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看剑》第98章


只是自秦桧当国十余年来,南国上下一意求和,主战之大臣都已经先后被罢黜怠尽,眼下官阶威望能够同时名正言顺地策动驾驭这四员虎将的,除开南国天子亲临督战之外,倒也确实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只是既然宋国眼下兵多将广,自是想毕其功于一役,却是一直以来未曾摆开阵势,与自己正面对仗,想来也应当不是只为了保存实力,只怕是宋军相互之间的配合协调,仍有偏差。
而只要宋军的配合仍有无暇顾及之隙缝,自己就仍有机会看准时机,尽可能多地将手下这批女真军士带离险境。
所以他在几次突围无功,甚至无法稍稍看得清眼前的地形的时候,便自冷静了下来,不再妄动。
甚至对于属下军士当此濒临绝境之时,斗志涣散的局面,他帐下有几员将领忧心如焚,意欲分路整顿,却也被他喝止住了。
在这等境况下,相逼益急,于事无补。
这些女真军士,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若是寻常两军对决,生死相搏,他们却也不会多眨一下眼睛。
然则自来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眼下并非那热血沸腾的血肉沙场,这些女真军士更已自在月余来连续作战中消磨尽了精神斗志,当前置身宋军伏击之中,又复承受宋军那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自无所不在的死亡威胁,人心中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求生本能的渴望一旦鼓荡出来,那便已不再是军规军纪所能约束,此时若又复进逼太甚,只怕在这样的压力下,只会适得其反。
是以金兀术在这几日来也未尝有任何举动,甚至有点刻意放任自流。
因为他在等!
他知道宋军在等着他们涣散松懈,在等着一个以最小的代价将他们一举全歼的机会。
而他同样在等待这个时机。
眼下女真军士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无力一战,而是在对这山谷地形难以探清的形势下,只能被动地应付宋军的突袭,却根本就找不到敌手来堂堂正正地打一场仗。
而当前自己属下的女真军士虽然在恐惧的压力之下看似溃不成军,然则物极必反,对死亡的恐惧有多深,也便意味着对生存的希望有何等急切,只要自己这个统帅不乱,到时能适机让那些女真军士看到生的希望,自己手下这群真正的军人在求生本能下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恐怕终究会让那些宋军真正开开眼。
金兀术仰头,望向四面山谷,轻轻吁了一口气。
朝阳所照,四下明澈开阔,宋军如许多军士人马,却仍是能隐藏得连一丝痕迹都看不出来。
好精妙的布置,好凶险的埋伏。
自己确实是小瞧了那个南国天子,小瞧了宋国的将士。
但是……
金兀术的眼中闪出一丝森冷的寒芒。
你们也同样小瞧了阿布哩雍顺的子孙!
只要女真人还有一息尚存,就会把命运仍旧牢牢操控在自己的手里。
他正自沉吟间,却忽然听得后面一声唤:“大帅!”
第82章 困斗
赵匡胤负手立在树荫之下,遥望着山谷下的女真军士,微微一笑。
王贵自隐伏处钻了出来,一路蛇行偃伏,来到赵匡胤身边,这才立起身来。
他们所站立的角度极为刁钻,借助光影遮掩之助,可以将山下情状一览无余,却决不虑被山谷下的女真人发现。
此处地形错综复杂,然则地域却绝非宽广到无边无际,谷中困住了数十万女真军士,宋军军士要就近伏袭,虽然借助了早前挖通的一些地道之类,却终究只是辅助之用。之所以能让数万宋军军士神出鬼没,来去无踪,更多的是眼前这位皇帝大帅因势利导,善借天时地利,甚至连天地间光移影换,都自可以成为其误导女真军士视线的最佳武器。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眼前这位皇帝大帅用兵,实在是让他们这一干久历沙场、谙熟战法的统兵大将,都无不觉得高妙到匪夷所思,又复大开眼界。
王贵张望着山谷中那些女真军士散卧于地,甚至随身刀箭亦自胡乱丢弃的模样,向赵匡胤笑道:“大帅神机妙算,眼下这些女真蛮子看来已经吓破了胆,纵是金兀术也已是无力作为,看来用不着多久,我们就可以痛打落水狗……”
“错了”,赵匡胤缓缓摇头:“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女真人,更不要小看了金兀术。”
“女真人绝不是落水狗”,他看着王贵,说道:“恰恰相反,他们现在是一群不想死的野狼,若无把握一击必杀,就千万不要靠得太近,否则肯定要被他们狠狠地咬上一口。”
王贵微微一愕,皱眉道:“大帅是说,金兀术现今只不过是故意示弱,其意不过是在诱我等出击?”
赵匡胤淡淡一笑:“他们何弱之有?王将军莫不是忘了,眼下不过是我们虚张声势,哪怕山谷之中这些女真残军,仍是我军数倍之众,而且要论困顿疲累、补给不便,只怕我军也不比那些女真残军好到哪里去了。”
王贵一时为之哑然。
当前设伏之宋军,实则不过原先护守舒州之岳家军所部及刘子方带领的生力军,那日漫山遍野的唬人阵势,却都不过是倚仗些许布置做出来的。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要以手下这点军队围困住人数数倍于自己的女真骑军,基本上实则近乎于不可能。眼下虽则依靠着皇帝大帅的巧妙布置勉强达成了如此效果,其实宋军军士所需承受的压力却恐怕更甚于那些女真残军了。
之所以尚能维持目前的局面,所依靠的不外是宋军军士那高昂的士气以及对于他们的统帅那股近乎于盲目的信任感。
若是说真正正面冲决,只怕虽然双方斗志此消彼长,但在人数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之下,纵然女真军士此时再过不堪,宋军实则也自难以吃得下眼前看似并无反手之力的这些女真人。
“所以”,赵匡胤望向山谷下的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金兀术是在等!”
王贵微微皱眉,脸上笑意不再。
他久历行伍,先前不过是一时得意忘形,此时被赵匡胤一语点醒,自然也便明白了真实的局势。
当下女真人食不知味、寝难安枕,日子固然难过;然则宋军虽然掌握了主动,但要维持眼前的的局面,所耗心力更是巨大,其实与女真人一样地等不起。
只是好不容易才将女真人逼到眼前的这般局面,若说就此罢手而去,却又怎么能够割舍得下?!
更有甚者,若是就此撤走,则不啻于当面告知女真军人自己这方军力虚实所在。虽则女真人经此一役,斗志已沮,元气大伤,顺昌、舒州更已被宋军重新占据,后路已断,一般而言,自然只能收兵回国,再无复进军之力,宋军已然可以算得上是完成了守御国土的重任。
但金兀术毕竟老奸巨滑,变幻多端,若是其看清形势之后,捉住天子官家仍在阵中这一弱点,不退反进,决意行险追击,则在自己这方未及撤至安全地点,恐怕还自危险重重。一旦略有疏失,则不但前功尽弃,更是胜负之势一朝逆转,到时只怕再难有反覆的机会了。
赵匡胤望着王贵眉头深锁,哑然失笑道:“看来王将军刚才所言不过溜须拍马,现在一有点小问题,马上就信心全失了!”
王贵听得赵匡胤的调笑,却是眼前一亮:“皇帝大帅看来心中早有妙计,那还吊着未将的胃口逗我玩呢?!”
赵匡胤哈哈一笑,说道:“金兀术想等,我们就偏不让他等!”
王贵微微一愕:“不让他等?难道皇帝大帅想挥师求战?!”
赵匡胤转过头来,脸上露出自信的笑意:“不是战!是和!”
“金兀术不是打定主意,想以战求和么?”
他回首,望向山下:“朕,自然不会让他太过失望!”
…………
金兀术听得这个倒是有多日未曾听过的声音,不由得心头巨震,愕然回首。
入眼处,站在他身后带着一丝淡笑的,果然是辛弃疾。
他虽然对于辛弃疾颇有爱材之念,然则自顺昌围城之战后,与宋军的对阵形势骤然紧张,如火如荼,辛弃疾虽则人才难得,但却是一心忠于宋室,金兀术对他也不可不防,是以一直严加看管。
待至舒州城破,金兀术下令全军追袭宋军残部,一时也未顾得上辛弃疾,便将其留在舒州城中,斯后连日来与宋军作战,直至撞入宋军埋伏,被困此处,直至如眼前这般军心涣散,更是再无途径得到外界的消息,在此时此刻,看到辛弃疾出现在他面前,不由得他不当时大骇。
早在其方自确认宋军此举并非临时起意的惑敌之计,而是精心策划、布置周详的一次伏击之时,便自开始担心顺昌、舒州两城的形势。
既然顺昌、舒州两城之战都只不过是宋军蓄谋已久的诱敌之计,那先前的种种形势,恐怕也就只是做出来的假象。
虽说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