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8章


的利益,而如今看来,蒋介石已完全倒向了美国一边,根本没给苏联留下一点余地。
所以,马林诺夫斯基从会谈一开始就有意难为熊式辉,以各种理由反对国民党官员去接收城市。不想熊式辉也同样执著,不论苏联人说什么,自己就是要接收。最后,苏方代表诡秘地一笑,说:那好吧,请便!
熊式辉终于面露喜色,立即分遣各路大员前赴任所。不想两周不到,这些大员无一不是狼狈不堪地返了回来。原来各个城市早已被当地的权势人物占据,有的甚至武装完备,这些孤身的国民党大员根本无法立足。
无奈,熊式辉只好重进苏军统帅司令部,继续协商。蒋经国、熊式辉向苏方提出,国民党必须要派出军队前来保证接收的成功,他们将乘坐美国军舰在大连、营口、葫芦岛、安东等港口登陆,希望苏方根据中苏条约予以协助。
马林诺夫斯基马上给予否定:这样做不是根据中苏条约,而是违反了中苏条约,因为大连港将实行商业化,绝不允许军事登陆,至于营口、葫芦岛等地,苏军也无法保证国民党军登陆的安全,因为苏军至今也不了解那些港口的设备情况。所以,如果要听取苏联方面的建议,那么,国民党军队最好经陆路进入东北。
“苏联人真是岂有此理!”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得知协商的进展情况,气得面色铁青。他要求蒋经国要坚决争取在大连登陆,同时,尽快整编伪满军队,任用伪满人员稳固东北局势。
要任用伪满人员?苏方一听这个条件,脑袋摇得像拨浪鼓。马林诺夫斯基坦率地告诉蒋经国:伪满人员一贯反对苏军,苏军绝对不会容忍他们在东北执政。
经过多次会谈,熊蒋二人终于清楚了苏联人的立场:只要他们提出什么,苏联人就会反对什么。这个会谈已毫无继续的必要了。
带着满腔的愤怒,熊式辉和蒋经国无功而返。
坐镇重庆的蒋介石更是气得拍案而起:想当初签订条约时,苏联一再保证支持自己的国民政府,将东北交给自己,还许诺让中国共产党人服从国民政府的命令。而如今,熊式辉初赴东北就重重地碰了壁。看来,这些蛮横的苏联人不喜欢来文的,那我就派个武将去让他们见识见识!
10月22日,蒋介石令心腹将领杜聿明速至重庆受命。
杜聿明是蒋介石信任备至的国民党名将。他出生于陕西米脂,毕业于黄埔一期,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善于治军,早在北伐战争中就已初露锋芒。抗日战争中,曾任第5军军长。1939年11月,日军侵占广西战略要地昆仑关,杜聿明指挥部队与日军激战18天,围歼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第12旅团,打死日军4;000多人,威名远扬。1942年,他又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浴血奋战,突破日军包围,勇抗美国将军史威迪的军令,征服野人山,将部队带回云南。后被任命为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杜聿明无论在战功方面,还是在对蒋介石的忠诚方面,都深得蒋介石的认可。
第8节 下一步怎么办?
所以,在熊式辉东北碰壁后,蒋介石决定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前往东北继续与苏军商谈接收事宜。
杜聿明一到重庆,蒋介石立即指示:“这次你到长春去,直接与苏军总部接洽,要他们根据中苏条约,掩护我军在东北各港口登陆,接收领土主权。”
杜聿明早已风闻共产党部队秘密进入东北,于是向蒋介石提出:“假如共军确已进入东北,苏军又不肯承担掩护我军接收的任务,那么,下一步怎么办?”
蒋介石若有所思地停了一下,然后说:“你先到长春去会见马林诺夫斯基,其他事情以后再说。根据条约规定,他们必须要承担起掩护我们接收的责任。”
10月28日,杜聿明乘飞机抵达长春。当天就去拜访了马林诺夫斯基元帅。鉴于熊式辉和蒋经国所受的冷遇,杜聿明作好了应付各种刁难的准备。没想到这次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态度却是十分友好。初一相见就满面笑容地说:“杜将军带领中国军队接收东北的领土主权,苏军很欢迎。你们从海路来,从陆路来,我们都欢迎。”
经过双方具体协商,马林诺夫斯基同意国民党军队从营口登陆,并向杜聿明提供了营口苏军位置图。
杜聿明喜出望外,急速飞回重庆,向蒋介石报功。
蒋介石更是喜形于色。他告诉杜聿明:国民政府已经与美方商量好,用美军舰只先将国民党第13军和52军海运到营口登陆。现在13军已陆续到达秦皇岛,52军正由越南海防市启程北上。你应迅速去秦皇岛,乘美国军舰到营口指挥登陆。
杜聿明马上动身,直飞天津,拜访了美军第3陆战队司令洛克将军。请求美军协助维持天津至秦皇岛铁路的畅通和安全,洛克一口答应。
11月3日,杜聿明在秦皇岛登上了美国军舰“脱罗尔”号,在第7舰队司令巴布尔中将的亲自陪同下开往营口。
下午15时,“脱罗尔”号抵达营口港外海域。由于舰身过大,无法入港,杜聿明只好改乘一条小艇开向码头。
码头上有一名苏军中尉正等待在那里。杜聿明带一名翻译紧跟其后,登上了苏军吉普车,心中不禁有点紧张。
“我们现在是去哪里?”他通过翻译问那名苏军中尉。
那苏军中尉却淡淡地答道:“旅馆。”
“旅馆?为什么去旅馆?我们应该去司令部!”杜聿明有些吃惊了。
“这里早已没有了司令部。”中尉坦然地回答。
“那你是干什么的?”杜聿明着急地问。
“我是奉命到码头上来迎接你的。”中尉答。
“我问的是你的身份。”
“我是这里的留守司令。”
“那你有权力办理交涉事务吗?”
“那要看什么交涉。”
“比如中国军队在这里登陆的事。”杜聿明只好明说了。
“那要问这里的中国军队。”苏军中尉回答。
“这儿哪来的中国军队?我们还没有登陆。”杜聿明紧张地问。
“18集团军已经接管这里了,不过别人都习惯叫他们八路军。”苏军中尉不紧不慢地说。
“啊?他们已经接管了?可他们不是合法的军队,他们没有权利到东北。我要求立即去你们的司令部!”杜聿明真的急了。
“我刚才已说过了,这里早已没有苏军司令部了,只有一个留守司令,那就是我。”苏军中尉道。
杜聿明几乎气得说不出话。在旅馆停车后,杜聿明强压住怒火质问那名苏军中尉:“贵军为何不按条约办事?未等我军登陆就撤出?”
“我们是按条约规定的撤兵期限撤走的!”苏军中尉并不示弱,“是你们未按条约规定日期到达。这不是我们的责任。”
“那你们也不应该让共产党的军队进城。”杜聿明又紧逼一步。
“我们只负责把这里交给你们的军队,经核查,他们确实是你们的第18集团军。”苏军中尉回答。
杜聿明无言以对。那中尉紧接着说:“在这里,我只是负责迎送你进出码头,如有其他问题,你尽可以与当地驻守的中国军队联系,因为这里已经交接结束,我们无权再予以干涉!”
杜聿明气得绷紧了脸,没有进旅馆,掉头返回了码头。乘小艇登上了“脱罗尔”号美舰,打道回府。
在军舰上,杜聿明望着海面上翻腾的巨浪,心中苦涩。他想起马林诺夫斯基在长春的表演,不禁怒火中烧:“俄国人真敢开国际玩笑!”
巴布尔也跟着摇了摇头,转而安慰杜聿明道:“俄国人从来就不讲信用,杜将军不必生气,有强大的美国作后盾,你可以指挥军队打进去!”
“看来只能使用武力了。”杜聿明握起拳头,咬牙切齿地说。
原来,苏军之所以那么痛快地答应了杜聿明的要求,是因为他们早已暗中将营口、葫芦岛移交给了东北人民自治军。除了辽东半岛南部港口,苏军也把锦州以南至山海关的辽西通道地区转交给了共产党的军队。
11月5日,杜聿明满怀惆怅地飞回重庆,向蒋介石报告接收营口的遭遇。蒋介石再一次气得脸色铁青,他先是大骂一通俄国人,然后对杜聿明说:“我们一定要打进东北!你有把握率国军武力接收东北主权吗?”
“给我10个军。我一定将东北共军全部消灭,恢复东北主权。”
“10个军?现在调动10个军还是有困难的。这样,你先带两个军从山海关打进去。”蒋介石道,“这是一件大事,你最好还是先去军令部,同他们研究一个方案。”
杜聿明当即去了军令部。听说杜聿明要用两个军进攻山海关,军令部的人纷纷摇头:根据情报判断,山海关附近共有共军将近10万人,两个军怎么能够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