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子闻言,脸sè数遍,终于对玄素道人深施一礼,说道:“道友指点,真是金玉良言!不知何事,请道友道来!贫道洗耳恭听。。”
玄素道人乃道:“今我地仙一派,意yù遣弟子下山,辅佐真命之主,整顿江山,一并斩将封神。因诸教与我地仙为难,恐事有不顺,特来请道友出山,助一臂之力!”
青阳子问道:“地仙圣人大派,仙才济济,皆是神通广大,道行高深。却不知何事,定要贫道去做?”
玄素道人道:“别的不敢说,但道友变化之术,确实乃是一绝,我师门同辈,无一人做得来。”
又道:“道友此去,乃是乘变化之便,在人间行事,并非要与大教相抗。我师尊言道:道友若答应了,rì后地书人书之中,不失尊神之位;若能安然度过此劫,则仍修仙道,可葆长chūn!”
青阳子听了,遥遥朝万寿山一礼,说道:“圣人一番美意,贫道敢不肝脑涂地以报之!但贫道并非孤家寡人,身后还有青丘狐一族,不忍弃之。因此贫道愿以一己之身,换得青丘一族永不绝嗣!道友,还请将此语拜上圣人,如此感激不尽!”
玄素道人闻言,略一沉吟,说道:“护洪荒,存百族,乃是我师夙愿。青丘一族钟灵毓秀,天资不凡,岂可灭绝?此事无须问过师尊,贫道便可代师尊答你。但有我地仙在世,青丘一族便延绵不绝!”
青阳子听了,大喜过望,长揖在地,说道:“如此,贫道但凭差遣!”
玄素道人便叮嘱青阳子如此如此。青阳子听罢,当即下山去了。
今rì玄素道人代镇元子应下承诺,要善待青丘一族,其后地仙果然应诺,青丘一族遂为妖中大族。繁荣昌盛,延绵不绝。
却说青阳子下山,到了赵国,乃隐去妖迹,化得人形,姓郭,名开。在赵都邯郸,经营数年,遂成巨贾。时赵王诸子争位,郭开出巨资以助之。遂有拥立之功。新王即位,将郭开拔为大夫。倚为左右,颇得信赖。
是时七国之中,秦国为强,赵经武灵王改制,亦为东方大国,与齐并列。可与秦周旋。且秦地在西,东与赵接壤。因此东方六国之中,赵国实为屏藩。赵存则秦不能东向,赵若亡,秦便如猛虎出闸矣!
不说青阳子化作郭开,混迹赵国朝野,待机而行。却说这一rì,准提道人仰观星象,突见一颗巨星。凌驾于七杀、破军、贪狼三颗凶星之上,与尧帝时计都、罗睺、月浡、紫炁四星相比。亦不遑多让。那巨星在天际闪得数闪,俄而落下,其声如雷。
其所落之地,视之,乃秦境是也。
准提道人正在惊讶,突又见紫微帝星,大放红光,照耀天宇。顷刻,斗转星移,准提道人忙推算其照应之地,乃赵境邯郸是也!
准提道人不敢耽搁,即刻来见接引道人,说道:“今凶星帝星齐现,凶星落于秦境,帝星移于赵境,不知主何凶吉?”
接引道人说道:“天机已乱,贫道也推算不出。但真命天子即将出世,一统江山,当无疑意。”
准提道人问道:“观地仙行迹,扑朔迷离,方位难辨。初似为齐,又似为秦,今又属赵。我已遣下两位弟子,都无功而返,却不知地仙究竟是何意!”
接引道人说道:“这是镇元子故布**阵,真中有假,假里藏真。其中深意,岂是容易猜得出来的!”
准提道人乃说道:“纵使其千变万化,不离其根本。地仙意yù一统江山,必寻真命天子而辅之。此次帝星移赵,总无疑议。贫道当亲往邯郸一行,寻访真命天子,制其根本。如此一来,地仙纵有千头万臂,本体受制,亦动弹不得。”
接引道人思之,亦颔首道:“此是万全之策!”
他二人这一番谈论,虽定下了应对之策,却不由自主,都将那颗凶星忽略,只是一带而过便罢。
于是准提道人便化作一个道者,宽袍大袖,手执拂尘,徐徐往邯郸而来。
待到了邯郸,准提道人暗思:“真命天子刚刚投凡,应还在母腹之中。且天子命贵,难居草野,当先在朝中寻访。”本当去赵王寝宫查访,但方外之人,到底不便,于是用一块千年桃木,刻了一枚六甲符,又暗暗施法,做下标记,这才往赵王宫而来。
却说赵王这rì,正与群臣议论娄烦战事。那娄烦,乃是北方胡族,不受教化,茹毛饮血,侵略中国。赵国西面向秦,北面邻胡,两边皆是百战之地。因此国虽不大,民多尚武,战力之强,于东方六国之中为最。只是冀州地薄,不合耕种,不如雍州富庶,国力才略弱于秦。
庭上正议论纷纷,门官来报:“外面有一位道长,说有要事求见!”
赵王正被朝政说得有些烦恼,闻报,便道:“宣他进来!”
准提道人入内,见了赵王,也不行礼。赵王见了,就有些不喜,但既已宣进,不好就此打发,便问道:“那道者,是何名姓?从哪里来?”
准提道人答道:“贫道从方外来,六根清净,名姓早忘!”
赵王暗道:“你名姓都不肯相告,莫非是来戏弄于我?”心中有了怒意,便说道:“既然是方外之士,六根清净,何必又履红尘?你且退下。”
准提道人拂尘一拂,说道:“且慢!贫道观大王面相,泪堂丰满,人中深长,眼角攒簇,当主今年得一贵子!”
是时赵王有一妾确实刚刚受孕,时rì尚短,朝野皆不知晓,于是赵王闻言乃喜,降阶而言道:“道长眼法无双,真是有道之士,方才多有简慢,还请勿怪!”
准提道人又说道:“但大王印堂发暗,眉锋不聚,只恐此子怀得不能安稳,若处置不当,则有夭折之危!”
赵王听了,不由心中焦虑,说道:“竟有此事?这该如何是好?”
准提道人笑道:“大王不必惊慌!贫道今rì前来,便为此事。大王,此胎不稳,乃为龙气冲煞,命犯孤星之故。陛下不如在后宫建一别院,广征邯郸孕妇居此院中,陪伴贵人,则孤星之煞自散矣。贫道再献一符,大王使贵人佩戴,必保无忧,母子安泰!”
说罢,向赵王献上六甲符。
赵王闻言,喜道:“道长所虑,甚是周全。”收了六甲符,又唤左右重赏准提道人。准提道人因笑道:“贫道行走人间,只为积些功德。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耳!”言罢,飘然而去。
赵王见了,不由赞道:“真高士也!”
时有郭开在旁,见准提道人来得突兀,所言亦甚是蹊跷,心中jǐng惕,暗道:“恐不是好路数。”遂进言道:“大王,这道人藏头露尾,所言多有荒诞之处,不可冒然信之。”
赵王道:“神仙之说,古来有之,不可不信。且道人之言,摒之无益,听之无损,试试又有何妨?”
郭开说道:“不然。臣闻西南之地,有巫蛊之说,能借物代形,诅咒生人。以臣之见,大王不如先将此符给我,待我问过高明之士,证实其确无祸害,再行佩戴不迟!”
赵王颔首道:“卿之所言,乃是万全之策!甚好!”便将六甲符先给郭开,后宫别院之事,也悉由郭开筹划。
郭开得符,回家后细细揣摩,暗道:“原来此符是要探查真命天子所在!这道人来历,不问可知。嘿嘿,此是镇元圣人布置,特命我在此周全,安得容你轻易破坏!”遂暗暗有了定计。
却说秦世子异人,是时在邯郸为质,有一妾曰赵姬,也有身孕。突闻赵王下旨,命邯郸孕妇悉往后宫居住,陪伴贵人。赵姬也奉召前往,却被郭开暗暗安置到一农户家中,衣裳饮食,悉由心腹侍奉,并不露面,对外只称也在后宫别院居住。
其时后宫别院,聚得孕妇上千,异人在邯郸又无地位,家中之事,根本无人关注。
准提道人在邯郸等得月余,不见木符反应,又探得赵王确实已聚孕妇于后宫之中,暗道:“莫非真命天子是落在民间不成?”遂至邯郸街头,摆一相摊,立一旗,上书“铁口神算”,又贴一黄纸,书道:“贫者看相,分文不取;若家中有孕,赠送六甲神符一枚!”
他准提道人是何等道行,区区卜卦之术,自然是手到擒来,所看者,吉凶祸福,言无不中。他又不收贫者分文,于是不数rì间,名躁邯郸,市井小民前往看相算命者,堵塞于途。
这天郭开上朝,经东市,见道中人流辐辏,车马不行,遂命左右:“看看前方发生何事?为何聚集得这许多人?”左右探讫来报:“是一个道人,在那里摆摊看相!”
郭开暗暗称奇,下了马车,拨开人群观看,认得是上次进王宫的道士,又看了看那旗上所书,用意哪里还不明白?遂暗道:“你既然还不死心,我且让你再丢一次脸面!”于是进宫见赵王,言道:“大王,前次进宫那道者,果然是妖言惑众之徒!”
小说推荐
- 地仙演义(春衫)
- 作者:春衫薄 问曰:何谓天人相犯?答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故人道益盛,天道益损,损之又损,至于衰微。此所谓天人相犯也!复问曰:天人相犯,结论如何?答曰:天人相犯既久,乃是末法之世!又问:何谓末法之世?答曰:末法之世,无法、无天、无信、无道!第一章游青城独驴寻蹊
- 最新章:第346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地藏演义
- 《地藏演义》作者:梦入珠玑第一章;割据王庭血戮王朝已经战火交织,群雄并起。各大门阀世家割地为城,高举着兼济则达天下的旗号,各自为政。王朝的开国大帝‘枭夜’以无上神通,采天地元气,浇铸七座永恒圣塔组成通天大阵,对应苍穹北斗,有脚踏七星帝王之势,镇压群雄。随后又以分权制,采取分化安抚的手段令血戮王朝暂时
- 最新章:第341章
- 地府演义
- 作者:关庆坤第一回 韩擒虎挂帅出征 牛蛇并逊让先锋笔者小时自览《幼学琼林,有“韩擒虎、寇莱公,死后为地下阎罗王”之句,至今记忆犹新,颇有感触,因此,借韩擒虎死后成为阎罗王的传说,演述一番阴间统一之事。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便有阴阳之分,上有天庭,下有地府,中有邦国。地府是管阴间鬼蜮之事,与阳间隔绝,其最高
- 最新章:第65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