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剩女》第179章


姜氏顿时明白了他的用意,点头应道:“是,妾身明日一早就去。”
宋元义又道:“按理来说,当年玉卿的事情罪不及妻儿,可是如今太后娘娘才遇刺,玉卿又姓李,只怕不少人会将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到时候落井下石的人定然不在少数,皇上会不会舍弃我以平息宗亲们的诘难,还不太好说……哎”
女儿们或许能在敏贵太妃哪里得到些庇护,可是儿子们却是避无可避了,有道是覆巢之下无完卵,只求千万别牵累到大哥和母亲才好。宋元义越说,心中越是一片悲凉。
“清语前几天就说她心绪不宁,想要离开京城去塞外或者江南,我一时糊涂没有准,如今倒好,让她留在京里,只怕这次她是无法幸免了。”罪人之后,结局好的话,大概跟玉卿一样,被发卖为官奴,结局不好的话,大概也就是个斩立决了。
姜氏听他说起清语,顿时愤愤地道:“当初就不应该让她出生,如果没有她,就什么事儿也不会有。若只是窝藏了李氏族人,哪里会有这么大的罪。”
宋元义冷冷地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姜氏讪讪地住了嘴,时至今日,她依旧没有反省过自身,没想过侯府如今面临的危机,全是她一手造成的。
“你回去吧,让我静一静。”宋元义淡淡地道。姜氏也知道他心中烦闷,忙点头应了。
姜氏离开后,宋元义让海棠去叫来了清语。
清语一听海棠说父亲找她,心中的不安顿时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
进了墨苑大厅后,果然看见父亲一脸凝重的样子,她便知道自己这段时间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自己的身世泄露出去了。她觉得自己此刻应该十分害怕惶恐才是,但是出奇的是,看到父亲绝望而担忧的神情,她却并没有感觉到害怕,反而是松了一口气,有一种悬在心中的大石总算落地了的轻松感。
“女儿叩见父亲。”清语上前行了个礼,对于自己此刻莫名的平静,她也觉得很奇怪。
宋元义叹了口气道:“你担心的事情,终于是发生了。”
清语有了心理准备,闻言并没有惊讶,而是静静地等着父亲的下文。
宋元义见清语一脸平静,心中不免惋惜,这么优秀的女儿,却背负着那样的出生,如果不然,她该会有多光芒四射啊。
暗暗地叹了口气,宋元义又道:“洪嬷嬷被四王爷带走了。当年的旧事,洪嬷嬷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四王爷这会儿定然已经知道了过去发生的事情。他肯定会藉此向为父提一些要求,若是……若是这些要求违背大义,为父绝不会应,到时候,只怕为父与你都难以幸免,为父倒是咎由自取,只是牵累了你。”
清语勉强笑了笑道:“何来的牵累,若不是父亲,这世上原也没有女儿的。女儿的身世原本就是个隐患,与其一直背负着这个秘密,战战兢兢地过日子,倒不如像现在这样,索性放下了这个包袱来得轻松些。至于结果如何,想必皇上自有决断,也不是其他人能左右得了的。
宋元义听了清语这番话,颇感欣慰,点头道:“你能这样想,倒是让为父感到有些意外,到底是我忠睿候府的血脉,有骨气,有担当。为父没有白养你这十几年。”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东窗事发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东窗事发
清语颇有些无奈地笑了笑,想起了金大侠笔下的韦香主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大大的糟糕之后,老子又能如何糟糕?
眼下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一死而已,想明白之后反倒觉得没那么可怕了。对于清语这样的穿越人士来说,死亡或许意味着另一个开始。
又说朱子优这边,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他可不是什么君子,就连自诩,他也从来不自诩为君子,他这样的人报仇,可是就在眼前的,拿到了洪嬷嬷的供状后,他便命人将洪嬷嬷好生看押起来,自己则直奔忠睿候府而来。
见了宋元义,朱子优也不废话,脸上带着得意非常的笑容道:“宋大人素来自诩清高,想不到也会有一段风流韵事啊?哈哈,倒是令本王好生羡慕。”
宋元义沉着一张脸,冷冷地道:“王爷光临寒舍,不知所为何事?”
朱子优见宋元义对自己如此不客气,笑容顿时僵硬了几分,冷笑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本王也不和宋大人绕圈子了,本王查出,有几位朝中官员跟白云庵的乱党有所勾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本王想请宋大人与本王一同上折子,弹劾那些乱臣贼子,只是不知宋大人意下如何?”
宋元义目光冰冷地看了朱子优一眼,沉声道:“下官听闻皇上派了专人调查太后娘娘遇刺一案,四王爷难道也是奉旨查办此事?”
朱子优被他呛得一愣,随后脸上的笑容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些恼羞成怒地道:“遇刺的人是本王的母后,本王彻查此案,原是分内之事。至于本王是不是奉旨,用不着宋大人关心。宋大人,本王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呢,到底是肯,还是不肯?”
宋元义应道:“回王爷的话,弹劾朝中官员并非下官的职责,那应该是御史大夫的权责范围。至于王爷说的那些与白云庵乱党有勾结的官员,若王爷手里有确凿的证据,何不直接呈递给皇上,以定他们的罪行?若是没有凭据,王爷又如何好无凭无据地弹劾朝中重臣?还请王爷三思。”
朱子优气得脸色铁青,从袖子里掏出洪嬷嬷按了手印的供状,用力地拍在桌上,恨声道:“宋大人,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了,看看吧,这是宋大人的罪状,这可是有凭有据,人证物证俱在的,宋大人是大理寺卿,不知这种与乱党勾结的罪,该如何判罚?是满门抄斩?还是诛灭九族?”
宋元义看也不看那供状一眼,朝着客厅中间供奉的“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拱了拱手道:“下官自知罪孽深重,如何判罚,皇上自有圣裁,下官不敢妄自揣测圣意。”
朱子优没想到宋元义居然跟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威逼利诱完全行不通,而且属于到了黄河仍不死心,见了棺材也不落泪的、不怕死不要命的浑人,对待这种人,他完全没辙了,宋元义毕竟是朝中重臣,他可不敢把他弄回后院的刑房去,让他把那十八般酷刑都走上一遍。
“好……好一个圣裁,好一个圣意,本王倒要看看,待你宋家灭门之日,宋大人可还有这般硬气”朱子优气急败坏地说完这般狠话后,收起桌上的供状,拂袖而去。
朱子优走后,宋元义先前的硬气顿时像被一阵大风吹走了似的,彻底没了,浑身无力地软倒在椅子上,随后掩面呜咽了起来。
再说朱子优被宋元义拒绝后,出了侯府连王府都不回,直接去了皇宫。
如果宋元义能为他所用,那固然更好,如果不能,其实对朱子优来说,影响也不大,扳倒宋元义也能让皇帝伤筋动骨,毕竟皇帝重用的新壮派官员几乎是以宋元义为代表的,如今这个代表出了这等丑事,群臣和宗亲们肯定会对皇帝的决策有所质疑,那正是朱子优所期待看到的结果。
进了御书房,朱子优见到皇帝,行了礼后,正色道:“皇兄,臣弟有要事相告。”
皇帝从奏折堆里抬起头来,看向朱子优,见他脸上带着一股莫名的得意,心中不由得一突,然后笑了笑道:“子忧不必客气,有话请讲。”
朱子优从袖子里掏出洪嬷嬷的供状,双手平举道:“请皇兄先看看这个。”
不等皇帝的眼色,一直站在皇帝身侧的太监总管陆蒙已经小跑着走了过来,微弓着身子,双手接过朱子优手里的供状,然后再转交给了皇帝。
皇帝打开供状,才读了第一行字,眉梢便是微微一抖,然后抬眼看了看朱子优。
朱子优脸上带着胜利者的浅笑,朝皇帝颔首示意道:“皇兄快看呀。”
皇帝如寒星似的双目微微眯了眯,然后低下头,又看了起来,越往下看,他那掩藏在浓密睫毛之下的眼眸里的寒气便也越重。
从头到尾地看完供状后,皇帝将供状合了起来,抬眼看向朱子优,脸上不见喜怒,眼眸中也是一片平静,柔声问道:“不知这供状是何人所供?”
朱子优一礼道:“回皇兄,这是宋二夫人的陪房洪嬷嬷立下的供状。”
皇帝笑了笑道:“宋二夫人?朕记得子忧说的这位宋二夫人,是子忧的嫡亲姑母吧?”
朱子优全不顾皇帝话里隐含的嘲讽,大义凌然地道:“为了公道和正义,有时候必须要大义灭亲,还请皇兄莫怪。”
皇帝心中冷笑,暗想你倒是想大义灭亲,估计最想灭的就是朕了。
“子忧为了天下百姓矜矜业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