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大贵》第238章


这下午弘时和弘昼放了学,两人在杏花春馆外的桃林边摘桃子,年丽欣带着桂香和个嬷嬷,从杏花春馆出来,正要回北远山舍,福宜看到哥哥在桃子林里,便呀呀叫着要过去看看。
弘时和弘昼抱着桃子逗福宜,弘昼好动,把两个桃子给桂香后,又跑进桃林里,弘时已经十六岁了,连媳妇都有了,性格变得极诡,貌似很爱福宜,握着他的小手亲了亲,又说些甜言蜜语的话,逗了好一阵,年丽欣挺着腰,觉得累,便带着福宜回了北远山舍。
严子风陪着弘历住在宫中,但手下有两个人留在圆明园里,这晚悄悄回到圆明园,向两个手下询问近日园里的事情。那两人汇报得极细致,连下午弘时、弘昼逗过福宜的事都没漏掉。
好呀,机会来了。福宜的身体象他娘,并不太好,而且生时在夏日,带了先天热毒,到冬天时才渐渐好转。
福宜快一岁了,正好奶嬷的奶突然断了,每天只有吃牛奶和羊奶。亥时福宜要吃一次奶的。严子风不费半点气力,就悄悄在福宜的奶里下了热毒,半夜里福宜热毒发作,次日早上就鼻血、唇裂而亡。
早上年丽欣醒来,习惯地去小床上看福宜,见得他的死状,当即昏了过去。
太医来验,却是热毒攻心,身体娇弱
四爷一直不看好福宜的身体,对此事只是人前显得悲伤,心里并无太多难过,福宜那样子,多活些日子,再大些只是死得更受罪而已。而且他对年丽欣一直有种不舒悦的感觉,她前世死得太怪异,今世生的孩子总不健康,怀疑她是前世不洁,今世报业,对她表面关怀,心里更厌烦,因此对她生的孩子也无多少喜爱。
年丽欣本来也没往别处想,只道是福宜身体不好,天生命不长。心情十分郁闷,担心着肚子里这个,生下来也活不久的。
可是暗地里另有人,却是要造事的,福宜死了,不能白死。便有太监提醒年丽欣,说怎么头下午在桃林碰到弘时阿哥后,回来福宜就发病了?福宜阿哥的病,冬天时可是好了的。
偏巧次日弘昼也叫身体不适,太医看了,也说是热毒,好在弘昼身体强壮,吃了几幅药便好了。
这话也极快地传到四爷耳朵里。虽然四爷不太喜欢年丽欣生的孩子,可是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听到下人的议论,心中不舒服起来,便去问年丽欣福宜死的头下午,是否有碰到过弘时。
年丽欣心中疑惑已犯,思量两日,觉得定是弘时加害,弘昼不是四爷的亲生子,将来可能参与到嫡子之争中,只有李佳氏,曾经与李敏儿害过早前的弘昼。凄凄惨惨的把那下午的经过哭诉了一遍。四爷心生怀疑,把弘时叫到面前,盘问一番,又没发现他有不妥,但这个疑问却悬浮上了。
与姣娇夜里相谈此事,姣娇却道,“没有证据的事,不要轻易怀疑,以免引起府中内乱。”
四爷本是极听姣娇劝告的,可是天性多疑,想着早前那个弘昼死的事,对李佳氏生出不满,怎么偏偏在弘时抱过福宜,逗过福宜后,晚上就发病了嘛?
他就是怕年丽欣的孩子不好养,才让她不断地怀,免得生个死个的,永远不到头。
这日回到府里,把李佳氏叫到跟前,恶狠狠地威胁了一番,“若是府里再有孩子出意外,弘时就永远不再是嫡子。”
四爷没心情和李佳氏慢慢磨,来了这一手硬的,福宜的死,本来就让李 佳氏有所警觉,怀疑另有人暗中相害,被四爷这么叫着恐吓,自然得收敛一下险恶的心思,以免惹怒四爷,落到绝处。
姣娇本来没怀疑福宜的事,可是经四爷和她一谈,心中狐疑,莫不是老娘搞的鬼?
进宫时,找严子风悄悄问,“是不是你搞的事?”
严子风直摇头,死活不承认。她越不承认,姣娇越明白,肯定是她娘干的,怕年丽欣将来得了势。心中气恼得很,福宜的身体不好,能活多久的事?用得着那样吗?
生气地斥责老娘,“你这样做有什么意思?不过是给女儿凭添业债!”
严子风搭着头,随她怎么训。反正这事不是女儿说的那样没意思,若没意思,四爷怎么会去恐吓李佳氏呢?
府里最险恶的便是李佳氏,若不吓着她,她必须会对弘历下手。只是弘历福气好,现在养在宫中。
姣娇心里生了愧疚,虽然福宜那情形命不长的,可是生死是人家自己的事,哪能容外人人为掌控。
年丽欣其实很可怜的,她和四爷都在利用年丽欣背后的年家。虽是利用,也不能待薄别人的。
因此,年丽欣生第三个孩子福慧时,姣娇带着人亲自守在屋外,又悄悄给孩子服了神兽泪,希望他能活得久一些。
福慧诞生后,姣娇给严子风反复叮嘱,这个孩子必须好好地活下去,在四爷继位前后,这孩子都不能出事,否则会失去年家的支持。
是的,福宜之死,年丽欣心中极度苦闷,向娘家的人哭诉过,年家的人怀疑有人暗中害人,若是福慧再有意外,年家便会怀疑年丽欣在雍亲王府的待遇。
不知是福慧命好,还是姣娇喂过神兽泪的关系,他的身体比前面的两个强壮一些。顺顺利利地满了一岁。
这时宫里的情况更加紧张,皇上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五二章孰真孰假
皇上密见老臣马齐和隆科多,留下遗言:“老四最贤,当为王令储,其子弘历少年英雄,当为太子,朕已拟有诏书藏于乾清宫扁内。待朕死后,揭扁内之秘而宣新君。胤礽今日这样,朕也有责任。往后,尔当虔心尽力辅佐新帝,并善待胤礽。朕的时日不多了,就要走了,十四一样为朕所,朕想再见到十四。”
皇上发诏召十四回京,欲见最后一面。
阿玛临终前要见十四弟?老四又犯紧张,立即急召年羹尧进京。
十四接到书信后,大雪芒芒,却阻于路上,迟迟不能回到京城。
十一月十三日,皇上在畅春园病情危急,知道恐怕见不到十四了,这日三见老四夫妇,反复向老四提出一个要求,“继位之后,放过众兄弟。”
老四一直只答,“国事为先,私情在后。”
姣娇见皇上气息微弱,似难瞑目,欲劝老四先应承下来,不料——
“国事交给你我放心了,可是你兄弟之间,朕不放心呀。”皇上激动之下,吐血而死,双目瞪圆不肯合上。死时眼睛一直看着姣娇,眼神里充满着寄望和恳求。
老四跪在榻前,全身颤栗,为阿玛合上眼睛,心中好生悲痛,阿玛,你让儿臣放过他们,他们可会放过儿臣呀?
隆科多和马齐一直候在外面,闻得皇上驾崩,劝老四,“大局在前,赶快将圣上移回大内吧。”
隆科、马齐和老四夫妇将皇上移回大内,暂未宣布皇上驾崩,只是说皇上病危,请众皇子速速进宫。
回到皇宫,隆科多先赶往乾清宫取遗诏。发现扁内空空,反复搜寻,未得圣旨。惊恐地得赶到景仁宫。与马齐和老四道,“扁内无旨呀。”
皇上这不是开了个大玩笑吗?
马齐心惊肉跳地问隆科多,“你可有看错?”
“这么大的事。我哪敢看错?”隆科多心都凉了,若是有人偷了圣旨。然后改了圣旨那可如何是好?
马齐曾为太子傅,是忠于康熙的大臣。后来太子疯癫,保举过老八,被皇上罢了几年职,后来发现老八外和内奸,便不再支持他。最近几年才重新得以被启用,明确表态再不支持老八。暗地里已经将支持转向做事稳重的老四。他毕竟是老臣,大事当前,以国为重,当机立断,“隆科多,你这就对老四宣旨,我去补个圣旨来。以免局势乱了不可控。”
隆科多和老四关系本来就好,皇上又传过口谕要让老四继位,只是圣旨的事太蹊跷,面白无色地看着痛哭的老四。“爷,你舀个主意。我就怕突然另冒个新旨出来。”
皇上晚年行事有反复和矛盾,这是大家都看到的,而且众望所归乃是十四。所以隆科多怕皇上最近突然改变了主意。
老四抹抹泪。反正阿玛已逝,又反复将国事交托于他,此事一不做二不休,果断地道:“就按马老说的办。”
姣娇暗叹一声,历史的纷争将会永远存在,就是她这个现代人穿越过来,也不能改变,只是一个见证。
皇上为什么要留下那么大个悬念?莫非真有人偷了圣旨?如果有人敢偷圣旨,这事恐怕极不简单。
“钱王妃,你觉得呢?”马齐看一眼姣娇,皇说过钱王妃极贤能,堪为国母。
姣娇果断地道,“马上行动,关闭六宫九门,暂时封锁皇上驾崩的消息。隆科多宣旨,马齐补旨,同时提防新圣旨的谣传。”
张公公在一边哭得声音都哑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