,张文君不知为何,也悄悄投了一元钱,临出门口,老和尚双手合十,轻轻说了一句:“施主走好。”
作者有话要说: 那个时候没有麦当劳、肯德基,没有手机和IPAD,可是有简单的快乐与满足。
☆、终于让我找到了你
第十章 终于让我找到了你
(1)
过了霜降,天气就一天天变凉,校园里行政楼前的几株梧桐树开始哗啦啦地落叶,夏天它们曾如此茂密地遮挡日晒,现如今干枯成了地上的落土,学校里绿化的工人正仔细拿着白色的石灰水粉刷着树干—据说是为了保暖与防虫。古城的秋季仿佛总是来去匆匆,尚未来得及华丽亮相,冰冷、湿寒的冬季就急急登场。
时令快要立冬,三班的晨跑照例继续,早上跑步,透过路灯可以看到路边树枝和地上的枯草上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呼出的空气在嘴边形成白色的汽雾,早晨的风已经有些许刺骨,可能是慢慢习惯成条件反射了,三班的学生们再没有出现偷跑的了,跑步的速度也比之前快了一些,刘文峰已经不需要每天在老地方点名了,有时候他甚至可以自己再跑远些回来追赶他的这些学生,有些好事的家伙还要逞强和他比赛速度,别说,还真有几个家伙跑得不差的。
刘文峰已经感觉到三班在悄然改变,比较明显的地方就是,每天的广播体操三班的人比别的班要精神振奋,还有就是换季的时候,他们班上感冒发烧咳嗽的明显比别的班级要少。
早上第一节是数学课,李老师进门第一句话就是:“诶,今天你们没有挂黑板的?”搞得大家都呵呵一笑,比起六班一班严厉的数学组组长,三班的学生其实更喜欢他们的数学老师,李老师三十多岁,教学上及其认真,她的板书从来不需要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从来都是信手拈来,线条又直又准,30度角、60度角……画的规范又齐整,字也写得方正漂亮,看她的板书,简直是种视觉上的享受,如同在上数学的美术艺术课,相当赏心悦目。还有就是,她不会一味追求速度,而是稳扎稳打,讲得深入浅出,特别适合大多数同学,时不时课上还开些玩笑,所以每次三班的数学课上,气氛都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下周就要进行期中考试了,上次摸底考试三班的数学不是很理想,不过那次也不能代表真实水平。这次我把考试的范围给大家梳理一下,因为教学任务紧,我们班的速度比一班六班慢,所以没有专门的时间给大家复习,请大家课后认真准备。”
期中考试尽管不是大考,但毕竟是一次全年级的统一会考,各个班的班主任、任课老师都卯着一股劲想一争高下,就看最后鹿死谁手。
李老师到这个学校已经超过十年,她知道麓苑是从这一届开始尝试分快班和平行班,也是希望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能够尽快出成绩的学生身上,麓苑太需要成绩来证明自己。但比起那些快班孩子们紧张的竞争环境,她其实更喜欢三班这样的氛围,她能感觉出来三班的很多孩子是很喜欢数学的,她一直认为兴趣比单纯的分数更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所以她一直致力于用各种方式使她的数学课更加生动有趣,而不是简单的教书、讲题。
“这道题,有谁想上来试试?”这也是三班学生特别喜欢的教学方式,李老师常常会在黑板上出一道半难不难的题目,她会先把这道题的涉及的知识点提示一下,然后鼓励同学上台板书,一开始没人举手:水平高的看不上,水平低的做不来,中等的怕错丢人,结果李老师自己点名,有时候还搞两人PK,做完后还先让做题人自己点评一下,最后她再点评,大家一起分析对在哪里,错在何处…………所以,上她的课,想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