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第292章


“我刚才拟了一个应急方案,不知道行不?”
“嗬!真快呀!应急方案就出来了,不愧是我们市政府的笔杆了,好、好!”市长自开会以来,第一次露出了一丝笑容,但马上又收回去了。
……。
江枫除了政府及办公厅的文件把关工作,还分管群工部。这项工作,政府和办公厅的其他领导一般是不大乐意管的。主要是非常罗嗦、复杂,不论是从自身的发展或眼前利益着想,都没有什么搞头。群众反映的问题又多,全市一年的上访信件达十余万件;事情涉及面广,且年深日久。从解放初期的三反五反和反右,到精简下放、“文革”冤假错案,以及房产纠纷、移民拆迁等等;再就是干群矛盾突出,特别是乡镇以下干部,由于他们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不少素质不高、作风恶劣的干部和群众发生的矛盾纠葛,致使大量群众上访、信访,乡镇干部本身也有牢骚,他们说:“条条政策到乡村,基层干部最伤心。征粮计生收税款,事事都得当仇人。”还因为政策不统一,比如说,富裕的省市,就可以把六十年代初期精简下放的职工收回安置好,楚云的财政就不可能有这能力,几十万下放人员无法安置,加上其它一些应该解决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吵得政府不得安宁。因此,到市政府大门前挡车、堵门的,挂着牌子、背着大白布喊冤的,静坐的事经常发生。象这种工作谁管谁头痛,一些领导唯恐避之不及。
江枫是个诚实人,对于分管群众工作部他毫无怨言,他常对群工部的干部说:“政府就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不然要你这政府干啥?群众工作部是倾听群众意见,了解人民疾苦的重要窗口,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要为群众多办实事,不要踢皮球,解决好一个是一个,政府的形象很大程度是通过我们做群众工作的人体现出来的。”
这时的江枫,又一次看了一遍昨晚在会上宣讲的“应急方案”,觉得该讲的问题基本上还是讲到了,关键是落实。他拿出那份《明传电报》来,看着看着,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四个单位的四千余名职工,分乘四十六台公交车,扯着标语、横幅,声言要到市政府请愿。于下午7时从方岗出发……。”
江枫想,方岗到楚云300多公里,途中有三个渡口,从摆渡到集结,至少得12个小时以上。他回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已6点30分了,估计还有个把钟头将到达楚云。到时,楚云市内的交通会怎样?市民将有何反映?那路障设置地会发生什么情况?能不能拦阻得住?会不会发生冲突?如何食宿?怎么样疏导?这一系列的问题自己在应急方案中只是原则的提了出来,各有关部门能否落实得了?并无把握,想到这里,头皮有些发麻。他不放心,他要在这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再对重点部门督促检查一遍。
江枫拿起电话,给公安、交警、民政、总工会、请愿群众的主管局等,拨通了电话,因还不到上班时间,他直接找到这些部门负责人家里,强调人员必须迅速到位,措施抓紧落实。最后,又想起应给群工部长打个电话,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因群工部长被明确代表市委、市政府,为这次劝返工作一线的重要组织者,部长代宇庭是劝返工作组组长。
“喂!老代吗?我是江枫。”江枫拨通了代宇庭的电话。
“噢噢,江秘书长,我是代宇庭,您、您有什么指示?”
“那边的人快到了,你准备得怎么样啦?”
“请首长放心,有我老代在,一定会把这件事处理好,我一定不会辜负政府领导的希望,牢记市长提出的‘三个一切’,我老代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政府交给的这个任务完成好,否则,领导可以撤我的职、罢我的官……。”
“其它就不要多说了,你吃完饭赶紧到临时指挥部去,把人员组织好,分工要明确。你也要到一线去,把进展情况及时告诉我,就这样吧!”
江枫对群工部的领导很了解,特别是对副部长朝旭印象最好,。这次处理“请愿”群众的事,他很想用朝旭,要他来承担这个牵头的工作比较可靠。无奈市长点名要部长代宇庭牵头,他也就不好说什么了。电话中,代宇庭只是没有说“完不成任务我老代提着人头来见你”了,态度虽然非常坚决,那豪言壮语咋一听,也顺耳,可江枫心里总觉得不放心!。
朝 野(全集) 第 一 章
紫英宾馆---楚云市最早、最豪华的一栋神密建筑物。位于秀丽的玉屏公园东北角,距市委后门百米之遥。很早以前,紫英宾馆就披上了一层神密的色彩。当年,宾馆建成竣工之初,负责大楼的总设计、总营造师神密被捕。后来,据说是因为一处不起眼的墙壁裂了道小缝,被他的徒弟兼助手给卖了。家庭出身不好,身陷囹圄的他,虽有万般冤屈,却是做声不得。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栋宾馆不论从整体布局、造型、结构、质量、乃至容积率等,仍然是楚云市独一无二的经典之作,再过多少年也不落后。
紫英宾馆的地理位置在楚云是最好的,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宾馆后面是公园,四季鲜花盛开,香风不绝。最是八月桂花盛开之时,宾馆大院内外飘溢着浓郁的桂花馨香,从宾客出来的人,身上都带着丝丝桂花香味儿。这里原来是楚云市唯一一家涉外宾馆,自从改为市委、市政府的接待处后,这些年又有不少改进。作为市政府的接待宾馆,财政再困难,每年还是拨了不少钱到这里。整个宾馆设施、功能,在楚云首屈一指。宽敞舒适的特色套房,勘称一绝;装潢考究,富丽堂皇的中、西餐厅,湘、川、粤三帮菜肴齐备,尤以楚云菜看家,可谓天上人间。这里,只接待会议、领导,不对外,消费少有货币交换,连签单都很少,但它富得流油。宾馆的前门对着市委的后门,领导们进出宾馆,可以安步当车,大会小会、酒会、呷谈会、热舞会、冷餐会、各式聚会,甚是便捷,历届领导们都认为这里有家的感觉。
紫英宾馆属市委会议处与市政府接待处两家共管。
紫英的神密,不仅是它建筑艺术的高妙,她五十年经久不衰,且日见辉煌,值得琢磨。这里既是阁老新贵的温柔富贵乡,匆匆过客的最后驿站,多少官员在这里走出、托起,又从这里消亡,甚至一去不复返,难以解读。可这里又是干部扶摇直上的摇篮,总经理一般都挂副厅或正厅头衔,个别的甚至上到了副省。既令一般的服务员、司机、理发员或者厨师,当干部或混到了相当级别官儿的也不乏其例。如此得天独厚,人杰地灵,奥妙何在?
宾馆负责膳食、接待及近水楼台的各线头儿,乃至中上层各级脑儿,其擢拔升迁之速,权且不论,顺风顺水,青云直上,理有可然。一个小小的理发室里,竟然也出了个了得的人物,匪夷所思。
紫英宾馆的九楼是一处装饰豪华,别具一格的理发室。设备先进,服务一流。现在看来不乏辐射的电吹风、并不舒适的按摩椅、城镇普及的洗头床等,在不时兴洋玩意儿的那个时代,是高贵的象征,因为它是进口的,只属涉外宾馆特许,高层领导特例。
理发室里,刚刚上班的女理发员玉珍,打扫完室内卫生,照例给师父代宇庭沏上一杯茶。然后走到椭圆形立镜前,对着镜子又重新打扮一番。
几个理发的宾馆职工先后走了进来。玉珍侧过头瞧他们一眼,仍又回头对着镜子涂着口红。一位职工叼支烟,朝一把特制的单人沙发走过去。玉珍从镜子里看见了。忙说:“哎哎!别坐那儿!”职工问:“为啥呀!”玉珍说:“那是我师父的专椅,他不愿别人把他的凳子坐赃了。”那职工一听,气鼓鼓地瞪了玉珍一眼,心想,还是忍着点儿吧,得罪他,没准,那代少爷在理发时,装不小心在你脸上或别处拉上一条口子,或随便怎么忽悠你一下,咋整?只好忍气吞声,在一把理发凳上坐了,仰头看着天花板,将一口烟雾直直地吐向空中。一位职工问:“玉珍!代师父还没上班?”玉珍看了那人一眼:“他有点事儿,马上就来吧!”那人说:“那你给我理吧!”说着,起身走到另一把一发椅子上坐下。玉珍不置可否,歪着脖子,又掠了掠鬓发,才慢慢走过去开始工作。
“代师父还没来?”
“他来了,一时半会也轮不到我。”
“他一天固定只理六个人的发哩!”
“师父嘛”
玉珍听了,不服地说:“那也不一定,有时候头儿脑儿来了,他还加班哩!”
“因为……。”
一条人影从门口迅速移了进来,代宇庭走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