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后来,有一两个人被家里叫回去做饭或者吃饭,场内出现了空当。本来这帮子人就打得不怎么好,人满“不”为患,一走了人,空当更显。矿矿就跃跃欲试地慢慢往场里挪……
这时,家里的电话铃响了。我进家接电话。
不一会,矿矿嘟着嘴,红着眼睛回到家里。
“打球摔跤啦?”
“没有!”
“谁欺负你啦?”
“没有!”
“那怎么回事?”
“叔叔阿姨只叫我捡球,不让我打球。把我赶开!”
远处,隐隐传来钟楼的钟声。
窗外,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看着一头大汗,小脸通红而又垂头丧气的孩子,我能说什么呢?我不是有时也嫌孩子碍手碍脚,一样把孩子赶走吗?
第二天,是星期六,晴空万里。
妻子的老板伯格博士和他的韩国妻子,以及阿莱希欧博士一家四口,还有我们家,一共大小九个人,到休斯顿森林公园的湖畔吉野炊。
周末,如果天气好,美国人爱约上几个亲朋好友,开上车子到外面搞野炊。
美国的公园可谓星罗棋布,说得夸张些,其密度可能与中国的菜市场差不多,稍有人口的地方,就有公园。许多公园都依山傍水,有一片片古木参天的森林,有各式各样的运动场,还有许多野炊场所,备有一个个现成的烧烤炉、一张张餐桌凳子供游人使用。在超级市场买上一小袋燃料,就能享用一顿原汁原味的烧烤。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要加一段小小的插曲。
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其意是人最重要的是谦虚,知道自己的短处,这才是最宝贵的。我想,这句话若用于美国人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时,其实也是很合适的。在这个意义的范围内,美国人也是崇尚“人资有自知之明”的。这首先,是知道自己的权利,其次是知道自己的义务。贵就贵在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是等同的。中国人大多对美国人维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印象深刻。其实说穿了,在这一点上,就是美国人崇尚权利与义务的平等。
有一次,我们全家同一位好朋友瓦莱莉博士,一起去肯塔基的大山里野营。走在人烟稀少的山道上,看到一个废可乐罐,瓦莱莉博士随手拉了起来放进背包里,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出了山沟后,看到一个垃圾箱,才把那废可乐罐丢了进去。
她做这件事就像是做自己的事一样,那么自然,平常,完全没有承担义务的负重感。维护自然环境是她的义务也是她的权利。
这时,你会觉得人与自然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亲近。
实际上,美国人搞野炊,主要目的不是吃,而是玩,是体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这不,阿莱希欧博士的丈夫古瑞克,点上烧烤炉,把各种肉往上一摊,就仰天八叉地躺在湖滨的草地上,他那刚一岁多的女儿杰西卡,在他身边爬来爬去。
其余的人在打排球。我们叽叽喳喳地一开打,又吸引几个其他来野炊的人。
儿子昨天被人“忽视”了,今天是肯定要参加的。看着儿子玩得开心,我们就更开心了。
谁知道,阿莱希欧博士的三岁大的儿子泽克,见大人们玩得欢心,他不干了,直嚷嚷也要打球。八岁的矿矿,我还嫌他小了。不是昨天受了委屈,我还不让他打呢。泽克才三岁,整个身子比排球大不了多少!怎么能打?
我刚刚闪过念头:是不是要把他抱到他爸爸那边去,与他妹妹杰西卡一块玩……
只见伯格博士,一手抱起他,加入打球的人群。其实,伯格博士并没有让泽克真正碰球,球还没近身就打走了。他们只不过参加到打球的人群中,参加了打球的氛围,偶尔也象征性地碰碰球,直乐得泽克“嘎嘎嘎”地开怀大笑!
就这样,三岁的泽克,被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参加了打球。
看看阿莱希欧博士,她却没有太特别的表情,好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我们却是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据说,1951年日本在借鉴西方文化基础上,制定了“儿童宪章”,下面列出的,是该宪章的头两条:
1.儿童的人格应受尊重。
2.儿童应作为社会的一员受尊重。
当孩子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孩子的“自然人”不管有多幼小,也能以平等的“社会人”出现在社会交往中。
前面曾提到过的芯西亚,她是妻子刚来美国时的英语家庭教师。她建议我们与儿子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开始,我很不能理解:父亲就是父亲,儿子就是儿子,怎么要在父子之间建立朋友关系呢?
其实,“朋友”是一个很特殊的概念。
首先,朋友之间的角色关系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的角色关系,不像父子间的角色关系,或上下级之间的角色关系那样存在着“长幼有序”、领导与被领导、一方必须听从另一方的不平等状况。朋友之间可以平等地讨论问题、争论问题、分事各自的喜怒哀乐。这种平等的朋友关系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比如说,我眼中的世界与儿子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我总是用我的感觉,我的观念去指导孩子,他就会失去独立性,缺乏创造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雪,在矿矿眼里纯粹是自然世界的产物。因此,一下大雪,他就高兴得又叫又喊,立刻戴上帽子,穿上靴子,带上他的狗和滑雪板,到屋外尽情地玩去了。
雪在我眼中就大不一样啦。大雪会使我想到很多很多:车子停在办公室外面,车窗要被冰覆盖住,车门可能打不开;我们将要付更多的暖气费;妻子能安全回家吗;赶快"名人自扫门前雪“,否则自己的车开不出去是小事,别人在你门前摔跤,投诉起来就不得了;还有”卖火柴的姑娘“和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总之,雷,在我眼里是一种对命运、对人类的挑战。因此,当我看着窗外随风飘舞的鹅毛大雪,心底里就会有一股莫名的多愁善感,宁以独自待在家里。
据此,如果让我和儿子两人各画一幅雪景,其结果一定是大相径庭的!
如果我用我的眼光、我的感觉、我的观念去指导矿矿画一幅雪景,他能不失去独立住吗?他还能有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吗?
所以,芯西亚会这样对我们说:“不要总是告诉孩子:他一定要画什么;而要让他告诉你们:他想回什么,他画了什么?”
中国不是有一个说法,叫“忘年之交”吗?
大概,这就是称西亚为什么要建议长辈和晚辈之间建立朋友关系的深刻道理。
其次,朋友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A朋友并不对B朋友拥有更多的权利,也不承担更多的义务;反之,B朋友既不对A朋友拥有更多的权利,也不承担更多的义务。所以,A朋友请B朋友的客,或者B朋友请A朋友吃饭,都可以既是他们作为朋友的权利,也是他们作为朋友的义务。
但上下级之间,或长晚辈之间相互承担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利则是不对等的。比如,请假,是下级A的权利;但,审核A的请假却是上级B的义务。
一般来说,了解孩子的隐私,既可以是父母的权利,也可以是父母的义务;但孩子却无权利和义务去了解父母的隐私。
又如,家里只有一条电话线,在一般情况下,父亲用电话是他的权利,而儿子没有权利与父亲争电话,让电话则是他的义务。如果是朋友之间,就要商量看看,谁更有理由先用电话。
也就是说,在长辈和晚辈之间建立朋友关系,双方在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上,就会是对等的,就不会在某些事情上,为“谁的义务”、“谁的权利”的界定问题,纠缠不清。比如说,上面提及的使用电话的问题,如若父子间建立朋友关系,谁有权利先使用电话,就要看谁更有理由先使用,而不是用电话是父亲的权利,让电话是儿子的义务。
据说,日本的“儿童宪章”的第三条是“儿童应在良好的环境里受养育”。
我认为,在长辈和晚辈之间建立朋友关系,使得双方在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上对等,在不少情况下(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不少"而不是”一切“),是在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不要尊师爱生?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师道尊严被“油炸”、“火烧”“砸烂狗头”。弄得师不师,生不生,人不人,鬼不鬼。师道尊严威风扫地,文盲小丑横行霸道。于是,“
小说推荐
- 教育病_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对当代教育的拷问》作者:佚名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
- 最新章:第63章
- 教育苍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作者:赵健伟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 最新章:第63章
-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身为刚上岗的祖国园丁,陶笉然没想到自己修剪的竟然是食人花,一言不合就被熊孩子高空抛物砸死。幸好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正准备开启新生活,结果 系统:叮!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要不要来跟我一起搞九年义务教育啊 陶笉然:在古代搞义务教育?你TM是在逗我吧 系统:少年郎年纪轻轻的不要那么急躁嘛,
- 最新章:第343章
-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 作者:李石华】目录·前言 谁决定孩子的命运·第一章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二章 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第三章 人生观教育扭曲·第四章 教育手段单一·第五章 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第六章 家庭观念淡漠·第七章 未来定位模糊·第八章 道德教育沦陷·第九章 生活训练短缺·第十章 性教育近乎空白·附
- 最新章:第44章
- 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
- 作者:何建明【由文】序 为了更多地爱我女儿我的女儿从小就是个小美人儿—其实在天下所有疼爱儿女的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世上最美的小人儿。我的女儿15岁了,长得比她的妈妈还要高些,但在我的眼里她还是小童车里的那个样儿。每天清晨我送她上学,傍晚接她回家。长大了,走在一起,有一次她调皮地说“爸,瞧你这个大
- 最新章:第51章
- 论Omega特工的素质提升
- 《论Omega特工的素质提升》作者:A黑桑A文案CIA档案 第XXXX年 第XXX号 绝密任务:提升相关omega特工的个人素质1.作为一个被标记的omega,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包括面对自己的alpha时2.一个特工应该知道如何服从他的长官而不是和上司上了床又不承认3.不要诱惑周围的工作人员他应该
- 最新章:第88章
- 爱情教育
- 爱情教育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世敏 寒薇 译陶冶心灵的高尚情感—爱情一、爱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圣洁情感我认为,在人的各种情感中,首先是爱情对人的道德面貌的形成和继续进步,对新人的高尚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情感的成熟和纯洁的程度,不仅决定着男女关系的美满、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做出客观评价
- 最新章:第37章
- 爱的教育
- ,爱的教育序!小$说^网&译林版《爱的教育》叶至善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译者序言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
- 最新章:第76章
- 藤条教育
- 书名:藤条教育作者:小煎鸡地址.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727351章节:共 20 章,最新章节:第二十章 大结局备注:亲人的鞭子痛不痛?伤皮不伤身。敌人的烙铁痛不痛?伤身亦伤肉。一个杀手组织头领的女儿,在疼痛和磨难中成长的故事。PS:主角是一小女孩,撒娇滚地,各
- 最新章: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