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第544章


白侍郎靠着中官帮忙入阁,将来岂不成了阿附于中官的阁老?他如此年轻,又有天子看重,万一熬成首辅那岂不就是一出文官的悲剧?有识之士,无不对此忧心忡忡的
彭阁老位置重变得稳固,这种情况下,连天子都不好强行简拔人望渐低的白侍郎入阁因为折腾了这许久,内阁就是腾不出空位如果没有空位,如何安插亲信?皇帝不是神仙,也没法子变出一个多余的位置,又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罢免一个辅政大学士
还有件小小的插曲,某日京师名妓玉玲珑忽然宣布与白侍郎解除赎身约定声明曰:“听闻近日传言,顿感昔日有眼无珠、所托非人愿将定金十倍退还并自赎贱身,今后闭门谢客,只在教坊司为琴曲教习,无关外人非李探花不见”
临近年是政务最清闲的时刻,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打起口水战是心无旁骛,或者说是精力充沛,反正也没有别的事情,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乎朝堂就是这样在一片口水中渐渐地走向景和十年
年末的口水战不只是彭白之争,还有内外之争,夹杂在一起显得纷乱中外无数弹劾段知恩并为李佑鸣不平的奏疏封进宫中,像雪片一样落到天子的御案上,几乎能将天子略显稚嫩的肩膀埋住
听说还有激进的御史正在积极筹划诣阙死谏,不过被都察院江总宪苦口婆心的拦了下来理由很实际,天气太寒冷,万一死不了冻成残废太不划算,不如等来年开春天暖后再说
这一切让“初经人事”的景和天子连日愁眉苦脸,不知所措朝廷重臣中,他印象里只有李佑是最年轻气盛敢说敢言的,如今却仿佛一夜之间,朝廷上不知从哪冒出几十个几百个李佑,叫人头大无比
他明明没做错什么,那李佑确实太过分了,也是李佑自己要请辞的,他凭什么被大家指责?
烦啊其实有时候景和天子也偷偷羡慕同龄人李佑活的比他这皇帝潇洒、痛快——想骂谁就骂谁,想风流就风流,还有无数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名妓争相倒贴
就这样,各种政绩和声望还能刷刷的落到头上,一点儿也不耽误升官,出了事还有这么多人莫名其妙的跳出来帮腔
将案上数尺高的奏疏推到一边,景和天子起身出了位于文华殿后殿的御书房,随身小太监连忙跟随上,轻声问道:“皇爷要去哪里?”
景和天子停住脚,不知该找谁去说说烦心事段大伴?那不可能,本来就是围绕他的烦心事,找他只能越说越烦;母后?那也不行,好不容易才亲政,没几天就去母后面前叫苦,这不是丢脸么;一后二妃?她们没那见识,再说把外朝的事扯进后宫,还嫌烦的不够大么
想来想去,景和天子恍惚间险些真觉得自己是孤家寡人,难怪古代君王个个称孤道寡幸亏他还有个很靠得住的姐姐但李大人表示她最近很靠不住,就去找她罢
天子正式出宫不易,一出便是惊天动地、出警入跸、兴师动众所幸十王府就在皇城边上,归德长公主宅邸是临近东安门于是景和天子轻车简从,没有惊动多人,半微服的出了东安门驾到长公主府
长公主府里家奴都是宫里拨来使用的,和宫里一样是太监、宫女那门官见到圣驾,屁滚尿流的扑上来叩首,天子坐在銮舆上,谕示道:“开门传话朕要见皇姐”
门官回道:“告与皇爷晓得,千岁殿下不在府中”
忒不凑巧,居然扑了空景和天子郁闷的问道:“去了哪里?几时得回?”
门官不敢不答,“千岁有过交待,道是前佥宪李大人遭遇不幸丢官去职,今日前去探望,以替皇家抚慰人心”
又是李佑,天子郁闷了,喝道:“开门她总得回府,朕就进去等着”
为了避嫌,无论是男女嫌疑还是政治嫌疑,平日里归德长公主从来不去李家拜访李佑两年前微服上门送毒酒不算
但如今李大人“倒了霉”,名望却不减反增这几天拜访李佑的人很多,李家客人数量几乎数倍于从前
在这特殊时期,归德长公主大张旗鼓的登门造访,别人不会想歪,只觉得是尽职尽责的长公主要替天子收拢人心作为一个公认具备政治属性的特殊女人,就是有这点好处
这种公私两便的好机会,归德千岁自然不会放过在李家后宅刷存在感的时机太难得了,她与李佑认识两年来只在南巡扬州时刷过一次
天子拜访皇姐扑了空,那边归德长公主去拜访李佑同样也有点不顺利,同样也要扑空
得知情夫不在家,让兴冲冲的千岁殿下很是不爽,怀疑李佑故意躲着她按说要正式上门拜访,都是要提前下帖子约定好,但长公主就是不屑于为之
把门的张三跪见长公主,为自家主人辩解道:“我家老爷真没有故意躲着殿下,确实是不巧”
从鸾驾幔帐中透出冷冷的声音:“那他去了哪里?就我所闻,挂冠辞官之人无不是杜门谢客,老老实实守在家里,偏生你家老爷就坐不住?听说教坊司在城西开了西院,距离此地不远,只怕去快活了罢”
张三大呼小叫道:“千岁冤枉我家老爷了全因家中缺炭,近日京师里又是薪炭紧张,我家老爷唯恐家奴不力,所以今日亲自带着四五人去了煤市抢购”
归德长公主闻言对随从吩咐道:“王彦女,遣人回去,从宫中运一万斤上好炭火到李府”
又对张三喝道:“你开门李大人总得回家,本宫就进去等着再说你家的夫人们总是在的罢,先见见夫人们也可还有,贵府炭火有本宫赠与,不必另买,你去将李大人叫回来”
张三爬起来,指挥着打开中门,放长公主进去从头到尾,张三一直很纳闷千岁的口气,这是外人来拜访呢,还是姑奶奶回府?
李佑尚不知自家之事,优哉游哉的带着家奴,重来到阜成门外煤市里转了一圈,发觉现在煤情依然紧张,大大小小的煤铺还是有恃无恐的囤积居奇
前几天,他来到煤市时,虽然没将所有煤铺囤积居奇的形势打压下去,但一口气发卖了行业龙头泰盛煤铺的所有存煤,惠及数千家这动静不小,煤市中很多人都是见过他的
今天李大人再次来到煤市,没多久便被人认出来了见他身穿便服,左右没有仪从护卫,很是平易近人,便有老者壮着胆子上前问道:“大老爷今日所为何来?仍欲处置奸商,发卖煤炭乎?”
李佑叹道:“老人家有所不知,我上次坏了阉宦与奸商的好事,如今已经免官为民,所以有心无力了今日前来此处,只为自家买煤过冬,可惜也不大好买”
半个时辰内,关于李佑的流言传遍了整个煤市——前几天查处奸商的那位李大人被朝廷罢官了
一时间,铺里铺外两重天惴惴了数日、唯恐李大人杀回来的煤商弹冠相庆,而对青天光临满怀期待的百姓如丧考妣,今日前来算是扑空了
奸商时时有,青天难再得在煤市就见到这么一个,还被坏人轻易干掉了,和评书里不一样啊未完待续)
五百五十八章 是否还要与你合作?
以李佑的相貌、“才华”、功力、言辞,只要他想拉风的时候,总是很容易被找到的,无论是在民众官员还是名士美人里,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衙署庙堂里。
就像这次,一名李家家奴和一名十王府太监奉了归德长公主之命,到阜成门煤市里寻找李佑。两人原以为要费一番功夫,结果轻轻松松就找到了,颇有“不用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此时李佑正与几个穷苦读书人亲切闲谈,周围有百十人面带敬畏的围观。他见到自家人,听说了长公主驾到,稍稍吃惊。又看到那名太监,知道长公主唯恐他故意在外面躲避,派来盯梢他的。
不过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他自然不必再久留于此,便起身回家。李佑确实也是想来买煤的,计划先采购三千斤支撑到正月十五。不过没法子,现在有价无市的没地方买,又不想拉下脸皮去求各大煤商开后门,盘算着回头先找些熟人家借上几百斤。
长公主派来请人的太监略带讨好的说:“李大人不必担忧薪炭之事,千岁殿下已经差人从宫中运一万斤到贵府。”
那就却之不恭了,李佑彻底放下心来。不到半个时辰,李佑进了自家所在巷子,目光所见冷冷清清,大惊失色道:“今日为何门前冷落鞍马稀也?”
说实话,这两天来拜访他的人真是不少。让他感到这世道正气还是主流,他还是获得了人心!好罢,不能不承认,也存在一点阉党实力不成气候、威慑力很差的原因。但今天为何没人了?难道形势出现了新的凤向?
不明白老爷没来由的紧张什么,家人答道:“千岁殿下派人在贵府外把门,声称李大人今日一概不见客。”原来如此,李佑悄悄地松口气。
李家养着崔、周两位先生充当清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