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周郎周郎》第72章


李睦看着那条鱼鳃隔很久才动一下的草鱼,不由哭笑不得。
那兵士见状连忙把鱼拎起来晃两下,硬是晃得那鱼尾又啪嗒一下挣出一抹水花,向李睦反复强调:“此鱼活的!活的!”
“周郎令你等轮流来送军报……还送鱼,”李睦抹了抹溅到她额角的水珠,不禁突然好奇起来,“除了送不到就有军规处罚之外,送到了又有何奖赏?”
毕竟,天下将帅,哪有出征在外天天往回传军报的?还每天遣回来的人都不一样。军中怎就没有半点不满?
然而那兵士想也不想,脱口而出:“周郎设下骑术比擂,每三日为一场,三日中往返皖城最快者,得免五日操练。”
啊?这也能被他想出来?
骑术比擂,看似儿戏,可兵士之中互相较劲,为了能赢得三日之赛,必然是苦练骑术,那之后免去的五天骑术操练量,怕是早就在这之前就补足回来了。谁又会想得到他根本就是在假公济私?
李睦不禁佩服。
挥了挥手,让那一脸焦急的兵士赶紧回去复命,看看能不能赶上三日之冠,再看一眼那条又复一动不动的鱼,忽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寻了铜盆装了水,李睦将鱼放进盆里,想着死鱼当作活鱼养养看。若是真能养活,就等周瑜回来再给他看,问问他这么条还没巴掌大的小草鱼,到底是要她煮汤呢,还是和鲈鱼脍一样切片生吃?
☆、第五十九章
再去寻左慈的路上,李睦的心情极好,想到周瑜回来看到那条鱼时可能的反应,就不禁好笑。
再加上火药的配置这几天也差不多了,原本因硝石纯度不够,与硫磺混合后点燃连声响都听不到,然而左慈的一个小道童却提出了用道家炼丹时伏火的法子提纯硝石。
李睦除了第一天和吕蒙一同来时见过左慈一次,之后再来,便一直就是那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小道童迎她进去,只说左慈辟谷闭关了,不便见客,只言后院的丹炉和药物都可以任李睦取用。
李睦想做什么,左慈未必猜不到,她也不是不知道左慈这是在等她折腾出结果再看能不能加以利用。只是她早就关照好了吕蒙,盯紧了这个交游广泛四处变戏法的牛鼻子老道,万一他真来一出大变活人,突然消失,也是件颇伤脑筋的事。
左慈住在城东的一座竹舍里,偌大的后院搭了竹棚,再用泥石垒起内壁,将一个个铜炉围在其中,留出一个一人宽的口子露出炉下加热添火之处。一股硝烟的味道混合着刺鼻的硫磺味充斥着整个竹棚,令人双眼酸涩不适,呼吸不畅。
周瑜与那送鱼回来的兵士其实只差了半天。
寻阳刘勋兵多城固,却是个贪图金玉,又好大喜功的人。当年孙策打下庐江之后威名遍传江淮,甚至在他任庐江太守之后还时常有人提起孙郎武勇,因而他心中虽时常不甘,却又因着这庐江太守之位最终还是落入自己手中洋洋得意,颇为瞧不起白白出力,却两手落空的孙策。
周瑜便以此为据,五千兵马到了寻阳城下后不围不打,明明白白打出孙策的旗号,单枪匹马,约刘勋当面一谈。
说吕布在下邳囤积了无数金银米粮,搬之不尽,粮仓如山,听得刘勋两眼冒光。再说孙策本想一鼓作气南下取上缭城为粮草中继之地,进而西击黄祖,以报父仇,奈何在攻打下邳时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一时无力拿下城池坚固的上缭。最后许以重金,请刘勋看在同在袁术麾下出兵相助,代为攻取上缭,从此以后,只要孙策送往上缭中转的粮草都分他一成。
袁术僭号的消息还没传到,刘勋根本无法预计到孙策会和袁术翻脸。于他而言,同在袁术麾下,又有重金相酬,再加上名满江淮的虎儿孙郎竟要向他救助,极大地满足了自尊心不说,那一成的粮草虽然听着不多,可孙坚当年是死在黄祖部下的冷箭下的,此仇孙策定然非报不可,必定会倾尽全力攻打江夏,那从上缭转运的粮草怕要以万斛来计,一成之数,着实可观。
便一口答应下来。
只不过,他前脚领兵出城征伐上缭,周瑜后脚就进了寻阳,待他发觉上缭难攻,粮草不济,欲退兵回城时,周瑜假开城门,放其前军入城后伏兵尽出,杀得这支攻城无果的疲累之师连逃的念头都没出现就直接抱头投降。
刘勋在中军的掩护下仓皇逃出城门后又被周瑜设在道旁的伏兵又一阵掩杀,士气全失,溃不成军,任他破口大骂,叫破了嗓子也难再有回天之力。
原想去寿春寻袁术出面,奈何周瑜此番出兵就是为了要切断袁术和刘勋之间的联系,又怎会轻易放他往东?无奈之下,只能往北面投曹操而去。
周瑜钓鱼,原是应寻阳的世族豪门相邀,借秋社节摆宴的时候,见有人往水中垂钩,突然想起李睦一脸嫌弃地推开左慈变出来的鲈鱼时的模样来,便一时兴起,也拿了鱼竿去钓。
不想才令人将鱼送去给李睦不到半日,便确定了刘勋投曹操的消息。
于是周瑜立即留下高顺在寻阳驻守,点了几十亲兵快马加鞭就动身往皖城赶回来。
除了守城的兵士之外,他入城并没有大张旗鼓,直接就奔向县府。
县府还是那个县府,只是李睦的房间里多了一个铜盆,铜盆里满满一盆水,水面上飘着一条横过来的草鱼。白花花的鱼腹朝天,圆瞪瞪的鱼眼突出,鱼鳃半撑,已然发僵。
周瑜脸色一黑——他明明下令要送活鱼的!
房中空无一人,他匆匆扫一眼,返身出去拦下了一队巡哨的兵士,询问李睦现在何处。
“啊!周……周郎?”巡哨的兵士看到一身灰扑扑的周瑜吓了一跳,还当他在寻阳战事不利,一时吓得口舌打结,只往城东的方向指了指,磕磕巴巴地道,“权……公子……出门时似乎……挺高兴,定……不会责你……”
周瑜抬眼淡淡扫了他一眼,一下子就听出来他错想了什么:“谁与你言我战败而归?”眉峰轻扬之间,一扫平日的温和气质,整个人仿佛裹了一层铁甲,带着军中的血气悍勇,“妄传军报,自己去找吕子明领军棍。”
这一队兵士虽然这次没有随他征伐寻阳,却多半都是真正上过战场的阳刚男儿,都知道战阵前的周瑜军令如山,言出必行,绝没有半点回转的余地。方才一时口快的那人,其实话一出口自己也立刻察觉不对。平日里的笑闹是一回事,但若言及战事,他如此随口一言,落在有心人耳中就极有可能造成人心动荡,而要是在军营里,甚至可能动摇主将的威信,引起军士哗变。
周瑜的目光下,那兵士挣得满面通红,向他抱拳一礼,挺直了腰板,应一声:“喏!”
周瑜这才点头,往他肩上拍了拍,微微一笑:“既然如此忧心我受责,不妨领了军棍之后休息两日,再来我营中做个亲兵,看看我究竟受责与否。”
“啊?”那兵士猛地一惊,抬头不可置信地望着周瑜。
他是军中的佐军司马,也随周瑜打过仗,却只是那万千军中极小的一队。周郎之名,距他太过遥远。若非这次被安排在李睦房前巡防,没少见周瑜进进出出,笑容满面地与他们攀谈,或问一问权公子昨夜几时安睡,是否已经起身,再问问他们几天轮一次巡岗,一次巡岗多少时间,如此交谈应对得熟悉了,怕是乍一见周郎,他连个招呼都不敢打。
而如今,周郎却要他做亲兵!
一瞬间,那兵士的脸色挣得更红了,似是激动,却又神色纠结,目露犹豫,咬着牙一双拳头紧紧捏起来。
周瑜挑一挑眉:“怎么?”
“我……我……想随军杀敌……”那兵士从牙齿缝里挤出几个字,头低得几乎要扣到胸口。若是周瑜的亲兵,除了阵前护卫周瑜的安危之外,怕是就没有随军冲杀的机会了。
周瑜了然,朗声一笑,在他肩头的手用力一握,却不想一句“无妨”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城东的方向突然传来一声轰然巨响。
仿若惊雷落地。
周瑜脸色一变,来不及再安慰那个兵士,只在他肩上又拍了拍,一撩袍角,转身就城东的方向飞掠而去。
左慈的院子里硝烟弥漫,周瑜赶到的时候吕蒙也带兵冲了过来,两人迎面在门外碰上,吕蒙先是一愣:“公瑾兄?你怎回来了?”
周瑜被院子里飘出来的硫磺味道熏到心惊胆战,只扫了吕蒙一眼,扔下一句:“分两队,一队守住街面两头,所有人不许靠近,你带另一队去街上巡查,有趁乱者,喧闹者,哄挑者,一律扣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