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更要做到》第3章


杂谡庑┪颐敲扛鋈巳馈⑷靼住⑷宄〉热蝗馈⑷靼住⑷宄俏稳思一刮┒烙萌绱舜萄鄣姆绞阶畔蛭颐蔷灸兀?br /> 我认为这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因为我们全社会都弥漫着一种我们特有的、可悲可叹的、带有强烈中国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摡括起来就是四个字……“知道文化”……一说起来全知道,一个比一个谈得头头是道,但就是应做做不到!这种“知道文化”几乎成了我们的专利,我们的印记,而且正在极大地侵蚀着我们的国民性,危害着我们的民族素质,降低着我们的国际声誉。难怪我国一位旅游界的前辈不无感慨地说,一到海外,我们的游客就特别容易辨认:一是过马路不走人行道的;二是上车抢坐不排队的;三是在公共场合大声聊天旁若无人的;四是向旅游车窗外随手扔易拉罐的;五是围着浴巾在宾馆过道内来回串门的;六是借豪华客房的台灯罩晒裤衩、晾胸罩的……
说到此,有关这种典型的“知道文化”的种种,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反省、去研讨、去深究吗?
以上就是笔者所发现的、带有我们强烈中国印记的“知道文化”。
3寻找“知道文化”的破解之道
关于“知道文化”的论断,不知你是否觉得笔者下得有些武断,很有些当年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的味道,也很有些像当年的鲁迅,对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此刻,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觉得我与这两位先辈的内心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我之不同,一是因为我从当年“文革”的极端荒唐到如今我们中华的腾飞在即,仿佛看到了事物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性……否极泰来。因为很显然,当事物发展到某种极致的时候,其内部一定会凝聚起一种强烈的、伟大的,甚至是冲天的、势不可挡的力量,从而使事物从一个方向逆转到另一个方向,恰如我们阴阳两极的互相转变。因此我坚信,我们这种如今正引起越来越多国人强烈关注的“知道文化”,也一定会否极泰来,开始向着充满希望的方向迅捷逆转。
我之不同,还因为纵观中外古今,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国民性和民族性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变的、可升可降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天生的优劣之分。试想,世界上有两个以纯正、高贵血统自居的民族,他们如今也的确展现了一种令人羡慕的民族素质。然而就在半个多世纪前,他们一个在西方曾使几百万无辜犹太人惨遭不幸,一个在东方曾使几千万我们的同胞生灵涂炭,其行为现在回忆起来依然令人发指。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怨自艾。只要我们发现问题、正视问题、万众一心,尤其借2008年在我国举办奥运会的大好契机,全民动员、奋起直追,赶超他们只是个时间问题,就如我们这20多年来奥运会金牌的节节攀升。
第7节:发人深省的故事
当然,笔者与之不同,更因为笔者不仅从理论上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破解之道,而且还以亲身实践,证明了这条破解之道的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而这正是笔者在下面要一一向你展示的。
说到此,还请你与我一起回到那个久违的秘密,回到那个隐藏在第一卷羊皮卷中的那个只有“历史上寥寥无几的智者”才能领悟的秘密,因为我们正在急切寻找的“破解之道”,原来就在这个秘密之中。
第三章
“知道文化”的破解之道
……“广义习惯”
1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在我们回到那个秘密,揭开“知道文化”的破解之道以前,请允许我先给你讲一个关于足球门将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方一个著名的“足球之乡”。
一天,这个“足球之乡”的一幢居民楼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刹那间,火势汹涌,人声鼎沸,浓烟裹着红红的火舌,眼看就要吞噬整幢大楼。
这时,楼下惊恐的人群猛然发现浓烟中一个阳台上,被困着一位妇女。那妇女怀抱着一个婴儿,正焦急万分,不知如何是好。
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人群中有人大喊起来。
原来,有人发现,一位妇孺皆知、最富盛名的足球门将正好在场。于是人们齐声大喊着让那位母亲快把那婴儿扔下来,扔给那门将,并自动闪开了道。
情急中,那位母亲果然看到了那位她十分熟悉的门将,于是,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婴儿向他扔去,也顾不了其他什么。
那门将见婴儿朝自己飞来,便一个箭步扑过去,把那婴儿稳稳地接在自己手里中。
全场人顿时一片欢呼。
但哪知这个门将刚接过婴儿,便来了个使全场人都始料未及的动作……
只见他顺势把手中的婴儿向上一抛,随即便对准婴儿,飞起一脚。
“啊!”全场人几乎同时惊叫起来,一个个变得目瞪口呆……这就是有关一个足球门将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多少有些虚构,但我听后却感慨无穷。
我感慨什么呢?
我感慨自己仿佛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两个字的含意。
这两个字便是“习惯”,就是隐藏在第一卷羊皮卷中的那个秘密,就是你我当初知道后都很有些大感意外的那个秘密。
而现在看来,我们当初之所以会不约而同地对此大感意外,很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字对于我们来说过于熟悉,因此我们反而谁也未曾去深究过它……深究它的确切定义、深究它的科学内涵、深究它的内在规律、深究它对我们人类的无穷价值。
而上面所讲的足球门将的故事难道不值得引起我们的思索……如此奇闻,究竟原因何在?
原因当然既简单又肯定……那就是“习惯”,是因为习惯使然。
而正是听了这个故事,我对第一卷羊皮卷中的一句关键之话才恍然大悟:
“我们的行为受到品味、情感、偏见、欲望、爱、恐惧、环境和习惯的影响,其中最厉害的就是习惯了。”
是啊,这个故事不是再充分不过地说明了这一点吗……在所有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中,“最厉害的就是习惯”!
“最厉害的就是习惯。”请千万别疏忽了这句话。因为世界上每个人都最关心自己的命运和前程。而命运当然是由你的行为造成的……好的行为,造成好的命运;坏的行为,造成坏的命运。而现在我们清楚了,习惯是影响我们命运诸因素中“最厉害”的一种。既然如此,那你我从今往后怎么还能对这两个字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不给以足够的重视呢?按说我们应该将其放在首位才明智啊!否则我们何谈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呢?而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命运都不负责任,那又何谈其他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留下的谆谆教诲,而如果我们现在连最基本的“修身”都不去做,那又何谈“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第8节:最厉害的就是习惯
2对“最厉害的就是习惯”的质疑
我们前面谈及了第一卷羊皮卷中的一个重要论断:在影响我们行为的诸因素中,最厉害的便是习惯。由于这一论断对我们人生太重要了,因此我们必须加以质疑,否则会贻误自己和他人。
那实际情形是否确实如此呢?
经过认真探索,我发现,实际情形确实如此。对此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成了习惯,触发时通常没有中间过程
如果你仔细思考,是不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旦某种行为成了习惯,触发时通常没有中间过程。
实际上我们从刚才足球门将的故事中已经看到了这一点……由于他过于熟练那一整套动作,结果竟做出了那样不可思议的事。这原因何在?显然不在别处,而在习惯。由此可见,某种东西一旦成了我们的习惯,它就会不经我们的意识、越过我们的意识,立即产生相应的行为,这之间常常连起码的缓冲、过渡、中间过程都没有。
这就是习惯的厉害了,它竟能越过我们的意识自行其是、自作主张、为所欲为,连一声招呼也不打,就直奔它的主题和目标而去。因此一旦成了习惯,结果几乎就只能是必然。
我们人类的行为大部分是习惯性的
如果再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的行为大部分是习惯性的,这也是习惯的厉害之处。
比如说话,你的语速、语调、抑扬顿挫,甚至你惯用的口气等都可以说是习惯性的,是带有你强烈的个性特点的。因此别人一听,就知道是你在说话,而不是其他人在说话。
再比如走路:你的步速、节奏、力度、模样,是外八字还是内八字、是挺胸抬头还是弯腰驼背,甚至你走路时是前脚掌用力还是后脚掌用力、是鞋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