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的是实话,接引道人听了,也不由得两颊生起微云。。他虽有大智,不是善辩之人,因此便揭过此节不提,只说道:“道友既然来了西土,不如上我灵山一行,开坛授法,使我西方教众,也有幸得闻三清大道,岂不妙哉!”
老子笑道:“西方**,与我玄门大道截然不同。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灵山之行,不去也罢!老道便在此地,向凡夫俗子再传一道可也!”
接引道人闻言,不由变了脸sè,说道:“不知道友yù传何教?”
老子道:“吾yù传之教也,非天非道非人,乃是一个“佛”字!”
接引道人脸sè大变,说道:“万万不可!我西方教修行之士,修三乘妙法,证得金身正觉,始可谓之为佛。道友yù传佛教,置西方教于何地?况西土者,乃是西方佛土,道友身属玄门,怎可在西方传教?”
老子不慌不忙,说道:“道友,西土既谓之佛土,老道传佛教,有何不可?所谓“出家人,不打诳语”,你是教主,更不要虚言相欺。你西方经典,老道也略有所知。记得道友成圣时,说阿弥陀佛经,曾有言道:“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由此可见,西方极乐世界,方是西方教所在。此地距离极乐世界,不知多少万里,何以也属西方教?要知我三清大道,虽通传东土九州兆亿众生,也不敢说九州是哪一家所有!”
接引道人理屈词穷而不能答,面上顿时现出疾苦之sè。
老子又说道:“正所谓有因方有果,若不是准提道友逼得老道无立锥之地,老道何至于要受此劳苦,以**凡胎,垂垂老朽,万里跋涉。前来传教?”
接引道人不能辩,只得答道:“西方教中,早有佛陀。道友,这佛教是万万传不得的。你若传了此教,我教中诸佛诸菩萨、五百罗汉、三千护法伽蓝,皆要前来与你教下弟子论法!”
这话中便是威胁之意了,老子听了。也答道:“若是老道无教可传,便只好聚集诸位道友,前往灵山福地,好好论一个是非曲直!”
接引道人听了。暗道:“西方教在东土已有地仙这一大敌,若是连太清也彻底得罪。局势大为不妙。况且他这次来,先就占了道理,强抗不得,不如另寻良策!”于是说道:“道友,西方已经有佛,你却又要传佛教。于理不通。须知凡事无序则不立,总要讲个先来后到才是。”
老子道:“老道也非是要与你西方**争个高下。既然你已有三乘**,老道退后一步,便立小乘佛教可也!”
接引道人仍然不愿,却缺了说辞,转眼见了板角青牛,计上心来,说道:“道友,口舌之辩。总是难分高下。你要立教,必是有高明之处。不如就与贫道演化一番,以见真伪!”
老子大笑,说道:“道友说笑了!贫道是**凡胎,只能口中**,怎能抗得过道友?莫不如唤得太清前来,方为可行之计!”
接引道人说道:“道友既带了青牛与风火蒲团,怎说不能演法?莫如这样,贫道也出一宝,让金翅大鹏驱使。我二人皆作壁上观,看看他二者孰高孰低,如此可谓公平!”
老子故作踌躇,乃道:“如此也好!”便谓青牛曰:“老道能否立教,便全看你的了!”那青牛乃当即便化作一个壮汉,牛头人身,持风火蒲团,拜道:“定不负老爷厚望!”
接引道人招来金翅大鹏鸟,也化作一个男子,羽衣披挂,鸟首人身,手持一个钵盂。
于是二仙各持法宝,斗在一起。他们都是远古洪荒大妖,一个是妖巫劫后闻圣道,一个是炎帝时期入西天,都伴圣人左右,耳濡目染,修为高深莫测,一时之间,却哪里分得出高下?
斗到急处,二仙都现了真身,只见一金翅大鹏鸟,星睛豹眼,金翅一扇,超逸绝尘,难辨踪影;一头板角青牛,高大雄伟,踏一步,四方皆动,吼一声,天地回音。
这二仙,一个攻得急,一个守得严,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斗到酣处,板角青牛祭出风火蒲团,来压金翅大鹏鸟,金翅大鹏鸟也将钵盂抛起,来收板角青牛。
二仙同时祭出法宝,要分高下。眼见得板角青牛就要被钵盂罩住,只见青牛突然摘下鼻环,祭在头顶,护住周身,那钵盂便罩不下去。
金翅大鹏却没有第二件法宝,防不住风火蒲团,已被压倒在地。
老子哈哈大笑,朝接引道人说道:“道友,高下已分!你还有何话说!”
接引道人全没料到这青牛的鼻环也是件法宝,吃了个哑巴亏,心中苦涩。但他毕竟是圣人之尊,出言不好反悔,便说道:“此局是道友嬴了!”
老子笑道:“承让了!”于是唤回青牛,收了法宝。
接引道人说道:“道友,你所立之教,虽是小乘佛教,到底有犯我三乘**,因此道友只能传到阿罗汉功果,其上不可再传。”
老子想了想,说道:“老道传教,为的乃是教化人心,不是争持杀伐。道友此议,老道应下亦无不可!”
于是接引道人回了西方教而去。
老子便朝天呼道:“多宝,还不下来!”多宝道人果然在空中现身,驾祥云落下,向老子拜道:“大师伯,弟子在此!”
老子道:“你且坐好,听吾传经!”又取了青牛鼻环在手,说道:“金刚琢啊金刚琢,今rì化胡传教,多亏了你,索xìng将你成全了!”于是将金刚琢祭在头顶,盘膝坐下,与多宝道人讲授经文一卷。经文讲完,只见有祥光五sè,瑞气千条,异香扑鼻,天生功德。都入了金刚琢中。
多宝道人在旁边听得真切,记得牢固,正在参悟其中要义,陡然五气入体,化作庆云,聚于顶上。三花之中,一花结子。化作一尊佛陀,手持多宝塔,见礼道:“吾多宝佛是也!”
此即多宝道人所斩善尸,小乘佛教之教主。自此之后,便驻于西方。以小乘教义教化众生。老子所传经文,因化胡为佛,后人遂名之为“化胡经”!
老子作罢此事,回转东土,至秦境时,突然叹曰:“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乃是有了抽身之意。
彼时他已是九十九岁高龄,若加上母体之中的八十一岁,一共乃是一百八十岁。
又行半rì,至就水,yù渡河,然环视上下,并无舟楫。老子正在观望,突见天降五彩祥光,云雾霭霭。仙乐淙淙。霞云之上,玉帝、王母居中。有值rì星官前导,仙女打扇,力士奉戟,两边三官大帝、五感生帝、五方揭谛等众神肃立,各显圣象,感应万方。
竟是诸神皆至,威仪赫赫!
那凡夫俗子见了,无不心神有感,伏地叩拜不已!
老子见了,顿时跌足骂道:“准提道人,不当人子!老道毕竟被你算计了一招!”
只见玉帝上前,要向老子行礼,老子忙抢先一步,先朝玉帝稽首道:“陛下,何须如此!”
要知这是在人世之中,老子传了道教,又传了小乘佛教,信众甚广。凡夫俗子,一见灵异,便以为神圣,哪里分得清神道、仙道、圣道。因此玉帝既然大排銮驾,煊赫至此,老子就不得不尊玉帝。否则,道统人心皆乱矣。
玉帝仍还一礼,笑道:“道友,你在人间传教,百年辛苦,可喜如今大功已成。今rì朕特率诸神,来迎道友归去,好享齐天之福!”
老子问道:“陛下让老道往何处去?”
玉帝不慌不忙,说道:“道友,朕在九天之上,仿大赤天成例,亦造了兜率宫。今rì特迎道友,前去九天兜率宫清修享福。”
老子皱眉,叹道:“两千年并不长久,十二位大罗金仙不久便来听候差遣。陛下又何必如此心急?”
玉帝不答,转而道:“但得道友常居九天,胜过仙神无数!”
老子无奈,说道:“陛下,老道今rì是中了算计,不得不从。但亦须有言在先:老道上天庭,不奉敕,不听宣,待十二金仙聚齐,便得zì yóu之身!”
玉帝哪不答应,大喜道:“皆依得道友!”
于是老子于众目睽睽之下,白rì升仙,随玉帝而去。
他虽然与太清圣人一而二、二而一,一体同人,但乃是**凡胎得道,又受勉强才居九天兜率宫,因此神通法力,与太清圣人不可同rì而语。后来为示区别,呼九天兜率宫的老子为太上老君,呼大赤天圣人为太清圣人。
自老君上天庭,诸圣有感,暗呼:“准提道人此计,好生毒辣也!”于是皆不敢在人间久留。元始天尊、镇元子皆是即刻散了化身,回归本体。王诩也只得隐逸于鬼谷,不再入世修行。
鲁哀公十四年,某rì,孔子与众徒讲学毕,忽做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歌毕,泪流满面!
其时也,有异兽从天而降,至庭,哀鸣三声,倒地而死。孔子视之,乃四不相是也,遂叹曰:“吾命休矣!”过七rì,乃卒!
众圣虽然纷纷离世,但仍有弟子为之立言传道,更有伪圣之说,蛊惑良民。于是九州之乱,更胜于前。
后人有诗叹这百余年光景曰:
东周失政乱纷纷,诸侯大夫类转轮。
朝有乱臣弑旧主,野多贤达发清音。
诸圣临凡传教义,盗贼蜂起惑黎民。
试说百家功与过,盖棺定论是何人?
小说推荐
- 地仙演义(春衫)
- 作者:春衫薄 问曰:何谓天人相犯?答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故人道益盛,天道益损,损之又损,至于衰微。此所谓天人相犯也!复问曰:天人相犯,结论如何?答曰:天人相犯既久,乃是末法之世!又问:何谓末法之世?答曰:末法之世,无法、无天、无信、无道!第一章游青城独驴寻蹊
- 最新章:第346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地藏演义
- 《地藏演义》作者:梦入珠玑第一章;割据王庭血戮王朝已经战火交织,群雄并起。各大门阀世家割地为城,高举着兼济则达天下的旗号,各自为政。王朝的开国大帝‘枭夜’以无上神通,采天地元气,浇铸七座永恒圣塔组成通天大阵,对应苍穹北斗,有脚踏七星帝王之势,镇压群雄。随后又以分权制,采取分化安抚的手段令血戮王朝暂时
- 最新章:第341章
- 地府演义
- 作者:关庆坤第一回 韩擒虎挂帅出征 牛蛇并逊让先锋笔者小时自览《幼学琼林,有“韩擒虎、寇莱公,死后为地下阎罗王”之句,至今记忆犹新,颇有感触,因此,借韩擒虎死后成为阎罗王的传说,演述一番阴间统一之事。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便有阴阳之分,上有天庭,下有地府,中有邦国。地府是管阴间鬼蜮之事,与阳间隔绝,其最高
- 最新章:第65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