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当家》第50章


刘氏道:“既然如此就让她好好休息吧。”她见已经挑选了好一些,遂吩咐红玉将金匠家的媳妇带走。红玉还未退开去,远远一名管家娘子朝这儿赶来,见有陌生人在,行至十步左近便停下来垂手恭立。
红玉带着人往回走,刚好与那媳妇子打了个照面,两人点头而过。
“有什么事?”刘氏沉声道。
媳妇子心中一突,走上前躬身行礼。“王妃万福金安,刘夫人万福金安。二皇子殿下遣来信使,给王爷传了口信,但因为有女眷在此,门公不好靠近,让奴婢过来替他禀报一声。”
刘氏的面色在听见又一声“王妃”后,总算缓和了下来,闻言却有些纳罕。他们家与二皇子凤熠晨素无往来,他为何会给王爷传口信?
“你去给王爷禀报此事吧,我们回珍玉园去了,若王爷有何事要吩咐,你就过来跟我说上一声。”媳妇子嘴上爽快应了,心中却腹诽不已。王爷有事要吩咐也不是她这个小小的管家娘子能左右的,信使禀事就更不是她这个小小的管家娘子能听的了。夫人就是夫人,偏偏要别人叫她“王妃”才展颜,也不想想,正经王妃是她这种庶出的女儿能做的么。果然异姓王不外乎是个暴发户一般,规矩都是乱的,哪及得上真正的王族。
媳妇子一面腹诽,一面走到李敖面前,面色恭敬禀报了情况,然后功成身退,哪管她刘氏那个不知就里的吩咐。
** ** **
听罢二皇子的口信,送走了信使,李敖抚须长笑,感觉十多年遭圣心弹压、郁郁不得志的阴霾都一扫而空。张清平拱手祝贺道:“恭喜襟兄,元熙元俊有乃父之风,今日竟得圣上青睐,得意双双随同二皇子殿下出京剿匪,真可谓是英雄出少年。”
“承襟弟吉言,我平生以封王为傲,却不成想一步错步步错。本以为自己今生出将无望,儿子之中也无继承我志者,心中颇觉戚戚。未料到今日两个儿子双双受君上垂青,虽只是剿匪,但经此役后要从军入伍也轻易得多了。”李敖感慨地道。
张清平闻言不敢苟同,只是碍于李敖的脸面,不肯当面指出。心里叹了一声,心想襟兄这是想得太过了:试问你一个靠军功受封的异姓王,圣上怎么可能不会猜忌?你当初走上那一步,确实已经是先帝仁慈,是交上了天大的好运了。要不然,你怕是连给你清明节上香扫墓的子孙也没有呢。眼下即便圣上要重用你那两个儿子,也不可能是让他们走你的老路,能有分派到清贵的官职就已不错了。
张清平摇了摇头,到时候再劝劝吧,若他真的一意孤行,那么他也就只有放弃李元俊另觅佳婿了。
第六十三章、毛遂自荐
凤熠晨向皇帝请旨剿匪,得到准许后马上出宫回到别院和刘敏之会合。一想到李家兄弟要一同随行,也要争一份功劳,他就分外厌恶。可是他却没有丝毫办法——王玉衡坚持要他们去,凤临渊更狠,索性在面圣之时就提出要他们随行,圣旨下来了,大家都有份,他能怎么办?然而凤熠晨也不笨,王玉衡和凤临渊这样不约而同的拉拢他们,莫不是他们有什么长处?
凤熠晨越想越觉得有这样的可能,决定要试探一下。
再说李元熙他们得知要去剿匪,而且是马上启程,不禁面面相觑。李元俊更是犹疑再三,道:“怎的这么急,眼看都将近午时了。还有,我们要到什么地方剿匪?远吗?要是远的话,就要收拾行装啊。我还得回家一趟报个信呢。今天都没来得及回家,爹娘怕是担心坏了。还有啊,惨了,我忘记了今天太学要小考呢。罗博士肯定要生气了。”
听见李元俊的叫嚷,凤熠晨不耐烦地道:“真是麻烦死了,收拾什么行装啊,身上带着钱就够了!当年玉衡就在这京畿附近出事的,自然不需要远行,你说你要报信,我叫人到你家里报信那总可以了吧?都下了圣旨让你随行剿匪了,你还担心你小考会不通?”
凤临渊斜乜了凤熠晨一眼,笑容十分可恶。凤熠晨觉得他再这么看下去,连他自己都会以为自己真的出糗了。这时凤临渊收回了目光,笑嘻嘻地道:“殿下,我知道你心急为玉衡作主,但是也不能在毫无计划之下就去剿匪吧?至起码得先知道贼匪的老巢在哪里,人数有多少啊。”
凤熠晨对此没有一点经验,听他这么一说不觉已有些尴尬,这些事他根本都没有想过,他以为只要往那儿一站,自然就会有人来指挥官兵剿匪,过后功劳自然就属于他的,哪里会想到还需要他筹划这许多东西。这时见凤临渊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想到身旁还有个身份卑微的庶子在眼巴巴地等着看他的笑话,登时面色一黑,正要发作。
刘敏之见状清咳一声道:“的确是应该谋而后动。不过殿下只需总揽全局就可以了,其余之事,殿下大可放心交给当地的县令去做。”
凤熠晨老神在在地道:“正是这个道理,我刚想跟他这样说来着。事不宜迟,咱们赶快动身吧,等到了当地,再召集官兵将这些贼匪一网打尽。”
凤临渊轻笑一声,不再言语。李元俊看了李元熙一眼,见她毫无为难之色,出于从众心理,虽心中有些忐忑,但还是随着其余人离开别院,骑马出了南城城门。
除了凤熠晨他们六人之外,还有十多名侍卫随行拱卫,由王玉衡带路,一伙人顺着官道往金陵方向而行。如此这般骑马奔驰了有一个多时辰,凤熠晨这个矜贵的皇子实在熬不住了,眼见晡时将近,远处山前冒着炊烟,忙吩咐众人打马快进,好早些进村休整。
皇子出行自必然是带足了衣物用具的,这些物事早已命人预备好了,由侍卫带在身上。因为路程不超过两日,行囊都相对轻便,尤是如其,仍旧是排场十足,足以引来李元俊的侧目,直欲策马上前跟他理论,还好被李元熙给按下了。
其实伺候过主子出门的侍卫都知道,凡是途中停留休整的地方,很难真的做到每日入夜前都找到一个像样的地方休息,甚至于极有可能要露宿野外,在那种时候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奢侈品供主子们享用的。单单拿衣服这一项说吧,主子们穿惯了绫罗绸缎,滑腻不伤及皮肤,都是从地方上供的珍品,与外面买卖的质地根本是云泥之别,不可能给主子穿上。要不然咯伤了幼嫩的皮肤,主子一怒之下,他们这些人都要跟着遭殃。因此说句不好听的,凤熠晨所说“身上带着钱就够”,那就是屁话!也只有这种不知民间疾苦的王族才会说出这种话来,也只有四肢不勤的勋贵子弟才会信以为真。
此乃题外话,咱们引回正题。
话说他们很快就进了村庄,却发现只有十几户人家,屋舍也非常简陋。凤熠晨极为不满,碍于他的谋士刘敏之和欲拉拢的王玉衡在场,不好直言挑剔,暗暗懊悔自己过于心急,不做好事前准备才出京。
侍卫早不用主子吩咐,在这十几户人中挑选了几家房舍较为整洁舒适的,给了户主足够的银两,让他们里里外外收拾干净,才请了凤熠晨和其余人进去坐下。烧火奉茶、煮食等事,侍卫自然不会假他人之手,亲自烹饪试味过后,恭恭敬敬地呈到桌上,便垂首立于一旁候命。
此刻简陋的厅堂中分坐两席,凤熠晨、凤临渊、刘敏之、王玉衡一席,李家兄弟一席,可谓是泾渭分明。
晚膳过后,六人吃茶消食。凤熠晨悠闲地品了一口茶,忽然灵光一现,道:“趁着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吧。玉衡,你遇袭的地方大致在哪个县府的辖区内?”
侍卫立刻将地图铺展在桌上,王行仔细看过后道:“大概在献县这一带。那里林莽绵密,岔道极多,我怀疑当时的向导与那些山贼狼狈为奸,将我们一行带往偏僻的山路上再行劫掠。”
凤临渊打了个呵欠,支着脑袋一瞬不瞬地盯着李元熙,李元熙感觉到他的视线,瞟了他一眼,继续倾听另一桌上凤熠晨他们的对话。这时凤熠晨道:“这么说,他们是一早等候在那里的,他们的老巢有可能不在那一带?”
李元俊认真的听着,这时不禁插嘴道:“那怎么是好?这周边好几个县呢,难道都要一一去过?”刘敏之问:“当时一共有多少名山贼?”
王行回忆道:“我们那一行雇了镖师,算上他们一共有十人,他们的人数是我们的两倍左右。”
“有骑马吗?”
“外围有几名骑马的山贼游走,剩下的都是徒步。”
对答之后,刘敏之沉吟片刻,然后道:“看来他们的机动性不高。既然他们将劫掠地点设在了献县附近,那我们就先到献县再说吧。”
凤临渊闻言饶有兴趣地问:“献县那么大,你要怎么找出他们的老巢?不然难道要我们带着一群官兵满大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