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楣》第246章


Ш茫 ?br /> 留哥儿咯咯直笑,一个劲儿地高喊——“再来一次,还要,抛高高,抛高高!”
沐七失笑,一把搂住儿子,伸手挠他的痒痒,挠得留哥儿在他身上扭来扭去,又笑又叫,气喘吁吁,磕磕绊绊地说:“虽然都是男的,可你也不能占我便宜,坏我的闺誉……”
沐七大囧!
沐家老2和老三也跟着闲逛过来,一进门就听见这父子俩的对话,沐三憨头憨脑地摸了摸脑袋,迟疑地道:“我怎么觉得这对话很耳熟儿?”想了半天,随即恍然,“对了,当年小七三岁的时候,大哥开玩笑,抢他的蜜饯吃,他就说了这么一句!”
这句话一出,连顾婉都笑的肚子痛。别看沐家老三平日里性子憨厚,可这种憨厚,有时候比奸诈狡猾杀伤力还要巨大。
沐二摇头,一本正经地笑道:“这说明我们沐家的孩子都聪慧,而且后来人更聪明,至少沐七小时候,可不知道什么叫闺誉。”
沐延昭摇头,捏了捏儿子的脸蛋:“看看,你还胡说八道,让你二伯三伯看笑话了吧?”
几兄弟加上一小娃娃闹了一会儿,庄子上新收的玉米送了过来,顾婉专门挑了几颗看着饱满可口的,让厨房里煮了,拿给沐七他们品尝。
顾婉的庄子上,种的有一部分是甜玉米,能当水果吃,有的五颜六色,有的颗粒洁白如玉,只看外表,就十分吸引人。
沐延昭先拿了一穗嫩玉米,吃了两口,吐出口气道:“味道真好,虽说老玉米晒干了能当粮食吃,可还是婉儿你这儿的嫩玉米香甜可口。”
送玉米的老汉听了沐延昭夸奖,脸上都发出光:“可不是,咱们庄子上的这种玉米,比别的地方的要好吃,就是不好伺候,也比不上另外一种好贮藏。”
显然,这种玉米就是种出来给顾婉他们主人家尝鲜儿,种的更多,还是那些能当粮食储藏的玉米。
沐七点头,认认真真地问了各种玉米的产量,还拿出笔墨做了记录,“婉儿,还是你这庄子上的农户会种地,比试验田的产量还要高些。”
顾婉耸耸肩:“以后再种地每一步都记录下来,别怕麻烦,也好给后人留下些资料。”虽说顾婉的庄子上,用了很多她从商店里买的秘密武器,但是,还是有不少种植方法,外界可以借鉴。
那送玉米的老汉,自从被顾婉派人教导识字和农业技术之后,就开始把顾婉的话当圣旨,不对,估计圣旨都没她的话好用,这会儿顾婉开口,自是连连点头答应。
吃完玉米,沐七还特意跑去地里瞧了瞧,目前,沐延旭手底下负责像玉米,红薯之类的高产作物的推广工作的就是他。如今已经进行的很顺利,试验田作物一出来,周围的人用不着朝廷吩咐,主动求了种子,如今,大庆朝有很多地方都种上了玉米和红薯,粮食的产量比以前高上许多倍。
在这个时代,关注农业的人本来就不少,集贤馆还专门开设农科,教给人怎么种地,这两年,光是集贤馆就出了三本农政方面的书籍,沐七有信心,这般发展下去,不出十年,他就能让整个庆朝,再也不会饿死人,哪怕是灾荒连年。
沐延旭敢对世家大族动刀子,敢做一些损害世家利益的事儿,其中不乏农业进步的缘故,只要粮食够多,他就有底气,大庆朝的老百姓们都能填饱肚子,社会自然稳定,他就是有些改革速度过快,出现些许波折,也不至于闹的太大,引起混乱。
沐二显然也想到了这些,他虽然不大喜欢吃甜食,也不喜欢玉米这种在他看来,颇为古怪的味道,却还是认认真真地吃了两穗。
最快更新,请。
☆、第二百六十章 过继?
顾婉带着孩子,一直在庄子上住了下来。
沐延昭到是经常两头跑,庄子上住几天,回京住几天,柳氏曾为此写了huā笺,笑言要顾王妃小心沐七王爷动huāhuā肠子!
“万一等你一回京,王府多出三五条美人,到时候,可别找嫂子哭诉,嫂子便是想帮你,也管不到他们爷们儿的事儿。”
顾婉泡在温泉里,看过皇后娘娘的‘忠告”在脑子里想象王府多出三五条美人的情形——唔,貌似以前真多出过好几回美女,有一次齐东侯李元茂,李希,还送给沐七,十二个胡姬,生得都是金发碧眼,皮肤雪白,更是能歌善舞,胡旋舞之绝妙,连沐延昭都说,堪堪能比得上当年乐安侯水波家养的美娇娃!
这绝对是溢美之词,当年乐安侯水波家中娇美舞女,都是大庸最出色的,每一个放在倚翠楼,都能做五年以上的当家huā魁。
倚翠楼的huā魁每年一选,能连任三年以上的,无不是天香国色!
顾婉抿着嘴角想,貌似其中八个嫁给了沐七的门客,另外四个,被自己网罗到大庸的商铺里去当女掌柜,还让铺子的收益一年增长了三成。
“美女也是重要资源……”顾婉咕哝了句,翻了个身,往脑袋上搁了一块儿湿漉漉的帕子,舒舒服服地继续泡。
当年她新婚的时候也醋过,后来也想过要是沐七想要纳妾,自己该怎么做……可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两个人都有了三个娃,总不能连这般基本的信任,都不给那个人。
在庄子上住了一阵子,沐延旭还派了个小公公给她送了一车冰来。
“万岁爷担心小世子怕热,特地让奴才取了上好的冰给王妃用。”
这小公公是张宏的干儿子,没有名儿,年长的公公们都叫他小雨,年轻一点儿地尊称一句小雨公公,张宏年前认的,才十一二岁,生得唇红齿白,精明伶俐,完全没有宫里小太监们特有的那种自卑,也不贪财,行为举止落落大方。
顾婉瞧着他,也觉得喜欢,怪不得张宏这么个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低调得做到了总管太监,还是一不注意就会被人忽略掉的人,竟然会想到收他当干儿子。
“你义父可还好?”
“义父身体康健,还能伺候得动万岁爷。”
顾婉点头笑了笑,本来,前年,沐延旭就准备让张宏出宫养老去,还特意给他在大庸最好的地段买了一个宅院,不大,就是三进的,但极为精致,地段也极好,周围都是高门大族,治安状况绝佳,沐延旭是个念旧的,本来还想帮张宏找一找他的亲人,要是有小辈,可以过继一个到他膝下,也让他晚年不至于凄凉。
可张宏出去住了两日,各种不自在,回宫来看主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沐延旭哭笑不得,看他着实可怜,根本就是个不会享清福的人,只好笑骂了句,又让他继续回来当差。
至于张宏的家人,根本不可能找的到。那些年战乱频频,他在宫里好歹躲了过去,没死于战火,可亲人们就不用想了,一家子死的干干净净,张宏也早就死心,本来想着将来老得干不了活儿,就到主子给的宅院里住,将来死了,随便找个地儿一埋,也就罢了。
没曾想,居然有缘碰上了小雨。
小雨刚刚进宫,懵懵懂懂,人又老实听话乖巧,他生得漂亮,沐家皇宫里的差事比较简单,连这些宫人,虽有争权夺利的时候,却比前朝要清净一些,也没人欺负他,还因为他年纪小,总不肯分给他太繁重的活儿,于是,这小子就经常喜欢溜到永安宫附近,听里面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
永安宫是沐延旭和柳氏开辟出来,让龙子凤孙和宗室子弟们读书的地方。
张宏便是在那里碰见了小雨,见他只是听一遍,就能记住七七八八,心里喜欢他的机灵,相处了一阵子,又觉得这孩子淳朴老实的可爱,于是收了当干儿子。
说起来,张宏也是感慨,这么聪明的孩子要是不进宫,在宫外说不定能考科举,当大官儿,真是可惜了,如今沐延旭虽然废除了前朝宫内的宫人不许读书识字的规矩,还鼓励他们认字明理,可身为太监,就是学富五车,也没什么大用处!
顾婉仔细打量了下小雨这孩子,总觉得有点儿面善,不过天底下长的像的人多得是,一个小太监,她也没太在意,只让宝笙送了个绣工精细的荷包,还送了他一把金瓜子。
小雨公公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地接下,便告辞而去。
那一车冰,顾婉让宝笙带着给周围各家各户送一些,也算是做人情。她不缺冰,夏日,她铺子里都开始售冰做生意,不过,沐延旭能惦记着自家儿子,她还是高兴的。
庄子上的生活安逸平稳,时不时地邀请三五好友,赏huā作诗,聊聊八卦,逗逗儿子,一点儿都不觉得寂寞,似乎只一眨眼的工夫,几个月的时光就溜了过去。
一直在庄子上住到冬天,住到沐延昭坐不住,强行把顾婉和孩子打包回王府,顾婉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转眼便入了冬。
永辉八年的冬天比往年来的更早些,雪落的也早,这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