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就是了。遂对路知遥道,“好六叔,今儿咱们这里碰面的事好歹别同别人说,关乎身家性命,千万千万”
路知遥冷下脸道,“可是裴臻对你不好?莫非对你诸多管制么?你别怕,我找他理论去”
毋望忙拉住他的衣袖摇头,“这事同他没关系,六叔先别走,我还有话问你,那高阳郡王可曾娶亲?”
路知遥狐疑打量她,脑中一面思索一面慢慢答道,“他才从京师回来,听说媒是有人做的,只是他那脾气,凭人怎么说,他若不愿意,任谁也奈何不了他。”突然灵光一闪,他震惊道,“难不成他对你……”
毋望心里哀嚎一声,他要杀我才对苦笑着摇头道,“六叔别想岔了,你找我有什么事?快些说罢,我出来得时候长了不好。”
路知遥支吾了一会子道,“也没什么要紧的,不知你在裴家好不好,又不得上门来瞧你,趁着这次有机会便见一见。”
毋望笑道,“你放心,我在那里过得去,他也敬我,没有什么不如意的。倒是你,如今下处在哪里?”
路知遥颇有些失落,扯了下嘴角道,“在军中住着,那里有专为官员所设的院落。你过得安稳就好,其实原不该操心,只是你是我从应天带出来的,若因此受了苦我良心难安。”絮絮叨叨又说了两句,猛提起慎行来,他道,“我这里不中用,你横竖托明月君紧着点子心,北平布政使司迟早要抄了的,到时候慎行的死活就赖他周全了。”
毋望道,“六叔放心,我自己的哥哥,定会尽全力维护的。”探头张望了,朝正屋大堂指了指道,“我这就回去了,出来有时候了。”
她说着抬腿就要走,路知遥哎了一声出手拉她,心里暗自委屈,这丫头果然是死心眼容不下别人的,自己记挂她,她似乎半点未曾察觉,凄侧的叹了口气,无奈松开手道,“你去罢,自己小心些,若有事便来找我。”
她笑着应了,匆匆往那正屋走去,进了门正遇着燕王妃携一众女眷出来,见了她道,“我正要打发人出去寻你呢,路大人真是,什么话要说半天,差点儿误了吃饭的功夫。”
一旁的丫头取她的大氅来给她披上,她裹了裹,此时方觉得冷,嘴里应道,“没什么,都是些家常的琐碎。”边琢磨着,这里人人都知道她中途离过席,那朱高煦随便问个丫头就能问出来,自己想躲也躲不掉,只好听天由命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后院的歌舞场进发,毋望混在人堆里想,微云没说错,她这大红满地金的比甲,同这些穿金戴银的贵妇们比起来还真是小菜一碟,希望这些金光闪闪姹紫嫣红的夫人们淹没她吧,不那么显眼还能活得长久些。
这亲王府的确是大,走了好一会儿才接近宴会所在地,还未进院门,便听见众爷们儿们哄堂大笑,几个大嗓门穿插其间,隐约是说突袭,顺便夹带几句荤话,门外小厮通报王妃和夫人们来了,一时室内安静下来。
众人进屋对燕王行礼,燕王道,“今儿都是自家人,便不分什么男眷女眷的了,各自夫妻同坐罢。”
毋望哀哀一叹,这可不是好消息,男男女女坐在一处,本来还能避开高阳郡王,这下子避无可避,如何是好啊。
众夫人道是,起身各自找寻各自的夫君,她抬头看,人群中裴臻负手站着,遥遥若高山之独立,她胸中一口浊气荡然无存,抿嘴笑着,看他逶迤而来。
他引她入座,在她手上轻轻捏了捏,低声道,“才刚都好罢?”
如果没有活春宫的那个插曲,算得上一切都好罢。环顾四周,所幸那高阳郡王不在,她有些坏心的想,最好他才刚受了风寒来不了,否则可有得尴尬了。
方坐定,对面的一众爷们儿皆看过来,一个穿玄色右衽交领衫的大汉脱口道,“这位便是明月先生千金难求的心上人?果然好相貌啊,他两个在一处坐着,可不是一对玉人么,难得难得。”
裴臻拱手,淡淡道,“张指挥说笑了,咱们能相聚还不是托王爷的福么,”携了毋望,对上座的朱棣举樽道,“兰杜与春君敬王爷一杯,多谢王爷成全,来日大婚还请王爷主持,叫咱们沾沾王爷的福气。”
那朱棣三十七八岁模样,蓄着胡子,须眉堂堂,端坐上首,煞是气派威武,端了珐琅杯笑道,“先生客气,便是你不请,我与诸位大人也要来讨酒喝的。”又将杯举高,招呼道,“来来,大家共饮,今儿是家宴,随意些方尽兴。”
众人皆起身回敬,毋望见路知遥在她斜对面落座,身旁的位置空着,形单影只的样子,朝她这里望来,目光柔柔似春日水,浅笑着冲她颔首,她不由也笑着回应,那笑容尚未来得及敛去,门上小厮拔着嗓子报,“二爷三爷到。”
门口进来两个华服男子,都未及弱冠,身量却颇高,行至堂下满满一揖道,“儿子给父王,母妃请安。”
来人正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燕王素来知道这两个儿子野性难驯,心里却又欢喜,常说二子高煦最像他,因此他们晚到并不动怒,只道,“怎的迟了?”
那朱高煦朗朗道,“儿子和弟弟练兵,一日未敢松懈,才刚一时不察误了时候,请父王责罚。”
毋望腹诽,这伪君子挺会哄他父亲高兴,帝王家的子孙纵然不成龙,成个睚眦或嘲风还是合格的,分明在后院胡来,竟有脸在这里信口开河
那老三朱高燧招了侍者来,自己取了杯酒,又递了杯给朱高煦,对堂下众人道,“咱们兄弟来晚了,甘愿罚酒一杯。”说着一口将那大盅内的酒一饮而尽。
屋里人齐声道好,那朱高煦见弟弟豪爽,自然不甘人后,举杯回过身来……
毋望的心几乎从腔子里蹦出来,尽量往裴臻身后缩缩,又想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去,硬要避开倒叫他起疑,不如大方应对的好,便挺直了脊梁,凝神静气的站着。
朱高煦扫视一圈,那眼神狂妄且极具攻击性,滑过她的脸时稍一停顿,意味深长的一笑,直笑得她通体生寒,不禁大呼不妙。
他此时已换了蟠龙常服,只穿一件八宝云纹直缀,头上束玉冠,玉冠两边的鸦青色冠带垂在胸前,浓眉剑目,虽有七分霸气,却还有三分的轩昂,倒不似扇子亭初见时的狠戾,只是这人五官天生冷酷,只一瞥就险些叫她丢盔弃甲,如今能站着不过强作镇定罢了,当真可怖至极当年的锦衣卫都没让她如此害怕,背上凉飕飕一片,竟已是冷汗淋漓。
朱高煦仰头将酒饮尽,旋即叫侍者往空杯中注满酒,闲庭信步般往他们这一桌走来,边走边道,“小王要多谢明月先生呢,先生割爱送小王的那匹玉麒麟果然名不虚传,我命人试过,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分毫不差。”
裴臻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侧跨了半步,不动声色将她护在身后,端起酒杯道,“郡王客气,好马自当配英雄,郡王有万夫难敌之勇,这玉麒麟跟随殿下方不算辱没。”
朱高煦勾唇一笑,见那女子被他挡得只剩一条胳膊,当下了然,也不计较,心道那红唇可是让他一眼就认出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裴臻不过一个谋士,又无官职在身,他那两千暗卫早晚会被收编,能护她护到几时?遂抬抬杯道,“先生请。”
裴臻回敬,与他对饮,朱高煦倒爽快,喝完也不流连,转身到他下手落座。
众人纷纷坐定,锦幔低垂,笙箫渐起,丝竹清音间酒香弥漫飘荡开来
小说推荐
- 幸毋相忘(完结)
- 幸毋相忘第一章 祸事更新时间2011-6-3 20:20:07 字数:4734 天刚有些转暖,明日便是寒食节,毋望早早起身,打开门,外头尚且雾靄沉沉,日头升了一尺来高,看着却像个和了玉米面的饼子。灶房里传来劈柴的声音,一会儿婶子提了水桶出来,看见毋望道“今日起得早,可是想着明日踏青的事”毋望面上一袖
- 最新章:第130章
- 相忘师
- 作者:金寻者第一卷 僵尸引前言人本可以像鱼一样在水中自由来去,无忧无虑,却往往愚蠢得喝干了存身的泉水,只能互相依偎在困境中共度难关。太古之时的人做了这样的大错事,最后救世的,是十二位领悟了乾坤至秘的天师。人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新的本领,也建立起了新的世界。天师来源于蛮荒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行者,他们悟
- 最新章:第379章
- 陌相忘
- 作者 紫色韶华【由文】第一章 毫无选择坐落于a市风景最为秀丽景区附近的豪华欧式别墅,此时一改往日的神秘低调—一片灯火辉煌,衣鬓香影,门前更是名车云集。身着华丽礼服的少爷小姐们三三两两的云集于此,而举办宴会的,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亦是这座别墅的主人—云谦。装饰简洁而雅致的房间里,十三岁的夏子陌,双眼迷
- 最新章:第155章
- 两相忘
- ?http[百度一下]书名:两相忘作者:夫君莫上淡粉楼从苏府不受宠的落魄小姐,到代替其姐成为靳府的少夫人,苏木棉姻缘巧合成全了自己的心愿,殊不知更大的阴谋等待着她,苏府因为太子被废案,受到株连,其姐苏木槿,投奔到靳家,而本文的故事从几年后,看似平静的靳府,来了一位二夫人莫轻鸢,而随着莫轻鸢的身世之谜
- 最新章:第32章
- 遗忘相思
- 山坡上,有一男一女骑着马伫立着,男的狂野剽悍,女的灵性透人、婉约脱俗「韦德,帮我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我需要你」说话的人,一双闪着熠熠光芒的深蓝眸子彷若天上最亮的星子。被唤作韦德的女人微微一笑,睨着他说「齐代凡?乐云?普洛提亚,我为你做的事还不够多吗」她给了他名字,他竟然还叫她奉献出她的忠诚,真贪心的
- 最新章:第23章
- 相忘尘世间
- 作者:木七娘初章引言天地混沌,万物初开,灵气大盛,有紫色祥光穿插天地间,达百年。世间灵物盛出,各种精怪,性纯良,性残暴,介吐纳依其增长修为。有修为者上九重,为仙,无欲无求。无修为者欲夺他人之,则战。为人者,凭数优,亦主宰世间。逍遥日久,征战频发。混沌光芒出四神龙,风火水雷,成群而居。久之,雷龙凭子嗣
- 最新章:第144章
- 相忘于江湖
- 《相忘于江湖 作品相关 生小 说+网内容简介我们深信,诗是不能被解释的,正如我们无力取来一片月光,摘来一朵花开,保存一段时光。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去体味古典诗词在我们心中留下的那一抹抹文化的与心灵的印记,是去品尝文字背后那份殷殷绵绵的情感,然后,用一种无力捕捉美好的怅惘心情,与你分享那份捧读经典的悲欣
- 最新章:第30章
- 相忘师·僵尸引
- 《相忘师·僵尸引》全集[精校版]作者:金寻者类型:传统武侠内容简介校园系、热血系、青春系、幻想系、爆笑系武侠一本大满足!惫懒少年黄金龙,入天门、学剑法、闹食堂、斗学长,为的是—寻找师父心上人?反骨小子白算计,抱大腿、挑事端、迷控魂、创邪教,为的是—当上酒楼大掌柜?天才少女苏浣虹、冷酷杀星蓝彩儿、憨厚
- 最新章:第59章
- 此生忘世却相逢
- 书名:此生忘世却相逢作者:公子澹、楔子岁在樊末,天下动荡。那年各诸侯国先后接到来自樊宫的圣旨,年近古稀的大樊皇帝病入膏肓,已是气息奄奄。弥留之际,他忽然亲情爆发,顾念起自己那些遍布各地未曾见过面的子孙。于是他最后下了道圣旨,令分散各地的诸侯国世子火速上京觐见。各诸侯王自是不敢怠慢,接到圣旨后,年轻的
- 最新章:第6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