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第34章


拇笮ΑR恍┬露鳌宰婀娜劝⒍匀死嘀腔哿α康男判摹⑷烁竦淖鹧稀⑽松袷サ氖姑晃芳柘盏木瘛!!!U庑┌职窒M枚弑傅钠犯瘢拖裎奚尴⒌男∮甑悖娜蝗笕胨赡鄣男奶铩?br /> 爸爸认为,童话类书籍在婷儿的婴幼儿阶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丰富了她的想象力,培养了她基本的是非感,现在,它们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了。对婷儿来说,继续以童话为主读课外读物,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弊大于利。他准备向前跨一大步,从高起点切入,瞄准10年、20年后的需要,尽快给婷儿提供新的精神食粮。
爸爸十分有远见地提出:我们给婷儿提供的精神食粮,应当来自忧秀的中国文化和优秀的西方文化,而且应当使二者的精华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婷儿塑造一个尽可能完美的内心世界。
按照这个思路,爸爸开始从他带来的藏书中为婷儿寻找精神食粮,并且给自己定了几条原则:
第一,所讲的故事基本上取自古今中外的真人真事,它们的影响力即使在孩子成年之后也不会消失,甚至能终身起作用。
第二,无论故事是悲剧或喜剧,人物代表正义还是邪恶,都要贯穿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决不能让孩子从中得出消极的结论。
按照这个打算,爸爸立刻行动起来,在心里拟定了一长串故事清单。。。。
爸爸选择故事,看似信手拈来,其实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比如说第一次给婷儿讲故事时,他脑子里冒出了不少中国古今智慧人物的故事,但他却特意选出《晏子使楚》,就是因为他不希望婷儿成为那种只有小智小慧小算盘,却缺乏崇高目的的人。他说,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往往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傻子更能建功立业。
爸爸给婷儿讲故事,一讲就是6年。在婷儿初中住校之前,听爸爸讲故事一直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特别是作业不多的晚上,婷儿在里屋一钻进被窝,就要左一声右一声地把爸爸喊过去,一边撒娇地下达“命令”:“何不讲个故事呢?”一边拉住爸爸的手,免得爸爸带着一肚子故事跑掉。
故事讲完了,婷儿还是不肯放爸爸走。她要爸爸坐在床边,等她睡着了,才准离开。这种时候,爸爸的心肠总是比妈妈软,他情愿在黑暗中坐上一阵,好让婷儿心满意足地入睡。
在爸爸生动的讲述中,婷儿差不多把人类的古今中外周游了一遍、许多中外人物都成了她的“老熟人”一--
她“认识”了发明飞机的美国人莱特兄弟,他们的飞机第一次升空,飞行了意义重大的12秒钟。
她曾“站”在居里夫人简陋的破木棚前,看着她在烟熏火燎中,一步步提炼出了那宝贵的1/10克镭。
她也“见”过那位肝火正旺的赵太后,终于被眼光深邃的老触说服,让娇生惯养的小儿子到齐国当人质,为国立新功去了。
还有纸上谈兵的故事。那位夸夸其谈的起括,一番空话,糊弄住了傻乎乎的赵王,却活生生害死了45万精兵强将。
还有断了腿的孙膑,他为宰相田忌出主意,三套劣马,却硬是赢了齐王的三乘良驹。
拿破仑、张良、郑和、哥白尼、爱迪生。。。渐渐地,随着婷儿的领悟能力越来越强,故事的内涵也越来越深。
爸爸讲故事,不拘泥于从头到尾照本宣科,而是抓住故事中对婷儿最有意义的片段加以详述,或者干脆放大成“特写镜头”,以便给婷儿留下强烈印象。
他讲抗倭名将戚继光,就特别讲了戚继光童年的一段事:一天,小戚继光穿着一双考究的新鞋,得意洋洋地从堂前跑过,却不料被父亲叫住了。父亲严厉地斥责他:“小小年纪就讲奢华!我是不可能满足你的,你将来还不会去贪污公款、克扣士兵呀?”说着,父亲叫他把鞋脱下来,当场撕作两半。以戒除奢华的萌芽。
在讲戚继光成年后的事迹时,爸爸也不去细述他一生的赫赫战功,而是讲戚继光身处复杂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怎样争取朝廷中大多数人支持抗倭。当时,明朝大好臣严嵩正从权倾天下的极盛期走向覆来。戚继光为了抗倭大业,甚至不放弃争取严党的支持,又能保持自己的一身正气。他是一位政治家型的大将军。爸爸认为,任何人如果没有这种包容的大气度,是不可能成大器的。他要婷儿也从中得到启迪。婷儿后来学会处理复杂的问题,正是源于爸爸富有眼光的早期布局。
爸爸说,给婷儿讲故事是件愉快事。她不是英国国会的那口“大笨钟”,重敲才有回音,她是灵醒的“窗户纸”,轻轻一点就透。
近6年的床边“故事会”,随着婷儿到外语学校住校结束了,但爸爸提前输入给婷儿的种种理念,却在她心里悄悄地扎了根。
学写读后感,发展理性思维
三下暑假,我已让婷儿把每篇日记的字数提高到500字以上。有一天,因为天气太热,婷儿除了看书做作业,就没搞别的活动,她发愁地问我,今天的日记写什么好呢?我说,何不就你今天看的书写一篇读后感呢?婷儿马上兴奋起来,要我教她写读后感。
我让她先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书中人物,就像给小朋友讲故事一样写。我告诉婷儿可以参考一下书中的“前言”或“后记”,那里一般都有专家学者对这本书的介绍和评论,你可以完全写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借用专家学者的评述,看他们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书中的人物与情节,但最好变成你自己的话来写。
本来,小孩子看书是只注意故事,从不看什么“前言”“后记”的,婷儿也一样,但是为了写读后感,婷儿也开始看起这些相对高深的文学评论来了。为了从数千字的评论中找到她要的内容,她不得不反复研读、筛选专家学者的文章,这不仅直接帮助她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使她提前熟悉议论文的样式,更重要的是,对她发展理性思维具有莫大的促进作用…………事实上,婷儿报考哈佛时写的那篇大作文,就是记叙文和读后感的混合体。
对比婷儿最早写的两篇读后感和小学写的最后两篇读后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婷儿的理性思维在迅速地走向成熟。
1990年7月8日星期日晴
《幻乡魔迹》
我读过一本名著,书的名字是《幻乡魔迹》。它是一本有趣的童话书,是由一个名字叫弗兰克·巴姆的作家写的。这本书的主要角色有太普、南瓜头杰克、铁樵夫、稻草人等等。太普出生在奥兹奇境,住在北边的紫人国,那里一切事物都是紫色的。我喜欢太普这个男孩,因为他有心地善良、诚实、厌恶妖术、平等待人这些忧点。南瓜头杰克是由一个南瓜上面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再放在木头身子上做成的。它从太普那里得到的形体从老莫比那儿获得了生命。我觉得南瓜头杰克十分滑稽,老是说一些没头没脑的话语。而且,它的关节一会儿坏了,再过一会儿,手就又没有了,很好玩儿。
铁樵夫,它是由一块一块的铁皮整齐地铆接焊合,而成为人的形状的。它有一颗红漆木头做的心,是男巫送给它的。我很喜欢这个黄人国皇帝&;#0;一铁樵夫,因为它在整个故事中,都显得十分善良、温和,愿为善良去和邪恶斗争。
稻草人,它是由很多稻草,塞在一个用布做的人形里。它有一个木屑加铁钉做的脑子,也是男巫送给它的。我很佩服稻草人,因为,在危机时刻,稻草人总是能够靠它那副脑子想出解决的好办法来。
这就是这本书的主要角色给我的印象,这本书里还有摇摆虫,锯木马等角色,不过我只说这几位,至于另外的角色,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已经有500多字了。)
1990年7月9日星期一大雨
假若我也有希望丸
希望丸,是《幻乡魔迹》中的一种有很强魔力的药丸。不管谁吃了,只要他能成双成对地数到17,再提出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就可以马上实现。但是,成双成对地数到17,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17是个单数,数不到17就不能实现愿望,怎么办呢?不过我有一个办法,能成双成对地数到17,数法是这样的,1的一半儿,l,3,5,7,9,11,13,15,17,你看这样不是就很容易了吗?
我想,如果我有了希望丸,我的第一个愿望是,我要1OO个希望丸,这样,我就可以有100个可以实现的愿望了。我再吃下一个希望丸,数到17,然后说:“我要一套灰姑娘在舞会上第三次穿的衣服和鞋子。”我的第三个愿望是:希望我成为世界上最有知识的人。我的第四个愿望是:希望我们家的人都永远年轻,永远不死。
我也经常问我的爸爸和妈妈有些什么愿望?爸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