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之侠道》第4章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七、映衬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八、移就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2)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
(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九、对偶用字数相同、意义相关、形式整齐的两个句子并列表达所形成的修辞格。根据两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它分为三类:
(一)正对上下句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同一事理,意义上互相补充。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反对上下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叙述,意义上相反相成。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首甘为孺子牛。
(二)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等关系。如:
(3)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十、排比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的修辞手法。如:
(1)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圆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2)理想是石,敲出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十一、仿词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
(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
(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十二、辞格辨析
(一)比喻与比拟
两者都是用另外一个事物描写本体。不同处主要是:无论哪种形式的比喻,喻体必须出现,比拟则不能出现拟体。如果一个句子中既出现喻体,也有比拟特征,一般将它看作比喻。如:猎犬像战士一样站在那儿,似乎要与老虎决一死战。
(二)对偶和映衬
两者都是将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容易混淆的是映衬与对偶中的正对。不同处是:对偶不仅要注意意义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要求形式上要绝对整齐。而映衬没有形式上的要求。
(三)借喻与借代
两者都是用一个与本体有关系的代体来描写本体。不同处是:
第一,构成基础不同:借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是相似关系,两者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借代的两个部分则是相关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代体多为本体的一个部分,或是本体的某个属性、特征。
第二,作用不同:借喻的价值在引导接受者去联想,使表达形象性增强;借代则旨在突出事物的特征,没有联想价值。
第三,转换结果不同:借喻能转换成明喻,借代则无法转换。
十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表达中很多时候单独使用修辞格。但是,修辞格也可以综合起来用。所谓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就是指在一个句子中使用两个以上的修辞格的行为。根据修辞格的结合方式,分为:
(一)辞格兼用即一句话中同时表达两个辞格,两者无法分开。如:
(1)此时,积压在心底的仇恨,就像沉埋在地下几千年的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一泻千里。
该例使用了比喻和夸张辞格。
(二)辞格套用即整个句子有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整个句子用了一种辞格,其中某个分句也用了一个辞格,形成套式表达。如:
(2)激情,你是灵感的火花,你是创作的动力,你又是爱情的试金石。
该例整个句子构成了排比辞格,但其中三个分句,又各构成一个比喻。
(三)辞格连用指几个分句分别使用了一个以上的辞格。如:
(3)家是幸福的摇篮,家也是鱼船远航归来的港湾。
该例连用了两个比喻。
什么叫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人物描写的手法——肖像描写(就是外貌描写,这是别称,一样的意思)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维妙维肖‘。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写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以下几点:
描写技巧
(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4)、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5)、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6)、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7)、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8)、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9)、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10)、要有顺序。
我们在描写外貌时应遵循哪些规则呢?
描写要求
一、有序。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行。如果写了眼睛,接着写头发,又写嘴巴,再写眉毛,尔后写鼻子——这种描写不管写得多好,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
二、和谐。这要求所写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比如一位考生在写其中一个小姑娘的眼睛时,这样写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顾盼生辉。望你一眼,便有万千情种。可以说,这个眼睛写得很美,但是如果这样来写一个小姑娘这是不合适的。
三、要研究人物性格。比如90年高考题,首先要仔细研读材料,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第一位好动任性,看问题简单片面;第二位文静懂规矩,能全面地看问题。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描写外貌时就显现这些性格特征。
四、抓住关键、特征鲜明。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初到鲁家:“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再到鲁家:“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这几处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细节突出。(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