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齐天》第9章


杨传箫一怔,慢慢直起身看着吉祥,反复思索他的话。
“天上的声音最后说,说此去艰险重重,数月……数月方可归,是什么意思啊师父?”
杨传箫一下明白了。他是在等,但没有料到会来得这么快。
“吉祥,让师父好好想想。”说完,转身向门外走去。
吉祥一直看着师父,眼神中已不光是孩童的天真、精灵,不时流露出一丝成人的机敏。
杨传箫心里很清楚,自己也只能想到这一步,往下会发生什么虽然不可预料,但绝不简单。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此时此地已摆在眼前,那就是,吉祥要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了。同时,这一刻对杨传箫也意味着一种了结,两种思绪交织在一起,是兴奋,是感伤,杨传箫身感情绪失控而带来的异样。
第三章 华山行
华山派自古成文规定;传任弟子到成年时,要由师父亲自领路,从玉泉院起步攀登华山五峰,熟悉华山各处历史古迹。杨传箫自然明白,这一天提早到来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杨传箫叫吉祥起床,吉祥眯着眼看了看表,知道还没到时间,不愿意起来。“吉祥,师父今天带你爬华山,不早起,可就爬不到山顶了。”
一听要爬华山,吉祥一撩被子,来了个鲤鱼打挺一下坐起来:“真的吗?师父?”
杨传箫笑了笑说:“师父可骗不过你呦。”
吉祥困意全无,赶紧穿好衣服,迫不及待地出发。杨传箫收拾妥当,两人往山下走去,吉祥问师父什么时候能爬到山顶,杨传箫说:“我们先上北峰,晚上在中锋住一宿,赶在第三天5点之前到达东峰看日出,然后经过南峰、西峰后下山回家。吉祥听了,劲儿头更足了。
不多久,下山来到玉泉院,吉祥想到了什么,问:“师父,咱们为什么不是从住的地方直接往山上爬,还要下山再重新爬这段路啊?”
杨传箫笑着答道:“吉祥,你上山也将近1年了,这华山上大大小小的地方你虽然去过几处,但有很多景物的来历你还不知道。几千年了,这里到处都有灵性。走,边走边说。”
杨传箫已进了玉泉院,吉祥站在标有玉泉院三个苍劲有力的金字牌匾下,东张张西望望,并不着急进去。杨传箫径直往里走,突然听见吉祥喊道:“师父,快回来,那里有缆车。”
杨传箫又回到门口,抬头望了望右上方半空来来往往的缆车,笑了笑说道:“吉祥,坐缆车可以直接上到北峰,是能省不少力气,可你记不记得师父让你记住的一句话?“自古华山一条路”,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告诉我们,想要上到顶峰,只有这一条路通行,一路上,会遇到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但是,只要我们闯过这些难关,不仅仅是到达顶峰,还可以看到沿途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珍奇古迹,很多地方坐缆车看会很不清楚,所以一定要自己去爬这条山路。好了,抓紧时间进山。”吉祥见状,二话不说一个箭步跳过门槛,紧紧跟随师父往里走去。
前方是一百条台阶,两边为大理石护栏,雕有百十个活灵活现的石狮子。不远处,有一泓清水,中间筑有石船,来到石船上,杨传箫对吉祥讲道:“‘玉泉院’最早叫‘希夷祠’,希夷就是我华山派师祖陈抟,字图南,活了118岁。传说有一渔人捕得一物,如肉球状,外面裹有紫衣,拿回家准备煮着吃,突然雷声大震,电光围绕房屋闪现,渔人惊恐万分,把东西扔在地上,只见紫衣裂开,从肉球中生出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就是陈抟。师祖善解人意,知人祸福,在山上修炼期间,经常采药,给人治病,后来终得道成仙。”
吉祥听了眨眨眼说:“那我以后也要得道成仙。”杨传箫笑了一声继续往西北方向走去。
来到一颗曲屈虬蟠、老态龙钟的古树下,杨传箫说:“吉祥,你看这棵树,已有千余年,叫无忧树,传说是陈抟亲手种植。因为有了这棵树,所以这里才叫‘无忧亭’。”
“为什么叫无忧树?”吉祥问。
“因为无人修剪,没有任何约束,随意生长,才长成今天的形状,像有的人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叫无忧树。来到这里,应该把一切烦心事都忘掉,快快乐乐,高高兴兴的。”
吉祥接道:“那师父也能把不高兴的事全忘掉吗?”
杨传箫看了眼吉祥,声音有些僵硬说:“能,肯定能。”
转到‘过水凉亭’,杨传箫讲道:“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故事,当年唐朝皇帝李隆基的妹妹金仙公主在华山修道,一天,她在西峰下的镇岳宫里看见一口玉井,井水清澈见底,金仙公主就站在井边照她的影子,一不小心,将头上的玉簪掉了进去。下山后,她在过水凉亭休息洗手时,竟发现了玉簪,惊喜中得知亭下的泉水和山顶玉井是相通的。”
“我知道了,玉簪就是从玉井的下水道里直接流到山下来的。”吉祥说。
“嗯,说的没错。”杨传箫回道。
“那咱们要什么时候才能看见那口玉井啊?”吉祥皱着眉头问。
“一会儿,到了大殿,有一面华山全图碑,看了就知道还有多远了,赶紧走吧。”
吉祥见前方不远处有一石洞,跑过去看个究竟。只见石洞里面还有一人卧像,仔细观察认出是师祖陈抟,连忙告诉师父自己的重大发现。杨传箫高兴地说:“小家伙,行啊!”
“这座石像师祖是在睡觉。”吉祥手指着说。
杨传箫解释:“陈抟师祖在修炼睡功,修炼时,一睡几百天不起,人们称他睡仙。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各地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石像,以求平安。杨传箫驻足心里默默为吉祥祈福。
穿过一段长廊,进入玉泉院的主体部分—大殿。这里矗立着许多历代名人歌颂华山的诗碑。吉祥被一座标新立异的诗碑吸引,念出上面的字迹:“第一山。”杨传箫说道:“这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字体,漂亮吧?”
杨传箫转身找到了华山全图碑,叫吉祥过来,吉祥嘴里喊着玉井一溜烟跑上前。杨传箫指向镇岳宫的位置,吉祥惊叹:“啊!还有这么远啊!杨传箫笑道:”也别太心急,师父带你一处一处转,都要看全了。”说着,指着华山全图碑讲道:“你看,五大主峰分别是北峰、东峰、中锋、西峰、南峰,我们现在还在山下。”吉祥随即把整个华山图浏览了一遍。
来到后殿门口,门楣两边的两幅画映入眼帘。杨传箫很轻松地说:“吉祥,这里再熟悉不过了,你我经常在此地做道场,来,今天,我给你好好讲一讲。先看左边这幅画,画的是宋朝皇帝赵匡胤与师祖陈抟在博台下棋赌华山,博台是在刚才全图碑的东峰上。再看右边,画的是师祖陈抟乘五条龙护驾来华山隐居修行。相传五龙曾化为五位老人到武当山听陈抟讲解易学,见陈抟才学不凡,便有意为他指点迷津,陈抟接受了五位老人的建议,准备随五位老人到华山修行,其中一位老人让陈抟闭上眼睛,驾在自己背上,陈抟感到像腾云驾雾一样,重心有些不稳,待睁开眼睛,已到了华山。注意这五条龙的颜色,它们是东方青龙王,南方赤龙王,西方蓝龙王,北方黑龙王,中方黄龙王。还记得师祖遗愿中的五龙吗?”
吉祥想都没想,回道:“是五龙相伴降西岳。”
“好,好。”杨传箫目不转睛地看着吉祥,眼里含有神色。
“师父,刚才说的在博台下棋最后谁赢了?”
“哦,等到了东峰‘博台’,我才能告诉你,来,先让你看一个地方。”杨传箫带吉祥来到一个亭子里,指着远处说:“看见那座山峰上的拱门了吗?那是‘通天门’,站在这里可以望见远处的通天门,所以这个亭子才叫通天亭。”
“通天门是什么门?”吉祥看着师父。
“通天门就是告诉你快要到最高峰了,山顶2100多米,常有白云浮过,好像到了天上一样,所以叫通天门。吉祥,打起精神,前面的五里关山道开始难爬了。脚踏实了,别打滑。”
出了玉泉院,进入五里关。路旁一个石穴格外显眼。“吉祥,看见这个石穴没有?这是我道教鼻祖老子在华山开路时在此处试了一凿子,便有了这个石穴,所以叫‘老君试凿处’。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还记得吗?我们第一堂课讲的?”
“记得,那鼻祖是什么意思?”
“哦,鼻祖就是创始人,发明人的意思,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
再往前走,出现一座峡谷,杨传箫双手扶腰,缓了口气说道:“这里是希夷峡,陈抟师祖就安葬于此。师祖死后,过了七天,按理身体早该变凉,但他全身仍有温热,而且希夷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