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河老祖哈哈大笑,说道:“五灵破极合五方伟力,威力无穷,我岂能不怕?但是,天地之威,可一而不可二,可公而不可私。如今公在天道,地仙逆天,岂能再动公器?道友,休说是五灵破极,便是中央戊己,你如今若能动得分毫,我幽冥教并非不识好歹,自然避一头地,转身就走!”
明玄闻言,猛吃一惊,暗暗一试,果然不仅四方之灵毫无感应,就连中央戊己,亦再镇压不住,失了控制。
冥河老祖见状,哈哈大笑,道:“万寿山逆天行事,合当天罚。你本为天地五灵之首,镇守中央,极尊极贵,却自甘堕落,成为地仙守门之犬,岂再当得尊位?天道贬你,正是应该!”说罢,将手猛一挥,幽冥血海,已滔滔朝万寿山涌来。
明玄到底也是混元之士,怒喝道:“即使如此,万寿山也非你可横行!”挥动戊己麒麟戟,上前来与冥河老祖交战。
冥河老祖不慌不忙,一边用阿鼻、元屠二剑交架,一边将身一晃,血海老祖现了身形,仍旧指挥大阵,猛扑万寿山而去。
明玄与冥河老祖交战,分身不得,又动不得戊己土灵之力保护万寿山,不由眼眦欲裂,愤恨欲狂。
眼看地仙宝山、圣人道场便要遭难,陡然一声高吭龙吟,响彻云霄,只听一个声音说道:“诸位,吾等受镇元圣人大恩,无以为报,今日敌难当前。不可苟全,当舍身赴难,以尽忠义。速速布盘龙大阵!”
便见得龙脊峰上,卷起一道旋风。苍角大仙为首,蟠龙、蛟龙、螭龙、虬龙、角龙、应龙、蜃龙、夔龙、鼋龙、虺龙、螯龙等等,尽皆跃起,在空中一展,已结成一个大阵。将万寿山紧紧罩住,正是盘龙大阵无疑。
冥河老祖见状,心中大讶。昔日太阳星大战,他亲身参与,盘龙大阵岂能不知?只是他也知道,要成此阵,最是艰难。尤其赤明劫后。四海龙族异化,龙族本部大多凋零散佚,许多龙种更是数千年不见,本以为此阵早成绝响。却未曾想到万寿山竟有这等底蕴,还藏着一部完整宗枝。
此乃盘古之法,又经镇元子参悟完善,其中交织之妙、防守之机。蕴含鸿**得之密,开天辟地以来,洪荒大阵皆无过于此!那幽冥血海大阵虽然次次猛攻,如同惊涛拍岸,但是一时半刻,却休想进得分毫。
冥河老祖见了,心中震惊,但羞刀难以入鞘,又想万寿山龙族纵使再多再强,岂多得过赤明劫、强得过烛龙?因此壮起胆气。大喝道:“彼等不过虚张声势、徒有其表,儿郎们奋力向前!”
明玄见盘龙阵现,心中稍安,只死死截住阿鼻元屠二剑,与冥河老祖周旋。冥河老祖此时却只想着凭借手中至宝,前去破了盘龙大阵,让幽冥六翅、那迦部等众速速攻陷万寿山。
正激战处,一个阴测测声音响起:“老祖。让我来斗他!”只见一个道人,着黑衣,面长身瘦,手持一根乌光刺。腕上带一个三明镯,朝明玄迎来,乃是蚊道人是也!
此人血海出身,天赋异秉,在西方教破了接引道人立教金莲,吞食其中三品,逃回幽冥教下,曾引起幽冥一番圣人大战,着实厉害。
那乌光刺正是他利喙所化,锐利无比,更含剧毒,一经刺入,更能吸取精华,化为己用,被刺之人,片刻之间即化为脓水,端的歹毒无比。前次天书封神,接引道人来东土收截教有缘之士,蚊道人用以破金莲者,便是此物。因此明玄对上他,也是凝重无比,不得不小心翼翼。
冥河老祖得空,一指阿鼻元屠二剑,狠狠朝盘龙大阵杀去。
其实盘龙大阵,确有破绽,远比不得赤明劫时周全。苍角大仙等龙族虽然一腔热血,奋力施为,到底数量有限,挡住幽冥教众,本就压力不小。此时再有冥河老祖这等混元之士加入攻击,情况顿时危急起来。
更何况冥河老祖曾参与赤明劫大战,对盘龙大阵并不陌生,运转之间,稍有破绽,便难逃过他的法眼,比之一般人威胁更大。
激战之时,冥河老祖看准时机,喝声:“疾!”二剑如同电光石火,往前猛刺。只听一声龙吟痛吼,冥河老祖双剑一舞,已带出一团龙血!
此是一条虬龙,因道行不足,勉强成阵,稍有晦涩,因此被冥河老祖抓住时机,一举重伤。
盘龙大阵乃是一个整体,一角崩便是一阵崩。因此眼见得有虬龙受创,万寿山众仙皆是心中焦急不已。
便在此是,山间突然升起两道白光,打在那虬龙身上。只听一声长吟,虬龙全不疼痛,反而创伤尽复,精神倍增,重新补全大阵,隆隆运转。
众仙视之,乃参公芝母是也!
此后冥河老祖数番作为,皆被参公芝母化解。眼见得苦苦攻击无果,冥河老祖发怒,须发皆张,喝道:“血海道友,且助我一臂之力!”
就见阿鼻元屠二剑一化二、二化四,最后化得四亿八千万,又有无数血神子扑来,各自附在剑上。那些小剑一声嗡鸣,陡然飞起,在空中排布成阵,剑尖皆朝万寿山。一眼看去,半空中尽是小剑,麻麻密密,闪烁红光,凶煞之气,催人心魄。
冥河老祖一口精血喷在小剑之上,四亿八千万小剑震响,嗡嗡之声震动天地。冥河老祖一指,小剑连着六翅、那迦部众,如同一片乌云,在天地间席卷,又如天河泻下,气势万钧,狠狠撞击在盘龙大阵之上。
只听刺啦一声巨响,犹如水浇红炭,汤如烘炉,听得人激淋淋直抖。盘龙大阵一阵阵波纹震颤,虽有数处飙血,但赖参公芝母策应,整体却是完好无损。
冥河老祖怒喝道:“再来!”如是者再三,盘龙大阵运转越来越慢,破损之处越来越多,参公芝母顾此失彼,终于隐隐有支持不住之象。
万寿山中,参公望着芝母笑道:“道友,吾欲去轮回一遭,经历人世。若有福源,异日再拜入万寿山门下。不知道友意下如何?”
芝母一叹道:“吾二人鸿蒙即开灵智,修道至今,止于大罗道果,不得寸进,乃是福源太厚,为皮囊所累。今日道友大彻大悟,吾虽愚钝,也要随行。”
参公抚掌大笑,说道:“妙哉!妙哉!道友有见如此,正好同行。汝看前贤证道,谁是皮囊之功?”一时有感,乃作歌曰:
神仙都道皮囊好,宝筏航船稳复平。
不知我为皮囊误,据地成牢苟蝇营。
人参根,人参根,混元证道汝何功?
如今脱得皮囊去,空空如也好修行。
说罢,陡然开紫府、散元神,其地光芒大放,其白如乳,异香扑鼻。盘龙阵中奋战的龙族,伤者得闻,血肉全生,神通尽复;健者得闻,功行大进,道心通明。于是龙族皆长吟短啸,奋不顾身,与幽冥教交战,挡住四亿八千万剑。
只见参公现了原型,乃是一株硕大人参,有头有颈,手足俱全,面目宛然,栩栩如生。通体紫色瘤珠,光华明亮;又有花纹环绕,平实古奧;其身后无数根须垂下,如同流苏,庄严华贵。
只见一道真灵遁出,就要投六道轮回而去。明玄见状大惊,喝道:“道友,万万不可出万寿山!幽冥教善勾魂魄,歹毒无比,到时恐沦为玩偶,转世也难。可先遁入地书之中,待老爷回转,定如尔意!”
参公魂魄于是一转,投入了地书之中。
芝母见状,亦以手加额,遁了真灵,随参公而去。她本体是一株六相灵芝,层层叠叠,其状如塔,彩光闪烁,瑞气逼人。
参公芝母今日这一去,自鸿蒙以来,多少元会之功,尽皆化为乌有!
此时这两株先天灵根同时显露本相,放出菁华,当真连活死人、肉白骨,尚不足以形容,比起任何灵丹妙药,还要灵异几分。只听盘龙阵中阵阵长吟,赫然是不少真龙破开壁障,道行大进。如此局面,只看得幽冥教冥河老祖以下,既羡且惊,虽胸中尽有贪婪之意,怎奈这等神物与盘龙大阵相辅相成,全无破绽。破不开盘龙大阵,却怎伸得手去?
花开四朵,各表一枝。却说尉缭率秦军疾奔咸阳,刚到半途,陡然天生异象,黑云罩顶,魔怪横行,形容甚异。一时三军皆惊,不知所措。尉缭喝道:“速速散开,奔回咸阳,方有活路!”正说时,那一千夜叉已杀入军中,无人可当。一个照面之下,秦军已经死伤不少。
尉缭看得心头痛惜,却无大神通护得周全,只能勉强指挥大军后撤。正忙碌间,陡然一前方现一神魔,九头四臂,黑面赤发,手中持一巨大镰刀,朝尉缭斩来。
尉缭大惊,忙祭起戊己元尘幡,挡住镰刀。那神魔乃是阿修罗罗骞驮,见一击不能建功,仰天怒吼不已,又复挥镰攻上。
尉缭虽有至宝护体,无却敌之力,一时苦不堪言。
小说推荐
- 地仙演义(春衫)
- 作者:春衫薄 问曰:何谓天人相犯?答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故人道益盛,天道益损,损之又损,至于衰微。此所谓天人相犯也!复问曰:天人相犯,结论如何?答曰:天人相犯既久,乃是末法之世!又问:何谓末法之世?答曰:末法之世,无法、无天、无信、无道!第一章游青城独驴寻蹊
- 最新章:第346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地藏演义
- 《地藏演义》作者:梦入珠玑第一章;割据王庭血戮王朝已经战火交织,群雄并起。各大门阀世家割地为城,高举着兼济则达天下的旗号,各自为政。王朝的开国大帝‘枭夜’以无上神通,采天地元气,浇铸七座永恒圣塔组成通天大阵,对应苍穹北斗,有脚踏七星帝王之势,镇压群雄。随后又以分权制,采取分化安抚的手段令血戮王朝暂时
- 最新章:第341章
- 地府演义
- 作者:关庆坤第一回 韩擒虎挂帅出征 牛蛇并逊让先锋笔者小时自览《幼学琼林,有“韩擒虎、寇莱公,死后为地下阎罗王”之句,至今记忆犹新,颇有感触,因此,借韩擒虎死后成为阎罗王的传说,演述一番阴间统一之事。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便有阴阳之分,上有天庭,下有地府,中有邦国。地府是管阴间鬼蜮之事,与阳间隔绝,其最高
- 最新章:第65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