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道人根底本先于广成子,在阐教地位更是只在元始天尊之下,广成子也要尊称一声“老师”。如今他见广成子踏入混元,自己却是三花不谢,五气难吞,仍然停留在大罗金仙之境,不由又是尴尬,又是焦急,将乾坤尺、资金钵盂挥动,不断往镇元子攻去。只是他是被打散的一朵先天灵火化生,天数不全,心xìng本非上乘,更早失了本体,哪能轻易突破?
镇元子与通天道人既要应付圣人攻击,又要防备阐教弟子,不由都有些忙乱。
截教如今不当运数,门下弟子所剩无几,都是传法的苗裔,通天道人却不敢冒险,因此是孤身一人前来。
他与元始天尊交战还能略占上风,但再加上几位大罗金仙围攻,便只能艰难维持平手。如今广成子又斩出恶尸,威能大盛,通天道人压力更大,战得数个回合,颇有些手脚忙乱,呼道:“镇元道友,敌众吾寡,速速来援!”
镇元子应道:“道友勿慌,援兵来也!”高声呼道:“众弟子还不现身,更待何时?”便见天上下来一片祥云,上面莲花朵朵,地仙九大弟子齐至,一声发喊,加入战团,来寻阐教门人晦气。
玄松道人见通天教主紧急,将身一晃,赤松子跳出,一道挡住了广成子,战得有来有往;玄昊道人与玄穹道人联手,一个挥旗,一个舞鞭,截住了镇元子身边三大士。斗得游刃有余。玄云道人见燃灯道人也在围攻镇元子,呼道:“燃灯道友,贫道在此,可敢一战?”燃灯道人见了他。勾起旧怨,红了双眼,舍下镇元子,将钵盂猛地砸来。
太乙真人正伺机下手,冷不防虚空中刺出一截枪尖,挑破了衣襟,玄敖道人大呼道:“太乙道友,贫道自此!”二人争夺哪吒。早有旧怨,不由分说,战作一团。
地仙门下九大弟子,都有三大至宝随身。攻守兼备,人数虽少,却个个神通广大,其中玄松、玄昊都是混元,阐教弟子虽多。气运虽盛,仍然显出颓势,眼看渐渐不支。
就在此时,接引道人突然舍了镇元子。猛地擎起接引神幢,只见层层宝幢。如花开放,从中飘出片片莲叶。每片莲叶上都有一尊佛陀。莲叶纷纷落下,顷刻之间成一大阵,在幽冥世界大放金光。
镇元子一惊,向阵内看去,只见此阵周围,有佛陀坐莲,如花排列,念诵经文,光明大放。其内坐天龙八部众强者,有的冷笑,有的呢喃,有的喝骂,有的嘶叫,有的怒吼,似yù择人而噬,种种疯狂情态,不一而足,皆不是善相,与外围佛陀截然相反,分外诡异。凡人往内看得一眼,便头昏耳燥,心中诸念翻腾,陷入疯狂,不可自拔。
这大阵,虽有佛光护持,杀机隐隐,气势汹汹,内含无穷玄妙,分明是一大恶阵,哪有半点慈悲?只怕便是圣人来破,也要费一番周折。
镇元子不由问道:“不知此阵何名?”
接引道人说道:“此乃西方大曼荼罗阵,演金莲护教之法,外可斩断因果,内可镇压魔头,还请道友指教!”
西方教以金莲护教,弟子不能出西方净土,否则因果业力缠身,不能修成正果。镇元子本料定接引和准提不敢带弟子出来,这才不慌不忙,智珠在握。如今见接引道人居然以大曼荼罗阵护持,举教而来,不由大惊,喝道:“众弟子留心,不可陷入阵中!”
大曼荼罗阵聚集西方教jīng华,若是大罗金仙陷入阵中,自己又无暇出手,实在凶险万分,因此镇元子以圣人神通,也终于sè变。
接引道人占了上风,也不多言,将手一指,大曼荼罗阵发动,诸声齐作,似佛非佛,似魔非魔,向地仙门下罩来。地仙门下诸弟子得了镇元子提醒,如避蛇蝎,不敢招惹。阐教弟子占了方便,又来围攻圣人。
正一团纷扰,北方来了冥河老祖,率领幽冥教下,呼道:“孩儿们,若让西方秃驴得势,幽冥教不存。给老祖杀!”阿鼻、元屠二剑一引,也来战接引、准提道人。
冥河麾下罗波那、因陀罗立功心切,猛然扑入大曼荼罗阵中,诸仙提醒已迟。只见二人甫一入阵,开始还能与八部众交战,不过数合,突然不言不动,如同魔怔,脸上喜怒哀乐诸sè,变幻不停,不一刻,也同天龙八部众一般,在一起怒吼,已经成了大曼荼罗阵中之人。
冥河老祖痛失二将,心中滴血,这才知道大阵厉害,连忙指挥教下,避开大阵游斗。尽管如此,仍有许多教众道行低微,躲闪不及,被大曼荼罗阵罩住,不是神智被夺、化作大阵之人,便是被阵内神魔杀死。
大曼荼罗阵任意纵横,诸圣之下,众仙无敢当者。眼看地仙门下弟子数次险些被大阵罩住,镇元子长叹一声,暗道:“罢了,便是幽冥全毁,只需保住六道轮回与十八层地狱,异rì便还能演化出一个世界。此时虽是人未出,仙魔枉死,也顾不得了!”再不迟疑,将手一招,地从万寿山shè来,护住头顶;又一拍后脑,现了造化鼎,地火风水喷涌,便要朝大曼荼罗阵倒下。
造化鼎是大道至宝,位于诸宝顶峰,威能无匹,能改天换地。诛仙阵、万仙阵数次激战,镇元子皆未动用。如今为保弟子不失,镇元子悍然动用了这最强手段,若是击中,西方教天龙八部众再强,不入混元,也是蝼蚁;大曼荼罗阵再妙,不为大道,也是微尘。
何况大曼荼罗阵出了西土,本有天大破绽,无须伤人,只需金光一破,沾了因果业力,只怕这些佛陀与八部众,立刻便有心魔滋生,要堕入轮回。
接引与准提见镇元子祭出造化鼎,皆是大惊失sè,再不敢藏私。接引道人一边将拂尘朝造化鼎拂去,一边祭起接引神幢,遮盖住大曼荼罗阵。准提道人化身如陀螺转动,诸宝打在造化鼎上,当当作响,一边七宝妙树连连刷动,无穷金花升起,也遮盖在大曼荼罗阵上。
元始天尊见状,喝道:“镇元子,岂敢如此!若幽冥破碎,皆你之罪也!”手上却毫不示弱,将盘古幡擎起,一道混沌神雷往造化鼎击去!
通天道人见状,笑道:“打碎好!打碎好!正好再立地火风水!”诛仙四剑早祭在头顶,作势yù发。
造化鼎受了数击,夷然无损,只是嗡嗡作响,震荡出地火风水,被金花与神幢挡住,部分落在幽冥世界地底,顿时有无数火山、熔岩、恶水、狂风生出,长存不灭。交战之所,从此已化成幽冥险恶之地。
这一战,阐教、西方教、地仙,都是倾力而来,不容有失。诸圣也都打出真火,丢掉顾忌,都要放手施为。杀气之盛,形势之险恶,更胜诛仙阵、万仙阵之会。
正当此时,突然天降玄黄,鸿钧道祖现身落下,高喝一声:“住手!”直震得元灵激荡,幽冥皆闻。
诸仙见道祖发怒,都停了手,朝道祖施礼,静听训教。
道祖道:“众弟子各归其所,你五人随吾来!”
于是众弟子散去,接引道人依旧将大曼荼罗阵收入接引神幢之中。五圣小心翼翼,随道祖升起,过三十三天,到了紫霄宫中。
道祖在台上坐定,诸圣皆拜倒,口诵:“老师万安!”
道祖道:“罢了!吾下界时,查阅封神榜,神位方定,劫运已了,尔等如何又生争执,还险些打破幽冥?”
元始天尊当先道:“启禀老师,弟子奉命封天之榜,纳三教之徒。奈何镇元子横加干预,插手三教之事,争夺榜上仙才。还望老师秉公而断,还弟子公道!”
道祖答道:“天名讳既定,不要多生枝节。须知天地如棋,众生皆在局中,相互牵连,哪能分辨你我?是故吾虽命三教封神,也吩咐诸圣看顾,便因此理。况榜上名讳,是三教所定,皆是教中弟子。若三教都持公论,一心行事,外人安能插手?”
元始天尊退下,默默无言。
接引道人说道:“老师,弟子三品金莲,失落在幽冥之中,yù去寻回,镇元子横加阻挠,故生争执。此是镇元子霸道无理,还请老师明见!”
道祖叹口气道:“你西方一教,本是净土。奈何封神一战,东土纷乱,尔等起了贪心,才有金莲之失。失则失矣,你又蒙蔽天道因果,将众西方弟子带入幽冥,险些酿成大祸,实在大为不该!”
接引道人闻言,黯然道:“弟子知罪!”
道祖这才朝镇元子道:“镇元子,你持有地,封地之神,乃是份内之事,天道本当看顾。但你心大,又在幽冥一番谋划,要封幽冥之神。须知天地人鬼神,皆从幽冥轮回,此等关键之地,非一门一派有福掌之!你若执意要行此事,天道运数,不在尔门,不在尔身。你好自为之!”(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 地仙演义(春衫)
- 作者:春衫薄 问曰:何谓天人相犯?答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故人道益盛,天道益损,损之又损,至于衰微。此所谓天人相犯也!复问曰:天人相犯,结论如何?答曰:天人相犯既久,乃是末法之世!又问:何谓末法之世?答曰:末法之世,无法、无天、无信、无道!第一章游青城独驴寻蹊
- 最新章:第346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地藏演义
- 《地藏演义》作者:梦入珠玑第一章;割据王庭血戮王朝已经战火交织,群雄并起。各大门阀世家割地为城,高举着兼济则达天下的旗号,各自为政。王朝的开国大帝‘枭夜’以无上神通,采天地元气,浇铸七座永恒圣塔组成通天大阵,对应苍穹北斗,有脚踏七星帝王之势,镇压群雄。随后又以分权制,采取分化安抚的手段令血戮王朝暂时
- 最新章:第341章
- 地府演义
- 作者:关庆坤第一回 韩擒虎挂帅出征 牛蛇并逊让先锋笔者小时自览《幼学琼林,有“韩擒虎、寇莱公,死后为地下阎罗王”之句,至今记忆犹新,颇有感触,因此,借韩擒虎死后成为阎罗王的传说,演述一番阴间统一之事。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便有阴阳之分,上有天庭,下有地府,中有邦国。地府是管阴间鬼蜮之事,与阳间隔绝,其最高
- 最新章:第65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