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有我》第4章


张新随着赵阳后面出去,仅仅出了门口没有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家“好再来”小吃店,店面不大,也算不上特别整洁,因为已经过了上班高峰期,人也不是太多。
张新找了张桌子,用桌上的餐巾纸将桌子抹了一遍又一遍。
赵阳跟饭店老板打完招呼点了餐之后,又熟门熟路地掏出两个一次性杯子,拎起一个落上一些泥垢的水瓶很随意地拔开木塞,满上了两杯水。
张新见状赶忙要接过来,赵阳不让:“又不是倒酒,那么客气干什么?这家店第一次来吧?”
张新尴尬道:“第一次!”
赵阳一副早就知道的表情:“这家店的面还可以,工作忙起来有的吃不错了。”
张新更尴尬了赶紧转移个话题:“赵队,上次那个你叫我重新写的笔录,我下午交给你?”这话一出口,张新又后悔起来,这个话题更尴尬吧。
赵阳却意料之外得随意道:“不急不急,明天给我吧。今天不是你休息嘛。”
张新心道怎么突然这么好说话了,嘴上却赶紧应道:“好赖。明天一早我交过来,保证合格。”
赵阳突然笑道:“也不急,正好今天周六了,你星期一给我交过来吧。样本都给你了,再不合格,我一巴掌就把你的耳屎给冲出来。”
张新只能再次尴尬赔笑着。
正说话间,老板托着两碗腰花面姗姗而来,这个饭店老板虽然上了年纪却也长得是五大三粗,孔武有力。
“赵队长,还有这位小同志,你们的面好了。先吃着,不够我再给你们添,这边有我们自己家腌的咸菜,搁了肉丝炒的,香着呢!”
赵阳那一直板着的脸孔竟也微微露出了一丝温暖和柔情:“老高,来你这,还客气啥,生意还好吧?有啥事啥困难给兄弟们打声招呼!”
老高黝黑的脸庞也露出了淡淡地笑意:“晓得的。现在日子过得还凑合,能有啥事啊。你们先聊着,我去忙了。”
张新奇怪地看着这两个似乎比较熟稔的人,仔细看了看老高离去的背影,突然发现他的腿略微有些瘸。
赵阳解释道:“这是以前队里的老人,负伤,内退了,一个月也就500多块钱。家里还有个孩子上大学,开个小吃部多少好一点,弟兄们没事也多来照顾着。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请教请教。老高可是能人。”说完也沉默了
张新也没有多问,也不敢多问,这个话茬如果接下去指不准就要骂到谁的头上了。
一时间只听到吸溜吸溜的吃面条声反而有点尴尬。
赵阳也适时又挑起个话题:“你外公身体还好吧?”
张新道:“还算硬朗。80多岁人了还能骑自行车呢,赵队长也认识我外公?”
赵阳道:“你外公可是老革命了,以前当过天水镇镇长,当时可是第一大镇,办了好多企业,八零年那时候我还小,家里条件也不太好,你外公接济过我家那。你外公可是活菩萨呀。”
这个话题张新也没敢继续接下去。只听着赵阳一个人感慨。
对于张新的外公,张新自然是敬佩之极。曾经是地方民兵连长,干过镇长,是十里八乡闻名的才子。
一大碗热乎乎的腰花面下肚之后,浑身都暖洋洋有了力气。
赵阳接着说道:“皇家KTV这件案子你就不要跟进了,你先把那个卷宗做好吧。”
张新也没有傻乎乎地问为什么,吃完面就回家了。
家里如预料之中,仍然没人。张新的父母是安江省的考古专家,常年累月在外忙碌。张新已然习惯了。
收拾完屋子,换好衣服,又拿起早就准备好的装满礼物的塑料袋准备去天水镇看望外公。塑料袋里装的是从同学那捎过来的上年份的黄精、山参,再加上从药店买的枸杞,用来泡酒是最好不过的了。
从淮城市下到天水镇外公家需要四个小时,不亚于从安江省的中心坐长途车到安江省的边缘了。之所以要花费那么长的时间还是落后的城市交通问题。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化建设,更多落成的是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居民社区,一些城市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公共交通体系不够完善。光从淮城市的家里坐公交车到车站就要一个多小时。对于一个越来越发达的省会来说没有发达的地铁,会是严重阻碍周边一体化、城市化的。
经历漫长颠簸的四个小时,张新终于回到了天水镇,外公家还在最镇北,紧靠着天水河,以前是这个镇子最繁华的地方,如今因为镇中心的南迁以及国道的改建而渐渐风光不再。
张新走进院子里的时候,八十岁的外公正在桂花树下打拳,不紧不慢。
“外公,我回来了,带了点药材,可以泡酒喝,都是好东西哩!”
“嗯。”外公淡淡接了一声,缓缓地收势,仿佛有一大堆真气正在运行的武林高手一般。接着说道:“你外婆在屋里,晓得你回来,肯定很欢喜的。赶紧进屋吧。”
外公对谁都是这样淡淡地既不上火也不过热。张新脆脆地应了一声,便进了屋。
走进里屋,外婆正躺床上看电视新闻,听到张新一声“外婆!”立马欢喜地坐了起来。“新新回来了啊,吃过了没啊?看小翠走没有走,没有走叫小翠弄点饭吃啊。”
张新立马笑着道:“不麻烦小翠了,她估计这时候也回去了。我肚子也不饿随便整点热热吃就成了,反正有微波炉呢。简单。”
外婆又道:“嗯嗯。吃吃,可别饿着了。冰箱里冷冻的那边还有肉和鸡,你烧了吃啊。”说完还下了床,大有一番亲自动手的意思。
张新看到立马拦着,苦笑道:“外婆,我晓得吃的,您就别忙了,我这就自己弄去啊!”
说完直奔厨房去了。
人老了,自然是唠叨嘴碎的,对于年轻人来说虽然有些不耐,但想想这满腔的情意和关爱可却是天底下最大的幸福了。人常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张新的爷爷奶奶死得早,父母也常年不着家,所以和外公外婆亲近的多,外公的冷淡,外婆的唠叨早就已经当做深入骨髓。
第三章 可爱的老人家
在外婆的监督下,吃完饭收拾了碗筷,刚把外婆扶到床上午休,正准备上楼休息一会,外公却又在门口招了招手。“新新啊,跟我来。”
张新摸摸鼻子只得跟上。院子里放了很多扫帚苗,看来外公是又要编扫帚了。搬上小凳子,这爷孙俩就在葡萄架下扎起扫帚闲聊来了。
“外公,我听姨说,您还骑自行车车上镇上去卖扫帚了?”
“是啊,扎了能卖些钱呢。”
“八十多岁,骑自行车,您二老要那么多钱啥用啊,缺钱给我们支应一声,谁还敢不给?何况您二老又是老党员干部,不有国家呢。”
“自己能行就自己来,不老烦别人。”
“咋了?家里的儿孙还成别人了呀。”
“你们都有事业,说了多少回要以事业为重啊。尤其是你……”外公抬起了头瞥了一眼张新突然大声喝道:“别动!”
张新听到这声大喝猛然一惊,浑身的汗毛倒竖,冷汗一颗颗开始不由自主往外冒,看着瞪起眼睛的外公,张新猛然间就没了自我控制的意识,长大了嘴巴,浑身肌肉紧张地开始轻微颤抖。
外公用剑指点着张新的眉心,嘴里念念有词。
没过几秒,一团黑烟从张新的嘴里慢慢地涌了出来,紧紧地在张新头顶上方凝成一团,渐渐浓缩变小突然像开香槟一样嘣的一声猛然消散,此时外公轻轻吹了一口气,张新的魂儿仿佛才回来。
“你怎么碰到这心魔了?”
“啥?”张新一副茫然无知的样子。刚刚发生的一切他一无所知。
外公反而略显兴奋激动起来,也扔下手里的扫帚苗,抓住了张新的手腕道:“是不是我教你的功夫练出起色来了?”
说到功夫张新却脸红起来,外公教的功夫除了小时候和决定考警察的时候就一直就没有怎么练过,压根就不好意思和别人说练过功夫。虽然不太明白外公的话,但是外公攥着的手腕却明显有股水波一样的气感仿佛血液正一浪一浪地冲击着,在缓解着被外公铁手钳制的疼痛。
外公抓着张新的手腕却越攥越紧,神情也渐渐表现得更为兴奋:“祖宗给开眼了,果然有气了,跟我进香堂!”
进了很少进入的香堂,这里的陈设很简单,只有几处柜子,一个香案,香案放着一些祭品,香案的上方供奉的不是什么神佛却是一副人物画像。外公放开了张新的手,走到香案前,神色激动地上了三炷香之后渐渐情绪平复下来。
这是张新第一次见到外公情绪不稳定,生怕外公的血压升高,嘴上一边说着:“别激动,别激动。”一边用另一只空闲的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