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不像”那幅画了。
但是,由于这种训练往往培养的是一种比照式的逻辑思维或线性思维,很多人就又会从现实生活中的竹子回到现存的许多优秀的“样板”般的竹子国画中去。
用理论性的术语来说,就是动力定式导致的定向思维。
当孩子们以“像不像”来发问时,我们做家长或老师的也往往以“像不像”来回答孩子。只不过我们的“像不像”的依据,抑或是老师的画,抑或是现实生活的实物,甚至兼而有之。有时可能连我们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是依据?
总之,要回答“像不像”的问题,一定有一个依据。不然就不可能逻辑地回答“像不像”的问题。
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像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因此,才有迈阿密大学绘画班那群美国孩子的五花八门的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没规矩、甚至连基本笔法都没有的“其他糊涂”的画。
也因此,美国孩子画完回后,只问“好不好”?不问“像不像”?
回答“像不像”的问题,更多的是逻辑思维。
回答“好不好”的问题,则完全可以是形象思维。
达琳在昆明进行教学交流时,因为看到中国孩子们的画技非常高,有一次就出了一个“快乐的节日”的命题让中国孩子去画。
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一个同一样的事物——圣诞树!
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都在画圣诞树?开始她想可能是中国孩子很友好,想到她是美国人,就把“快乐的节日”画成圣诞节。于是,她释然了。
接着她又发现不对:怎么大家画的圣诞树都是一模一样的呢?
再仔细观察,她发现孩子们的视线都朝着一个方向去,她顺着孩子们的视线看去,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
原来当时已近圣诞节,那是学校为了给达琳营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气氛而画的。
于是,达琳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日”这个主题。
令她深感失望、更感吃惊的是,把那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以后,那群画技超群的孩子们竟然抓头挠腮,咬笔头的咬笔头、瞪眼睛的瞪眼睛,你望我、我望你,冥思苦想、痛苦万状,就是无从下笔。
达琳看到这个尴尬的场面,知道这样下去可能会是一个不愉快的收场,只好又把墙上那幅圣诞树揭开……
达琳的例子,深深地震动了我!
我开始仔细观察儿子,我发现无论我们给他什么画,他几乎都能惟妙惟肖地画下来,或者说“拷贝”下来,“克隆”下来。但如果要他根据一个命题自己创作一幅画,那就难了。因为我们的训练模式是:
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
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长此以往,他的绘画过程就仅仅是一个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因此,他的眼睛里有画,心里没有画。
眼睛里的画只能是别人的画,只有心里的画才是自己的画。
由于在他的眼里只有别人的画,于是在他心中就很难创造出一幅自己的画来。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心中”创造“出一幅自己的画来,就只能重复别人。
怎么样才能启发他内心的创造灵感呢?
我认为只能从他内心的形象思维着手。
一次,我让妻子和儿子都画同样的一幅老鹰国画。表面上看,两幅画都很”像“。我让他仔细看看到底有什么不同?
他说:“妈妈的老鹰很温和,有点像鸽子,最多像公鸡,看了不怕人。我的呢,我的老鹰很凶猛……”
我告诉儿子,这就是他形象思维的个性,表现了他内心对事物的理解的特点。
我还告诉他,如果我要画儿子,我可以照着他的相片来画,也可以写生式地画对面的他。但我更想画的是我数年前离开中国时,正要一头钻进车里,猛地觉得脑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吸引着,回过头来,只见朦胧的晨霭中儿子被奶奶抱在手上,睁着两只大眼在看我,眉宇间流露的神情与那三岁的“嘟嘟”脸显得是那样的不协调的儿子……
要画就画心中的儿子,而不是照片上的儿子。
画心中的画才有动人心魄的震撼力!
孩子慢慢地“悟”到了一些东西,后来他在美国学校里与一位采取中国教学法的绘画老师产生了冲突,这是后话。
把技能看成创造,这是许多中国教师认为创造性可以教的原因之一。
其实,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
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无法教出来的。
根据定义,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据此而论,许多中国孩子具有的是相当好的绘画基本“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的“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的概念?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看“训练”这个概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训练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
从上述定义来看,“训练”的概念至少有两个特点:
一是有一定的模式让受训者重复地“练”以达到预期的要求。
二是未明确规定或限制受训的对象必须是人。也就是说,被训练者可以是万物中最聪明的人类,也可以是猫狗马牛等动物。
写到这里,我就忍不住要以狗的训练为例。
我们家养有一条非常可爱、非常通人性的德国猎狗与英国牧羊犬的混血型大黑狗,英文名字叫“LUCky”,即“吉祥”的意思。如音译成中文,就有点不太好听,与“垃圾”的音有些相似,我们还是叫他“吉吉”吧。
吉吉之通人性,简直到了难以让人相信的地步,也因此成为我们家的第四个成员。
1997年夏天,妻子和儿子回国去了,我和吉吉留下看家。开始几天,每到黄昏,吉吉就坐立不安、失魂落魄地在门口走来走去不肯回家。看那样子实在可怜,我就到宠物商店买回来价值约3美元一听的罐头,哄着他吃。慢慢地吉吉也有了人类的通病——遗忘。
一天,我与儿子通越洋长话,儿子问及吉吉,我把上述情况告诉儿子,儿子很有些伤感。
吉吉听到我在电话里提到它,就磨磨蹭蹭地挨到我身边。
于是我突然来了灵感——让儿子与吉吉通两句越洋电话。
当听筒放到吉吉的耳边,地球那边传来儿子呼唤吉吉的声音:“吉吉,吉吉,你听到了吗?我是矿矿,你想我吗?我天天都想你!不要难过,还有两三天我就回去了……”
吉吉一听,就跑到门边,伸出小爪子扒呀扒的,还呜呜地哭……
我把这情景告诉地球那端的儿子,谁知道儿子也流了一夜的泪。
这么通人性的吉吉却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在矿矿比赛足球的时候,乱喊乱叫像个没教养的赖狗。
每次矿矿去比赛足球,吉吉是我们家最积极的一个。儿子一开始穿足球袜、足球鞋,吉吉就蹿前蹿后,急不可耐地鸣鸣呀呀闹着要走。
在美国,一般都要送狗上专门的“狗校”受训的。由于这是我们养的第一条狗,有关规矩不太懂,说是给矿矿的12岁生日礼物,实际是养来看家的。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里,狗就是狗,低人一等,根本不可能像有些美国人那样,让狗也似人般有模有样地上桌就餐。
据说,在狗的眼里,“人”也被看成狗,是其同类。也就是说,当家里的狗与人同处的时候,它把人都看成了它的兄弟姐妹或长辈。当它把我们其中一个当成“狗王”来崇敬时,它会四脚朝天,收缩前爪,朝这个“狗王”翻肚皮的。这种崇敬狗王,看家守院,追逐猎物等等行为都是与生俱来的,不需后天的训练。而许多良好的行为是要送到狗校训练才能形成的,但光送狗去还不行,还得要那位被狗尊为“狗王”的人一同到狗校受训。
在我们家,我就是那位荣幸地被吉吉尊为“狗王”的人。首先,我压根儿没想到要送吉吉去狗校受训,能崇敬“狗王”,看家护院,就算尽心尽职了,还能奢望什么?再说,作为“狗王”的我,本来就忙,还能陪狗上学校?!这样,吉?
小说推荐
- 教育病_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对当代教育的拷问》作者:佚名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
- 最新章:第63章
- 教育苍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作者:赵健伟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 最新章:第63章
-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身为刚上岗的祖国园丁,陶笉然没想到自己修剪的竟然是食人花,一言不合就被熊孩子高空抛物砸死。幸好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正准备开启新生活,结果 系统:叮!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要不要来跟我一起搞九年义务教育啊 陶笉然:在古代搞义务教育?你TM是在逗我吧 系统:少年郎年纪轻轻的不要那么急躁嘛,
- 最新章:第343章
-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 作者:李石华】目录·前言 谁决定孩子的命运·第一章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二章 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第三章 人生观教育扭曲·第四章 教育手段单一·第五章 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第六章 家庭观念淡漠·第七章 未来定位模糊·第八章 道德教育沦陷·第九章 生活训练短缺·第十章 性教育近乎空白·附
- 最新章:第44章
- 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
- 作者:何建明【由文】序 为了更多地爱我女儿我的女儿从小就是个小美人儿—其实在天下所有疼爱儿女的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世上最美的小人儿。我的女儿15岁了,长得比她的妈妈还要高些,但在我的眼里她还是小童车里的那个样儿。每天清晨我送她上学,傍晚接她回家。长大了,走在一起,有一次她调皮地说“爸,瞧你这个大
- 最新章:第51章
- 论Omega特工的素质提升
- 《论Omega特工的素质提升》作者:A黑桑A文案CIA档案 第XXXX年 第XXX号 绝密任务:提升相关omega特工的个人素质1.作为一个被标记的omega,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包括面对自己的alpha时2.一个特工应该知道如何服从他的长官而不是和上司上了床又不承认3.不要诱惑周围的工作人员他应该
- 最新章:第88章
- 爱情教育
- 爱情教育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世敏 寒薇 译陶冶心灵的高尚情感—爱情一、爱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圣洁情感我认为,在人的各种情感中,首先是爱情对人的道德面貌的形成和继续进步,对新人的高尚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情感的成熟和纯洁的程度,不仅决定着男女关系的美满、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做出客观评价
- 最新章:第37章
- 爱的教育
- ,爱的教育序!小$说^网&译林版《爱的教育》叶至善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译者序言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
- 最新章:第76章
- 藤条教育
- 书名:藤条教育作者:小煎鸡地址.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727351章节:共 20 章,最新章节:第二十章 大结局备注:亲人的鞭子痛不痛?伤皮不伤身。敌人的烙铁痛不痛?伤身亦伤肉。一个杀手组织头领的女儿,在疼痛和磨难中成长的故事。PS:主角是一小女孩,撒娇滚地,各
- 最新章: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