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帅》第6章


服,直夸队长威风不减当年,队长这时也幽默了一把:“男人吗,枪法当然要永保青春吗。”
考核的最后一个项目是英语口语,全体队员英语之流利令联合国官员叹为观止,他们丝毫不掩饰他们的想法,那个非洲黑人外交官说:“我们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考核过很多非英语国家维和部队的英语口语水平,但是象你们整体水平之高,是从未有过的。你们是好样的。这是最后一个考核项目,今晚我们会将各位的成绩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然后确定40个组成医疗分队的人员名单,将于明天上午正式宣布。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们,诸位的考核成绩和综合表现都达到了去利比里亚进行维和医疗的要求,只是因为名额的限制不能全部去利比里亚。”
第二天,联合国官员宣读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的40人名单,大家屏息静听。
“莫云飞、李义明、汪亮、肖丽、林之然、朱闲、曹泰春、林慧、张媛。。。。。。”名字越往下念,曾晓云越来越紧张,她多么希望能够和曹春泰一同赴利比利亚执行维和医疗任务呀!名字被宣读过了的曹春泰在心里默默地企盼望,盼望着联合国官员的口里能够吐出“曾晓云”三个字。
“名单宣读完毕。”联合国官员说完这几个字,曾晓云和曹泰春知道他们必须忍受十个月的万里相思之苦。不过,联合国官员后面的话,似乎又给了他们以及其他落选队员一丝希望。
“通过昨天的考核,我们发现你们都非常优秀。如果联合国维和医疗任务有增加,将会首先从你们中间选派,因此你们仍旧要坚持训练,这次没有名单的队员仍然随时可能前往利比里亚执行维和医疗任务。”
或许正因为联合国官员的这些话,医疗队的训练和准备工作一如既往,所有60名成员依然一丝不苟地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在队员们中间,似乎并没有去与不去的差别,大家知道,不论最后是去利比里亚执行维和医疗任务,还是留下来继续医院的工作,都是为部队服务,为国家作贡献。
维和医疗分队的物质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人员也正式确定了下来,出发的日子指日可等。医院上下都知道维和医疗分队就要启程赴利比里亚了,在医院办公楼前的大樟树下,立起了一块大型标牌:整个标牌以天蓝色为背景,左上方英俊刚毅的男军人和飒爽英姿的女军人携枪并肩而立,清晰与朦胧的画面相叠合,如梦如幻;标牌正中是联合国各会员国的国旗,鲜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标牌右侧连成一串的黄色五角星图案组成半圆形,旁边写着十二个大字: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和平之师。PLA(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文简称)和联合国徽章及旁边的“UnitedNations”,标志着这是一只走向国际社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中国军人将在西非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他们将在利比里亚建立一个联合国标准二级医院,承担部署地区内联合国维和部队官兵医疗保障,并为当地平民提供急诊服务。
这天,军区举行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誓师欢送大会,蓝鲸医院旌旗猎猎,威风凛凛。军区政委刘向阳中将庄重地把一面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维和医疗分队”的队旗,授给出征的维和医疗分队队长、医院副院长莫云飞,并作指示,鼓励队员们牢记重托,不辱使命,为国争光,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维和医疗任务。
市委副书记作重要讲话,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1000多万人民祝愿医疗分队圆满完成维和任务。莫云飞站在前排,带领着40名中国维和官兵,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团结一致,尽职尽责,救死扶伤,坚决完成任务,随时准备为中国军人的荣誉,为人类的和平事业,牺牲一切。”
当日下午17时,莫云飞所率领的40名白衣天使,启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他们从上海国际机场乘坐联合国包机飞赴目的地利比里亚。刘向阳中将、蓝鲸医院院长史正道少将等领导和部队官兵及亲友300余人到机场送行。
莫云飞等40名头戴蓝色贝蕾帽、身着绿色迷彩服、臂佩“地球和橄榄枝”与“五星红旗”图案标志的维和医疗分队队员,雄赳赳、气昂昂地出现在停机坪。“不辱使命,为国争光!”,医疗队员们高呼着,将发自内心的铿锵誓言告诉蓝天白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嘹亮雄壮。。。。。。。
正文 第十一章 开始非洲的维和生活
莫云飞走在前面,40名维和医疗队员缓缓有序地从弦梯登机,依依不舍地与战友同事们挥手作别,刚毅的莫云飞双眼盈满了泪水。维和医疗队员们坐在机舱里,透过舷窗默默地与祖国告别,再与亲人说一声珍重。10分钟后,舱门关闭,联合国包机在跑道上滑行了1000米,速度越来越快,瞬间机头斜向上方,呼啸着从腾空而起。
这是一次行程一万多公里的长途飞行,联合国包机从上海国际机场起飞,中途先后停经孟加拉达卡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苏丹喀土木机场,空中飞行30多个小时,北京时间3月18日上午,飞机抵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
莫云飞指挥着大家井然有序地下了飞机,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官员前来迎接,联合国汽车载着中国军人进入了蒙罗维亚市区。说是市区,但战争留给人们太多的惨不忍睹,道路两旁的建筑物满目疮痍;处处是垃圾场,成堆乱放的垃圾上苍蝇蚊子在上面频繁地聚会;满眼望去,几乎没有几颗完整的树,整株树或呈炭状、或是枝条黄焦,间或可见几许绿叶点缀——春的季节,却没有郁郁葱葱,只有百废待兴的断壁残垣,只有比秋天还萧瑟的植被。这就是一国之都吗?这样的首都面貌远比不上国内沿海任何一个县城,就如中国电影里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蒸汽机火车咕噜咕噜作响的乡镇面貌。房子都不高,看来看去最高的不过四层,数量极少,映入眼帘的不过十幢。莫云飞尽管在国内对利比里亚的情况作了不少了解,但仍然对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意外。这是遥远的异国他乡,现状让人震惊。
莫云飞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安排好在首都蒙罗维亚的临时生活和工作,这里并不是维和队员们的目的地,他们奉命在此待命,等待着前往距首都1000多公里的第四战区——绥德鲁市建立联合国二级维和医院。
初来非洲维和的现实处境异常艰难,这可不是通常意义的出差,既便在该国的首都,莫云飞所率领的中国维和医疗队不会有宾馆和旅店供他们住宿,甚至连任何可以住宿的简易房子都没有!
莫云飞在副队长李义明、队长助理汪亮的协助下,带领全体队员马不停蹄地开始搭建帐篷。地处热带的利比里亚,虽说是三月,白天气温却已是高达三十多度。队员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不论男女,不论原来的岗位,大家都成为了搭建帐篷的能工巧匠。经过四个小时的辛勤劳动,让大家倍感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进入帐篷休息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帐篷,但也只有这一个帐篷,于是男女共处一室,按照男左女右的习惯,莫云飞在中间布置了一块半人高的蓝布,稍稍缓解了一些女队员的尴尬。
“这帐篷是所见最大的一个,我们应该测量一下周径和长宽尺寸,下次逮着机会去申报世界记录。”肖丽护士长快人快语地说,同时隔着布帘对左边的男兵群喊道:“林之然,林博士,你呆会去测量一下吧,看周径、长度是多少?”
“又不是男科检查。再说这记录没啥意思,弄个大帐篷对于一些公司来说很简单,记录很容易被超越,这样也就没有什么价值。”林之然玩笑加真话,“护士长,你就少操这些心思,早些休息吧。”
“林博士,你记得高中英语有一篇课文叫《阿拉伯人和骆驼》吗?真是太有意思了。”护士长兴致很高,浮想联翩,又对林之然问起了这个问题。
“当然记得,那篇课文是很有意思,里面的骆驼得寸进尺。不过,我们现在这地方可没有骆驼,而且现在温度高、天气炎热,课文里的骆驼是怕冷的。”林之然闭着眼睛回答。
“好了,大家安静休息一会吧,都累了。”队长助理汪亮适时地提出了建议,也可以说是命令。
帐篷里很快响起了男女高低不同的鼾声。
帐篷外,两个值勤的医疗队员在不停地巡视。
护士长肖丽给医疗队带来青春和热血,漂亮的外貌让人赏心悦目,乐观的精神对于目前处境的医疗队也尤为重要。莫云飞早在国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