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情书-情越大宋》情越大宋-第51章


连希玖哦了一声,颊面却有些微微发热起来。琪玉说的话,还有看她的目光,让她毫无由来地忽然有些心虚。
“李老爷亲自登门为其子求亲,如此郑重其事,我爹娘自然便有些受宠若惊。若我嫁了去,虽是续弦,到底还是个正房;何况爷是独子,又正当年岁,在外亦无恶名;而爹娘这里,从此更不必再为生计所苦。怎样看去,这都是美事一桩,我爹娘又怎能不答应?那时我虽也明白这些道理,可我心下到底还是不大乐意的。”
听到“续弦”二字时,连希玖呆了一呆:李道非果然早有妻室啊。只是没想到,他的妻子那么早就……
“你怎不问我,为何不大乐意?”
她回神,问琪玉道:“是因为自己年纪还小么?”本还想加上一句“又是续弦”,临了还是噤口。
“这也是其一。那时我毕竟从未见过爷,要我单凭一面之词,就信他是个可托付终身的良人,我可不依。”
琪玉那时虽小,却很有主张呢。连希玖暗叹。难怪,李老爷会选中她,是看中她很有当家主母的潜质吧。
琪玉又道:“再者说,爷还大上我十来岁呢。那时我只觉得,可不就得跟个像爹一样的人过日子?要这样,我可不能嫁。”
想到李道非竟被当成“爹”看待,连希玖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果然琪玉还是嫌他老啊。不过想想,她不也是一样。那时李道非也曾要她叫他“常道哥哥”,她可叫不出口,还回嘴说:顶多只能叫他一声“叔叔”。他当时的表情啊,现在想来,她依然很想笑呢。
“那后来,方姐姐你还是到他府上去了么?”
“嗯。爹娘心疼我,见我不愿,便托辞说我年纪还小不知事体,不如先留在家中管教几年再作计议。可李老爷说,这都不妨,先接了去,在他府中去学那些也是一样。待我满十五了,再择日完婚亦可。”
“看来,李老爷很中意方姐姐你呢。”说完这话,连希玖不知为何,竟想到如果李老爷还在世,他会怎么看待她?——恐怕,平凡如她,只会换来他客气一笑吧?
“不得已,我只得别了爹娘,来到了李家。没曾想,和爷初次照面,爷便当着老爷的面对我说,只肯认我做妹子,若要娶我,万万不能!当下老爷便气得拂袖而去。”
“这是为什么?方姐姐明明生得很好看啊。”男人不都喜欢好看的女人么?
“我原就不情不愿,偏他又这般待我,倒像是我丑得不能见人一般,你说,我能不气恼么?于是爷抽身欲走之时,我便一把扯住他,对他说道:我还嫌你老呢,你却嫌我什么。”
“啊,那他怎么说?”琪玉还真是直言不讳啊。
“爷什么也没说,只是停下来,细细打量了我一眼,便径自去了。我心中本就委屈,偏又遭他这般薄待,一时不能自己,就在厅上哭了起来。也不知哭了多久,身后忽有人递来一条帕子。”
“难道是……李顺?!”
“不错,正是他。我一回头,便看见他那副老气横秋、面无表情的脸,着实教他给吓了一跳。爷和老爷在厅内争执时,管家李成已将家仆尽数遣退,那时厅内本该只我一人才对,哪里还会有别人在?若非如此,我又怎能松懈精神,放声大哭?这下倒好,可全都教他看了去。我心里懊恼,面上却还要装作若无其事,仍是接过帕子把泪擦了。后来我才知,那时他见爷不管我自走了开去,有些不忍心,这才回来再看一眼。”说到此处,琪玉不由得笑了,语声放柔:“再后来,我才知,他不过大我两岁,那副老成模样却是他本性使然,倒不是成心装来吓唬我的。”
说完这些,琪玉沉默了,似是陷入了回忆。连希玖正听得兴起,却也不好意思开口打扰,只得静坐一旁,低头将方才听到的那些又想了一遍。
此时,却听琪玉忽道:“别看爷如今这般自在,他幼时也曾遭人‘拐’过。”
第四十五章 那年烟雨
此言一出,连希玖真是大吃一惊。任她怎样想象,都无法将平日悠然自得、随心所欲的李道非,和这样的可怕经历联系到一起。不过,出生在富贵人家的孩子,本来就容易遭人觊觎,这也是事实。
她沉默半晌,才吞吞吐吐地问:“方姐姐,这样的事,你怎会知道?”按理说,这种事情,李老爷应该不希望太多人知道才对。除非……
“我从管家李成口中得知此消息,是在进府数日之后。那时,我也颇为不解。李成只说,将此事前后详尽告知于我,确是老爷的意思。”
“那李老爷的意思是……?方姐姐可曾弄明白了?”他在李道非明确表示不娶琪玉之后,却授意李成将此事告知琪玉,是不是一种已不把她视作外人的表示?
“这你还不明白?”琪玉别她一眼,“还用得着我说出来?”
“那倒不用……”连希玖呐呐道。看来一定就是她想的那样了。
“你道,爷为何不肯娶我?原来,便与此事有极大关联。”
连希玖不好催琪玉快讲,只得眼巴巴直盯住琪玉,一副迫切想听下去的神情。
琪玉见她这样,不免有些好笑,却也无心去卖什么关子,便顺着她的心意,把自己所知的一一道来:“老爷身边原有一位生意上多年往来的朋友,颇得老爷信任。爷当时虽则年幼,却有些眼力,一直信不过那人。”
“难道便是那人做的?”
“不错。便是那人暗中雇下杀手,将爷绑缚去了偏远之地,他此举意在染指李家产业,待得手后再将爷除之后快。”
“……真狠。”
“老爷人到中年才得了爷这么个孩子,自然是爱子如命。突然遭此变故,他不复平日镇静,心慌意乱以致难以自主,这也是自然。偏巧那人交游甚广,在外走动多有人卖他几分情面,老爷便将此事全权交由那人代为斡旋。但凭那人说要如何,老爷无不悉数照办,却一直不曾疑心过他。”
“要疑心他是很难,毕竟有多年交情在啊。”连希玖轻声说道。按常理来看,李老爷当然会宁愿相信自己眼力,而不会去轻易相信一个孩子的眼睛,即便这个孩子是他自己最疼爱的孩子。“后来呢?”
“爷伺机从恶匪手中逃脱,却也伤得不轻。幸得一人仗义相救,这才得以重生。”说到紧要处,琪玉只短短一句话带过,连希玖却兀自惊心不已。那时年幼的李道非竟已能坦然面对孤立无援的处境,不畏不惧,冷静自救。她无法想象其中艰险,只知道,换作是她,她未必能做得到。
——而且,事后,李道非与家人重逢时,想必是对这段经历轻描淡写吧,使得李老爷也无法得知详情。否则,把此事转述给琪玉知道的时候,李成应该会说得更详尽一些,这样更可增加琪玉对爷的好感,不是吗?
李道非……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连希玖默念着这句话,有些绵软的情绪忽然浮上心底。一时间她也不想撇开,只是不自觉中柔声问着:“后来又怎样了?”
“等到爷养好伤势,改装换面,暗地潜回京中,向老爷揭开那人底细之时,已是数月之后。直到那时老爷方知错信了人。只是为时已晚,李家半数产业皆已落入那人之手。”
“李老爷可有报官?”
琪玉点了点头,却道:“虽已报官,却又如何?那人想必计划已久,若非如此,怎能安排得极是周密,竟不曾露出半点破绽!单凭爷一面之词,却找不出其他证据,官府也难以将他治罪。李家因此元气大伤,可也拿他无可奈何。”
“怎会这样?”作恶却可逍遥法外,真是教人气忿不过啊。
“遭此一劫后,老爷倒也看得开,只要家人安好,诺大产业折损一半又如何,从头再来便是。而爷也一改先前脾气,再不似往日孤高倨傲,待人处世渐也进退有度,尽可灵活变通。到得爷十六岁时,李家的产业反比先前更为壮大了。”
“幸而李老爷看得开。不过方姐姐,那恶人后来有没有怎样?”她还是有点期待那人落到“恶有恶报”这样的结局。
“那时我也拿了这话问李成。听李成说,那人此后还曾在京中风光过数年,后来不知是什么缘故,突然举家搬离了京城,其后便再无所踪了。”
“这么说,还是让他给跑了啊。”连希玖闷闷地道。
“那也未见得吧。”琪玉紧接着丢下一句。
“咦?”听见这话,连希玖惊异地抬头,却只见琪玉若无其事继续说道:“后来,李老爷见诸事平顺,爷年纪又不小了,便和夫人商议着,给爷定下了一门亲事。”
“这就要成亲了啊。”那时李道非才十六七岁啊。真早。
“哪知此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