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生的日子里》第107章


直做到现在,名声远播。他自己本身也十分喜欢这个工作,一年之中,倒有大半时间是留在书院中。因此他的家人也跟着长住到麓山脚下。
麓山确实是个风景极佳的地方,山色郁葱,流水淙淙,太明湖广阔浩荡,旁边的太明小镇十分繁华,就是苏锦看了也有留下来长住的冲动。
许承周是先带着苏锦他们到了秦先生的家中,秦夫人亲自在垂花门迎接苏锦她们。秦夫人在当年因秦先生也得了诰命,虽然秦先生后来致仕,跟着秦先生隐居于此。
许承周将苏锦和朵姐儿留下在秦家,带着浩哥儿和族长父子,一起去了东山书院。对此,苏锦真想拿起许承周的手狠狠咬上几口。本来她打的主意是好好逛逛与谨习书院齐名的东山书院,没有想到还是失之交臂。
秦夫人也是个妙人,可能看出了苏锦的心思,便笑着说,“他们书院不许女子进去的,现在能进去都是一些粗使婆子,我平日都没有进去过那里。你要是能多待几天,我带你去湖对面的西山书院玩,那里的许多先生我都认识。那边格局听说跟东山书院是差不多的。”
苏锦十分向往,“可惜我夫君这次只有三天假期,我们明天就得回城了。”
秦夫人笑了,“总有机会的,反正这里离杭州城也不算太远。下回你来,我不仅要带你逛西山书院,还可以去镇上逛逛。还有我们这里的庄子,也有不少好吃的果子蔬菜野味等等。这里冬天的梅花开得可好看了,到时候你一定要来瞧瞧,我家夫君最喜欢画雪中红梅了。”苏锦想想也是,横竖自己还得在这里住满三年呢,雪中赏山中红梅的事情,自己还真没有做过呢,虽然秋水山庄也有梅树,但是每年冬天自己都不在山庄,所以也没有赏过那种景致。
第一百一十三章启蒙
收费章节(16点)
第一百一十三章启蒙
秦家有个女儿,闺名叫做霞光,名字颇有英气,可能是小时候在京城呆过,性子也是南方人少见的爽朗大方,今年九岁,跟朵姐儿玩得开心。
朵姐儿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迈着还不大熟练的脚步,跟着秦家小姐在院子里面满地跑,玩着你追我躲的游戏。朵姐儿抓不着霞光姐姐的时候就跟在霞光后面哇哇乱叫,好不容易秦家小姐故意放慢脚步叫她抓住了,就仰着头咯咯直笑。
一大一小的两个人在院子里面玩得热闹,把旁观的秦夫人逗得直乐,一个劲儿说,“孩子还是小的时候好玩,我们家姐儿像你们家朵姐儿那么大的时候,也是可爱的不得了,走路歪歪斜斜的,有时候一屁股坐在地上,也不哭,爬起来继续走,跟你们家朵姐儿一样胆子大。她爹爹那会儿每天抱着都不肯撒手,如今大了,过多几年就要出嫁了。”
秦夫人越说越惆怅,苏锦听了觉得有趣,才九岁的年龄就联想到嫁人生子了,但是转念一想到现在还是粉团似的朵姐儿要说婆家,更加有点想象不出来。
秦先生和秦夫人子嗣艰难,这么多年只得一个嫡女,偏偏这个秦先生虽然是个读书人,却无迂腐之气,也无风花雪月的花花肠子,端的是有情有义有承担的男子,他至今并未纳妾。听说秦夫人曾主动为他纳过一房良妾,却被秦先生当做妹子再嫁了出去。
这样的男子在古代真是凤毛麟角了,苏锦这次有备而来,为秦夫人准备了一个很特别的礼物,那是菁华公主从普陀山求来的送子符,菁华公主的想法是,既然是灵验的东西,拿得越多越好,当时请了一大堆这样的送子符,苏锦怀朵姐儿的时候,就送了三个给苏锦,说是数量越多越能保护苏锦平安生产。
苏锦哪里用得了那么多,留下两个,如今拿出一个送给秦夫人。“夫人和先生都还年轻着,指不定今年就有了一个儿子了。这是当初菁华公主从普陀山求得的送子符,我借花献佛,希望能为你们带来好运。”
秦夫人这些年来也跑了不少寺庙,求神拜佛,但是始终求不得,对此心也淡了不少。人年纪大了,自然对神佛有了更多的敬畏,这些年来,她虽然面上不显,但是还是十分渴望能为自己夫君生一个儿子,继承香火的。因此这个礼物正得她的欢心,拿到手上,仔细端详了一番,再慎重放入自己衣袖中。
朵姐儿和霞光玩累了,就回到屋子里面,霞光坐在窗边做针线活,朵姐儿在旁边跟着曾妈妈学习分线。秦夫人则是带着苏锦去了秦先生的书房,观赏他的收藏品。
秦先生擅长书画,当年在京城的时候就小有名气,如今他的画作在外面更是行情不错。苏锦不仅看了秦先生的一些作品,还看了他平时搜罗到的古画名画。最后秦夫人还拿了一卷秦先生画的冬日麓山图,一定要送给苏锦。
苏锦虽然很想要,但是又不敢造次,只说礼物太贵重了,需要等她夫君回来再说。秦夫人笑眯眯把画包好,拿到正房去。
一直等到申时,许承周与秦先生才一起回来了,同行的还有许族长。浩哥儿还挂在秦先生怀抱中。苏锦吓了一跳,赶紧让浩哥儿下来,秦先生把浩哥儿抱得牢牢的,“哈哈,别责怪孩子,是我喜欢这孩子。”
看见秦夫人,秦先生还把浩哥儿交到秦夫人怀中,“夫人抱一抱,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转头看见了粉团似的朵姐儿,秦先生像个小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把端坐在罗汉床上的朵姐儿抱起来,还用胡子扎她。
朵姐儿一开始呆呆地盯着秦先生的脸看,被秦先生的胡子扎得自己脸上发痒的时候,笑得明媚,还反手一抓,把秦先生的胡子抓了个正着。许承周见她玩得太厉害了,把她抱了过去,朵姐儿才依依不舍地放开秦先生的胡子。秦先生也不恼,自己用手梳着被弄乱的胡子,兴致勃勃地指挥着丫鬟沏上最好的碧螺春。
浩哥儿跟着父亲去了书院,有大半天没有看见娘亲,这会子看见苏锦,就挣脱着从秦夫人怀抱中,扑进站在旁边的苏锦的怀中,他如今大了,也重了,苏锦差点保不住他,好不容易将他稳在怀中,坐在椅子上,细细检查他的脸蛋、手掌是否干净。
浩哥儿虽然只是去了半天,但是魅力无边,居然拐回了不少礼品,他一边把这些战利品一一拿出来,一边给苏锦介绍说,这是哪位先生送的,那是哪位先生送的,足足拿了人家七八份礼物。
苏锦笑盈盈地问,“该不会是把书院的先生都见了一遍吧?”
许族长看来收获不错,红光满面,“我们在秦先生那里,碰见好几位书院的先生,还有麓山的院长,也见着了。我们家的承明得了秦先生的赞扬,如今已经进了书院。”
秦先生一边惬意地喝茶,一边笑着说,“承明他是个不错的孩子,假以时日,必有成就。”
秦先生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看浩哥儿,问道,“浩哥儿应该是四五岁了吧?”
苏锦忙道,“今年四岁,平时在家里面都是吃喝玩乐,只是教他认了几个字,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小孩。”
浩哥儿听得出娘亲是在损自己,嘴巴撅得高高的,“我还会画画。”
苏锦不禁汗颜,他那个水平也敢说是画画,但是也不好当着别人的面太过于落了浩哥儿的面子,便笑了笑,低头摆弄着浩哥儿得来的那些礼物。
秦先生在一旁突然问浩哥儿平时都具体学过些什么。苏锦努力回想了下,好像自己这个儿子一直被放养着,并没有认真学过什么东西,“教他认过字,画过画,读过诗,但是都是小打小闹,还没有正式入学启蒙。”
许承周补充说,“带他骑过马,教他扎过马步。”
苏锦越说越心虚,“平日里,他还是爱玩泥巴多点,哦,他还学会游泳了。”
秦先生一边听着一边微微颔首,“有没有想过几时开始为他启蒙呢?”
“六岁吧。”苏锦看了眼儿子,他似乎对大人们这段对话毫不在意,还在努力翻腾着那些礼物,还煞有其事地指挥着杨妈妈拿了个小匣子来装。
秦先生也不知道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要不我来给他启蒙吧,我看浩哥儿是个不错的苗子,你放心,我们书院也有习武的功课,绝对是文武兼备的。”
苏锦张大了嘴巴,哦,浩哥儿这么小,就有先生主动来做他启蒙先生?
还是许承周性子够稳当,他波澜不惊,语气却又恰到好处地带着几分惊喜,“如果能得秦先生当犬子的先生,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是他只有四岁,会不会早了点?而且书院离我们家还是远了点,让他一个人留在这里,我们夫妻俩都不放心。”
这的确是个问题,苏锦是一定不会同意将浩哥儿留在书院中的,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