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真的》第28章


“有倒是有一个,剧本看着挺复杂的,是个科幻电影。本子还行。”罗格搓了搓牙花子,“但我觉得不靠谱。”
李沛然兴致来了,“怎么个不靠谱法儿?”
“他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公司是凑钱合伙开的,一个是新人导演,一个是编剧,还有一个是技术宅,做特效后期的。我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他们大学是室友,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两个开火锅店,一个去打工,赚了钱回来想拍电影。你说这阵营?我都在想公司到底怎么拿到的他们的本子。”
他吐槽了一句,“真以为什么人都能来拍电影啊?”
李沛然不太同意他的一些说法,但没有直接反驳他。人的三观处事方式是极难改变的,一个人也不用抱着改变另一个人的想法,因为必然是会失败的。
惯性是力的属性。
罗格有慕强心态,对新人其实不够友好,娱乐圈是这样,你好了大家都捧着你,你红了也有人黑你。如果有一天没有人踩你,恭喜你,你糊了。
“先别这么说,本子给我看一下吧。”李沛然好奇,到底什么样的本子,让他们开火锅店赚来的钱都要拍?都直接投到木槿娱乐了…
公司是老牌娱乐公司,投资为主,资源上跟新晋的风头正盛的公司比不上,几次投资失误就能将整个公司的现金流给搞垮。好在老板眼光不错,跟投了其他剧赚了回来。但电影这种巨头battle的战场,光是自己养的工作室就拍不完了,外来的人想要分一杯羹,没后台连院线都进不去,上上网大还差不多。
听了李沛然这句话,罗格有些犹豫,“你该不会真的想接这个片子吧?”
在罗格看来,给一部配套听都没听过的阵容拍电影,还不如花时间去上综艺,有钱又有人气。李沛然是完整经历过国内教育洗礼的高材生,几乎没有黑点,为人处世谦逊,拍综艺最合适,能吸粉。他不是很想李沛然去花很长时间拍一个可能被压箱底的电影。
但他理解李沛然的选择。甚至来说,他有些敬佩李沛然的选择和坚持。这也是这么多年他顶着压力,背着骂名,也没让李沛然消耗自己名气的原因。
理解,是他们到今天还在搭档的原因。
“看看本子吧。”李沛然没有多说。
很快,李沛然收到了罗格传过来的本子,名字叫《无限循环》。
主角纪逢生是一个程序员,就职的公司上市了,作为早期员工期权套现,有了上亿元。开了庆功宴回家,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眼前多了一个进度条。
他一开始感到奇怪,但随后开始恐惧,因为随着他生活时间推进,那个进度条是往前走的。过了一小时,进度条往前走了二十四分之一。
原来这个进度条,就是他生命的倒计时。
人生刚到巅峰,就走入倒计时,这搁谁身上都不好受。更何况这个时间只剩下一天。纪逢生很难接受,一天够干什么?一天只够写一份遗嘱。
死亡的戏剧张力是很强的,主角因为这倒计时,立刻开始行动,立遗嘱。想要花钱,但不眠不休也很难浪完一个亿,除非他飞去赌场,可赌场也很远,还要在路上浪费时间。他找律师,找妻子,找两个孩子。他结婚早,妻子是大学同学,恋爱很多年,夫妻关系向左手拉右手,总是感觉不出来。但临到要砍手的时候,整个人就壮士断腕,痛入骨髓。
儿子十七岁,很叛逆,染一头蓝色的头发,戴耳钉,穿的很嘻哈,整天闹着要去学街舞,进娱乐圈;女儿十三岁,更叛逆,他昨天收到老师的通知,让下周去学校,因为女儿早恋。
家里焦头烂额的,他给自己列了个清单,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和老婆以及一双儿女吃饭,玩耍,和父母告别,将钱财分好,凌晨躺在床上惶恐,当进度条到达尽头,时间重新归零——又回到24小时前。
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主人公欣喜若狂,但相同的事情重新经历一遍,真的让他彻底崩溃了。
喜剧笑料就是在这种重复当中出现的,主人公纪逢生从一开始的惊讶,到后来的崩溃,再到后来开始做模型自己到底要这样重生多少次,再后来阅读相关科幻小说想要找到出路。像一个囚徒一样,被困在了这24小时。
纪逢生成为时间囚徒。
一开始他还找,满怀希望,到失望,发疯放纵,到绝望,再到平静。
这其中笑料频出,整个剧本里笑点密集,可以看出编剧对生活的观察和把控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地步。
纪逢生在接受了自己会被囚禁在同一天的事实后,也开始意识到一件事:很多时候他的明天都如同昨天,他的每一天和现在没什么不同。
在此之前他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那时候每天忙着上班赚钱,对于家庭的照顾不如妻子付出的多,疏忽,关心流于表面,没有真正的进入到孩子内心世界中。
他也意识到,很多事情如果不说出口,就再也没有说出来的机会了。
这种时间循环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也让纪逢生重新认识了家庭关系,让他重申审视自己。因为工作他没有和孩子好好相处(孩子很叛逆,17岁,沈竟饰演)烫了蓝色的头发,穿的很嘻哈,整天玩滑板,还要去学街舞。
女儿不理他,偷偷谈恋爱。
妻子看心理医生,有离婚念头,事业不顺,心里压力大,郁积于心。
男主不断的重复一天,态度也逐渐转变。
密集的笑点冲淡了悲伤,又能引人深思,而最后三分之一他打起精神经营这同一天,把每一天都活出不同的精彩。
故事的结局,他每一次睡前都会复盘一天,做出改进,期待新的今天的到来,他走出了循环,回归到了正常的时间轴。
李沛然一口气看完整个剧本,吁了一口气。掀过结局,看到了最后一页的那段话: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罗曼·罗兰”
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到这个本子,可以的话,掏腰包投资也好。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本子,类似《土拨鼠之日》的时间循环梗是非常经典的结构,出场人物不算多,但每个人物都在几句台词之间就树立好了人设。人物形象丰满,剧情紧凑,何况是喜剧剧本。
众所周知,喜剧基本是最难写的一种类型,也是对天赋要求最高的题材之一,因为高级的喜剧对于编剧人情世故的要求极高,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喜剧便是如此。它对于人的感情细微变化要求更高,将感情解构重组,放到大众面前,博君一笑。
很多喜剧会用低俗来制造笑点,这种笑点很速成,像工业糖精,容易被齁住,而有一些喜剧,是常看常新,润物细无声,每个阶段都会有新收获的。
好的电影让人从其中得到力量。
好的东西不应该被埋没。应该想尽办法,放到大众面前欣赏。
李沛然打电话给罗格:“罗格,《无限循环》这部电影我打算接下了。”
“Oh my god,”罗格叹了口气,无奈扶额,“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这部影片到现在都没拉到投资方,你进去是想要直接做公益吗?”
“emmm,可以的话,帮我约一下团队吧,也许我可以投资。”李沛然一手拿着手机讲话,另一只手在桌面上无意识的敲,节奏是《we will rock you》的节奏。
罗格被他震撼了。
六年没有工作,李沛然说他投资,虽然知道不该问但那句话还是脱口而出了:“你哪里来的资本?”
问出口后他发觉自己的冒昧,用咳嗽掩盖自己的失礼,将这一茬揭过,“那我这边帮你约人,时间定在杀青结束后?”
“好。”李沛然卖版权的事情没有跟罗格说过,罗格并不知道他具体资产的流向,但李沛然自己本身是个不怎么花钱的。以前的片酬做了理财,中间几年的产出碰上了IP爆发年后卖了不少钱,所以积蓄还是小有的,投一部小成本电影还是可以的。
但这也要看和对方团队的接洽过程,李沛然希望自己不要碰上什么搞幺蛾子的人。
“陈放这边已经在定档期了,录制时间大概在10月到12月,播出时间定在了寒假,周播。定的是六集,剧集每场九十分钟到一百二十分钟之间,内容和形式都比较丰富。”罗格将更新的信息说给李沛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