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奇人录》第707章


西门神聊先生逮着机会就吼两嗓子,中国需要取消这个没有任何意义的重点高中,十二年义务教育势在必行。虽然知道人微言轻,吼了也没什么效果,但吼的人多了,相信再聋的聋人都能听到了。
唉,等女儿高中时,是不是会有“开学一个月摧毁十五年教育观”的感慨呢,等孩子大学时,是不是会有“开学一个月摧毁十八年教育观”的感慨呢,这些真不好说,还没到那一天,候着。
这是网一篇家长的感叹。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被学校一个月给摧毁了。初一一个月,就把孩子逼到了考试成绩排名的绝境。明明孩子知识渊博,但是语文成绩经常最差?请问这样的考试有何意义?语文这门的考试科目不但衡量不出学生真正的语言文字水平,反而让孩子的思维僵化。把学生变成只会考试的僵尸,然后互相对着咬,这就是现在的学校教育。这是现实版的僵尸电影,请问本质有什么区别?
很多读者不理解,我为什么抨击应试教育。可能还有很多人觉得应试教育不错呢。其实目前应试教育都不算真正的应试教育,应该叫城市保护主义的应试教育。大城市的学生分数低,比如běi jīng海。考试分数根本不是一个起跑线。běi jīng的学生550可以北大的话,那么山东的学生550分连本科都不了,只能去专科学校。这个算应试教育么?这种最起码的公平xìng都没有,是不是地区还要划分低等或者高等僵尸呢?
学生的创造xìng被应试教育抹杀,成为了考试机器。这就是僵尸教育。未完待续。。
524章 勇士
随着很多人关注我的小说。一些现实中从事命理工作的读者也找我聊天,我觉得我没白写。术数其实缺乏真正的交流的,往往都藏私,或者胡乱编造一套理论,就出书,这是相当不负责任的作法。我八字的格局法并不是我发明创造的,而是滴天髓中的。其实我讲的这些,并非代表我自身的观点,而是我读经典之后的思考,我最讨厌凭空发明个什么理论,什么派别,好像不这样做就不叫大师。古人的东西都没有继承下来,还自创理论是自欺自人的表现。自己创造的理论好像给人一种自立门户,更能给人一种信任感,因为人们往往觉得有自己一套理论的人水平很高。其实恰恰相反的,古人的思想太深奥,以至于就算是绝世天才也难领悟到几分。正因为太过于jīng深博大,普通人很难接受,更不用说领悟了,所以认为能够创新的人才是水平高的。
什么叫做创新?那是在jīng通原有基础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但是传统这个基础,世上没有人敢说的jīng通的,只能去慢慢的一点点学习,去接近古人思维的高度,去进入到这个跟现实世界的世界观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当中来。看我这本书的读者,好多人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并非从中学到了中医或者八字方面的知识,而是更多的是世界观的转变,领悟,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去看待这个社会,我觉得这就足够了。其实正确跟错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的。只是不同的法则对应不同的规律罢了。我们所需要去探索古代的思想,古代的真正jīng华的东西,而不是像看历史教科书一样看待古人的那段历史。很多研究历史的教授,其实内心并非真正的认同古人的思想。也并不一定真正的能够懂得古人的智慧。他只是拿现代社会的观点去看待古人的社会,这样写出来的书,其实是对古代文化的蔑视。研究古文化的,有几个能够真正的弄明白古人的智慧,而不用现代的所谓优越感来看待古人呢?我觉得关键是思想上的转变,必须要把我们所谓的现代人的优越感去除。对待传统文化要怀着一种敬畏的心。
目前的情形,大家都清楚。传统文化已经没落,虽然偶尔有人提起。也很快淹没在浮躁的社会里,折腾起几个浪花罢了。被人遗忘的,落寞的,跟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文化。这方面的作者也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所以网络文学这一块,真正写这个的很少。就算写,都是打着幌子去写。作者本人并不懂,只是给大家编一个故事罢了。但是这种描写,把本来就没落的传统文化,打入更深的深渊。不了解还//最快文字更新无弹窗无广告//不算。反而还要误解。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叹息一声。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误解太深。笔者虽然称不上jīng通,但是每每看到人们那种对于传统的误解。那种鄙夷的眼神,那种自以为是的评价,感到心中隐隐刺痛。所以,我的小说在一些读者眼里可能看起来有些愤世嫉俗,这个也许是我小说中唯一比较明显的情绪了。
所以本书试图从根本源头上寻找答案,寻求被人们误解的,忽视的,鄙视的,甚至唾弃的传统文化的真相,但是笔者能力有限,只能在有限几个方面探讨。
很多读者问我,该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呢?总是感觉不能投入进去,古书也看不懂。其实可以从兴趣入手,比如你对小说感兴趣,可以看古人写的小说,四大名著之类的都算入此列,你能说四大名著不jīng彩么?而一些文人的笔记尤其有意思,比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身为一个大学士,他的笔记都是描写一些奇奇怪怪的事,非常引人入胜。也可见纪晓岚的修养高深,志趣风雅。
当然学习传统文化,有几个忌讳。第一个忌讳就是以己度人,尤其是一些圣贤写的书籍,其中的道理非常高深,但是你凭你有限的知识就加以否定。认为天大地大我最大,古人不如自己多多。抱着这种心理学习的人,还不如不学。这种傲慢心是最大的忌讳。还有一些人,学了几天的传统文化,就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古人的东西,非常的自高自大,认为古人不过如此,太小儿科了。这种人不在少数,傲慢心是一个人自我毁灭的开始,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我说过,即使是绝世天才,学习传统文化也很难能掌握到几分,里面的水太深,牵扯到各种学科,各种规则。比如中医,八字这两个学科吧,有几个人能真正掌握?我说的掌握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要应用于实践当中的。恐怕这其中一个都需要去学习一生了,真正能够熟练掌握,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的。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第一个就忌讳傲慢。
第二个就是忌讳就是浮躁。浮躁的心是无法解读传统文化隐藏的宝库的。内心浮躁,静不下来,不用说传统方面的,就算是别的方面的,也很难学会。很多人都坐不住的,坐一会就想出去,这类人适合跑业务,不适合搞学问。所以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前,要自问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去学。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深入不进去,说明没找到兴趣所在。现在整个社会都充满着浮躁,十个人九个半都在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哪有心思去学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的世界观跟目前的社会cháo流格格不入,所以目前能做出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基本都是逆水行舟,感觉阻力很大。但是这份阻力确实宝贵的。只有在阻力跟磨难中才能真正的学成,世界上没有轻轻松松就能学会的道理。因为从学到实践,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会遭受非常多的非议,你还需要能够承担失败的勇气。
最后总结一句话,目前还在坚持学习传统文化的人,都是勇士。
525章 何谓圣贤
顾飞回到家里,看到婉如正在看书。
顾飞刚进门,婉如就喊道:“你选的什么书啊,全是繁体字,我都看不懂。”顾飞说道:“怎么了?有问题么?我买的都是正版的,字错了?”婉如说道:“字没错,我看不懂繁体字,你说你是不是故意的?”顾飞说道:“看这类书最好看繁体版的,有助于理解。现在简化字跟繁体相差甚远,已经不能见字而知其意了。用简体字看经典很多深藏的意义看不明白的。简化字的提出正是社会浮躁的开端,把一切都简单化,适应环境的需要。因为追求物质的文明来说,效率是第一位,繁体字那么多笔画,会影响交易的效率。加上当时对传统文化持反对意见,所以就把字给简化了。1909年,陆费逢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1922年,陆费遣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它笔画多的字也简化。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基、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