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惟独“我”字与人本身没有直接关系呢?
中国文化把“我”看作“自私”(连日本也受中国文化影响,把“我”字写成“私”字),即为万恶之源,难怪得动用“刑具。
但社会是由一个个的”我“组成的,如果把”我“都赶尽杀绝,其结果将是连对”我“施用刑具的社会也不复存在。
这是一个两难命题。
中国文化巧妙地把”我“分为”自我“和以角色出现的”我“。也就是人的行为的两元性:“独立行为”和“角色行为”。中国文化把“我”一分为二后,就推崇角色的“我”,扼杀人本身之“自我”;也就是说,鼓励“角色行为”,抑制“独立行为”。
这种只重视角色教育而忽略对人自身的教育的结果,必然是重共性轻个性、重义务轻权利、重服从轻自主、重外在的纪律轻内在的能动。
其实,如果我们把“独立行为”和“角色行为”看成是两元,即一阴一阳的话,他们是相生相克的。阴阳需要平衡,总是压抑一元,扶持另一元,就会出现阴阳失调。按照中医的观点,阴阳失衡是不正常的、不健康的。
依此类推,阴阳失衡的教育,也是不健康的。
我在前面谈及中国的学校不允许用左手写字的问题。其实,用左手写字是一些人的天性,强迫他们用右手写字,实际上是压抑了他们的天性。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用哪边手写字的小问题,其实质是压抑个性、抑制人格发展的问题。它的表面结果是形式上的整齐划一,它的内在结果是造成了无形的内伤。
可能有人会认为我是言过其实,甚至是危言耸听。
在这里,我可以举出一个大家都看得见的有报反证:在中国所获得的国际体育竞赛的冠军中,有没有左撇子们的功劳呢?这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强迫杨阳用右手打球,在国际羽毛球赛的历史上,中国就少了几面奖牌甚至几等奖杯!
如果没有左撇子,足球、篮球、水球等就没有了左边锋和左边卫,这球还怎么打?就根本没法打了,更退论冠军啦!
或者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强迫邓亚萍换一边手打球,中国的金牌是不是要少掉好几面?金杯是不是要少掉好几尊?
这些有形的事实,都可以有力地反证:中国教育因压抑个性已造成了无形的内伤。
我在这里不是强调用左手还是用右手写字的形式问题,而是要指出压抑个性给中国教育带来的无形内伤。
不是去研究形式,而是去研究这种形式带来的后果。
人的行为是具有两元性的,同时人的行为又具有两重性。
请看如下纵坐标:
有意识行为
无意识行为
有意识行为是指主动的、有预谋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行为。
举个例子。自从矿矿八年级的自然科学课老师无缘无故或者是心存偏见地给他的研究汇报成绩定为F以后(请看《孩子能不能对长辈说"不“》一节),矿矿非常不喜欢甚至看不起这位老师。班上好几个平常学习挺好的学生,都成了调皮捣蛋的角色。因为孩子们认为:这位老师有偏见,故意给他们低分,知识有限,误人子弟……
有一天,矿矿和他的好朋友麦德决心考一考或者说”整一整“这位老师。
一般来说,美国的老师甚至是教授都比较能坦然地正视自己的缺陷。大概是学生反映这位自然科学课老师没有”料“,太强烈、次数太多,于是,她就有意无意地走到另一个极端,总不愿在学生面前显得无”料“。
孩子们大概是捉住她的这个心理,就设了个圈套:先由麦德假装向老师请教一个难题——那是一个从其他自然科学教材上找来的似是而非的难题。趁老师一时答不上来时,矿矿就故意走过来说:“麦德,走,出去玩!”
麦德说:“等一下,我有问题要问……”
矿矿说:“啊,这个问题我懂,昨天我刚看了书,就是……
其实,矿矿故意给一个错误的答案。
他们的设想是,如果这个老师真是滥竽充数的,她就会顺着矿矿的答案走。如果她真懂的话,她就会矫正那个错误的回答。
谁知,这位平庸的老师在支支吾吾中,竟然像摆脱困境一样顺势附和矿矿的”答案“……
在这件事情上,麦德的提问和矿矿的回答都是有意识的行为,都是主动的、有预谋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行为。
无意识行为是指下意识的、没有预谋的、本能的行为。
那位平庸的老师,一时答不上麦德的难题,慌乱间顺势附和矿矿的”答案“,是下意识的、没有预谋的、本能的行为。
有意识行为与无意识行为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有意识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去达到它。无意识行为也可能带有潜在的目的,但它却没有计划和步骤,也没有预计到行动的结果。
显然,无论是麦德的提问还是矿矿的错误回答,都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有计划或步骤去达到它的。而那位老师一时答不上麦德的难题,慌乱间顺势附和矿矿的”答案“,虽然可能带有潜在的目的,但却是”没有计划和步骤,也没有预计到行动的结果“的。
当我根据自己研究的这些理论,把上述的根坐标和纵坐标交叉起来,就能较清晰地显示出我国素质教育的盲区。
请看如下我称之为”人的行为两元性与两重性的交叉图解“:
有意识行为独立行为一──────-x角色行为
无意识行为
第1区我称之为”直觉行为“,即独立——无意识行为。
这是指那些正常的、可理解的、几乎是”本能“的反应。也就是说,那些无角色意识的、无预谋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行为。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在很多情况下这可能是无预谋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没有考虑到”学生“这个角色的行为规范的行为。
第2区我称之为”习惯行为“,即角色——无意识行为。
这是一种内在的、无意识的、无预谋的、不需经过深思熟虑的角色行为。
比如,相当多的学生在发现自己的想法或答案与老师不一致时,在”老师总是对的“或”学生必须遵从老师“等等观念的指导下,连想都不想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或答案去认同老师的想法,或接受老师的答案。
第3区我称之为”确认行为“,即角色——有意识行为。
这是一种基于自己的角色地位的社会确认行为,即经过深思熟虑的、有预谋的、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去达到该目标的角色行为。
我们在上面谈到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发现自己的想法或答案与老师不一致时,连想都不想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或答案去认同老师的想法,或接受老师的答案。这是”习惯行为“,即角色——无意识行为。
然而,当有些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想做一个”好“学生或”乖“学生(美国叫”老师的宠物“)而放弃自己的想法或答案去”附和“老师,这显然不同于角色——无意识行为。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预谋的、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去达到该目标的角色——有意识行为。
中国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非常频繁地出入并活跃于这个角色——有意识行为区域。
第4区我称之为”自主行为“,即独立的——有意识行为。
这是一种不被角色规范所约束的独立的超然行为。
比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正值高潮时,美国总统布什到沙特阿拉伯看望美国士兵。
一些美国士兵向布什:“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回家?”
这种发问,就是一种不被角色规范所约束的“自主行为”。因为作为“士兵”这样一个角色,在战争打得正激烈时,是不应该问他们的最高统帅“什么时候才能回家”这样的问题的。但这也反映出这些发问的美国士兵相信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去考虑他们个人的权利。或者说,他们在执行土兵的角色义务的同时,也有独立自主的思考。
当然,那些选择投降或反战的伊拉克士兵所采取的行动,就更是超出角色期待和角色行为规范的“自立行为”了。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我所划分的这四个区,只是用于区分人类的不同行为及其特点,并不表示某一行为就比另一行为好。
换言之,“自主行为”可以是一种好的行为,也可以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另外,“自主行为”只能说是不同于“确认行为”,而不能?
小说推荐
- 教育病_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对当代教育的拷问》作者:佚名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
- 最新章:第63章
- 教育苍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作者:赵健伟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 最新章:第63章
-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身为刚上岗的祖国园丁,陶笉然没想到自己修剪的竟然是食人花,一言不合就被熊孩子高空抛物砸死。幸好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正准备开启新生活,结果 系统:叮!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要不要来跟我一起搞九年义务教育啊 陶笉然:在古代搞义务教育?你TM是在逗我吧 系统:少年郎年纪轻轻的不要那么急躁嘛,
- 最新章:第343章
-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 作者:李石华】目录·前言 谁决定孩子的命运·第一章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二章 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第三章 人生观教育扭曲·第四章 教育手段单一·第五章 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第六章 家庭观念淡漠·第七章 未来定位模糊·第八章 道德教育沦陷·第九章 生活训练短缺·第十章 性教育近乎空白·附
- 最新章:第44章
- 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
- 作者:何建明【由文】序 为了更多地爱我女儿我的女儿从小就是个小美人儿—其实在天下所有疼爱儿女的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世上最美的小人儿。我的女儿15岁了,长得比她的妈妈还要高些,但在我的眼里她还是小童车里的那个样儿。每天清晨我送她上学,傍晚接她回家。长大了,走在一起,有一次她调皮地说“爸,瞧你这个大
- 最新章:第51章
- 论Omega特工的素质提升
- 《论Omega特工的素质提升》作者:A黑桑A文案CIA档案 第XXXX年 第XXX号 绝密任务:提升相关omega特工的个人素质1.作为一个被标记的omega,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包括面对自己的alpha时2.一个特工应该知道如何服从他的长官而不是和上司上了床又不承认3.不要诱惑周围的工作人员他应该
- 最新章:第88章
- 爱情教育
- 爱情教育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世敏 寒薇 译陶冶心灵的高尚情感—爱情一、爱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圣洁情感我认为,在人的各种情感中,首先是爱情对人的道德面貌的形成和继续进步,对新人的高尚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情感的成熟和纯洁的程度,不仅决定着男女关系的美满、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做出客观评价
- 最新章:第37章
- 爱的教育
- ,爱的教育序!小$说^网&译林版《爱的教育》叶至善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译者序言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
- 最新章:第76章
- 藤条教育
- 书名:藤条教育作者:小煎鸡地址.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727351章节:共 20 章,最新章节:第二十章 大结局备注:亲人的鞭子痛不痛?伤皮不伤身。敌人的烙铁痛不痛?伤身亦伤肉。一个杀手组织头领的女儿,在疼痛和磨难中成长的故事。PS:主角是一小女孩,撒娇滚地,各
- 最新章: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