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第11章


└星橐幌绿诵矶唷?br /> 这件事给了我一些启示。孩子做事不妥当或犯了错误,常常与他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或者说与其社会化程度低有关。对于孩子做事的特点,成年人务必给予理解,做出合乎情理的分析,而不宜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更不应曲解孩子的动机。
同时,孩子犯错误之后,往往有后悔自责之意,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刻。此时,如果以宽容之心与和颜悦色,同其剖析事情原委及是非曲直,孩子可能字字入心、声声入耳,成为进步的一个推动力。相反,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猛批猛打,不许辩解,孩子也可能因恐惧而撒谎、而抗拒、而出走等等,使问题复杂化,甚至演化为一场悲剧。
也许可以说,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特殊的爱,是一种胜过惩罚的教育。父亲有了宽容之心,效果会格外明显,因为严父的宽容让孩子更为难忘。
当然,教育也需要惩罚,惩罚不是体罚,是教育惩戒,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缺钙的教育。当然,批评和惩罚要讲艺术,事实上宽容就是一种深层意义上的“惩罚”。
第20节:如何化惩罚为宽容
然而,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往往缺乏一种宽容的胸襟。孩子有了过错,要么责怪谩骂,要么讽刺、体罚,要么干脆撒手不管,这都是不能宽容孩子的表现,这样的教育也无法产生积极的效果。
其实,宽容的力量往往更强大,“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们,选择以宽容之心对待您的孩子吧!您将看到孩子身上闪耀着比以往更夺目的光彩!
如何化惩罚为宽容,在孩子心中留下更有力的印象?提出以下建议:
(1)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适当时候给孩子个台阶下,或者为孩子保守秘密。批评孩子时首先肯定其某些良好动机是十分必要的。
(2)鼓励孩子以后不要犯类似的错误。与孩子分析教训所在,适当提出希望,告诉孩子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3)与孩子一起评论是非曲直。如要确实是孩子的错误,应该帮助其认识到错误,然后促其改正;如果不是,父母应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心平气和与孩子交流。
(4)不要操之过急。孩子改正错误需要一个过程,父母要有耐心,不要期望孩子立刻就能把错误改正过来,应该允许孩子在改正过程中有一定的反复,可以多多留意孩子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
适当的秘密是责任心的营养剂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没有秘密,所以偷看孩子日记和信件的事情屡屡发生。有些父母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监护人,看看你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可以说,父母们大都希望孩子是没有秘密的“水晶人”,能让人看得明明白白。
孩子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和权利意识,自然无法容忍父母对自己隐私的侵犯,他们用各种方式表示强烈的抗议。很多孩子悲哀地说父母的爱让他们“想去死”、“一点自由都没有”。
孩子的秘密让两代人的矛盾如此尖锐。父母其实应该允许自己的孩子有一点小秘密,有一些秘密对孩子来说是有利于其成长的。
孩子是一本无字书,父母也是一本无字书,而且是一本更厚、更丰富的书,两代人应该相互阅读。只有相互理解才能达到真正的平等。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拥有秘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都知道,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有远见的父母应当允许孩子有自己适当的秘密。
由于中小学生多为未成年人,独立面对某些有危险性的秘密,可能会因经验不足处置不当而发生麻烦或灾难。这是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但是父母不能因噎废食,为了孩子的安全而不顾其独立与成长的需要,这样做也会有所损失。做父母的,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做个“水晶人”,而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求助他人的方法。您可以告诉孩子,当他们意识到不安全的时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难以面对复杂处境的时侯,应及时向父母求助。父母应当想办法让孩子相信,自己才是最能够给他们切实帮助的人。
两代人应当相互尊重各自的秘密,并将此视为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权利,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
当然,父母负有监护人的责任,但这监护是监督与保护之责,是以尊重为前提的。父母的魅力在于通过自己的教育影响,使孩子能够独立面对秘密并从容、恰当地处置。
允许孩子有秘密,对父母而言,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哪个为人父母者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哪个父母不想知道孩子的秘密?
但为了孩子心理上的真正成熟,我们成年人为何不放手一回,允许孩子们有秘密?
信任的前提是尊重,父母尊重孩子的秘密,就等于在孩子心中播下了信任的种子。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是衡量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旦孩子对父母抱有信任的态度,到时候就不是父母想着去“破译”孩子的小秘密,而是孩子开心地与父母分享他的小秘密了。
怎样尊重孩子的秘密,让秘密成为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提出以下建议:
第21节:化代沟为代桥
(1)允许孩子有秘密。如给孩子独立的房间,给孩子自己才能开启的抽屉,不偷听孩子电话,不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等。
(2)父母以身作则。父母之间可以有一些小秘密,相互尊重对方的隐私,不要相互指责、猜疑。
(3)必要的时候,把自己的秘密拿出来与孩子分享,听听孩子的意见。
(4)即使知道了孩子的小秘密,也不要像抓住小辫子一样对孩子进行打击、批评。要进行疏导和沟通,像帮助朋友一样帮助孩子,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化“代沟”为“代桥”
如果说起教育孩子的困难,信息化动摇了父母的权威地位,恐怕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即社会的进步主要靠知识与信息传递,而不是靠经验传递,成年人的优势远不及孩子。
试想,当孩子比大人知道得多,并形成了许多成年人不具备的观念时,两代人怎么对话?
令人悲哀的是,据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谈起今天的学生,评价意见中70%以上是否定性的,认为学生今不如昔的占90%以上。这也许正是代际冲突的重要原因。
孩子们经常比大人讲道理。比如说天气冷了,早晨父母让孩子穿衣服,孩子不穿,说不冷。孩子提出打电话听天气预报,父母心里就有火。父母火了之后说不下去了,就会说“我是你妈”、“我是你爹”,这个牌子一亮就表示我做父母的可以不讲道理。这是父母的任性。
我们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再小的孩子都是一个人,教育的核心是人。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1993年,我发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引发一场全国教育大讨论。《人民日报》在讨论中,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题为《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我们真应该反思自己的做法,不要以为我们坚持的就一定对,要弯下腰来蹲下来听听孩子。不要总是居高临下对着孩子说话,那只会阻挡你跟孩子之间的沟通。
很多父母跟孩子说话,一开口就说很长时间,非得把孩子说哭了不可。你没有A错还没有B错吗?没有B错还没有C错吗?总要给孩子找出个错来。孩子跟父母说话是没有用的,后来好多孩子就干脆不说话了。
对话对话,沟通沟通,只要孩子不说话,父母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父母最好能想办法尽量少说,让孩子多说,听孩子诉说。
做父母的要和孩子平等相处,有什么事多商量,要尊重孩子,不要打孩子。一定要平等和谐、说话算话。
有的父母对孩子唠唠叨叨,孩子越来越烦。父母要做好准备:等孩子上了中学,逆反心理更加严重,实际上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了。
心理教育家研究发现,孩子在十岁以前有一个崇拜父母的年龄,很好教育,他觉得爸爸妈妈都是英雄。但是十岁到二十岁进入一个心理上对父母轻视的年龄,瞧不起父母,他崇拜的人是电视明星了,觉得父母天天唠唠叨叨的、胸无大志,整天发牢骚,自己不成龙成凤,还让我成龙成凤。二十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