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子应声上前,元始天尊将炼器之事与他说了,问道:“这周天法器,非同小可,你可炼得成,如实禀报!”
云中子道:“周天星宿,乃是天道显化,玄奥莫测。。修仙之士,或能借得一二星力,已是神通不小。弟子于此虽有涉猎,但要穷尽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妙,实在力有未逮。望师尊恕罪!”
玉帝听了,面现失望之sè。不料云中子转而又道:“贫道闻镇元圣人门下玄云道友,传承造化大道,善用周天星力,有莫测之能,胜贫道不知凡几。陛下若要炼周天法器,圣人之下,舍此其谁哉!”
玉帝大喜,未及细细思量,忙问镇元子道:“镇元圣人以为如何?”
镇元子也不推辞,便唤来玄云道人,说了此事。玄云道人说道:“既是陛下有心,又有云中子道友大力相助,贫道愿勉力为之。”他参的是造化大道,正要多多练手,炼器之事,自然不拒。
玉帝大喜,正待吩咐左右,不料玄云道人又说道:“陛下,此等大事,非同小可,诚宜谨慎。贫道这里有三件事,不知陛下是否依得?”
玉帝道:“道友尽管讲来!”
玄云道人道:“第一条,所须一切材料须,还请陛下自备!”
此是应有之义,玉帝也不意外,低头沉思一番,又向元始天尊说道:“天庭力弱,还望圣人大力相助!”
元始天尊眉头一皱,正要拒绝,通天道人大笑道:“众神法宝兵器,大都落入阐教之手,此次重炼法器,阐教不可不助!”
元始天尊却不过,只得答道:“既如此,阐教倾力助陛下五成材料可也!”
玉帝见元始天尊答应,也不为己甚,施礼道:“多谢元始圣人!”
转头对玄云道人说道:“还有两条。请道友一并说出!”
玄云道人说道:“第二条,周天星斗乃是盘古所化,玄妙无方,自成大阵。贫道既是祭炼周天法器,不敢不穷其妙,还请陛下放开周天星辰,演化大阵。让贫道参详!”
鲲鹏老祖闻言一震,神sè数变,终未出言。
要知周天星斗大阵向来为天庭之密,是天庭的根本。共有三种布阵之法,一为周天星斗。最是玄妙。但周天星斗是盘古所化,天地根本,当年连远古天庭的两位天帝,亦不敢以之布阵,怕有所差池,惹来灭世大劫。毁了洪荒世界,故此威能不得而知;二是混沌钟,东皇太一曾以之硬撼盘龙大阵,虽落下风,乃敌众我寡,又因自身法力之故,非阵之罪;三为周天法器,曾在妖巫大战中大放异彩,按理乃是三种布阵之法中威能最弱者。但当时已能与巫族十二祖巫所布之十二都天神煞大阵相捋。周天星斗大阵之威,由此可见一斑。
玄云道人虽然得了周天星幡。久参周天星斗,但到底是由外而内,难窥堂奥。若是在九天之上推演,又有玉帝这等真命之主亲自演化,情形自然又不相同。
玉帝本待拒绝,但又恐弱了法器威能,踌躇不决。时王母娘娘在侧,虽不知玄云道人已有三百六十五面星幡,心中jǐng觉,遂暗拉玉帝衣袖,低语道:“陛下,切勿太阿倒持,授人以柄!”玉帝乃悟,说道:“此条事关重大,容朕仔细思量。道友且说第三条。”
玄云道人也无喜怒,说道:“最后一条,贫道炼器之道,传自师门一脉,不敢自轻。因此在炼器之时,除云中子道友,一应仙神,不得进入旁观!”
玉帝说道:“这倒依得道友!”
当即传旨,在天庭新造星辰苑,供玄云道人与云中子炼周天法器之用,但演化周天星斗,却只是做做样子,使得玄云道人在九天之上进一步推演周天星斗大阵的打算落空。
只是如此一来,玄云道人固然未能达到目的,所炼的周天法器,威力也不免要大打折扣了。
此事议罢,众圣又满饮一杯。
元始天尊连续两次被玉帝逼迫,心中不乐,看了看周天众神,突然说道:“陛下,贫道封神之时,尤记得有些忠臣孝子,并无多少法力。为何今rì看来,也是宝光内蕴,修得神通?莫非在天书之中,也能修炼?”
此语一出,便是镇元子也是一惊,不由朝玉帝看去。
玉帝闻言一懊,也没料到元始天尊竟这么快就看出蹊跷,只得说道:“实不相瞒,朕自得天书,细细参悟百年,悟得一法,名曰《九天普化炼神宝经》,可借人间香火,炼铸神魂。此法才修不久,尚未完善,只传了数位神人,以分好歹。不料圣人慧眼如炬,已看出端倪!”
诸圣闻言,赞叹不已。就听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双双高宣佛号,说道:“陛下圣慧无双,贫道佩服无地!若不嫌贫道多事,吾二人愿献上绵薄之力,与陛下细细参详此法!”
西方二圣主动对天庭释放善意,玉帝闻言大喜,欣然道:“若得二位相助,乃是天庭之荣、诸神之幸也!”
镇元子暗道:“玉帝能悟出这等法门,乃是有壮大诸神、与仙争势的意思,倒是志向不小,不可不防!”
须知天书烙印yīn神,管辖诸神。诸神得天书护持,虽能永生不死,但孤阳不生,独yīn不长,神通法力再难寸进,一如生前。玉帝区区百年,便悟出坚固神魂的法门,实在是天资卓越。众神神魂越固,yīn神越盛,神通法力也自然水涨船高。
只是此法须人间香火,生灵信仰,却不知是祸是福。
众圣又齐敬了玉帝一杯,贺他成就妙法!
准提道人放下酒杯,长叹道:“遥想妖巫劫前,妖族掌天,巫族管地,洪荒无有不服。如今陛下掌理天庭,领袖诸神,再现往rì之盛,可立而待也!”
玉帝笑道:“都是老师恩泽,道友谬赞了!”
准提道人转向镇元子说道:“却不知地仙又何时封神?”
镇元子道:“如今凡间四海清平,诸民安乐,岂可妄动杀伐?实非封神时机也!”
准提道人道:“道友所言不实。当今凡间,是人族安乐,却非诸民安乐也!周穆王征伐四方,人族称尊独霸,气势更盛。其余诸族,都在人族刀兵之下,苟延残喘,又有何安乐可言?”
镇元子闻言,也不由颔首,默然不语。人族大势已成,众生气运被占了九成,局面如此,有些话暂时也不好说得。
接引道人也说道:“周穆王乃是雷泽大神一丝元神转世。他不顾老师严命,私自遁出大泽,窃据人族至尊之位,乃是逆天行事,rì后恐难善了。”
众圣皆颔首赞同。
就见准提道人突然向太上老君说道:“太清圣人,贫道有一语,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太上老君微微一笑道:“道友请讲!”
准提道人道:“如今人族之盛,独霸山川河岳,威加四海。众生之中,十成生灵,人族占了九成,尤有上升之势。道友,你以人道为教,人族之盛,便是人道之盛,天下气运,九成入道友手中。如此下去,rì后吾等诸教,在凡间将无道可传矣!”
太上老君闻言,懊然道:“其至于此乎?”
众圣无言良久,接引道人见诸圣不言,遂叹道:“人道之盛过矣!”
此事重大,他西方二圣早有定计,此时依计而行,一唱一和,颇有默契。
太上老君说道:“依两位道友之意,该当如何?”
准提道人与接引道人对视一眼,道:“望道友改传别教,在凡间为吾等留立身之地!如此,吾等皆感盛德!”
太上老君道:“道友,你可知老道是聚功德成圣,若是改教另立,功德不存,其祸非小?”
准提道人说道:“道友早已斩去三尸,圣位无忧,区区功德何足道哉?”
太上老君不由怒道:“好一个区区功德!若要道友去掉西方教功德,该当如何?”
准提道人笑道:“贫道区区功德,成圣尚不足,安能与太清圣人相比?道友,你若改立他教,人间万众生灵,任你布道传教,吾等诸教定无干涉!”
太上老君遂环顾众仙,问道:“此是你一家之言,诸位以为如何?”
众仙不答,唯镇元子说道:“窃以为擅动大教,取乱之道也!况且改教非同小可,道友慎之!”
太上老君又问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两位贤弟以为如何?”
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默默无言。
太上老君又道:“二位贤弟,三清本是一体,贫道之事,亦是三清份内之事,且不可随波逐流,总要说个明白才好!”
元始天尊仍不言,通天道人便忍不住,说道:“大师兄以一身演化三清之道,又专人教,居教主之位。如今截教却仅剩得几位传法弟子,皆隐居山野,紧闭洞门,贫道尚有何话可说?”
太上老君又问元始天尊:“贤弟以为如何?”
元始天尊躲不过,只得表态道:“诚如通天贤弟所言!”
太上老君叹道:“连两位贤弟都如此说,乃是赞同准提道友之议了!也罢,既然诸位都是如此,贫道便废了人道之教,另立教门,届时也仿效雷泽道友,转化人身,再传教义。只是有一条,不管贫道另立何教,所传何人,诸位不能干涉!”
准提道人喜道:“这是自然!”
诸仙也道:“正该如此!”只有镇元子不置可否。
小说推荐
- 地仙演义(春衫)
- 作者:春衫薄 问曰:何谓天人相犯?答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故人道益盛,天道益损,损之又损,至于衰微。此所谓天人相犯也!复问曰:天人相犯,结论如何?答曰:天人相犯既久,乃是末法之世!又问:何谓末法之世?答曰:末法之世,无法、无天、无信、无道!第一章游青城独驴寻蹊
- 最新章:第346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地藏演义
- 《地藏演义》作者:梦入珠玑第一章;割据王庭血戮王朝已经战火交织,群雄并起。各大门阀世家割地为城,高举着兼济则达天下的旗号,各自为政。王朝的开国大帝‘枭夜’以无上神通,采天地元气,浇铸七座永恒圣塔组成通天大阵,对应苍穹北斗,有脚踏七星帝王之势,镇压群雄。随后又以分权制,采取分化安抚的手段令血戮王朝暂时
- 最新章:第341章
- 地府演义
- 作者:关庆坤第一回 韩擒虎挂帅出征 牛蛇并逊让先锋笔者小时自览《幼学琼林,有“韩擒虎、寇莱公,死后为地下阎罗王”之句,至今记忆犹新,颇有感触,因此,借韩擒虎死后成为阎罗王的传说,演述一番阴间统一之事。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便有阴阳之分,上有天庭,下有地府,中有邦国。地府是管阴间鬼蜮之事,与阳间隔绝,其最高
- 最新章:第65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