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贼》第313章


毂辉鸱5摹!?br /> 贺人龙稍一思索,已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拱手道:
“大人英明!”
“当前咱们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死保手中的兵权。只要将兵权牢牢握在手中,不管有多大的麻烦,自会逢凶化吉。而没有了兵权,则是步步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将粉身碎骨了!”
洪承畴一语道破了崇祯朝官场的玄妙。
“我军中粮草还能坚持多长时间?”洪承畴问道。
“秉大人,我们随军带了一个月的粮草,但是现在,如果节约着点的话,足够三个月之用。”贺人龙的声音有些尴尬。
“咳咳!”洪承畴轻咳两声,原本一个月的粮草,现在配额使用的话不够三个月之用,洪承畴自然知道其中的原因。
“三个月的时间,足够了!相信杨大人一定等不了三个月就会作出决定的。接下来,一定要把粮草看好了。千万别让流匪钻了空子,如果粮草被劫,咱们可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洪承畴嘱咐道。
“是,大人!”贺人龙答应一声。
…………
葭州城下,两军对峙。
洪承畴最希望的,自然是将这种对峙的状况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杨鹤大人做出反应来,那么,这个担子就算是交到杨大人的手上了。
偏偏天不遂人愿。
府谷王嘉胤三万大军南下,看形势,竟然有跟葭州流匪凌家军合力夹击朝廷大军的趋势。
洪承畴自然是大惧,赶紧一路快马,连连向杨鹤总督处告急。将军情说得十万火急,似乎援军晚到一步,这几万朝廷大军就要被流匪吞吃了一般。
而实际情况,也差不了多少了。
得到凌家军一万件兵器,王嘉胤自然是不好再对凌家军的建议弃之不理。哪怕是出工不出力,也要派出些人马来撑场面。
当然了,王嘉胤根本就没有出工不出力的打算。按照他们原先的商定,本就是要跟凌家军联合,先将对义军队伍威胁最大的洪承畴消灭掉。
没想到凌家军竟然这么沉不住气,平白送上来一万件兵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绝对的好事儿。
王嘉胤已经在考虑,怎么在接下来的这场战斗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战利品,自己自然是要拿大头的;如果另外能从凌家军再敲诈出些东西的话,嘿嘿……
想到这儿,王嘉胤乐了。
让王嘉胤更加高兴的是,他们从府谷出发的时候,是三万大军。然后一路迤逦而行,等到了葭州境内的时候,人数已经暴涨到了六七万——当然,如果一群破衣烂衫的流民随便拿根木棍也能称为士兵的话。
陕北流民遍地,为凌家军的扩军提供了方便,也为其它义军队伍提供了方便。
六七万人聚集在开荒川以南一带,黑压压一片,远远望去,像是一群黑色的大蛆一样来回蠕动。
营地上,随便用树木枝叶搭起一个窝棚就能挤下十几个人。好在现在是初夏,天气渐暖,倒也不虞冻死人。
但是,天气冷有天气冷的麻烦,天气热,也有天气热的烦恼。
数万人聚集在一起,光是营地占地面积,就绵延出十几里地。流民们聚集起来的队伍,可没有什么组织纪律性好讲,随地大小便,才几天的时间,臭味儿几里地外都能闻见。
虽然天已经暖和了,也没有人洗澡,一个个头发打着绺子,满身泥垢,再配合上一身破烂的衣衫,标准的叫花子队伍。
第三百一十九章 卫生大整顿
凌风亲自到王嘉胤的军营中走了一圈,回来之后就不住地叹息。wwW;
史料记载,李自成等农民军在跟明朝军队作战的时候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一般,越战越勇,屡绞不灭;但是,在清兵入关之后却被一扫而空。
这其中固然有满清兵装备精良、作战勇猛的因素,但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瘟疫。
明代崇祯年间的瘟疫大流行,造成很多城市十室九空。比如李自成农民军进入京城之后,将外地的瘟疫带进了京城。
大型的瘟疫很快在农民军中爆发,造成农民军减员极大,剩下的人也是战斗力大减。所以,在面对清兵的时候,一触即溃。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帮助满清鞑子,在清兵入关之后,横行天启、崇祯年间的瘟疫竟然消失地无影无踪,而且,天气其后也渐渐转好。百姓的日子渐渐好转,能吃饱饭了,谁还愿意跟着流匪起来跟官府拼命?
因为种种原因,倒是造就了清初的所谓“盛世”。
当然了,凌风现在要做的,就是一步步扭转历史。而且,对于这件事情,他也已经越来越有信心。
历史的车轮,已经开始偏转它原来的方向。
最起码,在历史上的洪承畴是不曾被农民军的大军包围在葭州城北的。
凌风下定了决心,要将洪承畴永远地留在这里。
当然了,对于王嘉胤农民军的糟糕情况,凌风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他向王嘉胤建议,一定要注意卫生情况,将周围的环境卫生搞好,让流民们注意个人卫生,恐怕王嘉胤也是绝对不会放在心上的,说不定还会耻笑自己。
凌风能做的,就是从凌家军内部,从凌家军占领的区域开始搞起。大力宣传,严格惩罚力度,搞好卫生,将瘟疫的源头掐死。
这一点,凌家军一直做得很好。
现在葭州战事这么紧张,凌风依然从城中抽调了一些老弱的男丁和键妇,专门负责城内的卫生,将大街上多年积累的垢土、马粪等,全都清理的干干净净,甚至还用木头搭建了大量的公共厕所。
固定下来一批人,作为专业的环卫工人,定时打扫街道。
并且派出巡逻小队,凡是发现随地大小便的人,一律抓起来,在菜市口鞭刑。
菜市口,往往是一个城市最繁华的所在。
葭州城人口聚集,人们无聊。每次行鞭刑的时候,凌家军战士都要押着被施刑的人在城中游街。
大街上无聊的人都会跟着游街队伍,就像是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后聚集了一大票人,才最终来到菜市口。
这时候,刑场已经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
菜市口刑场是干什么的?
历来都是杀人砍头的地方。
那些受鞭刑的人,光是被拉到这里,看着燃着黑色血迹的砍头台,就能吓个半死。
更何况,鞭刑的残忍,那可不是说着玩儿的。电视上的鞭刑,各位观众看着好像风轻云淡的样子,但是要是身临其境的话,就会体会到其残酷。
只见那个受刑的人被扒光了上身,露出后背来,站立着保住一个木头柱子,双手绑了起来。
施刑所用的鞭子也是特制的。足足有拇指粗细,用牛皮拧成,头上带着一个金属球,施刑前,先要在盐水中浸泡一夜。
这种鞭子,是凌风参考沙皇俄国的鞭刑制作而成的。据说,沙皇俄国的鞭刑,四五十鞭就能打死一个人。
凌风追求的,也是这种效果。
乱世需用重典!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凌家军治下每天都有大量的流民涌入,如果不用重刑的话,治安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压力。
乱世用重刑,而且是公开行刑,这给百姓造成的影响力是相当震撼的。
凌家军的鞭刑,施刑人员都是特意挑选的壮汉,光是从体型上,就能给人很大的心理压力。然后,特制的鞭子,要求一鞭下去,就要达到皮开肉绽的效果。
惩罚的目的就是警醒。视觉效果越好,警醒世人的作用自然就越明显。
只见葭州菜市口的刑场上,一排柱子上绑着几个破坏城市卫生的犯人。每个犯人面前都是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手中的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作响。
几个嗓门好的战士在旁边配合地大喊着:
“看到了吧!这些人,知道他们为什么被绑在这儿吗?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不遵守大帅的谕令,在葭州城内对敌便溺!”
“大帅说了,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定,到制定的地方便溺,整个城市的环境才能清爽起来,否则的话,一旦爆发瘟疫,十室九空啊!”
不管大家懂不懂,该宣传的还是要宣传。
“凌家军的规定,凡是随地便溺的,一律执行鞭刑十下;执行鞭刑后再次犯忌的,执行鞭刑二十下;第三次犯忌的,直接在菜市口当众杖毙!”
“大帅说了,这项命令按照军纪执行!所有人必须严格遵守,毫无例外!”
“这些人都是首批犯忌的人,你们都睁大了眼睛看清楚,看看他们的下场!”
“开始行刑吧!”
监刑官一声令下,几个经过特殊训练的汉子咬紧了牙齿,手中皮鞭沾了盐水,一鞭子抽下去。
啊——
不似人声的惨叫响起,被施刑者后背上立刻皮开肉绽!
一鞭皮开肉绽,这是大帅亲自规定的标准。菜市口人山人海,这么多人亲眼看着,这可是绝对做不了假的。
“一!”
啪!
“二!”
……
监刑官冷酷的声音,伴随着一声声的惨呼,抱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