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国
作者:佚名
()全集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引言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
——一个古朴的水桶定理
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选修教育专业的不多,坚持读完的更少。
说来有点儿俗,我选修教育专业的动力,来自那个插队时还似懂非懂的“水桶定理”。
农伯说:“小黄,其他可以了。还是弄弄最差那块桶板…”
20年后,远渡重洋来到美利坚合众国“洋插队”。教授说:“Mr.Huaflg,还是选修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可能在影响或者决定性影响贵国发展的有关专业吧……”
20度春秋,浩海如烟,竟然时空交错,殊途同归,还是周旋于那块最差、最短桶板的深造哲理。
1993年拿到博士学位至今已五年有余,小“洋”楼有了一栋,虽不是豪宅,也占地近六市亩。
有初通风水者耳语:此宅很有点风水,四已得三——“前有横流”门、溪,“后有靠山”;“左有青龙”(道路),只缺“右有白虎”。
妻问:“什么是白虎?”
此君狡黠一笑:“Excit Question!”
博得众人哄堂。
后来把服役多年的道吉轿车换成凯迪拉克,教授们就有人半椰输半赞叹为“美国梦”。
但我自己心里常常有点莫名其妙地不安!
一天夜里,梦回插队时群山中那树碧波湖湖的水库,我在光着身子“泼鱼”——当地一种捉鱼的方法,即围堰般围好一小片水,将堰中之水一桶一桶地“泼”到外面,直到堰内的水差不多干了,才抓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不管堰堤围得多好,漏水总是难免的,这样“泼鱼”的多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而且泼水的桶一定要好。不然,漏进堰堤的水比拨出去的水还快还多,就永远别想抓鱼了。
那夜的梦中,鱼儿都蹦裆了,水就是泼不完……
猛一抬头,只见户主阿奇在笑。
再一低头,发现手中的桶桶板参差不齐,根本盛不了水。
于是,我醒悟了,那个促使我选修教育专业的原动力常常暗地里作弄我,搅得我不能安宁。
又于是,这种内心的不安成了一股骚动,进而变成一种冲动!我想为曾经养我育我的那片土地写点东西,写一本有关教育的小册子。
怎么写呢?
在美国流传着一个笑话。
有个美国人,大概还是个学者,访问中国一个月,回来写了一本关于中国的书。
他第二次访华,待了三个月,这次只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
后来,他又到了中国,一待就是一年,返美后竟然没有提笔写作哪怕只言片语。
人们觉得奇怪,怎么会待的时间愈长写的东西愈少?
此公意味深长地笑笑,才说:“当你对某个事物了解得越多,你会越发感到自己了解的太少。我在中国待了一年,我发现中国文化是那样博大精深,反而觉得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太渺小、太肤浅,以致无从下笔。”
我总觉得这个笑话是在说我。
刚到美国时,应邀作演讲,最喜欢听众提问关于中国教育的问题,什么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是在起跑线判决学生,而美国高教是在终点线判断学生;什么中国的教育观念崇尚父母与子女般的师生关系,而美国的师生形同路人……
说的滔滔不绝,听的津津有味。
但是当我对中、美教育比较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入,研究得越系统,越不知道怎么回答美国听众的提问。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学校都那么出人头地?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
如果说美国的教育很好,为什么留学生的孩子一旦回到中国就根本无法跟班?
如果说美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美国是公认的科技强国?
越了解得多,越研究得深,就越感觉答案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就越欲言又止,欲罢不能!
越想找一个全面系统的答案,就越觉得没有找到答案。
1982年,我大学毕业留校当老师。按要求,设计了有关课程的教案。
有一位热心的教授看我的讲义后,表示满意。但很语重心长地指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是我多次对传统理论提出质疑,但不少地方只有质疑,没有答案。特别是作为一个老师,对学生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答案……”这不好!
第二是讲义中有错别字,过去是学生可以有错别字,当了老师就不允许了!特别是要板书在黑板的,一定要谨慎!
老教授对我的厚爱是显而易见的,我诚惶诚恐地表示自己的深深感激,并作了修改。
到美国之后,我发现多位教授对我的提问让人难以置信地回答道:
“我不知道!”
“我无法回答你!”
有一次,我对一个问题穷追不舍,一位我十分敬重的知识非常渊博的教授稍有愠色地抬起眼睛对视着我,说:“我已经告诉你啦,我不懂!”
我的一位博士论文审查委员会的教授更是坦诚:“我一向对哲学感到头痛,你今天对"我"和"自我","无意识行为"与"有意识行为"这两组概念的纵横交叉坐标的哲理论述,还有"概念"和"观念"的异同分析,让我又一次感到自己的哲理思维成问题……”
只有神才是完美的,但尘世间没有完美的神。
我不是教育理论权威,我没有自己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实验,对许多教育问题也找不到完整的答案。但我有不解的惶惑,有百思后的疑问,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真实的思考。
我想把我的不解、疑问、经历和思考写成一本小册子,与我大洋彼岸的同胞交流!
有人问我:“这是不是不求结果,只求过程?”
我想起了那位我十分敬重的知识非常渊博的教授稍有愠色的眼睛。
没有过程哪有结果!?
有“不懂”才会有“懂”!
没有启疑哪来解惑?
中国的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但中国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这是不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百慕大三角区”似的迷惑?孩子的创造性能不能由老师来教?有了计算器,还要不要背九九表?……
但愿有人能沿着这个探索过程,最终找到一丝半缕的结果!
我无意把这本小册子写成让美国教授都头痛的哲理论著。
我有跨文化的经历和自己独特的视角:我在中、美两个不同的教育体制中读过书,教过书,研究过教育理论。
我想把我这些年来的疑问、对比和思考,用我和我的家庭的亲历和见闻平白地叙述出来。
让中国的老师、孩子和家长们一道参与这个“启疑”的思考过程!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
尴尬的问题
能不能在课堂上“教”创造性?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别扭。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始提法是“美国的老师是怎样教孩子的创造性的?”
也就是说,问题不是能不能教?而是怎么教?
要回答“怎么教创造性”?必须先回答“能不能教”的问题。因此,我把问题变为“创造性能不能教?”
希望读者在往下读之前,先思考一下“创造性能不能教”这个问题。如果能教,为什么?倘若不能,为什么不能?然后,再带着自己的答案或想法读下去。
美国的教育制度鼓励人们“活到老,学到老”,因此大学里有许多在职学生,甚至一些已退休的老人。
达琳·叶格是美国中西部城市辛辛那提市郊一间小学的美术教师,也是迈阿密大学的在职学生。
1994年11月,达琳作为访问交换教师到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进行为期近两个月的学术交流。她的学术交流计划含三项最基本的内容:
第一是给中国孩子上美术课(主要是绘画和手工);
第二是与中国的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学术交流;
第三,因为她是迈阿密大学的在职学生,此次访华之行可作为一次独立自学的实习课,如能拿出一篇像样的学术研究报告,可获3一4个学分。
当然,到了中国这个地方,不游山玩水、吃喝一番也是不太说得过去的。
达琳与另一位同行的同事原打算修我的“中国文化”课,但后来因时间安排的冲突,我们没有挂上师徒的名分。
由于她的实习导师塔克曼博士是我儿子来美时的经济担保人,孩子叫他作“爷爷”,与我更有父子般的情谊。征得系里同意,塔克曼博士邀请我参与了达琳整个实
小说推荐
- 教育病_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对当代教育的拷问》作者:佚名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
- 最新章:第63章
- 教育苍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作者:赵健伟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 最新章:第63章
-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身为刚上岗的祖国园丁,陶笉然没想到自己修剪的竟然是食人花,一言不合就被熊孩子高空抛物砸死。幸好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正准备开启新生活,结果 系统:叮!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要不要来跟我一起搞九年义务教育啊 陶笉然:在古代搞义务教育?你TM是在逗我吧 系统:少年郎年纪轻轻的不要那么急躁嘛,
- 最新章:第343章
-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 作者:李石华】目录·前言 谁决定孩子的命运·第一章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二章 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第三章 人生观教育扭曲·第四章 教育手段单一·第五章 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第六章 家庭观念淡漠·第七章 未来定位模糊·第八章 道德教育沦陷·第九章 生活训练短缺·第十章 性教育近乎空白·附
- 最新章:第44章
- 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
- 作者:何建明【由文】序 为了更多地爱我女儿我的女儿从小就是个小美人儿—其实在天下所有疼爱儿女的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世上最美的小人儿。我的女儿15岁了,长得比她的妈妈还要高些,但在我的眼里她还是小童车里的那个样儿。每天清晨我送她上学,傍晚接她回家。长大了,走在一起,有一次她调皮地说“爸,瞧你这个大
- 最新章:第51章
- 论Omega特工的素质提升
- 《论Omega特工的素质提升》作者:A黑桑A文案CIA档案 第XXXX年 第XXX号 绝密任务:提升相关omega特工的个人素质1.作为一个被标记的omega,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包括面对自己的alpha时2.一个特工应该知道如何服从他的长官而不是和上司上了床又不承认3.不要诱惑周围的工作人员他应该
- 最新章:第88章
- 爱情教育
- 爱情教育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世敏 寒薇 译陶冶心灵的高尚情感—爱情一、爱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圣洁情感我认为,在人的各种情感中,首先是爱情对人的道德面貌的形成和继续进步,对新人的高尚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情感的成熟和纯洁的程度,不仅决定着男女关系的美满、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做出客观评价
- 最新章:第37章
- 爱的教育
- ,爱的教育序!小$说^网&译林版《爱的教育》叶至善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译者序言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
- 最新章:第76章
- 藤条教育
- 书名:藤条教育作者:小煎鸡地址.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727351章节:共 20 章,最新章节:第二十章 大结局备注:亲人的鞭子痛不痛?伤皮不伤身。敌人的烙铁痛不痛?伤身亦伤肉。一个杀手组织头领的女儿,在疼痛和磨难中成长的故事。PS:主角是一小女孩,撒娇滚地,各
- 最新章: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