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传》第35章


绿的农村妇女与农村女孩子中间,作品中的“我”却只穿着很素静的衣服,尤其是她那双不裹脚的天足,在农村女孩儿们的眼睛里,更是一桩没有见到过的奇事,——这些可怜的孩子,她们以自己的被摧残为正常,而以自然的天足为奇怪,——当她们窃窃地议论与她们大不一样的“我”,而使“我”觉得局促不安的时候,六一姐却用极其简单的言语为她解了围。使得若干年后回想起此事的冰心,仍然从心里感激六一姐当年对她的“庇覆”。
冰心在描写这一生活场景的同时,还穿插着描写了一位美丽的烟台少女的形象,她是六一姐的同伴之一。小冰心只在这次看社戏时与这位美丽的少女见过一面,但却始终把她的形象记在心里。——“我脑中常有她的影子,后来看书一看到‘苎萝村’和‘西施’字样,我立刻就联忆到她,也不知是什么缘故”。“头发不很青,却是很厚。水汪汪的一双俊眼。又红又小的嘴唇。净白的脸上,薄薄的搽上一层胭脂。她顾盼撩人,一颦一笑,都能得众女伴的附和。那种娟媚入骨的风度,的确是我过城市生活以前所见的第一美人儿”!
冰心置身于许多金发碧眼的西方美人中间,却在怀想与歌颂属于祖国的东方劳动女性的善与美,这说明她是多么地怀念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和自己的祖国。
正如她自己在《六一姐》中所写的那样:“这两天来,不知为什么常常想起六一姐。”“十年来四围寻不到和她相似的人,在异国更没有起联忆的机会,但这两天来,不知为何,只常常想起六一姐!”“她决不能想起我,即或能想起我,也决不能知道这时的我,正在海外的海,山外的山的一角小楼之中,凝阴的廊上,低头疾书,追写十年前的她的嘉言懿行。”
写完了《六一姐》之后不久,这一年的6月2日,冰心从青山上的树林中散步回来,无意中发现了一篇没有写完的旧稿,那是她在1921年的冬天动笔写作的,也是一篇抒写离情别绪的作品。自己看过之后,竟然在“百无聊赖之中,顿生欢喜心”!①于是,她立即拿起笔来,把它续写完毕,就成了今天的小说《别后》。
……………………
①冰心《别后》后注。
我们从作品中的人物之一——中学生永明快乐的家庭生活里,无疑地可以看到谢葆璋家日常生活的影子。永明和他的紫衣姐姐宜姑之间的亲密和融洽,又好似冰心和她的弟弟们之间的友爱关系的缩影。而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他”——永明的同学——和“他”对已经与他分别了的姐姐的思念,则又象是冰心的弟弟们思念远离家园的姐姐,虽然冰心与“他”的姐姐之间在性格、教养、处境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他”在永明的家里作过客之后,看到了紫衣姐姐宜姑与弟弟永明之间的亲密无间,感到十分的寂寞和惆怅,因此也十分想念自己的姐姐。虽然自己的姐姐只是一个性格麻木的人,对于任何人都很冷淡,难得向“他”问寒问暖,而且长得也不好看。但是,她毕竟是自己的姐姐,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他”这样写信给自己的姐姐:“你撇下我去了,我真是无聊,我真是伤心!世界上只剩了我,四围都是不相干的冷淡的人!姐姐啊,家庭中没有姐妹,如同花园里没有香花,一点生趣都没有了!亲爱的姐姐……”
其实,病在异国的冰心,处境仍是优越的,生活也是幸福的。这里有医生和看护妇微笑的脸庞,他们对她调理得很细心,为她准备了精细可口的营养饭菜,一切都不必冰心劳神,连头发都不用自己梳理。这里还有外国女同学不断地送来的慰问书信和鲜花,有美国教授和长者们接二连三的探望。这一切,都使冰心感到愉快和温暖。
虽然如此,在这千里之外的异地,冰心还是加倍地思念故乡与祖国。她常常这样地自问:“正不知北京怎样,中国又怎样了?怎么在国内的时候,不曾这样的关心?”①她在写给弟弟们的信里,还引用了华兹华斯的诗《我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直至到了海外,
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
英格兰!我才知道我付与你的
是何等样的爱。
只消把诗中的“英格兰”三字改成“中国”二字,就是冰心感情的真实体现了。
面对着异国美丽的青山,灿烂的灯火,冰心却在惦念着家里的菊花:“菊花上市,父亲又忙了,今年种得多不多?”②还非常地想念“北京城里此时街上正听着卖葡萄、卖枣的声音呢!”③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八》
②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八》
有一次为了解脱思乡之苦,竟然不顾病后不吃零食的习惯,从一个黑人摊贩手里买了两包炒花生栗子,其实她哪里是要吃炒花生栗子,无非是想念北京,想要重温一下旧日的生活。她在写给祖国小朋友们的信中说:“故乡没有这明媚的湖光,故乡没有汪洋的大海,故乡没有葱绿的树林,故乡没有连阡的芳草。北京只是尘土飞扬的街道,泥泞的小胡同,灰色的城墙,流汗的人力车夫的奔走,我的故乡,我的北京,是一无所有!”然而,“北京似乎是一无所有!——北京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灰色的城围里,住着我最宝爱的一切的人,飞扬的尘土啊,何时容我再嗅着我故乡的香气……”①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
1924年的7月5日,病愈的冰心,离开了沙穰疗养院。临行的前一天,正是美国的国庆日。这一天的晚上,外面是美国人放起的鞭炮和烟火,气氛十分热烈。在楼里,病友们也都来到了冰心的房间,与她话别。这些美国姑娘们,与她开玩笑,把无数新生的松子,悄悄地撒在冰心的床上,这虽然是些长着软刺的小东西,却使冰心的衾枕上有了松枝的香气。
出发的这一天,冰心又是绝早地起床,一个人悄悄地走上山去,与她所熟悉的每一棵树,每一丛花,每一个地方,默默地道别。这里到处都有她过去埋在土里的纪念品,她把这些小小的纪念品留在了青山,也把自己的友情留在了青山。这一天的黄昏,女伴们站在沙穰白屋的大门边,给她送行,一一同她握手。有的扬起了手中的白巾,有的摇铃,有的流泪,向这位中国姑娘表示惜别之情。
病愈之后的冰心,游览了玷池,玄妙湖,侦池,角池,大西洋滨岸,娜罕等地,又应K教授之邀,到了白岭山上之后,住在一座古朴的具有十八世纪田野风味的山中别墅里。白岭是一座既雄伟又妩媚的山峰,处处有湖,湖山相衬,十分美丽。这座别墅就建立在山岭之上。远近无人,屋后就是茂密的树林。屋前屋后,都有嶙峋的怪石,环境十分幽静。K教授正是要让冰心体会一下,真正新英格兰的农家生活方式,该是什么样子。这所房子里,有着砖砌的壁炉和立在地上的油灯,有粗糙的陶器,桌上摆着采来的野花,黄昏时要自己提着罐子去取牛乳,采摘葚果来佐餐。这一切,都使冰心想起了她童年时代生活的地方——芝罘。
冰心住在这幽静美丽的白岭山间别墅里,继续给小朋友们写信,描述她在大洋彼岸见到了的,千姿百态的异国风光,并给他们讲述美洲红人酋长戚叩落亚的故事。
之后,冰心又到了太平洋之滨的伍岛。她在这里,又一次地亲近了大海。她不仅在海湾里荡小舟,而且还乘大船出海遨游。有一次,她与15名游伴乘船去海上聚餐,知道她是航海家的女儿的B博士,笑着请她坐到船尾去,充当舵手,而且跟她开玩笑说:试试看,你身上是否流着航海家的血。在大家的微笑注目之下,她真的坐到了船尾,而且接过了舵轮,这时候,她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的职业,和父亲的生活。当由她掌舵的大船,驶过了波流汹涌的水域、终于抵达了岸边,大家停舟登岸之后,游伴们都笑着向冰心举手致敬,称她为船主,称她为航海家的女儿。
1925年的年初,冰心又回到了慰冰湖边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住进了娜安辟迦楼,继续她的学业。
这一年的11月19日的黄昏,她坐在娜安辟迦楼的房间里,写了一篇探索人生意义的小说《剧后》。一位正当妙龄的女郎安娜,在表演莎士比亚的剧作时,扮演朱丽叶,由于她的美丽、才华,使她的观众们倾倒、迷醉。她把自己的惊才绝艳献给人群,人群则回报给她以鲜花、掌声和狂热的崇拜。然而,当她从幸福的陶醉中解脱了出来,自照着镜中可爱的形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