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录》第4章


虽然有祖母和母亲娇宠,但他从来不无理取闹不做太过分的要求,毕竟他的思想是成熟的,不过他还是会借着自身优势撒娇之类的,这时他会想还好自己前世是女孩子这些事还做得出来。他想干些什么事情而萧老爷不同意,他就会仗着疼他疼到骨子里的老夫人撑腰,再让萧夫人吹一吹耳边风,萧老爷就会服输,还得急急忙忙的帮他铺路办好。萧行云四岁时就有了自己的院子,他起名——墨韵园,墨韵园主建筑为二层小楼,其旁有一条小溪,溪上架有石桥,桥边上的雕花护手可以小憩,溪中有红鲤游动,溪水流到一旁的小湖,湖中有不少荷花碧水幽深,湖上建有廊道,中间是一八角凉亭,而岸旁垂柳拂水,树下湖石峻秀动人。
侍侯他的是一个十六、七岁丫鬟名叫明月,名字是萧行云给改的。还有两个下人家丁叫一个名叫萧律,一个名叫萧剑,亦是萧行云给起的,都十三、四岁,长相颇为清秀,这三人都很勤快性子安静。还有一个婆子是老夫人派的,怕年轻的丫鬟家丁不会处事。
他的姐姐名叫萧盼儿,想起她萧行云就哭笑不得,想自己一个二十多岁的女青年了,竟然被这个小女孩儿围着转逗着玩。只是现在萧盼儿不能经常来了,她平时要学女红刺绣,绣一些出嫁时要的东西,准备过几年嫁人。这时他就还真是庆幸自己投生成男子,不过他还是有些苦恼。所说他多亏了前世是女子能够很自然地撒娇装婴儿。可现在他是萧家一脉单传的少爷,将来免不了要娶妻生子。娶妻啊!光只想他就觉得头都大了。
这几年萧行云也去过江南,但是他太小不可能离了大人活动。借着听故事之名他打听到了一些江湖上的事情,只是实在是少得很。与萧家一样和王家往来的也都是文人墨客,他们大都认为侠以武犯禁所也都不喜欢谈论,武林中人在官府势力雄厚的府城中也很是收敛,毕竟在城中除了军队还有可以和武林中人对抗的东厂、锦衣卫势力。他往来于江南几回到现竟然还没打听到一点玄素庄的消息。
萧行云思想上已经不是小孩了,无法像小孩儿一样整天玩闹,过些日子就觉得无聊了。于是他找上了萧老爹(萧行云在心里对萧老爷的称法)说他要学习。当萧行云提出要找个老师时,萧老爷立马就同意了,好像生怕他反悔似的。自家儿子能读书认字他是知道的,儿子虽小但着实聪明,他也早在一年多以前就想教他了。但母亲和夫人说儿子实在是太小再等等,他只好零零碎碎的教一点,结果拖到现在。萧行云有前世的底子,平时随着父母亲零碎的教导,已经认得很多字了。他经常寻了一些书来看,虽然大人不认为他看得懂,但萧家是书香世家,萧老爷名叫萧麒,是开封府的学政,看着自己的儿子那么喜欢书,自然是喜欢得不得了。萧老爷摸着长须得意的想:这回儿子自己提出来要读书,母亲和夫人没有理由阻止他教了。萧老爷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学问考功名,萧行云表现得非常好,实在是一块璞玉,他早就动了要教他的心。
第五章 成长与学习
自从萧行云提出要学习之后,萧老爷就亲自上阵了,每日上午授课两个时辰。他从最简单基础的的教起,萧行云也是虚心受教。萧行云聪慧异常,无论教什么,很快便能学会,而且写也写得有板有眼的,萧老爷教出了兴趣,欢喜地不得了,对萧行云更是疼爱有加。萧老爷相信严师出高徒一上课就装严肃,教的高兴又眉飞色舞,表情怪异非常,弄得萧行云窃笑不已。
萧老爷对萧行云很是骄纵,也幸亏萧行云有着成人的思想,才并没因此而变成纨绔子弟,反而愈加懂事听话了,萧行云快速的吸收着各种知识。对于儿子好学萧老爹是又高兴又苦恼,儿子好学又会学的快他当然高兴,可他不能全天教导,他又想亲自教导又抽不出那么多时间,真是苦恼之极。只是谁叫他动了好为人师的心呢,其实他完全可以请人教的。
萧行云已经渐渐的融入了这个家庭中,他想比起武林来,这种读书习字的生活更接近他前世的生活,让他觉得更真实。江湖武林好像已经很遥远了,他不再那么关注江湖消息。有时他还是会很内疚,他这世的亲生父母是石清闵柔夫妇,现在可能还在怀念自己这个他们认为死了的儿子,可能还在苦苦的寻找杀子仇人,他却在这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萧行云平时读四书五经,临帖写诗,填词作曲,学琴作画。来了兴致还会与萧老爷手谈两局棋,真个是惬意非常。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反映着朝廷用人的要求,明朝只设进士一科,科考的内容主要只有经义一门。经义,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无所谓个人的思想,考生惟朝廷指定的“圣贤书”是遵。
八股文是为科举考试文体。这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段落组成,后四个段落中均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八股文的主题须代圣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导写文章。这些确实实是很死板,萧行云却很感兴趣,就像填字游戏,比起前世的白话文有意思多了,古人对八股文的可能是像现代人对填定了套路的表格一样感觉无趣。
萧老爷实在是应付不过来了这两年来自己能教的都教了,教不了的也请先生教了。儿子六岁已经熟读四书五经,更可写文填词吟诗做对,又能写一手好,做得八股文那也是轻而易举真正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萧老爷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入学了,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萧行云要考的是入学考试叫童试,其实萧麒作为开封府学政主持各省院试,他的儿子随便就能入学,只是萧行云年龄小就这么入学太突出,反正他相信自家儿子本事还不如让他考试入学。如此这般,萧行云接连着经过县试、府试进入了府学,尔后参加院试取得生员资格。萧行云一路考来赢得了神童之名。
接下来几年就要准备参加乡试、会试和殿试。永乐二十年秋闱夺魁,洪熙元年(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成祖朱棣崩,八月皇太子朱高炽即位次年改元为洪熙)前往新都北京(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参加春闱录取为贡士。参加殿试,洪熙帝朱高炽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十三岁的萧行云夺一甲第三名被当今圣上钦点为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真正是少年得志,天下闻名,风光无限。让他觉得遗憾的是自己出生于永乐年间竟然还是没能见到成祖朱棣,萧行云在前世对他就是闻名已久。想起“穿越时空的爱恋”这部片子,他就感叹不已,他也到了明朝,不同的是他是灵魂投胎而且成了男子,并且是在有武侠的明朝。
洪熙元年五月明仁宗朱高炽崩,六月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次年改元为宣德。对于仁宗这位老人(五十多岁)萧行云的感觉是不错的,虽然他登基从政仅八个月,但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减轻刑法'奇+书+网',对开封、山东等地赈灾免粮。用人,行政都是不错的。
宣德元年七月萧老夫人过世,年七十三岁的祖母算得上是高寿。对于祖母的过世,萧行云伤痛欲绝,那是十三年抱着自己看着自己来把自己疼到骨子里的人啊,萧行云当即上表要为祖母守孝三年请辞官,时任翰林院编修不足一年,洪熙帝不准其辞官准其守孝三年后回京复职。
十四岁的萧行云容颜俊美、温润如玉。他端着热茶坐在亭子旁凭栏靠着,享受着温暖阳光。冬天里没风的时候的太阳显得格外温暖,这样晒着实在是享受。他面带微笑的看着对面,亭中正坐在桌旁盯着棋盘苦思冥想的父亲,优哉游哉的品着茶。那边萧老爷丢下棋子,“嗯!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然后从容的收着棋子,只是脸颊有些微红心想:“又输给儿子了,罢了,罢了,儿子太聪明,为父的威严早就没了,反正也不是第一次输了。”
萧麒对自己这个儿子是满意得没话说的,真正的是天赐麟儿,父亲前些年找了个理由修缮了捡到萧行云的那座庙。由于太祖皇帝的关系现下的人多信奉佛教,萧麒修缮道教的庙就不太合群。这事萧行云是知道的,他为能有一个关爱自己的父亲而高兴。他知道修庙的真正原因,除了在那里捡到萧行云外,还有就是他知道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