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雄风》第211章


当然,中华帝国为了抢夺魁北克是花了精力的,不能白白的丢掉。搞次竞拍会吧,谁出的钱多,魁北克就归谁。
拍卖行业也是暴利行业,到时候除了魁北克之外,再搞点古董,活跃活跃气氛,那效果一定不错。
如此一招,中华帝国可谓一举多得。
哈哈,我真是天才!
美国方面,美国人“光荣孤立”的思想还是很严重的,不会因为英国舍掉加拿大这块肥肉,美国就会听命于英国的调令。美国人有美国人的想法。美国由于实行的是总统竞选制,只要钱多,收买了上下两院,将一个白痴推上总统的宝座,也不是不可能。
郭嵩涛资助了现任美国总统上台,使中华帝国将触角伸到了北美大陆。现在又是割据又是渗透的,将美国人烟稀少的中西部变成了中国人的天堂。收买美国政客,花钱不多,利益巨大,这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用金钱控制政客,再用政客控制美国,这样的对美政策可以一直搞下去,直到美国并入中华帝国版图的那一天。
那个与中华帝国关系一直良好的卡尼,正好可以当新一届代言人。
不过,由于中国在北美的活动,还是会引起一些美国的人的警惕。美国之所以愿意放弃“孤立”思想,加入反华同盟,可能其根源也在于此吧。
要想转移美国人的注意力,就必须给美国找一点乐子。
美国南方,蓄满黑奴的各州,一定是非常理想的棋子。
现在的美国南方各州,不比历史上的美国州,它要强得多。一方面得益于中华帝国的帮助,另一方面得益于大批未来人的出现。出现一万未来人的伯明翰,就位于美国南方的亚拉巴马州。
依托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伯明翰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现代工业中心。其枪炮的质量甚至还超过了北方。
南方的美国人应当明白,南北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不仅因为黑人奴隶问题,而是深入资本家骨髓的贪婪。
在中华帝国的有心引导下,现在美国南方各州正在积蓄武器,训练军队,为将来的独立战争作准备。
俄国方面,中华帝国与俄国三处重兵对峙,东北中华帝国六十万,对俄国三十万;北疆中华帝国十万对俄国五万;南疆中华帝国三万(在不断的增兵中)对俄国五万。双方可谓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只要稍有丁点火星都可能会导致一场大战。
中国一方占明显的兵力和火力优势,俄国被中华帝国拖得疲惫不堪。
呵呵,以中华帝国国力,兵力再增加二倍,都可以承受,而俄国已到了贷款打仗的地步,只要这样对峙下去,也许不要中国动手,俄国就垮了。
此外,在印度方面中华帝国还有十万山地军,可以随时北上,将俄国从中东驱逐出去。
在会议记录里,俄国将作出重大的牺牲,广阔无垠的西伯利亚,将成作为中华帝国的练兵场,搞不好,俄国将永久的丢掉他三分之二的领土。以俄国对土的贪婪,是决不会乐意接受这样的条件的,他必定会有什么小动作。
……
花了二个小时,我将世界各国的矛盾理了一遍。当我再一次拿起那份会议记录时,感觉全变了,在此之前我认为这份记录构思大胆,阴谋味十足,吓了我一身冷汉。现在看来,这东西漏洞百出,很多地方都幼稚得可笑。
西方人太自以为是了,也不想想,本性贪婪的自己,都无法接受任何对自己不利的条款,却要一相情愿的希望别人去接受这些不平等的条约,这样的事有可能成吗?
我将这份会议记录放回桌上,正要起身离开办公室,忽然一阵江风从窗口灌了进来,将这份会议记录吹起,白白的纸张在空中分散开来,打着旋儿,纷纷扬扬的撒落了一地。
我迈开大脚,从这些垃圾上踩过……
请支持我的新书《笑傲法则》以及《笑傲法则》的第二部《重生啊之金钱美女权力》。新书中将为你诠释青年龙居士的爱国思想:
爱国就是用中国四千万光棍娶光日本一亿娘们,叫日本去日本。
以及龙居士的幸福生活:
用日本车、住日本房、上日本美女,以上全都免费,这就是龙居士的幸福生活。
第七部 世界大战 第一百零八章 谈判
(更新时间:2006…3…16 21:22:00 本章字数:6247)
一轮血色残阳挂在东面的山头。
落日的余辉中,几道红色光柱从云罅中射向地面。
绿色的的客运火车铿铿锵锵由向北驶去,临近长沙车站时,鸣起了响彻天地的汽笛。车头上喷着黑烟,红漆刷过的车轮间吐着白雾,咣当咣当的巨响压得地面胆颤心惊。
车站的广播响起了播音员甜美的声音:
“各位旅客,列车已抵达中华帝国的首都中京长沙。长沙是革命历史名城,浩浩荡荡的湘江从长沙城内穿城而过,青秀的岳麓山下千年学府闻名中外,巍峨雄伟的帝国大厦虎视全球……”
车门打开了,因长途旅行而疲惫不堪的各色人等,纷纷从车门里挤了出来。
在八号车箱那,几个鹰鼻绿眼黄毛的高大白人显得有些特别。
“米拉季诺维奇,这车站里什么东西在响?那声音怎么到处都是,还很好听。是有美丽的女子需要帮助吗?”其中的一个领头模样的,胡子向上尖尖跷起的中年人向他旁边的人问道。说完他还紧了紧藏在怀里的左轮手枪,张目向四周巡视。以他那浪漫而又想象力丰富的神经,一定是以为有女人需要他这位绅士英雄救美了。
“大人,这是广播。”
“广播?怎么里面还会有女人的声音?”这人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神态,继续问道。
“广播是一种可以将声音扩大并传播到远处的电器设备。”
“是用电的吗?”
“是的,就像莫斯科使用的电灯一样。”
“真是太神奇了,电除了发光之外,还可以发声音。”这位大人高兴的说着,“我们俄罗斯也要这个!”
“大人,这个……电不是用来发声音,而是用来放大声音和传播声音,这与电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米拉季诺维奇解释道。
“哦?同样是用电的,为什么电灯与广播不一样呢?”
“这个……”米拉季诺维奇鼻尖上冒出了冷汉。
这几个人就是尼古拉派出的秘密使团。团长是别林科夫,也就是这个问东问西,像个好学宝宝似的大人。
米拉季诺维奇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矿工,原本会在贫苦中渡过他的一生。时空转化到了一百多年前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变。他是那一万名矿工当中唯一的一个中国通,他还会说中国话。当时的俄罗斯会讲中国话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米拉季诺维奇应此被沙皇的秘密使团看中,当了这个使团的翻译。
进入中国境内之后,一路上看到的东西令米拉季诺维奇太吃惊了。特别是从广州到长沙这一段,高大的水泥楼房,雪亮的路灯,复线铁轨,奔驰的汽车,到长沙站更是多了一项透着甜美声音的广播。这一切的一切让米拉季诺维奇感觉自己好像是回到了现代社会。
客运火车运行非常平稳,软软的坐垫更是让人舒服,这一路的旅行让米拉季诺维奇感到特别愉快。唯一感到有点不愉快的是,团长喋喋不休的问话,这家伙就像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乡巴佬,无论看到什么都感到新鲜。问起话来,又偏偏有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现在别林科夫又问到广播了,要想解释清楚广播的原理,恐怕得从电磁效应说起,但这可不是别林科夫这样的“乡巴佬”所能理解的。但碍于团长的身份尊贵,又不得不解释。左右为难之下,米拉季诺维奇只有鼻尖上冒汉了。
“喔,还有那个在广播里讲话的女人,她说了些什么?”
看来,别林科夫对女人的兴趣高于对电学的研究兴趣了。米拉季诺维奇在心底大呼一声“乌拉”。翻译刚才广播里的话,可比解释“电磁效应”可容易得多了。
听完米拉季诺维奇的翻译,别林科夫的问号更多了。
“米拉季诺维奇,中国人为什么称长沙为中京呢?难道他们有很多首都吗?还有虎视全球是什么意思?房子再高,也不可能看到全球吧。”
“大人,中国人的首都的确很多,据我所知,就有北京、东京、南京。虎视全球那是中国人的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指帝国大厦宏伟壮丽,全球第一!”
“是这样吗?”别林科夫的绿眼变小了,“中国人还真奇怪,建那么多首都干什么?好像北东南都有了,怎么没有西京?”
“大人,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你也许可以问问中国人。”
一行人边走边聊着,一个提着篮子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